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别正常牙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锥形,倾斜度,转矩,测量,中向,弓形,综合征。
个别正常牙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贺,卢璐,郭泾[1](2019)在《利用叁维数字模型对16名大学生个别正常牙合下颌牙弓及基骨形态的测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叁维数字化模型对山东地区个别正常牙合下颌牙弓及基骨形态进行测量,探讨两者间相关性,并建立本地区正常牙合临床冠中心(FA)点到WALA点间距离的正常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方法获取16例山东地区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的下颌模型,在石膏模型上标定各牙位FA点及WALA点,进行扫描获得叁维数字化模型,描述牙弓及基骨的形态,分析其相关性,建立本地区FA-WALA点间距离的正常值。结果每个牙位区域的FA点和WALA点均是散在的,不能用统一的曲线来描述,且磨牙区的离散程度较大。下颌牙弓宽度及形状与基骨弓存在高度相关性,尖牙区宽度相关性为r=0.700,磨牙区宽度相关性为r=0.805,尖牙区与磨牙区比值的相关性r=0.625。山东地区个别正常牙合下颌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FA点至WALA点间距离分别为(-1.53±0.92)mm、(-0.97±1.11)mm、(0.65±0.90)mm、(1.17±0.64)mm、(2.13±0.93)mm、(3.12±0.72)mm、(3.55±0.54)mm。结论下颌牙弓弓形与基骨弓形是个性化的,不能用一种形状归纳而来。WALA嵴可以作为预测临床牙弓形状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汪瑶[2](2019)在《Andrews六要素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个别正常(牙合)成人中的临床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国汉族个别正常成人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的个别正常(牙合)成人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探讨Andrews六要素相关测量值在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中国汉族成人中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对志愿者进行两次筛选,最终获得43例中国汉族个别正常成人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使用Winceph8.0软件描记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相关测量标记点,按研究要求测出数据。1)根据FMA角数值将样本分为叁组,分别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测量叁组样本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UIFA-GALL(cm)、Sn-Me’(cm)、LIFA-Me(cm)、G-Sn(cm)、Go-Co(cm)、Go-Co/G-Sn、Sn-Me'/G-Sn、L1FA-Me/G-Sn、Pog-Will(cm)),分析不同组间的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设定检验水准α=0.05。2)根据性别将样本分为两组,分析男性组和女性组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的相关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设定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不同组间Andrews第Ⅱ要素测量指标(U1FA-GALL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各组间,UIFA-GAL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间UIFA-GALL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UIFA点较男性更偏唇侧。2.不同组间Andrews第Ⅳ要素相关测量指标:低角组与均角组,低角组与高角组,男性及女性上颌前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Sn-Me'/G-Sn)以及下颌前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L1FA-Me/G-Sn)并无明显差异。但是下颌后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Go-Co/G-Sn)存在差异(P<0.05),低角组大于均角组及高角组,男性组大于女性组(P<0.05)。3.不同组间Andrews第Ⅴ要素测量指标(Pog-Will值):低角组与均角组、低角组与高角组及男性组与女性组的Pog-Will值存在差异(P<0.05),而高角组与均角组之间Pog-Will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的Pog点较均角组和高角组更偏Will平面的前方,男性组的Pog点较女性组更偏Will平面的前方。结论:通过对中国汉族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的个别正常成人的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发现其Andrews六要素的第Ⅱ、Ⅳ、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在运用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对中国成年患者进行测量分析时,其参考值需要区分垂直骨面型与性别。(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孟怡彤,张晓东[3](2018)在《OSAHS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上气道二维叁维测量的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男性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和OSAHS患者的CBCT进行上气道的二维叁维测量,并且所有测量项目与PSG中的AHI和SPO_2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将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和OSAHS患者的CCB导入Winceph8.0中进行上气道矢状面的距离测量;将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和OSAHS患者的CBCT分别导入mimics17.0中进行上气道体积和横截面积的测量;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t检验来检验不同测量方法的统计学差异;person相关性分析测量指标与AHI、SPO_2的相关性。结果 OSAHS患者和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的CCB分别导入Winceph 8.0中进行上气道距离的测量,检查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后,取叁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再对它们进行独立t检验,PNS-UPW、SPP-SPPW、UMPW、TB-TPPW有统计学差异;其CBCT分别导入mimics17.0中进行上气道体积和横截面积的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后,取叁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再进行独立t检验,发现所有的实验结果P均有统计学差异;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法将OSAHS患者的测量指标与PSG中AHI值、SPO_2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HI值与S5、S6、U-MPW、TB-TPPW呈负相关,SPO_2值与V3、S3、H-FH呈正相关、与H-C3呈负相关,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OSAHS患者和个别正常牙合的二维软组织测量、叁维体积、横截面积和表面积的测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SG中AHI值与口咽和舌咽段表面积、U-MPW、TB-TPPW的距离呈负相关,SPO_2值与舌咽段气道体积和横截面积、舌骨的水平距离呈正相关,与舌骨垂直距离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史建陆,刘清华,彭好津,黄俊徽,陈建[4](2016)在《国人个别正常牙合整体牙叁维位置标准的初步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个别正常牙整体近远中向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得出其正常值范围,为正畸矫治前提供诊断、设计和托槽选择依据,为矫治后牙根位置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接近Andrews六项标准收集个别正常58例,年龄19-27岁。拍摄CBCT,储存为DICOM格式资料后使用Dolphin Imaging 11.5软件进行叁维重建。同一实验者不同时间点前后测量每个牙整体近远中向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两次,时间间隔二周。将实验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hapiro-Wilk法检验每个牙倾斜度和转矩的正态性,利用配对t检验检测左、右侧同名牙倾斜度和转矩的对称性,采用独立t检验检测性别差异。结果 1.同一实验者前后两次测量结果显示良好的可靠性,大部分组内相关系数较大。牙列中近远中倾斜度上颌从中切牙开始增大,尖牙达到最大(12.18±1.74°),而后随牙位往后缓慢减小,第一磨牙接近直立,而第二磨牙则往近中倾斜少许。下颌从中切牙开始往后逐渐增大。对颌同名牙倾斜度交角变化范围为156~174°,起伏不明显。唇(颊)舌向转矩上中切牙最大(24.89±5.75°),而随牙位往后逐渐减小,第一磨牙最小(2.36±4.18°),接近垂直于平面,第二磨牙转矩又上升。下颌切牙和尖牙转矩较大,随牙位往后逐渐减小,第二磨牙达到最小(-14.21±5.24°)。对颌同名牙转矩交角从中切牙的131°到磨牙接近180°左右。2.与Andrews数据对比,倾斜度除上颌尖牙外并无太大差别,转矩则全牙列存在较大差异。除下颌后牙为负值外,其余牙皆为正值,上下前牙和下颌磨牙差异最为明显。结论 1.CBCT结合Dolphin Imaging能测量个别正常近远中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2.牙根的牙整体近远中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数据有助于矫治前、后牙根位于牙槽骨位置的判断,有助于矫治前诊断、设计、托槽选择和矫治后临床效果评价。(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6-10-10)
姚政铎,沈刚[5](2016)在《个别正常牙合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的CBCT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对个别正常牙齿的近远中倾斜度进行测量研究,探究其正常范围,评价其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为临床工作及新型矫治器的开发起到一定帮助。方法: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常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数据。使用Dolphin软件重建出颌面部叁维图像,再利用USC root Vector牙根分析系统分别定位每颗牙齿的冠根中心点,确定牙长轴,从而测量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结果:上颌牙齿除了第二磨牙为远中倾斜,其余牙齿均为近中倾斜,其变化范围为-6°至14.38°。下颌牙齿除了切牙几乎直立外,其余牙齿均为近中倾斜,变化范围为-1.84°至16.83°。就颌间对颌同名牙而言,颌间近远中倾斜交角介于162°到178°范围内,变化起伏不大。结论:利用CBCT技术能较准确测量得到个别正常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与传统方法相比,CBCT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的成像上具有诸多优势。应用CBCT技术测量个别正常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对临床正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6-10-10)
吴明明,刘志杰,苑芳连,张苗苗[6](2016)在《个别正常牙合CBCT与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哈尔滨地区个别正常牙合CBCT与头颅侧位片的头影测量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哈尔滨地区30名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分别拍摄CBCT和头颅侧位片。CBCT图像导入Simplant软件进行叁维头影测量,头颅侧位片用硫酸纸描图定点进行二维头影测量,两种方法均测量Steiner和Jarabak分析法的24个测量项目。分析两者测量结果差异性。结果CBCT测量与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中,15个测量项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SNB角、SND角、UI-NA角、UI-NA距、Go Gn-SN角、Pg-NB距、SE距、N-S-Ar角、S-Ar-Go角、Ar-Go-Me角、叁角之和、S-Ar距、Go-Me距、N-Me距、S-Go距。结论CBCT测量与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中,大部分测量值存在明显差异。该文初步推断哈尔滨地区Steiner和Jarabak分析法的CBCT叁维头影测量参考值范围。(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6年06期)
刘清华[7](2016)在《个别正常(牙合)牙整体近远中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个别正常(牙合)牙整体近远中向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得出其正常值范围,为正畸矫治前提供诊断、设计和托槽选择依据,为矫治后牙根位置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接近Andrews六项(牙合)标准收集个别正常(牙合)58例,年龄19-27岁。拍摄CBCT,储存为DICOM格式资料后使用Dolphin Imaging 11.5软件进行叁维重建。同一实验者不同时间点前后测量每个牙整体近远中向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两次,时间间隔二周。将实验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hapiro-Wilk法检验每个牙倾斜度和转矩的正态性,利用配对t检验检测左、右侧同名牙倾斜度和转矩的对称性,采用独立t检验检测性别差异。结果:1.同一实验者前后两次测量结果显示良好的可靠性,大部分组内相关系数较大。牙列中近远中倾斜度上颌从中切牙开始增大,尖牙达到最大(12.18±1.74°),而后随牙位往后缓慢减小,第一磨牙接近直立,而第二磨牙则往近中倾斜少许。下颌从中切牙开始往后逐渐增大。对颌同名牙倾斜度交角变化范围为156~174°,起伏不明显。唇(颊)舌向转矩上中切牙最大(24.89±5.75°),而随牙位往后逐渐减小,第一磨牙最小(2.36±4.18°),接近垂直于(牙合)平面,第二磨牙转矩又上升。下颌切牙和尖牙转矩较大,随牙位往后逐渐减小,第二磨牙达到最小(-14.21±5.24°)。对颌同名牙转矩交角从中切牙的131°到磨牙接近180°左右。2.与Andrews数据对比,倾斜度除上颌尖牙外并无太大差别,转矩则全牙列存在较大差异。除下颌后牙为负值外,其余牙皆为正值,上下前牙和下颌磨牙差异最为明显。结论:1.CBCT结合Dolphin Imaging能测量个别正常(牙合)近远中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2.牙根的牙整体近远中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数据有助于矫治前、后牙根位于牙槽骨位置的判断,有助于矫治前诊断、设计、托槽选择和矫治后临床效果评价。(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姚政铎,周林曦,沈刚[8](2015)在《个别正常牙合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的CBCT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对个别正常牙合牙齿的近远中倾斜度进行测量研究,探究其正常范围,总结该技术的优势所在,为临床工作及新型矫治器的开发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0例成人个别正常牙合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数据。使用Dolphin软件重建出颌面部叁维图像,再利用USC root Vector牙根分析系统分别定位每颗牙齿的冠根中心点,确定牙长轴,从而测量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结果上颌牙齿除第二磨牙为远中倾斜之外,其余牙齿均为近中倾斜,且倾斜度变化范围为-7.41°~14.75°。下颌牙齿除切牙几乎无近远中向的倾斜外,其余牙齿均表现为近中倾斜,其倾斜度变化范围为-1.97°~18.71°。对颌同名牙近远中倾斜交角均介于160.78°~178.88°,起伏波动不大。结论利用CBCT技术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个别正常牙合牙齿的的近远中倾斜度,其优势在于成像精确度高、图像伪影少以及测量分析直观便捷等。(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魏亭亭[9](2014)在《个别正常(牙合)牙唇(颊)舌向轴倾度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对个别正常(牙合)牙唇(颊)舌向轴倾度进行测量分析,初探上海地区牙唇(颊)舌向轴倾度的正常范围,讨论以CBCT技术测量牙唇(颊)舌向轴倾度与传统意义上牙转矩的差异。方法采集10例个别正常(牙合)成人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数据,年龄23.22±3.18岁。应用Dolphin3D软件和Simplant pro11.04两种软件进行叁维重建,分别定义牙长轴,建立测量坐标系,测量牙列内每颗牙整体唇(颊)舌向轴倾角。应用SPSS v19.0软件对每颗牙轴倾度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所测左右同名牙轴倾角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讨论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1. Dolphin3D软件测量结果以平均值及标准差做统计学描述,牙列中唇(颊)舌向轴倾度最高为中切牙(30.38±4.15°),随牙位向后逐渐下降,至第一磨牙处为最低(3.45±3.09°),与(牙合)平面接近垂直,第二磨牙轴倾度又上升;下颌轴倾度最大为中切牙(26.69±3.28°),随牙位向后呈下降趋势,至第二磨牙处最低(-14.30±5.52°)。2. Simplant pro软件测量结果显示相同趋势,上下颌最大值为中切牙(26.81±3.30°;23.51±3.98°),上颌最小值为第二前磨牙(3.59±3.77°),下颌最小值为第二磨牙(-11.48±7.14°)。3. Dolphin3D软件及Simplant pro软件测量结果显示上下颌中切牙至第二前磨牙均显着相关。结论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冠转矩,CBCT测量技术将牙根纳入考察范围,能更有效获得牙在唇(颊)舌向的叁维位置,所获得的上海地区个别正常(牙合)牙唇(颊)舌向轴倾度的正常值范围,其准确度较高。本研究所采用的两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前牙区及前磨牙区唇(颊)舌向轴倾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齐乃申[10](2014)在《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点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个别正常牙合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的咬合接触点数量,探讨其一般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大连医科大学青年大学生以及大连市口腔医院青年医生中,选择咬合属于正常牙合者作为受试者,共80名(男40、女40),平均年龄22岁。应用软质高流动度聚醚印模材(ImpregumTMGarantTML DuoSoftTMpolyether impression material)记录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的咬合接触点。结果: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点数量平均约77.8个,前牙区21.2个,后牙区56.6个;咬合接触点呈左右对称分布,上颌第一磨牙咬合接触点最多,下颌中切牙咬合接触点最少;前牙区存在广泛的咬合接触;前磨牙咬合接触类型以尖-边缘嵴为主要接触类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颊斜面处的咬合接触点出现频率最高、所占比例最大。结论:通过研究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的咬合接触点,发现咬合接触点的数量及其分布规律具备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4-04-01)
个别正常牙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中国汉族个别正常成人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的个别正常(牙合)成人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探讨Andrews六要素相关测量值在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中国汉族成人中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对志愿者进行两次筛选,最终获得43例中国汉族个别正常成人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使用Winceph8.0软件描记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相关测量标记点,按研究要求测出数据。1)根据FMA角数值将样本分为叁组,分别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测量叁组样本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UIFA-GALL(cm)、Sn-Me’(cm)、LIFA-Me(cm)、G-Sn(cm)、Go-Co(cm)、Go-Co/G-Sn、Sn-Me'/G-Sn、L1FA-Me/G-Sn、Pog-Will(cm)),分析不同组间的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设定检验水准α=0.05。2)根据性别将样本分为两组,分析男性组和女性组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的相关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设定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不同组间Andrews第Ⅱ要素测量指标(U1FA-GALL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各组间,UIFA-GAL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间UIFA-GALL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UIFA点较男性更偏唇侧。2.不同组间Andrews第Ⅳ要素相关测量指标:低角组与均角组,低角组与高角组,男性及女性上颌前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Sn-Me'/G-Sn)以及下颌前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L1FA-Me/G-Sn)并无明显差异。但是下颌后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Go-Co/G-Sn)存在差异(P<0.05),低角组大于均角组及高角组,男性组大于女性组(P<0.05)。3.不同组间Andrews第Ⅴ要素测量指标(Pog-Will值):低角组与均角组、低角组与高角组及男性组与女性组的Pog-Will值存在差异(P<0.05),而高角组与均角组之间Pog-Will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的Pog点较均角组和高角组更偏Will平面的前方,男性组的Pog点较女性组更偏Will平面的前方。结论:通过对中国汉族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的个别正常成人的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发现其Andrews六要素的第Ⅱ、Ⅳ、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在运用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对中国成年患者进行测量分析时,其参考值需要区分垂直骨面型与性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别正常牙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李贺,卢璐,郭泾.利用叁维数字模型对16名大学生个别正常牙合下颌牙弓及基骨形态的测量比较[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汪瑶.Andrews六要素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个别正常(牙合)成人中的临床差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9
[3].孟怡彤,张晓东.OSAHS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上气道二维叁维测量的差异性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8
[4].史建陆,刘清华,彭好津,黄俊徽,陈建.国人个别正常牙合整体牙叁维位置标准的初步建立[C].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
[5].姚政铎,沈刚.个别正常牙合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的CBCT测量分析[C].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
[6].吴明明,刘志杰,苑芳连,张苗苗.个别正常牙合CBCT与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的比较分析[J].口腔医学.2016
[7].刘清华.个别正常(牙合)牙整体近远中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的CBCT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
[8].姚政铎,周林曦,沈刚.个别正常牙合牙齿近远中向倾斜度的CBCT测量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9].魏亭亭.个别正常(牙合)牙唇(颊)舌向轴倾度的CBCT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0].齐乃申.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点的分析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