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论文和设计-沈永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包括前罩体和后罩体,前罩体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的上端面前端铰接,后罩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和多个第一散热通风孔;前罩体的前端面中部一体设置有凸起的接线盒,接线盒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定位扣板,前罩体的前端面右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通风孔,前罩体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散热通风孔,后罩体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散热通风孔;前罩体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层、第一隔音棉层和第一不锈钢防护层。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分体式结构使用方便、装拆容易、功能多且实用性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包括前罩体(1)和后罩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体(1)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2)的上端面前端铰接,所述后罩体(2)上设置有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21)和多个第一散热通风孔(22);所述前罩体(1)的前端面中部一体设置有凸起的接线盒(11),所述接线盒(11)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定位扣板(3),所述前罩体(1)的前端面右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通风孔(12),前罩体(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散热通风孔(13),所述后罩体(2)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散热通风孔(23);所述前罩体(1)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层(14)、第一隔音棉层(15)和第一不锈钢防护层(16),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五散热通风孔(141),第一橡胶缓冲层(14)的外表面与第一隔音棉层(15)的内表面粘接固定,第一隔音棉层(15)的外表面与第一不锈钢防护层(16)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设计方案

1.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包括前罩体(1)和后罩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体(1)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2)的上端面前端铰接,所述后罩体(2)上设置有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21)和多个第一散热通风孔(22);所述前罩体(1)的前端面中部一体设置有凸起的接线盒(11),所述接线盒(11)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定位扣板(3),所述前罩体(1)的前端面右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通风孔(12),前罩体(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散热通风孔(13),所述后罩体(2)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散热通风孔(23);所述前罩体(1)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层(14)、第一隔音棉层(15)和第一不锈钢防护层(16),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五散热通风孔(141),第一橡胶缓冲层(14)的外表面与第一隔音棉层(15)的内表面粘接固定,第一隔音棉层(15)的外表面与第一不锈钢防护层(16)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体(2)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二橡胶缓冲层(24)、第二隔音棉层(25)和第二不锈钢防护层(26),所述第二橡胶缓冲层(24)上设置有多个第六散热通风孔(241),第二橡胶缓冲层(24)的外表面与第二隔音棉层(25)的内表面粘接固定,第二隔音棉层(25)的外表面与第二不锈钢防护层(26)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21)设置在后罩体(2)左端,且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21)呈矩形状分布;多个第一散热通风孔(22)设置在后罩体(2)右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体(1)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2)的上端面前端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合页(4),前罩体(1)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2)的上端面前端通过合页(4)构成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14)的厚度为1-3mm,第一隔音棉层(15)的厚度为1.5-6.5mm,第一不锈钢防护层(16)的厚度为0.5-2.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缓冲层(24)的厚度为1-3mm,第二隔音棉层(25)的厚度为1.5-6.5mm,第二不锈钢防护层(26)的厚度为0.5-2.5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减速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制药厂对卫生洁净要求较高,常常要求把减速机的电机用不锈钢外罩罩起来。但是,现有的电机用不锈钢外罩还存在不足:结构设置不合理,一体化结构,一旦罩上电机后,对电机维护和保养操作十分不方便,且现有的电机用不锈钢外罩功能单一,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分体式结构使用方便、装拆容易、功能多且实用性好的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包括前罩体和后罩体,所述前罩体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的上端面前端铰接,所述后罩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和多个第一散热通风孔;所述前罩体的前端面中部一体设置有凸起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定位扣板,所述前罩体的前端面右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通风孔,前罩体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散热通风孔,所述后罩体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散热通风孔;所述前罩体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层、第一隔音棉层和第一不锈钢防护层,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五散热通风孔,第一橡胶缓冲层的外表面与第一隔音棉层的内表面粘接固定,第一隔音棉层的外表面与第一不锈钢防护层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罩体的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内穿设现有的螺钉能够将后罩体固定在现有的减速机壳体上,前罩体能够在铰接处上下翻转,便于对现有的减速机的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接线盒位置设置合理,便于收纳现有的电机电源线,使得现有的减速机的电源线接线处干净卫生;第一散热通风孔、第二散热通风孔、第三散热通风孔、第四散热通风孔和第五散热通风孔位置设置合理,散热效果好,且第一散热通风孔、第二散热通风孔和第三散热通风孔处不易堆积灰尘,清洁方便;第一隔音棉层具有隔音功能,有效降低工作区域的噪音;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分体式结构使用方便、装拆容易、功能多且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罩体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二橡胶缓冲层、第二隔音棉层和第二不锈钢防护层,所述第二橡胶缓冲层上设置有多个第六散热通风孔,第二橡胶缓冲层的外表面与第二隔音棉层的内表面粘接固定,第二隔音棉层的外表面与第二不锈钢防护层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设置在后罩体左端,且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呈矩形状分布;多个第一散热通风孔设置在后罩体右端。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罩体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的上端面前端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合页,前罩体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的上端面前端通过合页构成铰接。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的厚度为1-3mm,第一隔音棉层的厚度为1.5-6.5mm,第一不锈钢防护层的厚度为0.5-2.5mm。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橡胶缓冲层的厚度为1-3mm,第二隔音棉层的厚度为1.5-6.5mm,第二不锈钢防护层的厚度为0.5-2.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在后罩体的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内穿设现有的螺钉能够将后罩体固定在现有的减速机壳体上,前罩体能够在铰接处上下翻转,便于对现有的减速机的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接线盒位置设置合理,便于收纳现有的电机电源线,使得现有的减速机的电源线接线处干净卫生;第一散热通风孔、第二散热通风孔、第三散热通风孔、第四散热通风孔和第五散热通风孔位置设置合理,散热效果好,且第一散热通风孔、第二散热通风孔和第三散热通风孔处不易堆积灰尘,清洁方便;第一隔音棉层和第二隔音棉层具有隔音功能,有效降低工作区域的噪音;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分体式结构使用方便、装拆容易、功能多且实用性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罩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罩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包括前罩体1和后罩体2,所述前罩体1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2的上端面前端铰接,所述后罩体2上设置有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21和多个第一散热通风孔22;所述前罩体1的前端面中部一体设置有凸起的接线盒11,所述接线盒11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定位扣板3,所述前罩体1的前端面右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通风孔12,前罩体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散热通风孔13,所述后罩体2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散热通风孔23;所述前罩体1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橡胶缓冲层14、第一隔音棉层15和第一不锈钢防护层16,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五散热通风孔141,第一橡胶缓冲层14的外表面与第一隔音棉层15的内表面粘接固定,第一隔音棉层15的外表面与第一不锈钢防护层16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前罩体1和后罩体2拼接后均呈长方体结构,且前罩体1和后罩体2拼接好后中间一起构成一个电机放置腔;所述减速机连接螺孔21、第一散热通风孔22、第二散热通风孔12、第三散热通风孔13、第四散热通风孔23和第五散热通风孔141的数量均设置三个以上;所述定位扣板3与接线盒11底部通过现有的螺钉连接固定或通过现有的卡接结构卡接固定。

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后罩体2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二橡胶缓冲层24、第二隔音棉层25和第二不锈钢防护层26,所述第二橡胶缓冲层24上设置有多个第六散热通风孔241,第二橡胶缓冲层24的外表面与第二隔音棉层25的内表面粘接固定,第二隔音棉层25的外表面与第二不锈钢防护层26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本实施例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21设置在后罩体2左端,且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21呈矩形状分布;多个第一散热通风孔22设置在后罩体2右端。

所述前罩体1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2的上端面前端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合页4,前罩体1的上端面后端与后罩体2的上端面前端通过合页4构成铰接。作为优选的,合页4的数量为至少设置两个,且合页4均为不锈钢合页,每个合页4均通过现有的螺钉分别与前罩体1的上端面后端和后罩体2的上端面前端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14的厚度为1-3mm,第一隔音棉层15的厚度为1.5-6.5mm,第一不锈钢防护层16的厚度为0.5-2.5mm。

所述第二橡胶缓冲层24的厚度为1-3mm,第二隔音棉层25的厚度为1.5-6.5mm,第二不锈钢防护层26的厚度为0.5-2.5mm。

实际应用时,在后罩体的多个减速机连接螺孔内穿设现有的螺钉能够将后罩体固定在现有的减速机壳体上,前罩体能够在铰接处上下翻转,便于对现有的减速机的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接线盒位置设置合理,便于收纳现有的电机电源线,使得现有的减速机的电源线接线处干净卫生;第一散热通风孔、第二散热通风孔、第三散热通风孔、第四散热通风孔和第五散热通风孔位置设置合理,散热效果好,且第一散热通风孔、第二散热通风孔和第三散热通风孔处不易堆积灰尘,清洁方便;第一隔音棉层和第二隔音棉层具有隔音功能,有效降低工作区域的噪音;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分体式结构使用方便、装拆容易、功能多且实用性好。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进:比如:在以上所述的第一散热通风孔22、第二散热通风孔12、第三散热通风孔13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均粘接现有的塑料防尘网。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1331.6

申请日:2019-01-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200824U

授权时间:20190802

主分类号:H02K 5/20

专利分类号:H02K5/20;H02K5/24

范畴分类:37A;

申请人:浙江天联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天联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路619号

发明人:沈永华;沈铭隆;项光云;季永早;项鹏豪;季温特;吴国雄;张圣洁

第一发明人:沈永华

当前权利人:浙江天联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卧式减速机的电机外罩结构论文和设计-沈永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