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雷声[1](200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的现代化》文中提出
朱玉福[2](2004)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民族地区继始于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之后面临的又一次战略契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更大。毫无疑问,民族地区的小康问题横亘于我国小康之路,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全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民族地区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前提下,鉴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和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还制定了以宪法民族问题的规定为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为基本法、大量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变通补充规定为主要内容、普通法律和法规以及规章有关民族条款为补充的民族法规,它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组成部分。这些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权利,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是保障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锐器。本文重点研究了保障我国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该体系的建设性思考。针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任务以及民族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共6章。导论部分论述问题的提出、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论证民族地区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简要阐述民族地区群众的贫困状况和陷于贫困的主要原因,提出民族法制对于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主要论述小康概念的历史溯源、我国目前的小康标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意义;通过比较分析,证明了民族地区与全国总体小康社会的差距,指出脱贫和奔小康是前者当前的双重任务;简要阐述了我国民族法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民族法制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三章论述民族法律即宪法的民族原则是核心、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系是主干、国家法律有关民族问题的专门条款是重要补充,它是我国民族法制体系的最重要部分;重点阐述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体系建设问题。 第四章论述民族行政法规、规章是为执行宪法、法律的民族原则和规定而制定的,是我国民族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阐述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细则的建设,并提出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制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具体法规和规章的思考和建议;同时兼论了民族乡法制建设问题。 第五章主要阐述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法实施办法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以及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存在的问题、思考和建议;简要论述自治地方对法律法规的变通或辛卜充的相关问题。 第六章论述民族法制监督体系是民族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民族法规要得到有效实施,产生好的效果,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指出我国民族法制没有产生其应有的实施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健全的监督体系,并就建设完善的民族法制监督体系提出了建议。 通过学习、积累国内外有关民族法制建设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广泛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研,了解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对民族法制建设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参加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期间撰写了数篇与本文有关的论文,其中5篇被核心刊物登载,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文的写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研究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书籍和理论文章数量不少,但是大多停留在原则性较强的理论层面上,很少触及民族法制的适用和实施、体系建设、监督等实务方面的问题。因此,探讨如何使民族法制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脱贫奔小康中发挥制度性保障作用的民族法规体系建设,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建设和完善保障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民族法规体系的视角,从法的效力高低,从上到下对民族法规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民族法规体系建设作为民族法制建设的一部分,对民族法规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健全目前尚存在诸多缺陷的民族法规体系,才能引导民族法规有效保障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才能真正保障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
熊启珍[3](2004)在《小康社会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存在方式》文中认为小康社会是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来,经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充实完善,基本构成比较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模式。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以及时代内涵。小康社会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一个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它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促进整个社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优越性。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后,中国社会将进入比较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但小康社会的基本构成将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小康社会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存在方式。
吴开胜[4](2004)在《2004年度民兵政治教育辅导教材之一 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 切实发挥广大民兵的生力军作用》文中研究说明 21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对实现这个目标作出了总体动员和宏观部署。新年伊始,党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实践起点,使之步入具体落实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舞台上,广大民兵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必须积极投身这一伟大实践,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
方玉萍[5](2003)在《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中指出总体上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较高水平的、全面的、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前提下,解决好制约小康社会建设的三个“瓶颈”。
赵传金[6](2003)在《发展理论与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六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一新目标体现了全面发展观、渐进发展观、协调发展观 ,是经济与社会各领域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是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是渐进与飞跃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是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前进目标与发展道路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范华琼[7](2003)在《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哲学思考》文中提出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理论,体现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一目标是对小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李雅丽[8](200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繁荣安徽农村经济》文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确立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要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推进战略调整,繁荣农村经济。
孟凡涛,于琳[9](2003)在《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战略——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战略 :巩固和提高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 ,2 1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 2 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了比较研究 ,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骤、目标和根本要求 ,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的内外条件
裴立新[10](2003)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文中指出采用文献、逻辑、理论等方法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目标、任务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
二、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的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 |
第一, 把现代化看成是西方化。 |
第二, 把现代化看成是工业化。 |
第三, 把现代化看成是科技化。 |
二、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
(2)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第一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
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
(二) 民族地区与全国和发达省份的发展差距 |
(三)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贫困状况 |
二、 民族地区陷于贫困的主要原因 |
(一) 客观原因 |
(二) 主观原因 |
三、 民族法制对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意义 |
(一) 法制化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
(二) 民族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 |
(三) 民族法制是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
(四) 研究民族法规体系对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民族法制是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 |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 |
(一) 小康历史溯源 |
(二) 解读小康标准 |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意义 |
二、 脱贫奔小康是民族地区的双重任务 |
(一) 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
(二) 民族地区与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的差距 |
(三) 脱贫奔小康是民族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 |
三、 我国民族法规存在的问题 |
(一) 民族地区法制化的不利因素 |
(二) 民族法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
(三) 民族法规适用、实施、监督存在的问题 |
四、 民族法制对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用 |
(一) 法制建设是许多国家开发后进地区的普遍做法 |
(二) 西部大开发呼唤法制建设 |
(三) 民族法制对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 |
第三章 民族法律体系建设 |
一、 我国宪法关于民族法制的原则规定 |
(一) 我国宪法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制 |
(二) 宪法民族问题的原则规定对民族法制的意义 |
二、 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系建设 |
(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二) 民族区域自治法实践历程 |
(三)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作用 |
(四) 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
(五) 完善自治法体系对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
三、 一般国家法律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 |
(一) 一般法律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 |
(二) 一般法律关于民族问题规定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民族行政法规和规章体系建设 |
一、 民族行政法规体系 |
(一) 民族行政法规制定的法律依据及制定情况 |
(二) 普通行政法规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 |
(三) 国务院制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行政法规的若干问题 |
(四) 民族乡法制体系建设 |
二、 民族行政规章建设 |
(一) 制定民族规章的法律依据 |
(二) 民族规章建设实际情况 |
(三) 民族规章制定、实施存在的问题 |
(四) 完善民族规章的法律思考 |
第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规体系建设 |
一、 自治区和辖有自治地方的省、直辖市制定实施自治法的具体法规 |
(一) 自治区和辖有自治地方的省、直辖市制定实施自治法法规的重要性 |
(二) 自治区、省、直辖市制定实施自治法法规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二、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依据及其重要性 |
(一)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依据 |
(二)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重要性 |
三、 自治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一) 自治区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基本情况 |
(二) 自治区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四、 自治州、自治县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情况及思考 |
(一) 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制定情况 |
(二) 自治州、自治县单行条例的制定情况 |
(三) 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五、 民族自治地方对法律法规的变通和补充规定体系建设 |
(一) 民族自治地方对法律法规的变通和补充规定的制定、实施情况 |
(二)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和补充规定存在的问题 |
(三) 民族自治地方如何完善对法律法规的变通和补充规定 |
第六章 民族法制监督体系建设 |
一、 民族法制的宣传与普及 |
二、 民族法制监督体系建设情况 |
三、 构建民族法制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一) 我国民族法制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
(二) 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民族法制保障亟待健全监督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作者声明 |
(3)小康社会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存在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成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特色 |
三、小康社会的自身发展及其趋势 |
四、小康社会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方式 |
(6)发展理论与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是经济与社会各领域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目标 |
二、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是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
三、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是渐进与飞跃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
四、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是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
(7)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内涵的升华、发展 |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量的扩张及部分质变 |
三、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量变中质的升华 |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繁荣安徽农村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时代内涵 |
二、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和繁荣我省农村经济 |
(10)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二、关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
三、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新的发展阶段 |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任务 |
五、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着眼点 |
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动力 |
四、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的现代化[J]. 张雷声.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 [2]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D]. 朱玉福.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
- [3]小康社会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存在方式[J]. 熊启珍.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02)
- [4]2004年度民兵政治教育辅导教材之一 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 切实发挥广大民兵的生力军作用[J]. 吴开胜. 中国民兵, 2004(03)
- [5]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方玉萍. 滁州师专学报, 2003(04)
- [6]发展理论与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J]. 赵传金.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3(05)
- [7]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哲学思考[J]. 范华琼.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5)
-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繁荣安徽农村经济[J]. 李雅丽.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03)
- [9]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战略——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J]. 孟凡涛,于琳. 山东经济, 2003(04)
- [10]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J]. 裴立新. 中国体育科技, 2003(06)
标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小康社会论文; 小康水平论文; 全面小康论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