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崔萍山东省华侨中学266717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少历史课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沿袭传统的“讲——听——背”直线型教学格局。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黑板、粉笔加嘴皮”,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越走越没劲,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些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产生了“厌史”情绪,大多数学生则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记得快,忘得更快,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再加上在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较差。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能力,这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教师应做到: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其次,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确立教学目标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条件,而且要设想好每个环节,就好比在脑中演练一遍授课过程。要明晰每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接受,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全面的讲解。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点,并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点的确定,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一是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围绕知能的结合点。二是能力点;主要指掌握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创设宽松的空间,要体现出学为主体,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做法,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而应该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有人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等于教给他们“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给他们“乘法”,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例如讲述完德意志的统一后,可如下设问:“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的思维热点,有助于学生联系性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必定要经过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理解的空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4.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疑”与“释”的关系,提高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设疑的目的在于释疑,释疑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讲授法、学生思考法等。教师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

5.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对积极调动学生进行感知、理解、记忆和巩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借助录音、投影等立体效应,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进行素质教育,着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是我们教师教学的目标。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

标签:;  ;  ;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