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氨酸脱羧酶论文_谢全亮,李榕,贺怡,梁卓,李鸿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色氨酸脱羧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脱羧酶,色氨酸,喜树碱,生物碱,基因,细胞,喜树。

色氨酸脱羧酶论文文献综述

谢全亮,李榕,贺怡,梁卓,李鸿彬[1](2015)在《棉花色氨酸脱羧酶GhTDC基因促进烟草BY2细胞的伸长》一文中研究指出色氨酸脱羧酶(Tryptophan decarboxylase,TDC)在生长素(Indoleacetic acid,IAA)合成和植物器官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参与纤维发育的研究现有报道。本研究将陆地棉Gh TDC基因转化烟草BY2悬浮细胞,分析TDC在细胞伸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陆地棉胚珠和纤维组织中克隆得到Gh TDC基因,该基因的c DNA全长包含完整开放读码框为1491 bp,编码497个氨基酸的多肽,理论分子质量为54.67 ku。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h TDC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其含有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和催化结构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棉花Gh TDC与黑升麻Ar TDC的亲缘关系上较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Gh TDC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获得分子质量约为54 ku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酶催化活力。q RT-PCR结果分析结果表明,Gh TDC基因在纤维突起时期的开花前3 d和纤维快速伸长发育时期的开花后5-15 d表达丰度较高。将Gh TDC转基因转化烟草BY2悬浮细胞,烟草悬浮细胞的伸长发育获得了显着促进。本研究结果为研究Gh TDC基因在细胞伸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李林,郑明辉,张海莉,龙海,余懋群[2](2015)在《易变山羊草色氨酸脱羧酶在禾谷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抗性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广泛分布于小麦主产区,且有逐渐蔓延之势。小麦抗线虫的基因资源较少,其亲缘物种易变山羊草是具有CNN(Heterodera avenae)抗性和南方根结线虫抗性RKN(root knot nematode,RKN,Meloidogyne naasi)的双抗材料,是小麦抗线虫性状及抗性机理研究的优良遗传资源。对山羊草的CNN转录组unigene进行KEGG代谢途径显着性富集分析发现次生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呈现显着的变化。其中色氨酸代谢途径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途径,其关键基因TDC(tryptophan decarboxylase)在许多植物中被证明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本研究首次在易变山羊草中克隆得到2条TDC全长CDS和基因组序列,其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色氨酸脱羧酶的磷酸吡哆醛的结合位点,进化关系分析表明,AevTDC1和AevTDC2与Triticeae,Ae.tauschii,T.urartu,and H.vulgare 3个物种具有更高的同源性。核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与其他9个物种的TDC基因相同的保守序列,不具有或仅具有单个内含子结构。原核表达实验证明AeVTDC1重组蛋白具有色氨酸脱羧酶活性。TDC酶活抑制剂S-FMT处理导致易变山羊草感染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的数目显着增加,表明TDC基因在线虫抗性途径中起着正调控作用。此外,AevTDC1与AevTDC2均能响应激素SA,MEJA,ABA,并且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响应模式不完全相同。(本文来源于《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8-14)

周捷[3](2014)在《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对色氨酸脱羧酶抑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色氨酸脱羧酶(Tryptophan decarboxylase,AAD)又称多巴脱羧酶,可通过催化L-3,4-二羟基苯丙氨酸(L-Dopa)和L-5-羟色氨酸脱羧合成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同时还可催化部分芳香氨基酸脱羧生成对应的生物胺。脑内5-羟色胺含量降低将导致抑郁、焦虑等常见心境障碍;黑质和纹状体病变致使多巴胺合成减少还可导致帕金森症发生。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很难进入大脑。由于AAD在神经系统和肾脏中活性较高,外周AAD抑制剂如卡比多巴能够有效降低色氨酸、L-多巴在外周组织中脱羧降解率,临床上目前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症和缓解外周生物胺含量较高导致的不良症状,但价格昂贵,不良反应明显。就经济动物而言,血液中游离的色氨酸通过血脑屏障后在中枢代谢生成5-羟基色胺和褪黑激素,可调节动物的采食量及日夜节律。当日粮缺乏色氨酸时,将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并出现生长迟缓、被毛粗糙等症状。随着全世界范围内蛋白质资源日趋紧张和日粮蛋白过高或氨基酸不平衡导致粪氮和尿氮大量排放引起严重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的出现,考虑了猪氨基酸营养平衡的低蛋白日粮已经逐渐用于生猪实际生产中,色氨酸作为基础日粮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其重要性开始明显地体现出来,成为影响猪采食量、生产性能和饲料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肠道是日粮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场所,微生物作为定植在肠道中的特殊群落和肠黏膜细胞一起参与代谢活动,对饲料氨基酸的利用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部分日粮色氨酸在肠道中经厌氧微生物作用代谢生成色胺,色胺中间体在肠道厌氧环境进一步代谢产生粪臭素,降低了色氨酸的利周率的同时增加了粪氮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压力。微生物分泌的AAD是催化色氨酸在肠道代谢的关键酶,能够高效催化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在体内脱羧生成对应的生物胺。抑制AAD能够降低色氨酸在猪肠道中的代谢,是提高日粮色氨酸和其它芳香氨基酸利用率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将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以及减轻粪氮排放等环境问题。课题组在药用植物博落回中发现该植物主要次生代谢产物:血根碱(Sanguinarine,SG)和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见P8图2)等季铵类苯并菲啶类生物碱(quaternary benzophenathridine alkaloids, QBA),具有显着的抗炎抗菌活性。动物实验表明QBA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能够提高仔猪采食量和促进其生长。目前,博落回提取物已经被湖南美可达生物资源有限公司开发为国家首个二类中兽药(兽药添字(2012)180415250),其促生长机理可能与QBA能够抑制AAD的活性,减少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在肠道内降解,促进蛋白质转化水平提高相关。目前,国外已有文献报道SG和CHE对AAD具有抑制作用,使用的酶是从小鼠肾脏中提取纯化获得,纯度不高,且仅对两种生物碱进行了活性测试。本课题在已有的实验成果上,使用人体重组AAD(不同来源的AAD结构略有不同,但活性位点的构象基本相同),在验证SG和CHE的抑制作用后,进一步对两种生物碱进行不同的结构修饰,得到了多种衍生物并测试了其对AAD的抑制活性。分析修饰前后的抑制活性的变化后,为研究SG和CHE抑制AAD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一、AAD催化L-Dopa反应中实验条件的确定: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实验,最终确定了AAD催化L-Dopa反应中的实验条件,即AAD、L-Dopa、PLP的摩尔比为9.6354×10-5:5:2.5×10-2,缓冲溶液(NaH2PO4-NaH2PO4)(?)勺pH值为6.8,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L-Dopa被催化的量达到90%以上。二、测试五种生物碱对AAD的抑制活性根据生物碱不同的溶解性质将其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作为抑制剂,在AAD催化L-Dopa的反应中加入并设置对照反应。经高效液相检测,含有抑制剂的实验组中,未反应的底物量明显增加,产物多巴胺的量明显减少,且随反应体系中抑制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QBA类生物碱对AAD确实存在抑制作用,且不同结构的QBA作用大小不同。叁、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衍生物的合成在这一研究中,几种天然的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第一次作为AAD抑制剂进行了实验。我们也合成了一系列包含QBA基本母核的5-甲基菲啶衍生物来测试它们对AAD的抑制活性。在合成的化合物中,2、8-二甲氧基-5-甲基菲啶的盐酸盐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0.19mM).初步得出的构效关系表明,5-甲基菲啶衍生物对AAD的抑制能力与亚胺阳离子C=N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有关。四、合成化合物对AAD抑制活性的分析通过比较合成化合物对AAD的ICso,我们得出结论,QBAs和菲啶盐对AAD具有相同的抑制机制,即通过破坏酶活性位点中的巯基从而达到抑制酶活性的作用。5-甲基菲啶衍生物对AAD抑制活性的大小主要关系到亚胺阳离子C=N上的电子云密度。(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王轶[4](2012)在《喜树色氨酸脱羧酶tdc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是我国特有树种,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camptothecin, CPT)具有有效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的功能,是一类具有独特抗癌机理的物质。色氨酸脱羧酶(Tryptophan decarboxylase, TDC)是喜树碱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催化色氨酸脱羧生成色胺,其活性直接影响着喜树碱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关的代谢过程。本研究以喜树为研究材料,采用分了生物学的方法,在克隆获得色氨酸脱羧酶基因tdcl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和原核表达及纯化。同时,借助于喜树碱具有自发荧光的特性,建立了基于荧光检测器的喜树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对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喜树碱含量与tdcl表达情况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本实验获得了如下的结果:1.成功地从喜树幼苗中克隆喜树tdcl基因,与NCBI上已有喜树tdcl基因在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对比的相似性分别为98%和97.41%,且与其他物种对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磷酸吡哆醛结合的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进一步确认我们得到了喜树色氨酸脱羧酶的基因。2.构建tdcl基因的表达载体,确定pET28a-tdcl为表达菌株,最佳原核表达温度为37℃。在该条件下对TDC1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过柱纯化,纯化得到的TDC1蛋白可作为抗原用于后续抗体制备等研究的基础。3.借助于喜树碱具有自发荧光的特性,建立了基于荧光检测器的喜树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通过对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喜树碱含量与tdcl表达情况对应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喜树碱的含量和tdcl的表达都是随着喜树种子萌发过程不断变化的。tde1的表达量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相对于喜树碱积累的最高值提前两天,间接证明了色氨酸脱羧酶基因在喜树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2-04-01)

彭梅芳,张婷婷,谌容,任肃霞,陈敏[5](2008)在《萝芙木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中色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是夹竹桃科(Apocynaceae)萝芙木属的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为中国所特有。它的根中含有利血平(reserpine)、阿吗碱(ajmalicine)和利血胺(rescinnamine)等多种药用萜类吲哚生物碱(TIAs),其中利血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是重要的交感神经阻滞剂。色氨酸脱羧酶(Tryptophan decarboxylase, TDC,EC 4.2.1.27)催化色氨酸脱羧生成色氨,色氨是 TIAs 的重要前体之一,TDC 催化的这一步反应是 TIAs 生物合成上游途径中的一步关键步骤。本研究采用 RACE 技术首次从萝芙木中克隆出色氨酸脱羧酶 TDC 基因全长 cDNA(命名为 Rvtdc),并做了相应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Rvtdc 全长1824 bp,包含一段长度为1500 bp 的开放性阅读框,及一段长度为153 bp 的5′-端非翻译区和171 bp 的3′-端非翻译区,编码长度为49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RvTDC); RvTDC 分子量预测为55.5 KDa,等电点为5.35;RvTDC 的 Blastp 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 GenBank 中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矮小蛇根草(Ophiorrhiza pumila)、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的 TDC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8%、69%、68%;二级结构预测表明,RvTDC 包含45.69%的α-螺旋、5.01%β%折迭、36.87%随意卷曲和12.42%片层;亚细胞定位预测 RvTDC 不可能定位于线粒体、质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可能定位于胞质;利用半定量 RT-PCR 对 Rvtdc 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根、叶、果和花中可以检测到 Rvtdc 的表达,而在茎中则不能检测到,其中果中表达量最高,根次之,叶和花较少;用诱导子甲基茉莉酸 MeJA、乙酰水杨酸 SAS、脱落酸 ABA 和紫外 UV 处理萝芙木愈伤细胞,RT-PCR 检测结果表明各诱导子处理后均使 RvTDC 的表达量提高,表明 Rvtdc 是一个受诱导子调控的基因; 构建原核重组蛋白表达载体 pQE30-RvTDC,转化入表达菌株 M15,经1mM IPTG 诱导,重组蛋白 RvTDC 在诱导1,2,3,4,5小时有不同的表达量,其中在第5小时时 RvTDC 蛋白的表达量最高,采用 Ni 柱亲和层析纯化带6个 His 残基的重组 RvTDC 蛋白,SDS-PAGE 检测表明:纯化的重组 TDC 蛋白分子量约55KD,与预测的分子量相近,且条带单一,无杂带,收集的纯化蛋白经透析袋浓缩后, 采用 Bradford 法测量重组蛋白的含量,最终获得0.135mg/mL RvTDC 重组蛋白;采用前提饲喂方法,在 RvTDC 重组蛋白酶液中加入前体物质 L-色氨酸和辅因子磷酸吡哆醛37℃反应30 min,产物经乙酸乙酯抽提,HPLC 分析表明重组 RvTDC 酶能将 L-色氨酸脱去羧生成色胺,而未加重组 TDC 酶的对照组则不能生成色胺,证明重组 RvTDC 酶具有色氨酸脱羧酶的活性,是一个功能蛋白。本研究克隆获得了萝芙木 TIAs 生物合成上游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 tdc,并做了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研究利血平等萝芙木类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和代谢工程提供重要候选基因和作用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期刊2008-10-01)

牧文[6](2007)在《诱导子对喜树细菌中喜树碱含量及色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及乙烯利(Ethrel)等诱导子在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它们可以作为细胞信使激活特定的防御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与植物抗逆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喜树中的喜树碱(Camptothecin,CPT)作为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对多种环境胁迫产生应答。因此,本试验研究了伤害及诱导子——SA、MeJa、Ethrel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的诱导效应、诱导周期以及诱导物的适宜浓度,探讨诱导子对喜树碱合成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增加喜树碱产量提供有效途径。另外,通过研究诱导子与UV-B辐射复合处理后喜树幼叶中喜树碱含量及其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色氨酸脱羧酶(TDC)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诱导子缓解UV-B辐射伤害的可能机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机械伤害及喷施诱导子——SA、MeJa、Ethrel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喜树碱的合成,其中水杨酸处理和机械伤害诱导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7.7%和27.2%,伤害与诱导子复合处理对喜树碱含量的诱导无协同效应,相反,机械伤害可以抑制诱导子的诱导作用。2.诱导作用受诱导剂的使用浓度的影响,SA、MeJa和Ethrel的适宜浓度分别为50~100 mg·L~(-1)、5~10 mg·L~(-1)、5~10 mg·L~(-1)。3.在喜树幼苗不同的发育时期,诱导作用不同。在子叶展开10d时用SA诱导可以使CPT含量提高106.3%,MeJa、Ethrel和伤害处理后含量也相应的增加了66.1%、70.2%和40.6%。在之后的发育时期进行诱导处理,诱导作用明显下降,这表明喜树次生代谢对诱导子的敏感期局限在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4.不同的诱导子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喜树幼叶中TDC活性及CPT含量。UV-B辐射处理后TDC的活性较对照处理低,但后期幼叶中CPT含量却有升高趋势,表明植株对UV-B辐射的伤害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反应。诱导子能迅速诱导幼叶中TDC活性显着升高,处理24h后,SA、MeJa、Ethrel诱导TDC活性分别升高了281%、514%、139%,随后,幼叶中CPT含量不断升高。5.SA、MeJa和Ethrel预处理均可以促进喜树次生代谢,从而缓解UV-B辐射对幼苗的伤害。SA、MeJa、Ethrel与UV-B辐射复合处理24h后,叁组叶片中的TDC活性较UV-B辐射组的分别了提高48%、13%、153%,且在72h后仍保持较高活性。同时,复合处理大大提高了喜树幼叶中的CPT含量,增长幅度依次为32.8%、59.2%、75.3%。6.单一诱导子处理时,TDC活性在24h时达到高峰,而CPT含量的峰值出现较晚;UV-B辐射与乙烯利复合处理时,叶片中TDC活性与CPT含量均在24h出现峰值,而UV-B辐射与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复合处理后,TDC活性与CPT含量之间的没有明显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7-04-01)

薛敏峰[7](2004)在《稻瘟菌诱导性水稻色氨酸脱羧酶基因的cDNA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植保素是植物抵抗外来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侵袭而产生的低分子量抗菌活性物质。是植物抗病反应中一类重要的抗菌物质。其在受病原菌侵染的植物体内被诱导合成并积累,这被认为是重要的抗病机理之一。通过克隆有关植保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将之转入植物体内,以提高植保素的积累水平,增加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 范军和彭友良(1996)在非亲和性稻瘟菌接种的水稻叶片中发现两种色胺类植保素,它们在非亲和性稻瘟菌接种48小时后的水稻叶片中有明显的积累。根据化学结构推测,色胺是这两种植保素的前体之一。色氨酸脱羧酶在植物体内催化色氨酸脱羧生成色氨。据此推测:在水稻受到稻瘟菌侵染后,可能有色氨酸脱羧酶的诱导表达,它参与了植保素的生物合成,进而参与了水稻的防御反应。 通过水稻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水稻基因组中存在有6个基因,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有依赖磷酸吡哆醛的氨基酸脱羧酶的保守结构域,并与已知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水稻cDNA序列数据库中发现了与其中叁个基因有极高同源性的cDNA序列。从基因组中扩增并克隆了这六个基因的部分DNA片断。从抗病稻叶的cDNA文库中扩增并克隆了RICETDC5的部分cDNA片断。用已克隆的RICETDC5片断为探针筛选抗病稻叶的cDNA文库,得到了44个阳性克隆。 对RICETDC5基因进行了表达动态分析。发现它在水稻叶片受非亲和稻瘟菌接种后于36、48、60小时有显着积累;其在水稻叶片受亲和性稻瘟菌接种后于48、60小时有少量积累。说明该基因为稻瘟菌诱导表达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王淼,李秋荣,Stefano,Di,FIORE,Rainer,FISCHER[8](2002)在《重组色氨酸脱羧酶在烟草不同亚细胞区室的表达(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萜烯类吲哚生物碱代谢关键酶———色氨酸脱羧酶 (TDC)的编码基因转到烟草 (NicotianatabacumL .)植物体内 ,标定在不同的亚细胞区室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色胺在植物体内的累积量测定分析 ,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 ,TDC在叶绿体和胞液中高效表达 ,TDC在叶绿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 ,高于在胞液中的表达 ,在内质网和液泡中表达水平很低 ,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未检出。(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2年03期)

色氨酸脱羧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广泛分布于小麦主产区,且有逐渐蔓延之势。小麦抗线虫的基因资源较少,其亲缘物种易变山羊草是具有CNN(Heterodera avenae)抗性和南方根结线虫抗性RKN(root knot nematode,RKN,Meloidogyne naasi)的双抗材料,是小麦抗线虫性状及抗性机理研究的优良遗传资源。对山羊草的CNN转录组unigene进行KEGG代谢途径显着性富集分析发现次生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呈现显着的变化。其中色氨酸代谢途径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途径,其关键基因TDC(tryptophan decarboxylase)在许多植物中被证明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本研究首次在易变山羊草中克隆得到2条TDC全长CDS和基因组序列,其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色氨酸脱羧酶的磷酸吡哆醛的结合位点,进化关系分析表明,AevTDC1和AevTDC2与Triticeae,Ae.tauschii,T.urartu,and H.vulgare 3个物种具有更高的同源性。核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与其他9个物种的TDC基因相同的保守序列,不具有或仅具有单个内含子结构。原核表达实验证明AeVTDC1重组蛋白具有色氨酸脱羧酶活性。TDC酶活抑制剂S-FMT处理导致易变山羊草感染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的数目显着增加,表明TDC基因在线虫抗性途径中起着正调控作用。此外,AevTDC1与AevTDC2均能响应激素SA,MEJA,ABA,并且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响应模式不完全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氨酸脱羧酶论文参考文献

[1].谢全亮,李榕,贺怡,梁卓,李鸿彬.棉花色氨酸脱羧酶GhTDC基因促进烟草BY2细胞的伸长[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李林,郑明辉,张海莉,龙海,余懋群.易变山羊草色氨酸脱羧酶在禾谷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抗性反应中的作用[C].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3].周捷.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对色氨酸脱羧酶抑制活性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4].王轶.喜树色氨酸脱羧酶tdc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

[5].彭梅芳,张婷婷,谌容,任肃霞,陈敏.萝芙木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中色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C].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2008

[6].牧文.诱导子对喜树细菌中喜树碱含量及色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7

[7].薛敏峰.稻瘟菌诱导性水稻色氨酸脱羧酶基因的cDNA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4

[8].王淼,李秋荣,Stefano,Di,FIORE,Rainer,FISCHER.重组色氨酸脱羧酶在烟草不同亚细胞区室的表达(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2

论文知识图

褪黑素在脊椎动物中的经典生物合成途...褪黑激素的成和代谢机制图[褪黑激素在色...主要差异菌群分析神经递质-图5 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谷氨...色氨酸及其代谢羟色胺代谢通路示意图

标签:;  ;  ;  ;  ;  ;  ;  

色氨酸脱羧酶论文_谢全亮,李榕,贺怡,梁卓,李鸿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