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遗传多样性论文_张智,俞丹,刘飞,刘焕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遗传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样性,种群,基因,雅鲁藏布江,墨脱,西昌,叶绿体。

种群遗传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智,俞丹,刘飞,刘焕章[1](2019)在《西昌华吸鳅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赤水河四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西昌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ichangensis)基因组进行随机测序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微卫星位点,设计可用于PCR扩增的引物,筛选出2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5,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20和0.88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59。选取其中多态性较高的20对引物在赤水河及其支流的4个地理种群中进行扩增,分析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赤水镇种群观测杂合度最高(0.669),茅台镇种群观测杂合度最低(0.520);习水河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868),茅台镇种群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841)。赤水河干流的几个种群未出现显着分化,而习水河种群与其他3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3.33%,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6.67%。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赤水河干流整体遗传背景趋于一致,而习水河种群则单独聚为一个亚类群。研究为西昌华吸鳅的资源保护和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清芝,马波,李雷,金星,林小婉[2](2019)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分析西藏雅鲁藏布江黄斑褶鮡种群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粒体DNA(mtDNA)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里龙段和以下墨脱段2个群体的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a)共6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联合基因有效序列长度为1 893 bp,包括Cyt b基因1 060 bp和D-loop控制区833 bp。结果显示,里龙和墨脱2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值(H_d)均较高(0.701和0.761),核苷酸多样性值(π)均较低(0.001 00和0.001 09);高频率的单倍型Hap1和Hap2为2个群体所共享,推测为祖先单倍型;同时,里龙和墨脱群体分别存在5个和6个特有单倍型,且在2个群体中不共享;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群体间呈中度遗传分化水平(F_(st)=0.090 44,P <0.05);中性检验(Tajima's D、Fu'sF_s)和核苷酸不配对(SSD、H_(ir))分析结果揭示,黄斑褶鮡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本研究推测,黄斑褶鮡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存在障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拔落差及水文情势等生态屏障可能是阻碍黄斑褶鮡迁徙和交流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汪琛颖,朱倩,朱璐璐,买买提明·苏来曼[3](2019)在《利用rpl32-trnL分析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真藓居群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分布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6个真藓(Bryum argenteum)居群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通过对32条叶绿体DNA的rpl32-trnL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变异的分析,发现了14种单倍型,存在201个可变位点;分子变异分析显示有51.02%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水平,居群内部的遗传变异为48.98%,真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略大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化系数为0.510 2,基因流值为0.48,显示各居群间的基因流低。单倍型多态性水平为(0.780 2±0.076 0),核苷酸多态性水平为(0.058 59±0.020 09),表明真藓居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对所有变异位点进行的Taijma's检验的结果是Taijma's D值为-1.567 05 (p>0.10),显示所有变异符合中性进化假说。(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玉峰,胡清,伍玉鹏,丁薪,崔荣飞[4](2019)在《环渤海岛屿蚯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湖北远盲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核基因28S rDNA、线粒体基因16S rDNA和ND1为分子标记(DNA barcodes),结合岛屿效应与土壤理化环境,对我国辽东、胶东半岛陆栖蚯蚓的优势种—湖北远盲蚓Amynthas hupeiensis的种群遗传变异与进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湖北远盲蚓种群分化程度非常高(Fst=0. 930),几乎无基因流动(Nm=0. 02),结合渤海海峡形成时间,认为生活在原始大陆的湖北远盲蚓的祖先种在全新世的地质变迁中随着胶东与辽东半岛的分离而不断扩散,逐渐形成现有的格局。而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湖北远盲蚓的核苷酸错配曲线均显示为单峰泊松分布,中性检验全部显着(P<0. 05),说明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不仅经受了瓶颈效应,而且出现了种群扩张的迹象。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壤理化性质与岛屿效应对湖北远盲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产生了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含量、岛屿面积与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关性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5期)

俞丹,张智,张健,林鹏程,熊淑蓉[5](2019)在《基于Cyt b基因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墨脱裂腹鱼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墨脱裂腹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167尾墨脱裂腹鱼样本共检测到21个单倍型,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768)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167)。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及Network网络关系图表明,所有来自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单倍型不能按照地理分布各自聚类,而是相互混杂聚在一起。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014—0.771,其中金珠藏布(JZZB)与其他种群呈现出高度分化(F_(ST):0.372—0.77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当JZZB种群为一组,剩余6个种群为一组时,组间遗传差异最大,表明JZZB种群与其他种群具有显着分化。相反,虽然察隅河与墨脱江段的地理距离较远,但是察隅河与墨脱江段其他种群之间(除了JZZB)的F_(ST)为0.093—0.169,仅显示中等分化水平,表明察隅河种群与雅鲁藏布江种群尚有少量的基因交流。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BSP (Bayesian skyline plot)分析显示,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墨脱裂腹鱼种群在末次间冰期(0—0.137 Ma)发生过种群扩张现象。(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浩,杨银盆,张慧,陈咏霞[6](2019)在《叁个地理种群的董氏须鳅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线粒体DNA Cyt b和D-loop基因分析西辽河、松花江和穆棱河3条水系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并探讨其种群演变历史。结果表明:3条水系119个董氏须鳅样本共检测出57个单倍型,各群体间不存在共享单倍型; 3个董氏须鳅地理群体均呈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805—0.926)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095—0.00458); AMOVA分子方差分析、群体间分化指数(F_(ST))、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网络图均表明3个地理种群已经出现高度分化,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9.45%,遗传分化显着(P<0.01)。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表明,松花江和穆棱河群体历史上发生了群体快速扩张。参考鳅科鱼类Cyt b基因0.68—0.84%/Ma的进化速率,估算3个地理群体的分歧时间为1.082—0.669 Ma前,松花江和穆棱河群体扩张时间为0.071—0.047 Ma前,推测我国董氏须鳅在中更新世期随冰期迁移至不同避难所,形成各地理群体,并于晚更新世早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金宏,孔卫青[7](2019)在《基于COⅠ序列的陕西凹缘菱纹叶蝉种群关系与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陕西省桑园凹缘菱纹叶蝉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和遗传分化程度,本研究从陕西省7个主要蚕桑产区各选出一个重点县(区),采集凹缘菱纹叶蝉标本,PCR扩增得到其线粒体COⅠ基因核心序列。研究共得到了131条COⅠ基因序列,发现了229个变异位点,15个单倍型。总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65 8,各种群内核苷酸多样性0.010 9~0.120 0,总种群的单倍型为0.807 0,各种群内单倍型的多样性为0.709 1~0.857 1。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均不显着,说明陕西桑园凹缘菱纹叶蝉的进化符合中性模型,种群数量较为稳定。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桑园凹缘菱纹叶蝉的种群的固定系数为0.124 37,种群内方差变异组分占总变异的87.56%,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这为进一步明晰其种群进化规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8期)

宋振,张衍雷,付卫东,张瑞海,张国良[8](2019)在《少花蒺藜草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少花蒺藜草为入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具有极强的耐旱、耐贫瘠、抗寒等特性,其产生的刺苞还对人畜造成伤害,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农牧业的健康发展。探究少花蒺藜草的分类学地位及入侵途径对揭示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TS、rbcL、trnH-psbA等DNA条形码比对分析,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两种表型的蒺藜草属杂草的种群遗传性状差异,明确了其分类学地位。同时采用RAPD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理区域的少花蒺藜草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扩散传播路径。ITS序列的测序和比对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两种表型的蒺藜草属植物序列相似度为99%,均为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其形态差异为同一种的不同表型变异造成的。根据RAPD结果构建的构建亲缘进化遗传图谱分析表明,入侵中国东北叁省及内蒙古地区的少花蒺藜草有两条传播主线,即凌海-易县-彰武-通辽市左翼后旗-通辽市左翼中旗,以及通辽市左翼中旗-开鲁县-奈曼旗-赤峰市敖汉旗。研究结果为揭示少花蒺藜草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相关生态治理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芹,李培,周鹏,张俊杰,阙青敏[9](2019)在《刨花润楠SSR-PCR体系优化及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刨花润楠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从樟科树种SSR引物中筛选多态性高的引物,并对刨花润楠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设置7个水平,利用正交设计L_(16)(4~5)进行优化,确定最佳体系,并用该体系从187对候选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利用软件POPGENE1.32、PowerMarkerv3.25、FSTAT、GenAlex6.5、Structure2.3和POPTREE分别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目(Na)、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信息量(PIC)、基因流(Nm),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刨花润楠最佳体系(20μL)为:Taq酶1.0 U、dNTPs 0.25 mmol·L~(-1)、Mg~(2+) 1.25 mmol·L~(-1)、引物0.5μmol·L~(-1)、模板50 ng。最终筛选出12对具有多态性高的SSR引物。Na、Ho、He和PIC的平均值分别为15.083、0.576、0.751和0.722,表明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m平均值为1.500,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UPGMA将24个种源聚为3类,与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刨花润楠SSR-PCR反应体系,并获得12对适用于刨花润楠的SSR引物,刨花润楠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24个种源可聚为3类。(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娄晋铭,张智,王太,高坚[10](2019)在《甘肃省3种裂腹鱼遗传多样性与地理种群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于甘肃省境内长江水系、黄河水系和内陆河水系共8个采样点,采集3种裂腹鱼亚科鱼类——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祁连裸鲤(Gymnocypris chilianensis)和嘉陵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ialingensis)样本294尾,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3种裂腹鱼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其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与遗传分化情况进行研究。基于NJ和BI法构建的单倍型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黄河裸裂尻鱼构成单系,且具有较高支持率;而嘉陵裸裂尻鱼位于祁连裸鲤的分支内部。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0尾黄河裸裂尻鱼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2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7和0.003 10;132尾祁连裸鲤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2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19和0.009 82;92尾嘉陵裸裂尻鱼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06和0.002 33。种群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裂腹鱼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该结果揭示了地理隔离对3种裂腹鱼有显着的阻隔影响,对整体的分化适应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资源保护管理中应当作为不同的单元分别加以对待。(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种群遗传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线粒体DNA(mtDNA)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里龙段和以下墨脱段2个群体的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a)共6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联合基因有效序列长度为1 893 bp,包括Cyt b基因1 060 bp和D-loop控制区833 bp。结果显示,里龙和墨脱2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值(H_d)均较高(0.701和0.761),核苷酸多样性值(π)均较低(0.001 00和0.001 09);高频率的单倍型Hap1和Hap2为2个群体所共享,推测为祖先单倍型;同时,里龙和墨脱群体分别存在5个和6个特有单倍型,且在2个群体中不共享;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群体间呈中度遗传分化水平(F_(st)=0.090 44,P <0.05);中性检验(Tajima's D、Fu'sF_s)和核苷酸不配对(SSD、H_(ir))分析结果揭示,黄斑褶鮡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本研究推测,黄斑褶鮡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存在障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拔落差及水文情势等生态屏障可能是阻碍黄斑褶鮡迁徙和交流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遗传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智,俞丹,刘飞,刘焕章.西昌华吸鳅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赤水河四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9

[2].马清芝,马波,李雷,金星,林小婉.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分析西藏雅鲁藏布江黄斑褶鮡种群遗传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19

[3].汪琛颖,朱倩,朱璐璐,买买提明·苏来曼.利用rpl32-trnL分析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真藓居群遗传多样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4].张玉峰,胡清,伍玉鹏,丁薪,崔荣飞.环渤海岛屿蚯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湖北远盲蚓为例[J].环境生态学.2019

[5].俞丹,张智,张健,林鹏程,熊淑蓉.基于Cytb基因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墨脱裂腹鱼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9

[6].陈浩,杨银盆,张慧,陈咏霞.叁个地理种群的董氏须鳅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J].水生生物学报.2019

[7].杨金宏,孔卫青.基于COⅠ序列的陕西凹缘菱纹叶蝉种群关系与遗传多样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8].宋振,张衍雷,付卫东,张瑞海,张国良.少花蒺藜草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9

[9].朱芹,李培,周鹏,张俊杰,阙青敏.刨花润楠SSR-PCR体系优化及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9

[10].娄晋铭,张智,王太,高坚.甘肃省3种裂腹鱼遗传多样性与地理种群分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亚洲长翼蝠10个个体的1%琼脂糖胶鉴定...选择算子示意图菲菊头蝠MSAP检测结果(箭头代表该位...叁疣梭子蟹群体遗传信息差异NeHoHePIC野...微卫星引物M107对部分桃蚜个体的PCR扩...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

标签:;  ;  ;  ;  ;  ;  ;  

种群遗传多样性论文_张智,俞丹,刘飞,刘焕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