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108岁高龄患者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报道

1例108岁高龄患者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报道

谢富明王越邦(广西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平南537307)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18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医疗技术的提高,老年患者行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逐渐高龄化,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和麻醉处理难度。2001年和2012年一位百岁患者先后两次在我院行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08岁,44kg,2001年因右股骨颈骨折在我院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11年因“跌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周”入院。

术前诊断:(1)左股骨颈骨折;(2)多处压疮;(3)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4)中度营养性贫血;(5)低蛋白血症。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7g/L;红细胞:2.69×1012/L;血生化:K:3.17mmol/L,Na:141mmol/L,BUN:4.3mmol/L,CL:104.8mmol/L,Cr:73mmol/L;肝功能:总胆红素:12mmol/L,直接胆红素:5.8umol/L,

间接胆红素:6.2mmol/L,ALT8u/L,AST15u/L,T48g/L,A27g/L,G21g/L,HSBAG及AFP阴性。凝血四项:PT:15.05s,TT:11.45s,APTT:32.68s,Fib:3.32g/L。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2围术期处理

术前:麻醉前检诊(访视),全面复习病史,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取得患者的同意和信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麻醉及手术。手术前一天给予病人输注悬浮红细胞2单位,补钾至正常生理范围。

术中:麻醉选择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检测麻醉机和各种抢救器械药品,备好麻黄素和阿托品,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2~25℃,并使用变温毯保温(手术当时为冬天)。术前30min阿托品0.5mg,鲁米那100mg肌注。入手术室后行有创动脉测压,颈内静脉穿刺并连续监测CVP、ECG、MAP、SPO2,按2ml/kg输入胶体液,2ml/kg输入晶体液扩容预防麻醉后低血压。麻醉前10分钟静注酒石酸布托啡诺1mg行超前镇痛,然后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点选择L2-3椎间隙,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往硬膜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3ml试验剂量,观察5~10min,调整麻醉平面确定无脊麻,追加0.5%罗哌卡因8ml,调整麻醉平面在T10以下。术中严密监测各生命体征,观察术野估计出血情况。术中向股骨髓腔内填骨水泥前,已输入液体共1500ml,并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mg,保障收缩压在110mmHg以上,病人从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时间共3h,手术中出血量约350ml,尿量450ml,共输入晶体液1300ml,胶体液500ml,悬浮红细胞2单位,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在105/68-125/83mmHg之间变动。

术后:手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并将其与一次性镇痛泵相连接,术毕采用LCP(负荷量+持续输入+PCA)模式行PCEA,用药为:负荷量:舒芬太尼2.5μg,PCEA配方: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00ml,PCA2ml/次,背景速率2ml/h。分别在手术后4h,8h,24h,48h随防,病人自诉无不适,生命体征平稳。另外此患者“跌伤活动受限3周”术后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术后与科室医生交流使用小剂量抗凝药物预防。一年后随访,病人肢体功能恢复,能自动行走。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常伴有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减退和并存多种疾病,导致手术和麻醉过程及术后并发症增多,病死率也较年轻人为高[1]。高龄虽然不是手术和麻醉的禁忌证,但如何提高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安全性一直是大家提及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安全性在于以下几点:(1)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麻醉及手术。(2)充分的术前准备。(3)与科室之间交流沟通,科室与科室之间组成一个为患者安全着想的团体。(4)合理的麻醉方法。(5)严密的术中监测。(6)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问题。7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少并发症发生。(8)术后随访同样重要。手术年龄的极限是多少?本文中这位108岁的患者给了大家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启明,于布为,等.临床麻醉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4~335.

标签:;  ;  ;  

1例108岁高龄患者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报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