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裂池论文_周建收,杨家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纵裂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征象,大脑,蛛网膜,囊肿,表皮,脑脊液,血肿。

纵裂池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收,杨家明[1](2015)在《大脑纵裂池表皮样囊肿术后复发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38岁,间断头痛、恶心2月余,加重7 d来我院就诊。2月前患者因碱性物质损伤双眼,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治疗期间出现头痛、恶心,停药后缓解,出院后仍有间断头痛,口服止痛药物疗效差,遂来就诊。期间无肢体麻木、意识障碍、呕吐、眩晕及走路不稳等症状,查体患者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患者于8年前曾因大脑纵裂池表皮样囊肿在外院行颅内占位切除术,术后无不适。门诊行MR检查发现颅内占位,影像表现:大脑前纵裂(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张建超,宋建明[2](2014)在《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的发生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对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患者行腰池与脑室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脑外伤术后重度纵裂池增宽患者随机分3组:对照组15例,不做任何引流治疗;腰池引流组14例,接受腰池引流;脑室引流组16例,接受单侧脑室引流。持续引流1周。每日CT平扫测量纵裂池的宽度。结果:腰池组引流治疗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71±0.21)cm、(0.28±0.09)cm;脑室组引流治疗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67±0.23)cm、(0.32±0.11)cm;对照组1周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63±0.19)cm、(1.48±0.18)cm;腰池引流组、脑室引流组治疗前后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池引流组、脑室引流组治疗后数据与对照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池引流组与脑室引流组治疗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周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治疗组颅内感染1例,腰池引流组无感染病例。结论:持续腰池或脑室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均安全有效,但是腰池引流的安全性高于脑室引流。(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4年01期)

乔清,李锦青,张云泉,禹智波,李福锁[3](2014)在《CT结合MRI诊断大脑镰和纵裂池出血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联合MRI诊断大脑镰和纵裂池出血的意义。方法 30例病例首诊均常规螺旋CT机轴位扫描,并在病情许可下均进行了MRI T1WI、T2WI多层面扫描。所有病例均进行CT或(和)MRI随访复查。由2位主治以上医师对CT及MRI图像进行了仔细观察和分析,意见一致方可作出诊断,并以随访出血吸收或出血量减少作为最后诊断依据。结果 30例中18例CT诊断为出血(大脑镰出血4例,纵裂池出血6例,大脑镰合并纵裂池出血8例),7例CT诊断大脑镰可疑出血,5例CT诊断正常;30例MRI检查均发现出血,其中大脑镰出血16例,纵裂池出血6例,大脑镰出血合并纵裂池出血8例;复查CT和(或)MRI,出血均明显吸收或减少。结论 CT结合MRI能明显提高大脑镰出血和纵裂池出血的诊断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张文龙,张伟,王江飞,谢坚,高之宪[4](2013)在《纵裂池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亦称为胆脂瘤、珍珠瘤。该病变多位于小脑脑桥角区,亦可位于鞍区、侧裂、脑实质、脑室内和颅骨板障等部位[1],而位于纵裂池的表皮样囊肿在国内外报道[2-3]极少。现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近期收治的纵裂池表皮样囊肿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等,(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殷燕,田忠甫[5](2009)在《脑部纵裂池密度增高CT表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收集南京市儿童医院CT室关于脑部后纵裂池密度增高病例31例,讨论引起这种表现的原因及病理基础,减少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方法用我院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患儿头部,筛选出表现为脑部后纵裂池密度增高的病例31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3例不明原因。结论CT表现为后纵裂池密度增高的除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正常硬膜造成高密度外,还应该考虑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引起机体慢性缺氧,使红细胞聚集功能及刚性增加,血浆黏度增高,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增多。导致X线透过量降低,从而导致脑部后纵裂池密度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09年34期)

项朝晖,张永伟[6](2009)在《腰大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开颅减压术后反复脑脊液漏伴纵裂池增宽17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大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开颅减压术后反复脑脊液漏伴纵裂池增宽的效果。方法采用腰大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开颅减压术后反复脑脊液漏伴纵裂池增宽17例。结果15例全愈,2例放弃治疗,住院期间无1例死亡。2例后期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内引流治愈。结论腰大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开颅减压术后反复脑脊液漏伴纵裂池增宽,效果良好,并发症及副损伤少,技术简便,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8期)

刘波,陈勇[7](2009)在《纵裂池出血的CT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纵裂池出血的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或误诊。方法搜集2次CT检查确诊为纵裂池出血43例;另取我院CT室检查正常者120例资料作对比。均行轴位CT扫描,按Zimmerman等提法,将大脑镰及纵裂池以胼胝体和侧脑室为界,分为上、前、后3部分,并进行分析。结果纵裂池出血表现为:纵裂池线影增宽、密度增高,正常低密度纵裂池影消失;前纵裂池线影延长;侧脑室体上方层面纵裂池内高密度线影前后连贯;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型;天幕切迹增厚。结论上述结果,是诊断纵裂池出血的重要CT征象。(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09年08期)

黄兆海[8](2009)在《纵裂池创伤性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征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扫描对创伤性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颅脑创伤患者,表现为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短期CT复查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征象均消失。结果:24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前纵裂池高密度影长度增加,8例伴有胼胝体沟征;纵裂池呈局限性羽毛状高密度影,邻近脑沟消失;后纵裂池密度增高增粗,边缘毛糙;复查显示上述征象均消失。结论:局限在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扫描有特征性表现,与检查时间关系密切,容易漏诊。(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黄维山[9](2009)在《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出血的C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对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和纵裂池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晰资料完整的23例硬膜下血肿和45例纵裂池出血的CT征象。结果23例硬膜下血肿CT征象为大脑镰呈细绳状或粗绳状增宽、密度增高,部分出现脑回远离中线、脑沟消失或模糊等占位征象;45例纵裂池出血CT征象为纵裂池线影增宽、密度增高,前纵裂池线影增长,侧脑室上方10mm层面纵裂池内高密度线影连贯,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征。结论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内出血均为常见的颅脑病变,只要全面分晰病变的CT征象一般都能作出正确诊断。(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09年03期)

白艳,王刚,郑树卿[10](2007)在《急性纵裂池出血的脑CT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纵裂池出血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脑科中心收治的21例急性纵裂池出血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6例,18~86岁,全部病例经CT检查证实,其中20例做CT随访复查1~3次。结果:纵裂池出血的主要CT表现为:纵裂池内线状或条带状高密度灶,这种高密度灶的长度和宽度随出血量的多少而不同。发现假性出血2例。结论:充分认识纵裂池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对正确诊断纵裂池出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19期)

纵裂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对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患者行腰池与脑室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脑外伤术后重度纵裂池增宽患者随机分3组:对照组15例,不做任何引流治疗;腰池引流组14例,接受腰池引流;脑室引流组16例,接受单侧脑室引流。持续引流1周。每日CT平扫测量纵裂池的宽度。结果:腰池组引流治疗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71±0.21)cm、(0.28±0.09)cm;脑室组引流治疗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67±0.23)cm、(0.32±0.11)cm;对照组1周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63±0.19)cm、(1.48±0.18)cm;腰池引流组、脑室引流组治疗前后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池引流组、脑室引流组治疗后数据与对照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池引流组与脑室引流组治疗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周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治疗组颅内感染1例,腰池引流组无感染病例。结论:持续腰池或脑室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均安全有效,但是腰池引流的安全性高于脑室引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裂池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建收,杨家明.大脑纵裂池表皮样囊肿术后复发一例[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

[2].张建超,宋建明.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的发生与治疗[J].现代医学.2014

[3].乔清,李锦青,张云泉,禹智波,李福锁.CT结合MRI诊断大脑镰和纵裂池出血的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4

[4].张文龙,张伟,王江飞,谢坚,高之宪.纵裂池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回顾[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

[5].殷燕,田忠甫.脑部纵裂池密度增高CT表现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

[6].项朝晖,张永伟.腰大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开颅减压术后反复脑脊液漏伴纵裂池增宽17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

[7].刘波,陈勇.纵裂池出血的CT诊断[J].黑龙江医学.2009

[8].黄兆海.纵裂池创伤性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征象[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

[9].黄维山.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出血的CT分析[J].当代医学.2009

[10].白艳,王刚,郑树卿.急性纵裂池出血的脑CT表现[J].实用医学杂志.2007

论文知识图

前纵裂池偏密征CT片纵裂池出血增强扫描右侧裂池、前纵裂池粗...前纵裂池偏密征CT片胎龄31+2周,I店床诊断轻度HIE患儿,生...前纵裂池偏密征并迟发性脑血肿首...

标签:;  ;  ;  ;  ;  ;  ;  

纵裂池论文_周建收,杨家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