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矩脉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矩,永磁,谐波,电流,同步电机,变换器,齿冠。
转矩脉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高峰,朱一昕,钱新[1](2019)在《一种优化定子齿抑制PMSM转矩脉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转矩脉动直接影响轻工设备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优化电机定子齿冠的方法来抑制电机转矩脉动。基于不等气隙长度的思想,该方法的宗旨是保持定子齿冠中间部分对应的气隙长度不变,而齿冠对称轴两边的气隙变长,通过合理选择电机定子齿冠的形状能够抑制电机转矩脉动。使用有限元软件搭建12槽8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样机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定子齿进行优化,电机电磁转矩脉动和齿槽转矩得到了抑制。研究表明采用课题组提出的方法能够优化电机转矩脉动,对设计高性能电机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钱强,闫丽华[2](2019)在《补偿电流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WM技术后,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可能产生刺耳的电磁噪声,同时PWM谐波电流引起电机转矩脉动、涡流损耗增加及产生电磁干扰等问题。利用Maxwell有限元仿真,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定位转矩谐波分析,找出定位转矩中幅值较大的基波和主要谐波分量。通过注入补偿电流产生的转矩抵消定位转矩中的基波与二次谐波分量,从而达到抑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马汇海,张云,孟彦京,李伟[3](2019)在《基于BUCK变换器调制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抑制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转矩脉动,在叁相桥式逆变电路前端引入BUCK变换器调制。通过换相的开关器件在断开前、导通后进行PWM调制来改变换相过程中绕组端电压,使得各换相电流下降和上升的速率相等,抑制换相转矩脉动。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并通过波形分析与对比证明了加入BUCK变换器在换相时刻和非换相时刻都能抑制转矩脉动。(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11期)
井立兵,成佳[4](2019)在《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矩脉动是造成电机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研究了一种新型转子齿形,即在传统平行转子齿形的两侧添加半椭圆形辅助铁芯。利用有限元法,对一台12/8极开关磁阻电机建模,通过参数化仿真,得到最优改进模型。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转矩脉动,优化功率变换器开关角,缓解换相时引起的转矩跃变。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最佳开通角和关断角组合方案,不仅可以显着降低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脉动,而且还缓解了双凸极造成的局部饱和。该方法从根源上减小双凸极结构造成的局部饱和和换相时引起的转矩较大跃变,对于其它的双凸极电机都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陈日垚,王金昌,徐建英,陈耀文,陈雪[5](2019)在《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脉动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因转子磁通非正弦引起的非正弦感应电动势,研究了一种可以抑制转矩脉动的无位置传感器、无转矩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控制简单,可以抑制由反电动势引起的6次,12次,18次谐波转矩脉动。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产生补偿电流来消除转矩脉动,采用快速滑模控制器进行速度控制,增加鲁棒性;根据对带有全通滤波器的近似积分磁通估计方法得到位置信息,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9年11期)
阮博,谷爱昱,廉迎战,洪着财,刘海[6](2019)在《基于田口法+磁极偏移的IPMSM转矩脉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IPMSM的转矩脉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电机的控制精度和稳定运行,因此对IPMSM的转矩脉动优化设计至关重要。田口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同时磁极偏移可以有效削弱电机的齿槽转矩以及降低转矩脉动,结合这两种方法本文提出了应用田口法+磁极偏移对IPMSM的转矩脉动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比分析了未优化、磁极偏移优化和田口法+磁极偏移优化3种设计方案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田口法+磁极偏移优化设计方案的转矩脉动优化效果为最佳。(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10期)
倪冬生,张兴华[7](2019)在《I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转矩脉动极小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的转矩脉动,提出了一种转矩脉动抑制方法。基于离散化的IPMSM模型,分析了产生转矩脉动的原因。以转矩误差均方根极小为目标,计算出非零电压矢量在一个控制周期中的占空比,实时调整非零电压矢量和零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调整了电压矢量的作用顺序,使逆变器开关频率恒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DTC相比,能有效减小转矩脉动,改善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于慎波,孙丹,赵海宁[8](2019)在《永磁体廓形对永磁同步电主轴转矩脉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永磁体表面廓形对永磁同步电主轴转矩脉动及噪声的影响。通过在永磁体表面进行开槽来降低转矩脉动,以达到抑制振动噪声的目的。槽形包括圆弧形、矩形、叁角形、梯形等形状。其中梯形槽形状在不减少平均扭矩的情况下显着减少了转矩脉动。建立永磁体表面形状改进前后的叁维模型,完成了谐响应和声场的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该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永磁同步电主轴转矩脉动和噪声。(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夏薇,王凯,张建亚,刘东[9](2019)在《基于谐振控制器的谐波削极型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在高性能伺服控制场合中的广泛应用,对其输出转矩平滑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电机结构设计的非理想、逆变器的非线性特性以及恶劣的运行工况都会导致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出转矩存在较大的脉动。针对逆变器非线性、低载波比等造成的电流谐波产生的转矩脉动,该文利用谐振控制器减小电流谐波,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电机转矩脉动。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搭建了基于dSPACE的控制平台,通过对谐波削极型永磁同步电机样机的实验可知,谐振控制器能够有效补偿谐波削极型永磁同步电机定子谐波电流,进而有效地降低电机转矩脉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燕罗成,廖勇,陈静怡[10](2019)在《基于梯度下降法的PMSM转矩脉动抑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谐波电流、谐波磁链以及齿槽转矩问题,因此在运行时会产生转矩脉动。针对该问题,此处提出一种基于梯度下降法(GDO)的转矩脉动抑制算法。通过提取转速波动来推算转矩脉动的幅值大小,并以转矩脉动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GDO在线搜索最优的谐波电流指令。由于转矩脉动幅值的计算及GDO都没有使用电阻、电感等参数且算法实现较简单,避免了传统转矩脉动抑制方法对电机参数依赖度高、算法复杂等缺点。通过对比加入算法前后的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转矩脉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PWM技术后,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可能产生刺耳的电磁噪声,同时PWM谐波电流引起电机转矩脉动、涡流损耗增加及产生电磁干扰等问题。利用Maxwell有限元仿真,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定位转矩谐波分析,找出定位转矩中幅值较大的基波和主要谐波分量。通过注入补偿电流产生的转矩抵消定位转矩中的基波与二次谐波分量,从而达到抑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矩脉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高峰,朱一昕,钱新.一种优化定子齿抑制PMSM转矩脉动方法[J].轻工机械.2019
[2].钱强,闫丽华.补偿电流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J].电气自动化.2019
[3].马汇海,张云,孟彦京,李伟.基于BUCK变换器调制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分析[J].微电机.2019
[4].井立兵,成佳.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优化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5].陈日垚,王金昌,徐建英,陈耀文,陈雪.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脉动抑制[J].微特电机.2019
[6].阮博,谷爱昱,廉迎战,洪着财,刘海.基于田口法+磁极偏移的IPMSM转矩脉动优化设计[J].微电机.2019
[7].倪冬生,张兴华.I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转矩脉动极小化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19
[8].于慎波,孙丹,赵海宁.永磁体廓形对永磁同步电主轴转矩脉动的影响[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9].夏薇,王凯,张建亚,刘东.基于谐振控制器的谐波削极型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10].燕罗成,廖勇,陈静怡.基于梯度下降法的PMSM转矩脉动抑制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