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粒重论文_吴志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粒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谷粒,水稻,方差,杂种,粳稻,优势,论文。

谷粒重论文文献综述

吴志源[1](2011)在《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的发育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粒重是构成水稻产量性状的重要因素,增加谷粒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探讨谷粒重发育遗传是现阶段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选用6个具有大粒特点的特异种质资源(CD-1、CD-2、CD-3、CD-4、CD-5、CD-6)和6个籼型恢复系材料(IR24、密阳46、明恢86、蜀恢527、辐恢838、多系1号),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6×6)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发育进程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性,评价了大粒种质的育种利用价值。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的发育进程分析表明,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的发育进程符合Logistic生长方程,谷粒重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在开花后的第11d左右,最大生长速率为2g/1000粒·d左右,大粒亲本的最大生长速率是恢复系亲本的2倍多,第一突变点的时间在开花后的第5d左右,第二突变点的时间在开花后的第17d左右。2、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发育进程的遗传方差分析表明,谷粒重的发育动态主要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作用较小,剩余效应作用微小。条件方差分析表明,加性效应和剩余效应在各发育时段均有连续表达;显性效应除在6d|3d时段没有表达外,在其它发育时段均有连续表达;除在6d|3d时段主要是剩余效应的表达外,其它各发育时段均主要是加性效应的表达,显性效应和剩余效应的表达微弱。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发育进程的遗传率分析表明,大粒种质谷粒重的遗传率高,狭义遗传率在21d后稳定在85%左右。3、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发育进程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的群体平均优势虽在9d~12d有优势,但不显着,其余时期均没有优势;群体超亲优势均为负值,且达极显着;条件杂种优势分析表明,谷粒灌浆速度在谷粒充实前期和后期的各个时段具有微弱的正向杂种平均优势,但不显着;各个时段的条件群体超亲优势均为负值,表现显着。4、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发育进程与最终谷粒重间的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加性和显性相关共同决定最终谷粒重的表现,其中以加性相关为主,显性相关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与最终谷粒重的关系越密切。谷粒重发育进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也表明,发育进程间的遗传相关以加性相关为主,发育进程间显性相关系数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基本上呈加大趋势。5、水稻大粒种质亲本的育种利用价值分析表明,亲本CD-2、CD-4、CD-5、CD-6均有增加千粒重的效果,亲本IR24、密阳46、明恢86、蜀恢527、辐恢838、多系1号均有降低千粒重的效果。在育种上,利用大粒亲本可以提高千粒重,小粒亲本可以降低千粒重。但在杂种优势利用上,大粒亲本不一定能提高杂种F_1代的千粒重,小粒亲本也不一定会降低杂种F_1代的千粒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1-04-01)

路洪彪[2](2010)在《粳稻谷粒重及粒形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85份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稻谷粒形性状和谷粒重的变异特点,稻谷粒形性状与谷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分析的粳稻样本在谷粒重、谷粒容积、谷粒体积上变异幅度较大,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谷粒重与粒形性状间均达到极显着正相关,谷粒体积与谷粒长、宽、厚均达到极显着正相关,谷粒长与谷粒厚达到极显着负相关,谷粒厚与谷粒宽达到极显着正相关。谷粒重受各粒形性状共同影响,其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体积所决定的,而谷粒体积则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所决定。(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0年06期)

梁康迳,林文雄,陈志雄,李亚娟,梁义元[3](2003)在《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发育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 9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 (系 ) ,按双列杂交设计 ( 6× 5 )配成两套亲本和F12个世代的遗传材料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比较分析了水稻谷粒重发育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性 .结果表明 ,早季在谷粒充实前期 ( 1~ 12d)群体平均优势较小 ,中后期 ( 13~ 2 8d)正向优势趋于明显 ,在谷粒充实的全过程均表现较小的负向群体超亲优势 ;晚季则在谷粒充实前中期 ( 1~ 18d)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 ,后期 ( 19~ 2 8d)优势不明显 ,在谷粒充实前期 ( 1~ 12d)表现正向群体超亲优势 ,之后转为明显的负向群体超亲优势 ,表明晚季谷粒发育的杂种优势表现较之早季更有利于提高籽粒充实质量 .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之间以及与最终谷粒重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表明 ,早季以显性相关为主 ,晚季以加性相关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相关趋于密切(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3年12期)

梁康迳,林文雄,陈志雄,李亚娟,梁义元[4](2003)在《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谷粒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2季资料,估算水稻谷粒重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早季谷粒发育动态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在谷粒充实的第9~12天显性效应基因急剧增加,加性效应在谷粒充实的前期几乎不表达,后期虽有表达,但作用微小;晚季谷粒充实过程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交替影响,谷粒充实早期(第3~6天)以加性效应为主,中期(第9~15天)以显性效应为主,后期(第18~30天)以加性效应为主。早季谷粒充实的全过程,显性效应基因强烈表达,且发育全过程变化幅度较大;晚季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各粒充实,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总遗传效应变化幅度较早季小。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的交替作用有利于谷粒的灌浆结实。(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3年10期)

陈志雄[5](2002)在《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9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系),按部分双列杂交设计(6×5)配成两套亲本和F_12个世代的供试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谷粒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两季资料,估算水稻谷粒重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其主要结果如下: 非条件遗传方差分析发现,早季水稻谷粒重的发育动态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加性效应基因在谷粒充实前期几乎不表达,后期虽有表达,但作用微小;晚季谷粒重充实过程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交替影响,谷粒充实早期以加性效应为主,中期以显性效应为主,后期以加性效应为主。条件遗传方差分析认为,早季谷粒充实的全过程,条件显性效应基因强烈表达,且发育全过程变化幅度较大;晚季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谷粒充实,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总遗传效应变化幅度较早季小。 遗传率分析结果表明,在谷粒充实全过程中,早、晚季狭义遗传率表现差异甚大,早季狭义遗传率估算值较小或为零,选择不易奏效;晚季狭义遗传率均达较高水平,在籽粒充实的中后期进行选择易取得好的效果。 杂种优势的动态分析表明,早季在谷粒充实的前期(3d~12d)非条件群体平均优势未达显着水平,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群体平均优势均达正向的显着水平;晚季群体平均优势则在谷粒充实的中期(9d~18d)表现出正向的显着水平,后期(21d~30d)未达显着水平,条件杂种优势可合理解释非条件杂种优势分析的结果。 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与最终谷粒重的非条件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早季加性相关系数未达显着水平,显性相关系数随着发育进程而加大;晚季加性相关系数在谷粒充实的全过程均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而显性相关在后期(21d~30d)达极显着水平。条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与最终谷粒重的相关是有差异的,谷粒充实的后半段(15d~30d)早季以条件显性相关为主,而晚季以条件加性相关为主。 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之间的非条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早季以显性相关为主,晚季以加性相关为主,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相关趋于密切。条件遗传相关分析发现,早季谷粒充实前期显性相关不密切,愈到后期其相关性趋于明显,晚季相邻时间段间的加性相关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愈加紧密。 亲本谷粒重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效应分析发现,亲本粳籼89、02428、早恢89和佳和早占具有降低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的作用,而亲本多产稻、密阳46和R669则具有增加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的效果,亲本Lemont和IR66158-37则表现出较复杂的特点,依季别和组合而异。 另外,对早、晚季不同环境下谷粒重发育遗传的特征与水稻优质、高产育种和栽培的关系作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2-05-01)

谷粒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85份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稻谷粒形性状和谷粒重的变异特点,稻谷粒形性状与谷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分析的粳稻样本在谷粒重、谷粒容积、谷粒体积上变异幅度较大,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谷粒重与粒形性状间均达到极显着正相关,谷粒体积与谷粒长、宽、厚均达到极显着正相关,谷粒长与谷粒厚达到极显着负相关,谷粒厚与谷粒宽达到极显着正相关。谷粒重受各粒形性状共同影响,其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体积所决定的,而谷粒体积则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所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粒重论文参考文献

[1].吴志源.水稻大粒种质谷粒重的发育遗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2].路洪彪.粳稻谷粒重及粒形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研究[J].北方水稻.2010

[3].梁康迳,林文雄,陈志雄,李亚娟,梁义元.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发育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

[4].梁康迳,林文雄,陈志雄,李亚娟,梁义元.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3

[5].陈志雄.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粳和谷粒重及粒形性状值的频敌分...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的非条件遗...水稻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的非条...不同发育时期谷粒重的非条件遗传...单位谷粒面积谷壳重与单位谷粒面积糙...谷壳重与糙米重的关系

标签:;  ;  ;  ;  ;  ;  ;  

谷粒重论文_吴志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