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功能性聚合物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胶体晶体,pH-响应,种子聚合法,液相色谱
多功能性聚合物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张秀兰[1](2017)在《微纳米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微球较其他材料相比,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光子晶体、药物靶向输送载体、催化剂、环境保护材料以及仿生材料等领域。胶体晶体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种新兴材料,是制备光子晶体、特异性传感器等的重要方法。胶体晶体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其具有绚丽的结构颜色,如何将其成功的应用于制备直观的传感器,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微米级单分散多孔聚合物微球主要被应用于液相色谱柱填料,制备不同材料、性能的色谱柱填料,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本论文通过对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的方法进行改进,制备出具有pH响应性能的单分散纳米聚合物微球,并利用气液界面组装法制备出二维胶体晶体,并与原来制备的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组装形成的胶体晶体对比,发现该胶体晶体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能,并成功的将其应用于酸性溶液的检测。运用改进的两步种子聚合法以微米级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PMMA)作为种子成功的制备出尺寸约2.5μm的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多孔微球,通过调整不同的致孔剂体系,能够得出具有多种不同表面形貌的单分散多孔微球,且以甲苯:DBP=1:1致孔剂体系下得到的微球的孔隙最小,比表面积最大,是用作液相色谱柱填料的理想材料。并将其用作色谱柱填料,能够成功的完成对精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的分离,且分离效果佳,是运用液相色谱分离氨基酸的新材料。除此之外,还通过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出单分散乳胶粒,在酸/碱处理后得到表面含有丰富羧基的多孔乳胶粒。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充分利用多孔乳胶粒表面羧基,拟制备出各种功能化胶体晶体传感器。本论文所研究的pH响应型胶体晶体具备了可通过肉眼直观的观察溶液pH的差异,对酸碱条件下形成的胶体晶体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可应用于胶体晶体酸碱传感器。所研究的单分散多孔PMMA交联微球在作为色谱柱填料在分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以酸碱处理法制备多孔乳胶粒,功能化改性后组装智能响应胶体晶体传感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6-02)
张瑞年[2](2017)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设计及其在肿瘤微环境触发释放药物递送体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化疗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一直是传统化学疗法亟待解决的难题,药物在抑制癌变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容易杀死正常细胞。研究人员着力于制造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细胞环境刺激响应性的药物递送系统,如果实现了药物在癌变细胞的靶向释放,那么药物在正常细胞的泄漏将得到解决。抗癌药物的非特异性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它的抗癌活性,于是具备多重刺激响应性的药物传输体系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论文针对上述的问题,首先合成了醛基功能化的小分子疏水单体4-甲酰基苯基丙烯酸酯(FPA),然后分别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M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β-环糊精(ACD)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载药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的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微球。然后对不同药物负载方式下形成的药物载体微球的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工作有以下叁个部分:1.通过乳液聚合制备得到了pH/氧化还原双刺激响应性前药微球P(FPA-co-PEGMA)。其中可生物降解的二硫键会在还原性介质中发生断裂。作为药物载药,它利用通过FPA中的醛基和阿霉素的氨基形成亚胺结构,以共价键的形式完成药物的负载。1H NMR谱图表征了小分子单体FPA的结构,纳米微球的形貌和粒径分别是由TEM和DLS观察的。通过观察该纳米粒子降解后的粒径研究了其降解性能。因为亚胺结构在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因此该药物载体在肿瘤微环境中能够可控释放阿霉素,从而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的损害。良好的降解性能、pH/氧化还原双重响应性使其具有成为智能药物递送体系的巨大潜力。2.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P(FPA-co-PEGMA-co-MAA)纳米粒子。通过TEM,DLS表征了该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该微球的降解行为。该纳米药物载体可以通过化学键合和静电吸附吸负载阿霉素。于是通过叁种不同的负载方式完成了抗癌药物阿霉素的吸附。在体外模拟药物释放实验中叁种微球的药物释放行为表明了该纳米粒子具备pH和Redox双重刺激响应性。所以,该纳米粒子在癌症治疗领域有广大的应用价值。3.通过丙烯酰氯和β-环糊精合成丙烯酰-β-环糊精(ACD),利用乳液聚合制备了纳米粒子P(ACD-co-FPA)。该药物载体可以通过FPA的醛基进行化学键合载药,也可以通过环糊精的疏水作用进行载药。通过DLS和TEM观察该纳米粒的粒径和形貌。通过观察该微球在不同时间段的降解行为研究了其降解性能。药物的释放研究表明了该纳米粒子具备pH/氧化还原双重刺激响应性,因而该药物传输体系可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或癌细胞中的智能可控释放。(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新林[3](2015)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在可循环使用的催化剂及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可控的溶剂热解法,采用蒸馏沉淀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形态与结构可控的单分散多层聚合物微球;继而制备了带有不同功能的空心聚合物微球。探讨了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在作为微反应器、燃料电池、锂电池等方面的应用性能。(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期刊2015-10-17)
汤一鸣[4](2015)在《苯乙烯衍生物单体的合成及其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由于在建材、催化负载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用途,近年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通常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首先通过乳液聚合或分散聚合制备聚合物微球,然后再通过化学修饰接枝上功能性基团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另一种是利用功能性单体与主体单体的共聚合反应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前一种方法需要两步或多步,制备过程繁琐,后者制备过程简单,是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常用方法。因此,针对于功能性单体的开发及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中的应用,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论文旨在设计开发新型苯乙烯衍生物功能性单体,并研究其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中的应用。具体地讲,本论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表面超疏水性质研究。受“荷叶效应”的启发,人们对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兴趣也日益浓厚。本文中我们通过模拟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利用二元粒子之间的高效偶联反应制备出具有多级结构的聚合物微球,并研究该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表面的超疏水性质。为此,我们首先通过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均匀分散聚苯乙烯-co-聚4-氯甲基苯乙烯(PS-co-PCMS)微球,TEM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PS-co-PCMS微球的平均尺寸为800 nm。利用4-氯甲基苯乙烯与戊二酮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出了4-乙烯苯基-2,4-戊二酮功能单体(VPD)。以VPD单体与St为聚合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量,合成了叁种具有不同尺寸的含有β-二酮基团的聚苯乙烯-co-聚4-乙烯苯基-2,4-戊二酮(PS-co-PVPD)纳米颗粒,其粒子尺寸分别为:90 nm、150 nm和220 nm。利用PS-co-PCMS聚合物微球表面的氯甲基基团与PS-co-PVPD纳米粒子表面的β-二酮基团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制备具有不同微/纳比的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以合成的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为基体材料,将其均匀涂覆于洁净的玻璃板表面,通过接触角实验研究该表面的超疏水性质。当表面纳米粒子PS-co-PVPD的尺寸小于150 nm时,所制备的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的表面显示出超疏水的性质(表面水接触角大于150o)。随着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表面上的纳米粒子尺寸的增大,PS-co-PCMS微球表面的覆盖度逐渐降低,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表面的粗糙程度下降,对应的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表面的接触角减小。(2)一步法合成表面含季铵盐基团功能性核壳聚合物微球及其抗菌性能研究。含季铵盐基团的高分子抗菌剂由于其具有易与细菌分离、耐酸碱、使用方法安全、易加工、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日常用品、涂料及医用材料等领域。然而,目前制备表面含有季铵盐基团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的报道还不多见。本文中,我们通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单体N-4-乙烯苯基-N,N-二乙胺盐酸盐(VEAH),利用VEAH与苯乙烯单体的无皂乳液聚合,“一步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co-聚N-4-乙烯苯基-N,N-二乙基胺盐酸盐(PS-co-PVEAH)聚合物微球。基于VEAH单体的表面活性以及合适的聚合反应速率和亲水性,VEAH单体的乳液聚合中既充当共聚单体,同时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这导致乳液聚合过程中VEAH单体与St单体在油/水界面上发生共聚反应,形成的寡聚物逐渐沉积在聚苯乙烯胶体核的表面,从而形成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研究表明,形成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的平均直径、核半径以及壳层厚度可以通过控制聚合过程中St单体与VEAH单体的质量比进行精确调控。由于PS-co-PVEAH核壳聚合物微球表面含有大量季铵盐基团,我们分别选取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典型细菌,考察了PS-co-PVEAH核壳聚合物微球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PS-co-PVEAH核壳聚合物微球的抗菌性能表现出尺寸依赖性,在保持表面季铵盐含量一致的条件下,PS-co-PVEAH核壳聚合物微球的平均直径越小,其抗菌活性越高。这主要是由于PS-co-PVEAH核壳聚合物微球尺寸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增大了聚合物微球与细菌细胞膜的接触几率,从而提高抗菌活性。本论文致力于新型苯乙烯衍生物功能单体的合成及其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中的应用研究,合成了一种含β-二酮基团的4-乙烯苯基-2,4-戊二酮功能单体和一种新型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单体N-(4-乙烯苯基)-N,N-二乙基盐酸盐,分别研究了它们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制备多级结构聚合物微球的新方法和一步法合成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的创新性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5-22)
张向宇[5](2014)在《功能性聚合物微囊和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微囊和微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封装能力。因此,可以装载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纳米粒子,如作为磁性药物载体进行靶向药物传递,应用外部磁场在一段时间保持在靶向位置。它们表面可修饰细胞抗体或者配体,识别疾病抗原,提高在健康组织中识别病变组织的能力。微囊和微球还可以作为超声造影剂具有良好的超声对比成像能力,如果超声造影剂的内部或者壳层携带药物,可以特异性的到达疾病组织,利用外部超声空化释放药物。本论文采用水/油/水双乳化溶剂挥发合成路线,包埋超顺磁性纳米粒子、药物布洛芬和辛伐他汀,合成了功能性的载Fe3O4中空聚合物微囊、载布洛芬磁性微球和载辛伐他汀聚合物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产物的形貌、组成和结构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初步探讨了制备的微囊和微球的形成机制,并对部分产物的磁学性能、药物传递和超声成像等性能加以研究。利用水/油/水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Fe3O4聚合物微囊,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粒子。结果显示,复合微囊以内充氮气为核心,Fe3O4在聚合物微囊的空腔内,平均粒径为3.6 μm。溶液中加入乙醇作为添加剂来控制微囊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激光粒度分析仪结果证实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微囊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减小;而乙醇浓度继续增大,微囊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增大。另外,聚合物包埋磁性纳米粒子得到的微囊具有超顺磁性。因此,这种粒径可控的复合微囊有潜力作为超声造影剂和磁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利用油/水乳化溶剂挥发法同时包埋磁性纳米粒子和抗炎药布洛芬制备了聚乳酸复合微球。经过表面改性,制备的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药物载体具有较高的磁学性能和磁化率。SEM和TEM分析证实磁性微球呈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微米级。通过FTIR和XRD分析可知,磁性纳米粒子和药物被成功包埋进聚合物微球中。VSM进一步证实磁性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微球中的存在,复合微球和经过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都具有超顺磁性,复合微球的磁化率为31.4 emu/g。热失重分析微球中的磁含量达到28.4wt%。另外,体外药物释放曲线证实,复合微球是可pH响应释放药物,而且是一种可控缓释的药物释放。利用水/油/水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制备载辛伐他汀PLGA空心微球。微球的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等结构和性能通过许多分析测试手段表征。体外药物释放曲线证实当有大功率超声影响时,聚合物载药微球在2min内会释放44%的药物含量;而没有超声存在时,在2min后,微球会只能释放12%的药物含量。结果证实,载辛伐他汀的聚合物中空微球具有良好的超声对比成像能力,在聚焦超声的影响下,能够在血管炎症斑块位置处释放足够的药物。(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5-01)
李配欣[6](2014)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利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型均一、单分散性良好的核壳结构交联苯丙聚合物微球。经测定,粒径在400~500nm之间;通过研究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二乙烯苯(DVB)加入量对微球的粒径、总转化率以及交联度的影响,最终确定HEMA和DVB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1%~13%、1%~5%(基于苯乙烯加入量)。随后,以该苯丙聚合物为改性剂,铁尾矿为骨料,生态水泥为胶凝材料,制备出聚合物改性粘接砂浆。通过比较聚合物种类、HEMA含量、交联剂以及颗粒粒型等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出改性效果最好的苯丙聚合物。以其作为砂浆改性剂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聚合物改性粘接砂浆,改性砂浆的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接着,采用表面引发ARGETATRP法,以交联苯丙聚合物微球为基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TMPM)为单体,成功制备出PMMA、PGMA和PMTM均聚物刷以及P(MMA-b-TMPM)和P(MMA-b-GMA)嵌段共聚物刷。制得的聚合物刷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接枝前的微球粒型,但根据刷子长度不同,分子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粘连。最后,采用氧化法和直接负载法两种方式,成功制备出含氮氧自由基(TEMPO)的聚合物刷。以NaClO为氧化剂,研究了含TEMPO聚合物刷的醇选择性氧化催化性能,结果发现P(MMA-b-TMA)催化效果最好。且经过5次循环使用体系的转化率未见明显下降,催化体系可以满足多次循环使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胡华蓉[7](2013)在《以无机颗粒为稳定剂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和聚合物多孔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固体颗粒代替表面活性剂作为稳定剂获得的稳定乳液通常被称为Pickering乳液。Pickering乳液具有稳定性好、对人体毒性低及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Pickering乳液研究的日益成熟,固体颗粒稳定的聚合体系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固体颗粒的引入可以有效的克服传统表面活性剂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后处理工艺复杂、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过高等。目前已有一系列固体颗粒被成功用作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包括零维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聚合物微球,一维的碳纳米管和二维的氧化石墨烯和粘土片层等。固体颗粒的性质对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和类型均会产生重要影响,过度亲水或亲油的固体颗粒无法有效稳定Pickering乳液。聚合物空心微球作为一类功能性聚合物材料,由于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如低密度、强光散射性能和高负载能力,因而在控制释放、催化剂载体、材料轻量化和涂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采用己二酸单酰二乙醇胺缩聚物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降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亲水性,使之发生一定程度的絮凝。然后以二氧化硅絮凝体作为稳定剂,得到了稳定的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Pickering悬浮聚合制备聚丙烯腈空心微球,将其水解即可获得聚丙烯酸空心微球。本文研究了聚丙烯酸空心微球的pH响应行为和对日落黄染料的控制释放性能。聚合物多孔材料通常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轻质、易加工和合成方法的多样性等优点,因此已在气体储存和分离、药物控制释放、催化剂载体、组织工程支架和分离膜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高内相乳液模板法是制备聚合物多孔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相对于传统表面活性剂而言,由于固体颗粒在油水两相界面几乎不可逆的吸附行为使得即使其用量较少也可得到稳定的高内相乳液。本文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大大提高了无机颗粒的亲油性,得到了稳定的O/W型Pickering高内相乳液,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具有通孔结构的亲水性聚丙烯酸多孔材料。该聚合物多孔材料具有pH敏感性,并可用于对离子型染料的选择性吸附。(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15)
余明光[8](2013)在《单分散功能性聚合物共聚微球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聚合物复合微球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由于其表面或内部具有一定的功能基团,且尺寸在微米或亚微米级,具有粒径尺寸小、粒径分散均匀、比表面积大以及含有多种特殊功能基团等特点,而广泛地应用于诸如生物化学及生物医学、催化剂、涂料、信息工业、聚合物改性、微电子工业、纳米技术、色谱柱填料等许多领域。本文选用疏水性单体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亲水性单体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分别采用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微米级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复合微球P(St-MMA-AA),并通过添加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P(St-MMA-AA)微球进行改性;采用SEM、激光粒度仪、FT-IR、TG、DSC、OCA接触角测定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复合微球的形态、结构、性能及亲和性变化。通过对制备的亚微米级单分散P(St-MMA-AA)复合微球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单体加料方式、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复合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复合微球粒径随初始单体总浓度、聚合时间和搅拌速率的增加而增大,而随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采用引发剂叁次投料法有助于形成较高转化率的单分散微球,复合微球胶质晶体薄膜的亲和性具有温度依赖性,即接触角从25℃时的3°增长为90℃时的79°,实现复合微球薄膜材料的亲和性转变。在乳液聚合体系中,复合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随引发剂用量、初始单体总浓度和聚合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复合乳化剂对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复合微球胶质晶体薄膜的亲和性受组装乳液酸碱度变化的影响,随着组装乳液的pH值的逐渐降低,薄膜与水的接触角不断增大,即接触角从pH为12.0时的2.1°增长为pH=6.0时的67.8°。薄膜材料从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实现复合微球薄膜的亲和性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组装乳液的酸碱度很方便地实现复合微球薄膜的亲和性在亲水性和疏水性之间进行调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殷冠南[9](2012)在《基于Pickering乳液聚合的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微球材料具有独特的尺寸,形貌和功能。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光电,催化,药物释放,涂料及添加剂等技术领域。在其中加入纳米粒子形成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微球,其特殊的结构更是赋予了其良好的性能,目前在涂料工业,塑料工业,医药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在工业上应用于制备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主要还是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分别用于合成数百纳米到一微米,数十微米到数毫米大小的聚合物。乳液聚合在体系中需要添加具有表面活性的乳化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不易从体系中除去,对于某些应用场合有非常负面的影响。而悬浮聚合的机理本质是粒径较小的本体聚合,分散的目的主要为防止爆聚,引入良好的传热介质,这种聚合方式难以控制聚合物微球的精细结构。上个世纪初,人们发现纳米颗粒也可组装在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乳液,称为Pickering乳液。Pickering乳液具有廉价,低毒,极好的稳定性且泡沫较少等优点。而随着聚合物在上世纪中期后的飞速发展,以纳米粒子代替传统的表面活性剂来作为稳定剂来进行聚合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聚合在体系中无需加入任何表面活性剂,并且天然地在聚合物的微球中引入了纳米粒子,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报道利用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叁氧化二铁,粘土片层甚至聚合物微球作为稳定剂来制备聚合物微球材料。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具有高折光指数、紫外屏蔽、高催化活性、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原料来源丰富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光催化材料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太阳能电池领域,并且在单体光催化聚合及具有可见光响应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等领域也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新型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具有非常良好的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自发现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在晶体管,传感器,储氢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论文利用受控非水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尺寸的锐钛晶型二氧化钛粉体。粉体可以在水中良好分散,形成具有强紫外吸收和光催化活性的二氧化钛水溶胶,溶胶表面带有正电荷。利用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为稳定剂和光催化剂,光催化引发苯乙烯和对二乙烯基苯,通过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机理形成交联的聚苯乙烯微球。在体系中加入带负电荷的对乙烯基苯磺酸钠(SSS)作为共聚合单体可显着改变聚合物微球的尺寸和形貌,且在聚合物微球表面可形成痕量磺酸根的修饰。表面痕量改性的聚合物微球可良好地分散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溶剂中并在电场作用下可以进行电泳。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SSS)加入对聚合物微球尺寸形貌和表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该体系的聚合机理。并研究了不同表面性质对微球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与无皂乳液聚合形成的微球的分散性能进行对比,提出了对于表面修饰有可电离基团且不含有高分子稳定链的微球,微量的均匀的表面修饰将使其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能最佳。通过加入油酸作为预絮凝剂控制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成核过程,得到了接近于这种最佳结构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微球可以在非极性溶剂中良好分散,其分散稳定时间可超过6个月。这种微球非常适合用于制备电子墨水。本论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维度纳米粒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聚合的特点。利用二维的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GO)作为稳定剂,以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通过FT-IR, UV, XRD, TGA等表征手段发现GO与聚苯乙烯的寡聚物之间存在非常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于Pickering聚合的成核和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相的pH值对产物的形貌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pH值下降时,GO亲水性下降,对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增加,但进行聚合时产物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却下降;当pH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很低。基于这些现象提出了GO稳定的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机理,并分析了二维的片状纳米粒子稳定的P ickering乳液聚合的特点。利用一维的纳米粒子氧化碳纳米管(CNTO)作为稳定剂,以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串。通过TGA,DSC,Raman等手段发现CNTO与聚苯乙烯寡聚物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于聚合的成核和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而水相的pH值和离子强度对产物的形貌产生重要影响。发现CNTO并不存在于微球的表面,而是被微球包覆。在高pH下微球的稳定主要依靠表面吸附的电荷。而在低pH下即使产物为沉淀而没有形成稳定的溶胶,产物的形貌依然为完整的球状。另外一维的CNTO形成的网络结构对微球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些实验现象,提出了CNTO稳定的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机理并分析了一维棒状纳米粒子稳定Pickering乳液聚合的特点。利用未氧化的碳纳米管(CHIT)作为稳定剂制备了聚苯乙烯包覆CNT的串状微球结构。为制备CNT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杂化材料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2-10-09)
董云[10](2011)在《自模板技术制备离子键交联的功能性聚合物空心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功能性的聚合物空心微球由于其在药物传递释放、蛋白质及其基因保护等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其独特的中空结构而有望用于活性物质的包埋和吸附。在制备功能性聚合物空心微球的方法中,乳液聚合法,模板法和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法已经被发展,其中模板法由于粒径可控和分散性较好等优势己被普遍的用于制备功能性的聚合物空心微球。本论文关注简洁的制备功能性聚合物空心微球。基于模板法,发展了一种自模板技术,这样简化了模板法中对模板的选择、功能化、接枝聚合的复杂过程。与交联剂直接交联和接枝共聚交联聚合物等化学键合交联方法相比,基于自模板技术,没有使用有毒的交联剂,本论文通过离子键交联,制备了具有在酸性介质中选择性崩解特性及其温敏性的聚合物空心微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自模板技术制备钙离子交联的聚合物空心微球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叔丁酯纳米微球,使其表面水解羧基化,然后利用钙离子交联,刻蚀聚丙烯酸叔丁酯内核后得到一种新颖的离子键交联的聚合物空心微球。通过TEM及其DLS等研究了该聚合物空心微球的中空结构和在酸性介质中选择性崩解的特性。2.以丙烯酸叔丁酯-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为模板制备温敏性空心微球基于离子键交联的聚合物空心微球具有在酸性介质中选择性崩解的基础上,本文在制备聚合物空心微球的过程中引入温敏性单体。利用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叔丁酯-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叁元共聚物微球模板,用钙离子交联模板表面的羧基,去除共聚物内核得到了温敏性离子键交联的共聚物空心微球。通过TEM和DLS研究了温敏性离子键交联共聚物空心微球的形貌,温敏性及其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3.以丙烯酸叔丁酯-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为模板制备磁性空心微球在已得到的温敏性聚合物空心微球的基础上,为了使聚合物空心微球具有药物磁靶向功能,本文以温敏性的丙烯酸叔丁酯-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叁元共聚物为功能性模板,以氨基乙酸修饰的四氧化叁铁(Fe3O4-Glycine)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交联剂来离子键交联模板表面的羧基,通过刻蚀去除共聚物内核得到磁性的聚合物空心微球。利用DLS和VSM等对磁性聚合物空心微球的温敏性和磁学性能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多功能性聚合物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化疗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一直是传统化学疗法亟待解决的难题,药物在抑制癌变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容易杀死正常细胞。研究人员着力于制造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细胞环境刺激响应性的药物递送系统,如果实现了药物在癌变细胞的靶向释放,那么药物在正常细胞的泄漏将得到解决。抗癌药物的非特异性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它的抗癌活性,于是具备多重刺激响应性的药物传输体系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论文针对上述的问题,首先合成了醛基功能化的小分子疏水单体4-甲酰基苯基丙烯酸酯(FPA),然后分别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M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β-环糊精(ACD)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载药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的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微球。然后对不同药物负载方式下形成的药物载体微球的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工作有以下叁个部分:1.通过乳液聚合制备得到了pH/氧化还原双刺激响应性前药微球P(FPA-co-PEGMA)。其中可生物降解的二硫键会在还原性介质中发生断裂。作为药物载药,它利用通过FPA中的醛基和阿霉素的氨基形成亚胺结构,以共价键的形式完成药物的负载。1H NMR谱图表征了小分子单体FPA的结构,纳米微球的形貌和粒径分别是由TEM和DLS观察的。通过观察该纳米粒子降解后的粒径研究了其降解性能。因为亚胺结构在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因此该药物载体在肿瘤微环境中能够可控释放阿霉素,从而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的损害。良好的降解性能、pH/氧化还原双重响应性使其具有成为智能药物递送体系的巨大潜力。2.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P(FPA-co-PEGMA-co-MAA)纳米粒子。通过TEM,DLS表征了该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该微球的降解行为。该纳米药物载体可以通过化学键合和静电吸附吸负载阿霉素。于是通过叁种不同的负载方式完成了抗癌药物阿霉素的吸附。在体外模拟药物释放实验中叁种微球的药物释放行为表明了该纳米粒子具备pH和Redox双重刺激响应性。所以,该纳米粒子在癌症治疗领域有广大的应用价值。3.通过丙烯酰氯和β-环糊精合成丙烯酰-β-环糊精(ACD),利用乳液聚合制备了纳米粒子P(ACD-co-FPA)。该药物载体可以通过FPA的醛基进行化学键合载药,也可以通过环糊精的疏水作用进行载药。通过DLS和TEM观察该纳米粒的粒径和形貌。通过观察该微球在不同时间段的降解行为研究了其降解性能。药物的释放研究表明了该纳米粒子具备pH/氧化还原双重刺激响应性,因而该药物传输体系可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或癌细胞中的智能可控释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功能性聚合物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秀兰.微纳米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7
[2].张瑞年.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设计及其在肿瘤微环境触发释放药物递送体系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7
[3].杨新林.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在可循环使用的催化剂及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性能[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能源高分子.2015
[4].汤一鸣.苯乙烯衍生物单体的合成及其在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5
[5].张向宇.功能性聚合物微囊和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6].李配欣.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
[7].胡华蓉.以无机颗粒为稳定剂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和聚合物多孔材料[D].复旦大学.2013
[8].余明光.单分散功能性聚合物共聚微球的制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9].殷冠南.基于Pickering乳液聚合的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制备及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2
[10].董云.自模板技术制备离子键交联的功能性聚合物空心微球[D].兰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