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发动机论文-魏巍,黄瑞,陈俊玄,窦文博,俞小莉

压缩空气发动机论文-魏巍,黄瑞,陈俊玄,窦文博,俞小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缩空气发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动能量回收,双储气罐储能,进气压力

压缩空气发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魏巍,黄瑞,陈俊玄,窦文博,俞小莉[1](2017)在《变进气压力条件下发动机压缩空气制动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级储能的气动-内燃混合动力发动机能量回收效果随储气罐压力增高而降低的问题,将双储气罐储能的技术方案应用到气动-内燃混合动力发动机中,初步得出了双储气罐储能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进气压力来提高能量转化率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观点。基于变质量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压缩空气循环数学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初步验证。通过对模型进行稳态仿真,分析了进气压力、储气罐压力对压缩制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压力与储气罐压力的变化对每循环回收气体质量的影响呈线性;储气罐压力与进气压力的比值是影响制动能量转化率的关键因素,能量转化率(COP)随储气罐压力与进气压力比值的升高而降低。(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孙瑞光,郭文亮,杨文通,田富强[2](2016)在《滑阀式压缩空气发动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气动发动机设计,提高气动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在一台由四冲程汽油机改装的二冲程气动发动机上进行了详细的台架试验。提出一个评价气动发动机性能的新指标——气动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和缸内平均压力的比值。采用钢、铝和尼龙叁种材料制作相同尺寸的配气滑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配气滑块的质量,对气动发动机动力性有影响。对进气持续角为128°、143°和156°的尼龙材料配气滑块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进气持续角可以提高压缩空气的膨胀效率。在叁种不同压缩比的状况下进行了气动发动机试验。试验证明在传统内燃机的基础上改装气动发动机时,增大发动机压缩比,会降低压缩空气的膨胀效率。(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6年05期)

万怡,孙培岩,李翔,满长忠,唐运榜[3](2016)在《新型压缩空气发动机进气系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工作特点,设计了一种高压、高频率、大流量的液压可变进气系统,并将其应用在改装了的4冲程单缸发动机上进行台架实验。实验表明,压缩空气发动机可在进气压力为5 MPa的情况下稳定工作,调节柱塞拨叉开度来调整进气量的大小,进而实现了发动机功率的可变。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孙瑞光[4](2016)在《滑阀式压缩空气发动机改装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在逐年递增。大量的汽车为世界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世界各大汽车企业都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包括目前发展最快速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被汽车制造商称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的燃料电池汽车等。而压缩空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许多室内机床设备、小型手动工具等方面应用广泛,但是作为汽车动力的发展却稍显迟缓,为此本课题研究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发动机的活塞式结构已经过了100多年历史的检验,课题首先确定了在传统内燃机的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改动就实现压缩空气驱动的研究方案,这样就可以减少许多工作量,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现有发动机的机构,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内燃机和气动发动机之间可以利用的共同点以及完成设计的创新结构。经过了前期的研究,最后确定了只需要在现有四冲程发动机上增加一套配气装置,再连接上储气罐就可以完成一台气动发动机的改装,本文设计了滑阀式的配气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一个通道实现气动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功能。压缩空气存储在耐压20MPa的钢瓶中,压缩空气先通过减压设备减压,再通过配气机构进入气动发动机。改装完成后经过实验证明设计的配气机构可以使气动发动机运转。为优化压缩空气发动机设计,在改装后的气动发动机上进行了详细的台架试验。首先确定了改装发动机的最佳进气提前角为上止点前10°C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滑阀式配气机构的配气效果验证实验,通过测试缸内压力曲线证明该配气滑阀的配气效果良好。为了研究气动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不同配气相位以及不同压缩比时压缩空气的使用效率,提出一个评价气动发动机性能的新指标—气动发动机缸内平均有效压力和平均压力的比值。采用钢、铝和尼龙叁种材料制作相同尺寸的配气滑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配气滑块的质量,对气动发动机动力性有影响。对进气持续角为128°、143°和156°的尼龙材料配气滑块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进气持续角可以提高压缩空气的膨胀效率。在叁种不同压缩比的状况下进行了气动发动机试验,试验证明在传统内燃机的基础上改装气动发动机时,增大发动机压缩比,会降低压缩空气的膨胀效率。(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万怡[5](2016)在《9缸径向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汽车行业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动力形式之一——压缩空气发动机,其零污染、成本低的优点是其它动力形式所不具有的。虽然目前电动汽车占据着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但随着压缩空气发动机的深入研究和技术成熟,空气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终将有着自己的-席之地。针对未来有着无限前景的空气动力汽车,根据目标汽车参数,本文设计了一款额定功率为7.1kw、额定转速为1000r/min的9缸径向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并根据理论计算出设计所需的关键参数,如气缸直径D、活塞行程S、曲柄偏心距e等,最终给出了理论和实际最佳配气相位,以及与配气相位匹配的新型配气阀——锥面轴向配气阀的结构图。在已知高压气罐容积为600L、压力为30MPa的条件下,驱动目标汽车在30°的斜坡以10km/h的速度理论上可行驶9.1Km,在平路上以60km/h的速度理论上可行驶129km。针对9缸径向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其它重要部件,如润滑系统、曲柄连杆机构等,根据相应的要求进行结构设计,给出了具体的叁维模型图,并将这些零部件加工,最终组装成9缸径向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实物。针对9缸径向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系统,进行理论能量损失分析计算,给出了满负荷工况下高压空气各环节能量损失比率,并分析各环节能量损失的原因,指明了未来提高高压空气能量利用率的方向。最后针对9缸径向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的效率问题,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成本,给出了高压进气和多级膨胀的改进策略。(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9)

徐焕祥,俞小莉,王雷,方奕栋,樊之鹏[6](2016)在《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缩空气发动机是一种采用压缩空气直接膨胀做功的"绿色"发动机。若将压缩空气发动机作为车辆动力源,可缓解传统内燃机车辆的尾气污染问题。然而,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效率偏低,难以替代传统内燃机作为车辆主要动力。为提高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效率,了解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过程能量损失的产生机制以及其变化规律,该文应用热力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其工作过程损失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压缩空气发动机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节流以及高压、低温尾气排放等因素,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过程损失主要存在于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两者总共占进气总量的30%~40%;压缩空气发动机转速升高,进气损失和排气损失均增加;进气压力升高,进气损失减少,排气损失增加;进气温度升高,进气损失和排气损失均减少。从经济性考虑,压缩空气发动机应运行于低转速,且适当提高其进气压力和进气温度。(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郑清平,张盼盼,黎明,王瑾,李佳佳[7](2015)在《压缩空气发动机能量利用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行研制的一台二冲程压缩空气发动机,采用热力学理论分析和火用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在该基础上构建SIMULINK模块和GUIDE模块混合编程,进行仿真计算。经过试验验证后,分别探究了储气罐压力、进气提前角及进气持续角对能量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持续角保持在80°CA时,能量利用率最佳的进气提前角为15°CA;在进气压力为3 MPa时,能量利用率最佳的进气持续角为70~90°CA。(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郑清平,黎苏,张盼盼,王瑾,李佳佳[8](2015)在《压缩空气发动机能量利用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行研制的一台二冲程压缩空气发动机,采用热力学理论分析和?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在该基础上构建SIMULINK模块和GUIDE模块混合编程,进行仿真计算,并经过试验验证后,分别探究了储气罐压力、进气提前角及进气持续角对能量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持续角保持在80°CA时,能量利用率为最佳的进气提前角为15°CA,在进气压力为3MPa下,能量利用率为最佳的进气持续角为70°CA~90°CA。(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热力学专辑》期刊2015-05-09)

杨广标[9](2015)在《往复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仿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缩空气发动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的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对它的研究旨在减轻当前社会中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压缩空气发动机进行一些前期的基础性研究。首先,从压缩空气的能量密度和理想可用能两方面分析了压缩空气作为发动机动力源是切实可行的,并从续驶里程、安全性能以及经济性能等角度分析了汽车搭载压缩空气发动机也是可行的。其次,初步确定了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结构方案和基本参数,并根据对其工作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和力学分析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建立了其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和人机交互的工作界面。之后,通过仿真得到了发动机的功率Pe、平均有效扭矩Mp和气耗率Ge,分析了工作循环中气缸内气体的变化规律,并将气缸内压力变化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分析了压缩空气发动机各主要结构参数,配气相位以及工作参数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以后压缩空气发动机设计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此外,研究了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优化方法,将Isight与Simulink软件集成优化的方法应用在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优化研究中。首先在常用转速下,通过对结构参数的优化使发动机功率与平均有效扭矩提高了20%,而气耗率降低了6%。然后又以结构参数的优化结果为基础对不同转速下的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顾加春,谢晓敏[10](2014)在《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的仿真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利用压缩空气发动机作为汽车动力的可行性。对其中一种往复式活塞压缩空气发动机进行了建模分析,在MATLAB中进行相应模拟,得出进气压力、温度、发动机转速对于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进气压力的提高使得发动机性能近乎线性提高,进气温度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发动机性能。最后分析了使用压缩空气发动机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源的可能性。鉴于压缩空气发动机的节能环保优势及可靠的动力输出,其可以代替电动机而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本文来源于《机电一体化》期刊2014年12期)

压缩空气发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优化气动发动机设计,提高气动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在一台由四冲程汽油机改装的二冲程气动发动机上进行了详细的台架试验。提出一个评价气动发动机性能的新指标——气动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和缸内平均压力的比值。采用钢、铝和尼龙叁种材料制作相同尺寸的配气滑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配气滑块的质量,对气动发动机动力性有影响。对进气持续角为128°、143°和156°的尼龙材料配气滑块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进气持续角可以提高压缩空气的膨胀效率。在叁种不同压缩比的状况下进行了气动发动机试验。试验证明在传统内燃机的基础上改装气动发动机时,增大发动机压缩比,会降低压缩空气的膨胀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缩空气发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魏巍,黄瑞,陈俊玄,窦文博,俞小莉.变进气压力条件下发动机压缩空气制动过程分析[J].机电工程.2017

[2].孙瑞光,郭文亮,杨文通,田富强.滑阀式压缩空气发动机实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6

[3].万怡,孙培岩,李翔,满长忠,唐运榜.新型压缩空气发动机进气系统试验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6

[4].孙瑞光.滑阀式压缩空气发动机改装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5].万怡.9缸径向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徐焕祥,俞小莉,王雷,方奕栋,樊之鹏.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

[7].郑清平,张盼盼,黎明,王瑾,李佳佳.压缩空气发动机能量利用率影响因素的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5

[8].郑清平,黎苏,张盼盼,王瑾,李佳佳.压缩空气发动机能量利用率影响因素的研究[C].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热力学专辑.2015

[9].杨广标.往复活塞式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仿真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10].顾加春,谢晓敏.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的仿真与研究[J].机电一体化.2014

标签:;  ;  ;  

压缩空气发动机论文-魏巍,黄瑞,陈俊玄,窦文博,俞小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