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慧范梁松(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中医院康复科云南景东676299)
【中图分类号】R74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81-01
【摘要】目的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收治894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有焦虑抑郁状态,即进行心理开导,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比例高,从而影响患者恢复,早期进行心理康复治疗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情感障碍疾病康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发病年龄年青化,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亦逐渐增多,而卒中后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卒中后的情感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医从性、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生活质量,故我们应加强卒中患者心理治疗。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89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评定,其中有70%患者均存在情感障碍,现做简单分析。
1临床资料
我科收住脑血管意外患者894例(不包括意识障碍患者),年龄在28-84岁之间,平均年龄64.3岁,所有患者均由头颅核磁共振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其中急性期患者5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例,脑梗死患者489例,无需手术治疗的小量脑出血患者73例),后遗症期患者324例,住院天数10-14天,最长20天,最短5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2.4天。我科将所有入选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当天、入院后第3天、入院后第7天均进行HAMILTON焦虑量表及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评分标准进行诊断评价,抑郁状态评价诊断按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评分标准:得分>29分为重度抑郁,20-29分为中度抑郁,17-19分为轻度抑郁;焦虑状态的诊断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得分>28分为严重焦虑,21-28分为明显焦虑,14-20分为肯定有焦虑,7-13分为可能有焦虑。评定结果为:所患者有624例患者有情感障碍,217例患者有焦虑,其中43例为严重焦虑,107例患者有明显焦虑,67例患者肯定有焦虑;而有407例患者有抑郁,其中98例患者为重度抑郁,134例患者为中度抑郁,175例患者为轻度抑郁。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有416人,对照组208人,两组在年龄、性别、情感障碍等方面均有可对比性。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将所有情感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康复治疗,尽量消除患者存在的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中重度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主要选盐酸帕罗西汀、黛力新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291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肢体功能恢复理想、情感障碍无,有104例肢体功能恢复稍差,情感障碍不明显,21例患者出院仍有情感障碍,但较轻,且治疗平均住院天数为10.2天,较对照组短,治疗后3个月到6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好。而对照组有86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理想,无情感障碍,24例患者肢体恢复不理想,有轻度情感障碍,有98例患者肢体功能差,情感障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差,且平均住院天数13.5天,随访患者中患者自理能力差,情感障碍仍较明显,社会适应能力差,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2讨论
脑卒中是多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它不仅导致患者生理上的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极大的伤害。产生情绪障碍得的社会因数是由于目前脑卒中患者年青化,使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增加,多担心自己康复、事业、以后生活以及担心同事、家属、社会的不认可等等,而抑郁多由于患者生理上的残疾使患者觉得以后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出现拒接治疗、饮食、锻炼等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患者情绪、记忆由边缘系统、丘脑、蓝斑核等调节,而边缘系统又位于下丘脑上部的神经网络中枢于颞叶部位的大脑皮层相连,而颞叶又与思维、认知功能有关,边缘系统与下丘脑相联系影响着相同的情绪和功能,蓝斑核从脑干向上传达到大脑皮层,影响情绪和记忆,这些神经结构间的沟通主要通过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相互作用,起到调节情绪、运动、认知过程等活动,当脑卒中后因脑卒中病灶部位效应,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及其通路,使神经递质合成低下,从引起抑郁发生。而我们临床医生,要早期发现患者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并早期进入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是通过患者的主动参与运动,刺激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生成,提高神经元递质水平,使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尽快恢复,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情感障碍,从而促进疾病恢复。
因此,我们在治疗脑卒中患者时,进行药物治疗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同时,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尽早发现情感障碍,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情感障碍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内科学》.脑血管病篇.精神障碍篇.
[2]梁庆丰,刘燕,梁丽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健康心理学.1996,4:146-148.
[3]赵国强,沈静言.急性脑血管病149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年第15卷第11期,498.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