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专一性论文_李远杰,张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寄主专一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寄主,生物防治,生物学,天敌,植物,丝路,西双版纳。

寄主专一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远杰,张玲[1](2019)在《寄主植物的功能性状对桑寄生寄主专一性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寄主多样性和寄主功能性状对桑寄生植物的寄主专一性的影响,调查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桑寄生和寄主植物种类。结果表明,桑寄生植物共有2科5属6种1变种,感染隶属于58科190属286种寄主植物1 323株。桑寄生在不同生境的寄生强度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单一种植园的寄生强度最高,而在森林的分布最少。不同种类桑寄生的寄主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专一性程度(H′)为1.92~7.05,多度较高的植物更容易被感染。冗余分析表明,寄主植物的胸径、树皮含水量和树皮粗糙度对不同桑寄生的寄主利用差异有显着影响,而木质密度和树皮pH的影响不显着。因此,不同种类桑寄生在热带植物群落的寄主专一性程度有较大差异,对寄主植物特定功能性状的偏好能解释部分差异。(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超,陈红星,童晓立[2](2015)在《广东省榕树虫瘿蓟马种类及营瘿蓟马寄主专一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对广东地区榕树虫瘿中的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Marchal)、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榕端宽管蓟马Mesothrips jordani Zimmermann、拉马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ramachandrai Karny和黄胫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monsterae(Moulton)5种管蓟马科种类,其中黄胫棘腿管蓟马为中国新纪录种。榕母管蓟马和榕管蓟马为营瘿蓟马,诱导初始虫瘿具有寄主专一性,榕母管蓟马是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初始虫瘿的诱导者,而榕管蓟马仅在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上诱导形成虫瘿;但当两种榕树种植在一起时,榕母管蓟马和榕管蓟马偶尔会入侵到对方成熟虫瘿中并与之生活在一起。榕端宽管蓟马属于盗寄生种类,而拉马棘腿管蓟马和黄胫棘腿管蓟马主要捕食营瘿蓟马的幼体(包括卵、若虫和"蛹"),叁者均为寄居性蓟马,无寄主专一性。(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建宇[3](2015)在《莲草直胸跳甲寄主专一性相关羧酸酯酶基因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n & Vogts,是恶性杂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的专食性天敌,是目前防治喜旱莲子草最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已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引进并推广。莲草直胸跳甲的专食性研究有很多,然而目前并没有定论。昆虫体内解毒酶系的作用涉及生长、发育、取食过程,它对外来物质的代谢是昆虫对取食植物耐受性的原因,羧酸酯酶是昆虫解毒酶的一种,为了解羧酸酯酶在莲草直胸跳甲专一性取食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得到不同处理下莲草直胸跳甲体内差异表达的羧酸酯酶基因,对其进行聚类和特性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差异基因表达,从分子水平论述羧酸酯酶的表达变化与取食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为阐明莲草直胸跳甲取食专一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得到经不同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的碱基序列,其中羧酸酯酶基因有两条,分别为Unigene9421(1647bp)和CL4865.contigl (1328bp),其中Unigene9421为全长序列,CL4865.contigl在5’端有部分缺失。CarE9421和CarE4865最长的ORF分别为999bp和330bp, CarE9421编码的多肽链含548个氨基酸,CarE4865编码的多肽链含411个氨基酸,二者都是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中都是α螺旋所占比例较高,p折迭相对较少。CarE9421和CarE4865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细胞质,CarE4865没有信号肽,CarE9421含有信号肽。2.对于全长序列CarE9421进行了重测序验证,共有叁处碱基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不同,最终采用重测序的结果代替转录组测序结果,叁处碱基分别是第563个碱基T代换C,第704个碱基T代换A,.第1155个碱基T代换A。3.荧光定量两个基因在莲草直胸跳甲取食不同植物后其表达量都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饥饿处理相比,莲草直胸跳甲取食喜旱莲子草后CarE9421基因表达量显着增高,差异倍数为13.7倍;而CarE4865基因在莲草直胸跳甲取食莙(?)和喜旱莲子草后其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倍数为0.28倍和0.60倍。4.羧酸酯酶活性以乙酸-1-萘酯为底物检测取食喜旱莲子草、若(?)和饥饿后莲草直胸跳甲羧酸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取食喜旱莲子草后莲草直胸跳甲羧酸酯酶活性与取食莙(?)和饥饿后相比,酶活性显着升高,为饥饿处理的2.3倍;取食莙(?)与饥饿处理之间羧酸酯酶活性没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吉海龙,杜予州,汤留弟[4](2013)在《虾钳菜日龟甲的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虾钳菜日龟甲Cassida japana Baly是农田杂草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重要天敌。该虫在江苏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产卵期一般为16~31 d,每雌产卵量最多为482粒,平均为175粒。各虫态历期因代别而异,卵期3~13d,幼虫期8~16 d,蛹期3~6 d,成虫寿命一般为15~35 d,越冬代成虫寿命长达200余d。该虫全年盛发期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发生为害与温度关系密切,高温对其不利。本文选择15科26种植物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虾钳菜日龟甲对藜的嗜食程度很高,并能在藜上完成世代;而其它供试植物不是虾钳菜日龟甲的寄主,因此可以将该虫安全用于杂草藜的生物防治。(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王萍[5](2011)在《乌蔹莓鹿蛾的寄主专一性及空间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乌蔹莓是江苏旱地上的重要杂草,乌蔹莓的繁殖力高,攀援性强,对草坪、观赏灌木、绿篱等园林植物的危害较大,对塑料大棚等栽培设施也有一定的破坏性。乌蔹莓抗药性强,一般的化学除草剂控制效果较差。据初步观察,在鹿蛾发生量较大的田块,次年乌蔹莓的数量明显降低,因此,乌蔹莓鹿蛾是乌蔹莓重要的自然制约生物因子,保护与利用乌蔹莓鹿蛾对乌蔹莓的控制有一定价值。本文通过对乌蔹莓鹿蛾寄主专一性、乌蔹莓鹿蛾在乌蔹莓上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方法、乌蔹莓鹿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乌蔹莓鹿蛾的取食量等研究探讨乌蔹莓鹿蛾的生态学及寄主唯一性,为进一步阐明乌蔹莓的生物控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1.乌蔹莓鹿蛾的寄主专一性测定表明:在乌蔹莓、葡萄、爬山虎、白蔹和绞股蓝等5种近缘种植物之间,乌蔹莓鹿蛾对乌蔹莓的选择性最强,1-5龄幼虫的选择率依次为:15.55%、22.00%、31.11%、30.00%和35.56%,对其他几种植物的选择性较弱(0-6.67%)。幼虫主要取食乌蔹莓,不取食或少量取食其他植物,即使在寄主胁迫时,也仅少量取食其他植物,乌蔹莓鹿蛾只有在乌蔹莓上才能完成整个发育阶段。成虫在几种植物上的产卵选择性试验表明,乌蔹莓鹿蛾只在乌蔹莓上产卵(落卵量为46.36粒/头),而在其他植物上不产卵。结果表明,乌蔹莓是乌蔹莓鹿蛾的唯一寄主。2.乌蔹莓鹿蛾的取食量的研究表明:乌蔹莓鹿蛾能够取食乌蔹莓的花蕾和叶片,低龄幼虫不能取食乌蔹莓的嫩茎和果实。幼虫的取食量随着虫量的增大而增大,3龄期幼虫取食量急增。不同虫口密度条件下乌蔹莓鹿蛾对乌蔹莓不同器官的取食量有差异,虫口密度对1龄幼虫的取食量没有显着影响,而其他虫龄的幼虫在9头/皿条件下取食量最多,2-5龄幼虫24h取食量依次为:60.20mg、90.00mg、142.50mg、210.12mg,高龄(4、5龄)幼虫在1头/皿和9头/皿条件下取食量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不同温度条件下乌蔹莓鹿蛾幼虫的取食量不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乌蔹莓鹿蛾幼虫的取食。3.不同虫口密度及温度条件下乌蔹莓鹿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虫口密度对乌蔹莓鹿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的影响: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幼虫发育历期的差异主要出现在低龄阶段,而3龄以后幼虫饲养密度对幼虫发育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龄期的增长,发育速率呈现加快趋势,其中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与1龄相比缩短了约50%。乌蔹莓鹿蛾有一定的群居性,适当的饲养密度可以提高乌蔹莓鹿蛾的生长速度,5头/皿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相对较短,存活率最高。不同的温度条件对乌蔹莓鹿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的影响:在25-34℃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1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其他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影响不显着。温度对乌蔹莓鹿蛾幼虫的存活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与存活率总趋势呈负相关,温度提高,存活率降低,25℃各虫龄存活率最高,各虫龄存活率依次为:98.35%、86.63%、100%、100%、100%;34℃对不同龄期的存活率影响最明显,差异最显着。4.乌蔹莓鹿蛾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表明:乌蔹莓鹿蛾成虫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某些环境因子作用引起,而非昆虫活动所致;乌蔹莓鹿蛾幼虫在一定时间内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乌蔹莓鹿蛾本身的聚集行为引起,或由于乌蔹莓鹿蛾和环境的差异共同引起的。对各观测时间段内乌蔹莓鹿蛾成虫和幼虫的扩散趋势进行分析发现,从整个发生期间看,乌蔹莓鹿蛾成虫和幼虫处于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交替运动状态。这一现象与乌蔹莓田表现一致。对乌蔹莓鹿蛾的理论抽样技术的研究表明,随着乌蔹莓鹿蛾成虫和幼虫密度增加,所调查的样本数逐渐减少,但在相同的密度下,抽样数又随着允许误差的减少而提高。在实际调查中可根据入力与时间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允许误差,并确定该调查地块的密度,然后查表确定详细调查时所需要的样本数。(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1-03-01)

张军[6](2010)在《白薇小卷蛾与褐叶小卷蛾的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从原产地引入寄主专一性的天敌来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传统生物防治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传统生物防治以其目标专一,持续有效,代价小和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成功的防治案例也极大的促进了各国大力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生物防治工作,其在理论和应用技术上的也迅速发展,传统生物防治成为防治外来入侵植物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天敌生物学和寄主专一性研究是评估天敌生物防治潜力的第一步。椭圆悬钩子原产中国,在美国夏威夷是一种严重的入侵植物。本论文研究了椭圆悬钩子潜在生物防治天敌白薇小卷蛾与褐叶小卷蛾的生物学以及寄主专一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白薇小卷蛾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旬左右,第一代成虫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初,以后每个月发生一代,每年可在云南发生5代,10月至次年4月以幼虫越冬。白薇小卷蛾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6d,在实验室环境温度22-26℃,相对湿度50-70%,光照14h条件下,白薇小卷蛾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6.5d。白薇小卷蛾的产卵前期的时间为2d,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分别为5.1d,22.8d(幼虫共分5龄)和8.2d。寄主专一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薇小卷蛾幼虫寄主谱非常窄。在30种供试植物中,白薇小卷蛾幼虫只取食悬钩子属的14种测试植物。在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中,白薇小卷蛾成虫偏好在椭圆悬钩子上产卵。野外调查发现白薇小卷蛾幼虫只在椭圆悬钩子上取食为害。褐叶小卷蛾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旬到下旬,以后每2个月发生一代,在云南一年共发生3代,10月至次年4月以幼虫越冬。褐叶小卷蛾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4.0d,完成一个世代需要55.5d。褐叶小卷蛾的产卵前期的时间为5d,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分别为9.1d,26.6d(幼虫共分5龄)和14.6d。褐叶小卷蛾的研究表明,其幼虫的寄主谱也非常窄。在30种供试植物中,褐叶小卷蛾幼虫只能在包括椭圆悬钩子在内5种悬钩子属的测试植物上完成发育。在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中,褐叶小卷蛾成虫对椭圆悬钩子有强烈地产卵偏好。野外调查也证实褐叶小卷蛾幼虫只在椭圆悬钩子上取食为害。尽管还需要更完全的寄主专一性研究和风险评估,现在的结果表明白薇小卷蛾与褐叶小卷蛾是非常有潜力的椭圆悬钩子生物防治天敌。(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刘爱萍,徐林波,王慧,王俊清,田庆[7](2008)在《丝路蓟天敌——丝路蓟绿叶甲的寄主专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丝路蓟绿叶甲Trycophysa sp.主要取食丝路蓟Cirsium arvense的幼芽与叶片,是影响丝路蓟生长发育的重要天敌昆虫。在25℃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菊科、豆科、禾本科等20科65种植物对其进行了寄主专一性测定。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试验表明:绿叶甲食性专一,只取食丝路蓟,不取食其他供试植物。绿叶甲只在丝路蓟上取食、产卵,并完成世代发育,在供试的其他寄主上均末发现成虫产卵。强制饥饿试验表明,绿叶甲幼虫耐饥能力较弱,多在2~4d死亡;成虫的耐饥能力很强,平均为11.3d,个别近30d。(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8年11期)

刘爱萍,徐林波,王慧,王俊清[8](2008)在《针茅狭跗线螨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针茅芒刺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其发生与危害。通过调查明确了针茅芒刺的天敌类群,并对针茅芒刺优势天敌——针茅狭跗线螨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进行了研究,阐明了针茅狭跗线螨对针茅芒刺的抑制机理,明确了其寄主范围,以确保在针茅草原利用该天敌防治针茅芒刺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08年08期)

王毅[9](2008)在《二纹柱萤叶甲与乌桕卷象的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从原产地引入寄主专一性的天敌来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传统生物防治在全世界广泛的被用作一种有效的防治入侵植物的方法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因为引入生物防治作用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目前在传统生物防治项目中测定原产地天敌的寄主专一性越来越严格。对天敌生物学和寄主专一性研究是评估天敌生物防治潜力的第一步。虎杖在美国和欧洲是一种严重的入侵入侵植物,乌桕在美国也是一种严重的入侵植物,它们都原产中国。本论文研究了虎杖的潜在生物防治天敌——二纹柱萤叶甲和乌桕的潜在生物防治天敌——乌桕卷象的生物学以及寄主专一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二纹柱萤叶甲是一种一年一代的叶甲,它卵、幼虫和蛹可以在15-30℃完成发育,但是温度超过30℃时成虫滞育。在武汉,成虫每年7月至9月越夏,10月至次年3月越冬,每年3至5月成虫交配产卵。2.用87种植物测定其寄主专一性时发现,二纹柱萤叶甲幼虫只能在7种蓼科植物上完成发育,成虫在非选择条件下只取食10种植物;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强烈偏爱虎杖、杠板归和何首乌;田间开放性试验和野外调查也证实只有这叁种植物是其自然寄主。3.尽管还需要更完全的寄主专一性研究和风险评估,现在的结果表明二纹柱萤叶甲是非常有潜力的在美国和欧洲生物防治虎杖的作用物。4.乌桕卷象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很广,卵、幼虫、成虫可以在15-35℃成功发育,表明其生理上有潜力在美国被乌桕入侵的所有地区建立种群。成虫取食叶片,雌虫将叶片卷成紧密的叶苞,然后产1至2粒卵在一个叶苞内,卵、幼虫和蛹在叶苞内完成发育。卵和幼虫只能在卷好的乌桕叶苞内成功发育,这一特性也使得乌桕卷象的食性很单一。5.用8个科54种植物进行的寄主专一性试验表明,成虫只取食乌桕、桂林乌桕和叶下珠叁种植物,而且只在乌桕上产卵。在选择性试验中相对叶下珠,成虫强烈偏爱取食乌桕,只在乌桕上产卵。对生长在乌桕附近的17个科32种植物进行的野外调查也发现乌桕卷象只危害乌桕。6.在美国乌桕属植物只有乌桕一种,本研究结果也发现乌桕卷象食性很专一,所以乌桕卷象是非常有潜力的在美国生物防治乌桕的作用物,应该考虑引入美国检疫部门用本土植物完成寄主专一性测定。(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刘爱萍,徐林波,王慧[10](2007)在《加拿大蓟天敌─欧洲方喙象的寄主专一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度为25-28℃的养虫室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菊科植物及豆科、禾本科牧草共10科30种植物对欧洲方喙象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其食性专一,只取食加拿大蓟,个别成虫或幼虫在饥饿状态下仅少量取食菊科其他植物,但随后即拒绝取食。非选择性试验(饥饿试验)表明欧洲方喙象耐饥饿能力强,不同龄期平均达28d。欧洲方喙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高于30℃或低于10℃,生长发育则受到抑制。(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07年01期)

寄主专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年对广东地区榕树虫瘿中的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Marchal)、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榕端宽管蓟马Mesothrips jordani Zimmermann、拉马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ramachandrai Karny和黄胫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monsterae(Moulton)5种管蓟马科种类,其中黄胫棘腿管蓟马为中国新纪录种。榕母管蓟马和榕管蓟马为营瘿蓟马,诱导初始虫瘿具有寄主专一性,榕母管蓟马是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初始虫瘿的诱导者,而榕管蓟马仅在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上诱导形成虫瘿;但当两种榕树种植在一起时,榕母管蓟马和榕管蓟马偶尔会入侵到对方成熟虫瘿中并与之生活在一起。榕端宽管蓟马属于盗寄生种类,而拉马棘腿管蓟马和黄胫棘腿管蓟马主要捕食营瘿蓟马的幼体(包括卵、若虫和"蛹"),叁者均为寄居性蓟马,无寄主专一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寄主专一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远杰,张玲.寄主植物的功能性状对桑寄生寄主专一性的影响初探[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2].赵超,陈红星,童晓立.广东省榕树虫瘿蓟马种类及营瘿蓟马寄主专一性调查[J].环境昆虫学报.2015

[3].张建宇.莲草直胸跳甲寄主专一性相关羧酸酯酶基因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

[4].吉海龙,杜予州,汤留弟.虾钳菜日龟甲的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3

[5].王萍.乌蔹莓鹿蛾的寄主专一性及空间格局研究[D].扬州大学.2011

[6].张军.白薇小卷蛾与褐叶小卷蛾的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7].刘爱萍,徐林波,王慧,王俊清,田庆.丝路蓟天敌——丝路蓟绿叶甲的寄主专一性[J].草业科学.2008

[8].刘爱萍,徐林波,王慧,王俊清.针茅狭跗线螨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8

[9].王毅.二纹柱萤叶甲与乌桕卷象的生物学及寄主专一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10].刘爱萍,徐林波,王慧.加拿大蓟天敌─欧洲方喙象的寄主专一性测定[J].植物保护.2007

论文知识图

饥饿状态下绿叶甲成虫的死亡率分布曲...病毒粒-病毒粒的模式构造锁阳粉末硅胶G薄层色谱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世界性分布(参自CABI)1 天牛的品种和数量分类统计图1 噬菌体的繁殖途径

标签:;  ;  ;  ;  ;  ;  ;  

寄主专一性论文_李远杰,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