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珩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光,摩擦,性能,流体,发动机,格林,表面。
激光珩磨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中[1](2015)在《发动机气缸激光珩磨加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动机气缸中,缸套-活塞环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的润滑、磨损和摩擦等问题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既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对其使用寿命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正是由于激光珩磨加工技术的出现,缸套-活塞环的润滑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在发动机气缸加工中,激光珩磨微加工技术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摩擦副润滑基本理论,为气缸孔激光织构微加工奠定理论基础。介绍了激光表面织构微加工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激光微织构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激光发生器、光学系统、机械运动系统、运动反馈系统、控制系统的软硬件部分及辅助系统,是集机、光、电、气一体化的新型激光微织构加工设备。以45#钢试样表面为例,以激光表明织构微加工工艺试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影响气缸表面凹腔及沟槽加工质量的工艺参数,确定了合适的激光控制参数范围,得出最佳凹腔及沟槽激光加工工艺参数。同时,对采用激光珩磨微织构加工技术的凹腔与沟槽进行润滑摩擦性能试验研究,得到最优凹腔及沟槽加工参数。与未织构试样相比,激光珩磨加工后试样的摩擦、润滑、耐磨性能都得到相应提高。(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5-03-25)
甘业生,韦仁,章晓艳,聂家鹏,聂萌[2](2012)在《激光珩磨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激光珩磨加工的原理和工作步骤,并与传统珩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珩磨在发动机润滑油消耗试验、机油颗粒排放试验和磨损量试验上都具有较大优势,为珩磨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2年20期)
华希俊,王木菊,晋跃,符永宏,盛占石[3](2010)在《激光珩磨专用机床的运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发动机气缸/活塞环摩擦副为具体研究对象,研制了一种新型激光珩磨设备。由于发动机汽缸套载重大,且形状不规则,故设备采用激光头既旋转又直线运动的运动方案。该设备在移动轴和转轴中分别安装有高精度光栅尺和高精度增量旋转编码器以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精度。为了使微凹腔沿圆周均匀分布,采用了小数分频原理,能够实现任意小数分频。通过对运动控制卡与自制的调Q控制卡的软件编程,实现了运动控制系统与激光系统的协同控制,用以在气缸表面加工出特定的微观形貌。加工方法采用的是"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的激光微加工新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方便地加工出微观或宏观的形貌且能显着地减少激光加工所带来的负面热效应。(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0年06期)
王之烨[4](2010)在《缸孔激光珩磨运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发动机能量损失的构成,介绍了目前的激光珩磨工艺一般需要的工序、流程以及新型激光珩磨技术的主要趋势,对用激光珩磨加工的4种储油槽结构的试验缸孔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与平台珩磨相比,摩擦力最多减少了53%,燃油消耗最多降低了6.5%,显然,激光珩磨技术在发动机缸孔加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0年03期)
徐卫国[5](2010)在《激光珩磨缸套在CA6DF2柴油机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采用激光珩磨技术加工理想平台网纹缸套的可行性、一致性,以及激光珩磨网纹缸套在CA6DF2柴油机上的试验情况,机油耗对比试验及额定功率试验表明,与传统平台珩磨网纹缸套相比,采用激光珩磨网纹缸套能显着降低发动机机油燃油比和漏气量。(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0年01期)
张然治[6](2008)在《德国格林公司发动机激光珩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格林公司的激光珩磨技术可以改善气缸壁面以及其他零部件的润滑。激光珩磨是通过在机能上优化表面结构来实现摩擦学系统的优化。一个摩擦学系统由两个相对物体和介质材料组成。在内燃机中,活塞环和气缸壁面就是一个典型的摩擦学系统,其中润滑油是介质元素。介质材料的作(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08年02期)
华希俊,符永宏,王霄,袁润,张永康[7](2007)在《内燃机缸套激光珩磨技术及其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表面微造型技术是改善摩擦副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声光调Q技术的二极管泵浦固体光源(DPSS)Nd:YAG激光器,采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激光微加工工艺,对CA6DF2-26型柴油机气缸套内孔表面进行激光珩磨加工。加工出的缸套网纹参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达到了主机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激光珩磨缸套的台架综合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珩磨缸套的发动机,其功率、扭矩、燃油消耗指标保持稳定,与采用传统平台珩磨网纹缸套的发动机相比,柴油机的机油油耗降低53%,漏气量降低近50%。(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7年24期)
田海燕,符永宏,蔡兰[8](2003)在《激光珩磨加工工艺参数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激光珩磨加工 ,通过实验 ,研究了激光加工参数对激光珩磨加工质量的影响 ,初步确定了合理的参数范围 ,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所应考虑的因素。(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03年04期)
徐启圣[9](2003)在《激光珩磨气缸套润滑模型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是内燃机的心脏,缸套—活塞环系统的润滑效果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功能、使用寿命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等等,缸套的磨损程度是决定内燃机大修的标准,因此,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其耐磨性。 本文是关于改进内燃机缸套—活塞环润滑系统的研究,在激光珩磨后具有交叉型网纹储油结构的气缸套表面上,根据缸套活塞环的实际接触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再以线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润滑模型,将平均Reynolds方程用于润滑和摩擦的分析,可以反映表面形貌即交叉型网纹对缸套磨损效果的影响。通过编程(用Matlab编),改进并利用在润滑理论中用得最活跃的多重网格法对模型中的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反应了网纹各参数如交角、深度、波长以及螺旋升角对润滑效果的影响,得到了相对较佳的网纹参数。 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对该润滑系统的摩擦学设计和系统优化提供了方法和途径,而且对实际生产如激光珩磨工艺参数的确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3-04-01)
张朝阳,张永康[10](2003)在《汽缸表面处理的新发展——激光珩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激光在发动机汽缸表面处理中的 3个发展阶段 :大斑点慢扫描螺旋式激光淬火、小斑点快扫描网纹式激光淬火和激光珩磨 ,在比较中揭示了激光珩磨的优点。并对激光珩磨的加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从光束特性、加工原理、加工工艺等方面对YAG激光和准分子激光在激光珩磨中的使用作了对比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3年01期)
激光珩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述激光珩磨加工的原理和工作步骤,并与传统珩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珩磨在发动机润滑油消耗试验、机油颗粒排放试验和磨损量试验上都具有较大优势,为珩磨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珩磨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中.发动机气缸激光珩磨加工技术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
[2].甘业生,韦仁,章晓艳,聂家鹏,聂萌.激光珩磨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机床与液压.2012
[3].华希俊,王木菊,晋跃,符永宏,盛占石.激光珩磨专用机床的运动控制研究[J].应用光学.2010
[4].王之烨.缸孔激光珩磨运用的研究[J].现代车用动力.2010
[5].徐卫国.激光珩磨缸套在CA6DF2柴油机上的应用[J].现代车用动力.2010
[6].张然治.德国格林公司发动机激光珩磨技术[J].车用发动机.2008
[7].华希俊,符永宏,王霄,袁润,张永康.内燃机缸套激光珩磨技术及其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
[8].田海燕,符永宏,蔡兰.激光珩磨加工工艺参数的实验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3
[9].徐启圣.激光珩磨气缸套润滑模型的理论研究[D].江苏大学.2003
[10].张朝阳,张永康.汽缸表面处理的新发展——激光珩磨[J].激光技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