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修复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灰石,材料,羟基,吸水率,白磷,阿霉素,抗菌剂。
骨修复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楠,严霞,孟增东[1](2020)在《Zn、Mg增强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临床应用与机制:生物活性及成骨诱导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临床大量需求的自体骨存在来源不足、供骨区并发症等问题,而同种异体骨和异种骨存在免疫排斥、疾病传播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人工骨修复材料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目的:综合叙述锌、镁这2种二价阳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的国内外最新基础研究进展及成骨诱导机制。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至2019年收录的有关Zn、Mg增强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生物活性及成骨诱导相关研究的文章,检索词为"锌,镁,羟基磷灰石,体内,体外,成骨活性,骨修复,骨缺损;Zinc,magnesium,hydroxyapatite,in vivo,in vitro,osteogenic activity,bone repair,bone defect"。结果与结论:尽管可降解活性元素Mg和Zn及其在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上的应用有较多研究,但研究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金属或合金植入体方面,对于Mg-羟基磷灰石和Zn-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也大多制备成纳米颗粒、致密块体材料或作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活性涂层来应用,关于将Mg和Zn元素与羟基磷灰石功能复合制备成仿骨结构多孔骨修复材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同时金属离子材料仍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当特定金属从支架、植入物或其他释放装置中局部释放时,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在健康和病变组织的细胞调控和细胞-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其次,大量的体内实验证实金属离子可以从支架局部释放而不会产生全身毒性,但有致癌效应;此外还需要有更广泛的知识,了解将支架改善的生物学性能与金属离子释放效应联系起来的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4期)
王日辉,林李嵩[2](2019)在《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肿瘤、外伤等常造成口腔颌面部大面积骨缺损,自体骨移植作为目前颌面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存在来源有限、造成二次损伤等缺点,因此寻找骨替代材料是颌骨修复重建的热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hitosan/Hydroxyapatite,CS/HA)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替代材料的特性,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谭健,刘方怡,周冬华,邓芳成[3](2019)在《两种骨修复材料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比对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使用P15植骨材料、Bio.oss植骨材料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项目载入对象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6例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依据随机法区分为两组,常规组(n=33)开展Bio.oss植骨材料修复,实验组(n=33)开展P15植骨材料修复,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临床植入成功率、牙槽嵴顶宽度增加量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指标之间存在统计验证意义。结论将P15植骨材料、Bio.oss植骨材料用于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中均具备一定价值,但P15植骨材修复效果更突出。(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孙郁文,魏鹏,陈启旺,魏珂[4](2019)在《阿霉素结合骨修复材料应用于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20世纪70年代以广泛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出现,5年生存率提升了40%[1],使得保肢手术与截肢手术5年生存率相近,分别为62%与58%,复发率分别为8.2%和3.0%。在相近治疗效果下,保肢手术是更好的选择。但是术后肿瘤复发与骨缺损是困扰临床的两(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陈威,陈志方,张薇,陈乐乐[5](2019)在《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同期行GBR中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下颌第叁磨牙阻生患者随机分为GBR组和对照组(各20例)。GBR组在拔牙后使用奥邦骨修复材料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对照组常规处理拔牙创后仅严密缝合。术后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拔牙区域骨密度,第二磨牙的远中牙槽嵴高度变化及冷热刺激痛度。结果:骨密度(Hu)GBR组(137.35±8.82)高于对照组(109.10±11.40);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值变化(H)GBR组(4.56±1.43)mm高于对照组(0.93±0.83)mm;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冷热刺激痛度视觉模拟评分值(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36±0.31)小于对照组(2.00±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后同期行GBR中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程扬,刘敏,朱忠焰,高莎莎[6](2019)在《羟基磷灰石结合β-磷酸叁钙及海藻酸盐作为牙槽骨修复材料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牙槽骨修复材料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各种类型的材料还可以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合成,其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的:比较羟基磷灰石/β-磷酸叁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及单纯羟基磷灰石3种牙槽骨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羟基磷灰石/β-磷酸叁钙浸提液、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羟基磷灰石浸提液分别与小鼠成骨前细胞、人成骨细胞共培养,XTT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晶紫分析实验检测细胞毒性(以DMSO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取20只Wistar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制备上颌右侧中切牙牙槽骨缺损模型,随机分4组干预: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其余3组分别植入羟基磷灰石/β-磷酸叁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及单纯羟基磷灰石材料,植入后7,21,42 d,检测血清中RANKL、骨保护素质量浓度。实验已通过西南医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审批号:IACUC20170315-07。结果与结论:①3组材料浸提液中小鼠成骨前细胞的线粒体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人成骨细胞的线粒体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中两种细胞的线粒体活性最高;②3组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成骨前细胞与人成骨细胞的毒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对两种细胞的毒性最低;③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材料植入后7d的RANKL质量浓度低于21d(P<0.001),植入后42 d的骨保护素质量浓度高于植入后7,21 d(P <0.001);④结果表明相对于羟基磷灰石/β-磷酸叁钙与单纯羟基磷灰石材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胡敏[7](2019)在《稀土掺杂白磷矿/壳聚糖多孔支架的制备及其在骨修复材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事故创伤等原因引起的骨缺损给人们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于骨缺损部位的修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与骨传导性的羟基磷灰石(HA)、磷酸叁钙(β-TCP)等材料目前研究相对比较普遍。白磷矿(WH)作为骨骼和牙齿中的无机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骨诱导性,其化学组成中的Ca~(2+)、PO_4~(3-)在体内体外均有助于WH转化成类骨HA等,Mg~(2+)有利于骨的代谢和再生。因此将WH作为基底材料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人骨中还存在微量的稀土元素,其对细胞的影响存在“Hormesis”效应,所以对其在体内释放量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用化学沉淀法或高温固相法制备了WH、铈掺杂白磷矿(Ce-WH)和钆掺杂白磷矿(Gd-WH)纳米颗粒;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其与壳聚糖(CS)复合,制备出WH/CS、Ce-WH/CS和Gd-WH/CS纳米多孔支架。借助XRD、FESEM、EDS、FTIR、TEM、电子万能试验机、ICP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生物矿化材料的物相结构、形貌特征、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行为,同时基于细胞实验和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揭示了骨支架材料中的稀土元素对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的稀土掺杂白磷矿/壳聚糖支架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叁维孔道结构,孔径分布为300 nm,有利于细胞的铺展黏附、营养物质的运输及相关代谢废物的排出。支架材料的压缩性能测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满足生物材料对力学性能的要求。其中Ce-WH/CS支架材料中的Ce-WH颗粒由化学沉淀淀法制备而成,粒径为10-50 nm,Ce~(3+)的加入使WH晶胞参数发生了变化,颗粒的形貌发生了变化。Ce-WH颗粒被CS形成的薄膜所包裹或者附着在CS形成的薄膜表面。Gd-WH/CS支架材料中Gd-WH颗粒由高温固相法制备而成,粒径为200-300 nm。离子释放测试表明:随着支架的降解,稀土离子能达到缓慢缓释的效果,而且释放出的离子浓度在有利于细胞生长及新骨生成的合适范围内。hADSCs细胞体外实验表明WH/CS、Ce-WH/CS、Gd-WH/CS纳米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细胞均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其在含有稀土离子组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WH组。当稀土离子浓度在0-10μM的范围内对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效果,当其浓度超过100μM后对细胞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体内小鼠颅骨缺损修复实验表明:WH/CS和Ce-WH/CS新生骨区域百分比分别为4.91±1.53%、20.03±4.19%;WH/CS支架和Gd-WH/CS新生骨区域百分比分别为4.16±1.69%、24.20±7.10%。因此掺杂稀土离子的支架材料具有更优异的骨诱导性,更有利于新骨的生成和矿化。其中Ce-WH/CS支架材料主要是通过激活Smad信号通路来促进COL1A1、OSX、OCN基因的表达以及新骨的生成。而Gd-WH/CS支架材料主要是通过激活GSK3β信号通路来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缺损部位的骨再生。综上所述,稀土掺杂的白磷矿/壳聚糖纳米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于应用于骨缺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靖,刘昌胜[8](2019)在《材料生物学——骨修复材料的机遇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与宿主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骨修复的过程和质量。由于对材料在体内微环境中的生物学效应、修复过程及作用机理不清楚,导致目前大部分材料的修复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真正的"骨性融合",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弄清材料在骨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发生规律迫在眉睫。综述了骨修复材料在植入体内后产生的免疫调控效应、与体内生长因子的协同效应、以及血管化效应等一些新的生物学效应,指出了材料在体内所处的环境并非静止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材料参数改变体内微环境,进而影响再生过程;同时,微环境也影响了材料的转归命运。聚焦材料生物学研究,揭示材料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和规律,将是未来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张惠琳[9](2019)在《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难溶性阿仑膦酸钙的研制及其成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直接参与骨代谢与重建过程的调控是新型骨修复材料的一种潜在发展方向。传统阿仑膦酸盐作为一类可调控骨代谢的小分子化合物,在临床及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因水溶性较强,易产生细胞毒性,一般仅作为小分子化合物负载于其他骨修复材料上,难以作为骨修复材料直接使用,一定程度限制了其在骨修复领域中的应用。为强化阿仑膦酸盐的材料属性,本研究基于阿仑膦酸基团与钙离子的高亲和力,利用化学沉淀体系成功研制了难溶性阿仑膦酸钙材料,解决了传统阿仑膦酸盐由于强水溶性造成的细胞毒性问题,系统研究了材料对干细胞成骨分化、巨噬细胞破骨分化行为调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骨缺损植入修复效果进行研究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钙材料的溶解度较传统阿仑膦酸盐的代表阿仑膦酸钠降低约1000倍,材料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无明显细胞毒性。阿仑膦酸钙对干细胞成骨及巨噬细胞破骨分化行为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可诱导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主要表现为上调了ADS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ALP,RUNX2,COL-1,OPN和OCN)的表达,且出现了钙结节;此外,材料能够抑制巨噬细胞(RAW264.7)的破骨分化行为,主要表现为下调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破骨分化特异性基因(TRAP,CTSK和MMP-9)的表达。体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钙在动物体内有助于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主要表现为上调了ADSCs成骨相关基因(RUNX2,OPN)的表达;此外,阿仑膦酸钙在原位骨修复中显示了更强的促成骨能力,主要表现为材料较羟基磷灰石更早地促进了新生骨的产生。本研究所研制的难溶性阿仑膦酸钙材料解决了传统阿仑膦酸盐由于强水溶性导致强烈细胞毒性而应用受限的问题,强化了其材料属性;同时材料保留了其可诱导干细胞成骨及抑制巨噬细胞破骨分化行为的生物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李靖,张文云,常加贺,袁艳波,和丽佳[10](2019)在《复合骨修复材料HAPw/nmZnO-nmCaO的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HAPw/nmZnO-nmCa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性能。方法配制D_(595nm)=0.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悬液。用灭菌纯水配制浓度为1 g/L的HAPw、Bio-oss、HAPw/nmZnO-nmCaO材料悬浊液。A组:5 m L培养基+1 m L HAPw/nmZnO-nmCaO+200μL菌悬液; B组:5 m L培养基+1 m L HAPw+200μL菌悬液; C组:5 m L培养基+1 mL Bio-oss+200μL菌悬液; D空白组:5 m L培养基+1 m L灭菌纯水+200μL菌悬液。各组37℃恒温培养20 h,取样进行浓度梯度稀释。稀释后的菌液取100μL涂布于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0 h行平板菌落计数。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HAPw/nmZnO-nmCaO组的菌落数量少于HAPw、Bio-oss、空白对照组(P<0.001),HAPw、Bio-oss、空白对照组3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HAPw/nmZnO-nmCa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铜绿假单胞菌。(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骨修复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肿瘤、外伤等常造成口腔颌面部大面积骨缺损,自体骨移植作为目前颌面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存在来源有限、造成二次损伤等缺点,因此寻找骨替代材料是颌骨修复重建的热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hitosan/Hydroxyapatite,CS/HA)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替代材料的特性,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修复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亚楠,严霞,孟增东.Zn、Mg增强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临床应用与机制:生物活性及成骨诱导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王日辉,林李嵩.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初步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谭健,刘方怡,周冬华,邓芳成.两种骨修复材料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孙郁文,魏鹏,陈启旺,魏珂.阿霉素结合骨修复材料应用于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9
[5].陈威,陈志方,张薇,陈乐乐.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阻生第叁磨牙拔除同期行GBR中的临床疗效[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6].程扬,刘敏,朱忠焰,高莎莎.羟基磷灰石结合β-磷酸叁钙及海藻酸盐作为牙槽骨修复材料的比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7].胡敏.稀土掺杂白磷矿/壳聚糖多孔支架的制备及其在骨修复材料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
[8].王靖,刘昌胜.材料生物学——骨修复材料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材料进展.2019
[9].张惠琳.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难溶性阿仑膦酸钙的研制及其成骨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李靖,张文云,常加贺,袁艳波,和丽佳.复合骨修复材料HAPw/nmZnO-nmCaO的抗菌性能研究[J].口腔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