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铲雪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包括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主安装架、升降机构和铰接架,铰接架和主安装架竖向铰接,铰接架上横向铰接一横梁夹板,横梁夹板上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分别一前一后设置在第一横梁的两端,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形成V型结构,铰接架的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分别与第一横梁的两端连接,升降机构连接主安装架和铰接架,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分别于第一横梁的两端可转动连接,使用该设计可以减小积雪阻力,并能调节V型结构的角度增大或者减小铲雪的宽度,也可形成较宽的侧铲式铲雪板结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包括铲雪板、主安装架(1)、升降机构(2)和铰接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雪板包括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所述的铰接架(3)和主安装架(1)竖向铰接,所述的铰接架(3)上横向铰接一横梁夹板(4),所述的横梁夹板(4)上设置有第一横梁(5),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分别一前一后设置在第一横梁(5)的两端,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形成V型结构,所述的铰接架(3)的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所述的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分别与第一横梁(5)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2)连接主安装架(1)和铰接架(3)。
设计方案
1.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包括铲雪板、主安装架(1)、升降机构(2)和铰接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雪板包括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所述的铰接架(3)和主安装架(1)竖向铰接,所述的铰接架(3)上横向铰接一横梁夹板(4),所述的横梁夹板(4)上设置有第一横梁(5),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分别一前一后设置在第一横梁(5)的两端,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形成V型结构,所述的铰接架(3)的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所述的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分别与第一横梁(5)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2)连接主安装架(1)和铰接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臂(21)、升降液压缸(22)和升降连杆(23),所述的升降臂(21)与主安装架(1)铰接,所述的升降液压缸(22)一端设置主安装架(1)上另一端与升降臂(21)的尾端连接,所述的升降臂(21)的尾端通过升降连杆(23)与铰接架(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结构相同,分别包括铲雪板支架(62)、铲雪板主体(63)、铲板(64)和第二横梁(61),所述的铲雪板主体(63)为弧形板,铲雪板主体(63)设置在铲雪板支架(62)上,铲雪板主体(63)的下端设置有铲板(64),所述的铲雪板支架(62)设置在第二横梁(6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板(64)为钢板或者硬橡胶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分别与第一横梁(5)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通过第一连接架(8)与第一横梁(5)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架(8)包括第一安装座(81)、第一夹板(82)、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所述的第一安装座(81)设置在第一横梁(5)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夹板(82)与第一安装座(81)横向铰接,第一安装座(8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所述的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分别和第一铲雪板(6)上的第二横梁(61)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铲雪板(7)通过第二连接架(9)与第一横梁(5)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架(9)包括第二安装座(91)、第二夹板(92)、第三液压缸(93)和第四液压缸(94),所述的第二安装座(91)设置在第一横梁(5)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夹板(92)与第二安装座(91)横向铰接,第二安装座(9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液压缸(93)和第四液压缸(94),所述的第三液压缸(93)和第四液压缸(94)分别和第二铲雪板(7)上的第二横梁(61)的两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铲雪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
背景技术
当雪下得比较大时,路面很快会有较厚的积雪,会严重影响人和车辆的通行,如不及时清理,则会在持续的碾压作用下形成坚硬并且光滑的冰层,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有推雪、铲雪等除雪装置来及时的清理掉路面积雪。铲雪车一般是用来将积雪先堆积至道路上某一处然后利用除雪车将积雪清除至道路之外,在一些宽阔的路面上通常可使用机械化大型除雪设备进行推雪、铲雪作业,现有技术的铲雪车一般包括行走车辆和前方设置的一个铲雪板,一般的铲雪板都可以转动一定的角度来实现将积雪堆积至一侧或者平行于车体堆积至两侧,但是这种铲雪板只是具有一定的宽度,只能实现固定宽度的积雪清除,而对于一些过宽的道路,只能是来回往返清除或者使用更大宽度的铲雪板亦或者使用多辆铲雪车,上述的多种方式无疑是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和时间;另外平行于车辆的铲雪板在清除积雪时会形成较大的阻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可转动双铲雪板可以变换形态一是形成V型铲雪结构减小阻力,二是可调节V型结构的角度增大或者减小铲雪的宽度,三是可形成较宽的侧铲式铲雪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包括铲雪板、主安装架、升降机构和铰接架,所述的铲雪板包括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所述的铰接架和主安装架竖向铰接,所述的铰接架上横向铰接一横梁夹板,所述的横梁夹板上设置有第一横梁,所述的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分别一前一后设置在第一横梁的两端,所述的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形成V型结构,所述的铰接架的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所述的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分别与第一横梁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连接主安装架和铰接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臂、升降液压缸和升降连杆,所述的升降臂与主安装架铰接,所述的升降液压缸一端设置主安装架上另一端与升降臂的尾端连接,所述的升降臂的尾端通过升降连杆与铰接架连接,
其中,所述的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结构相同,分别包括铲雪板支架、铲雪板主体、铲板和第二横梁,所述的铲雪板主体为弧形板,铲雪板主体设置在铲雪板支架上,铲雪板主体的下端设置有铲板,所述的铲雪板支架设置在第二横梁上,
其中,所述的铲板为钢板或者硬橡胶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分别与第一横梁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铲雪板通过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夹板、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的第一安装座设置在第一横梁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夹板与第一安装座横向铰接,第一安装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和第一铲雪板上的第二横梁的两端,
所述的第二铲雪板通过第二连接架与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架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夹板、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的第二安装座设置在第一横梁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夹板与第二安装座横向铰接,第二安装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的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分别和第二铲雪板上的第二横梁的两端。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形成V型结构,可以减小积雪阻力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2、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分别于第一横梁的两端可转动连接,能调节V型结构的角度从而增大或者减小铲雪的宽度,
3、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分别于第一横梁的两端可转动连接,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朝一侧倾斜时,也可形成较宽的侧铲式铲雪板结构,进一步增加铲雪的宽度,
4、第一铲雪板和第二铲雪板分别通过液压缸调节V型结构的角度和侧铲式铲雪板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测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主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三的俯视图。
图中:1、主安装架,2、升降机构,3、铰接架,4、横梁夹板,5、第一横梁,6、第一铲雪板,7、第二铲雪板,8、第一连接架,9、第二连接架9,21、升降臂,22、升降液压缸,23、升降连杆,41、左液压缸,42、右液压缸,61、第二横梁,62、铲雪板支架,63、铲雪板主体,64、铲板,81、第一安装座,82、第一夹板,83、第一液压缸,84、第二液压缸,91、第二安装座,92、第二夹板,93、第三液压缸,94、第四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参看图1-7:一种铲雪车的可转动双铲雪板,包括铲雪板、主安装架1、升降机构2和铰接架3,所述的铲雪板包括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所述的铰接架3和主安装架1竖向铰接,所述的铰接架3上横向铰接一横梁夹板4,所述的横梁夹板4上设置有第一横梁5,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分别一前一后设置在第一横梁5的两端,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形成V型结构,所述的铰接架3的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所述的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分别与第一横梁5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2连接主安装架1和铰接架3,升降机构2使提升铰接架3绕主安装架1转动,从而实现铰接架3的升降,铰接架3的升降使横梁夹板4以及第一横梁5,升降进一步的实现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的升降,这样来控制整个双铲雪板的升降,横梁夹板4与铰接架3横向铰接,使横梁夹板4和第一横梁5绕铰接架3水平转动从而使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形成的V型结构转动,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控制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臂21、升降液压缸22和升降连杆23,所述的升降臂21与主安装架1铰接,所述的升降液压缸22一端设置主安装架1上另一端与升降臂21的尾端连接,所述的升降臂21的尾端通过升降连杆23与铰接架3连接,升降液压缸22控制升降臂21的升降从而控制升降连杆23带动铰接架3升降,
其中,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结构相同,分别包括铲雪板支架62、铲雪板主体63、铲板64和第二横梁61,所述的铲雪板主体63为弧形板,铲雪板主体63设置在铲雪板支架62上,铲雪板主体63的下端设置有铲板64,所述的铲雪板支架62设置在第二横梁61上,
其中,所述的铲板64为钢板或者硬橡胶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分别与第一横梁5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铲雪板6通过第一连接架8与第一横梁5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架8包括第一安装座81、第一夹板82、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所述的第一安装座81设置在第一横梁5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夹板82与第一安装座81横向铰接,第一安装座8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所述的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分别和第一铲雪板6上的第二横梁61的两端,
所述的第二铲雪板7通过第二连接架9与第一横梁5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架9包括第二安装座91、第二夹板92、第三液压缸93和第四液压缸94,所述的第二安装座91设置在第一横梁5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夹板92与第二安装座91横向铰接,第二安装座9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液压缸93和第四液压缸94,所述的第三液压缸93和第四液压缸94分别和第二铲雪板7上的第二横梁61的两端。
工作过程:一、如附图1-3所示:V型结构: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分别与第一横梁5的两端连接,升降机构2连接主安装架1和铰接架3,升降机构2使提升铰接架3绕主安装架1转动,从而实现铰接架3的升降,铰接架3的升降使横梁夹板4以及第一横梁5,升降进一步的实现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的升降,这样来控制整个双铲雪板的升降,横梁夹板4与铰接架3横向铰接,使横梁夹板4和第一横梁5绕铰接架3水平转动从而使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形成的V型结构转动,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控制转动的角度;
二、如附图1-3所示:V型结构的宽度变换: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分别于第一横梁5的两端可转动连接,第一铲雪板6通过第一连接架8与第一横梁5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架8包括第一安装座81、第一夹板82、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所述的第一安装座81设置在第一横梁5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夹板82与第一安装座81横向铰接,第一安装座8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所述的第一液压缸83和第二液压缸84分别和第一铲雪板6上的第二横梁61的两端;第二铲雪板7同上述,当第二液压缸84和第三液压缸93收缩,第一液压缸83和第四液压缸94外张时,缩小V型板结构的宽度;当当第二液压缸84和第三液压缸93外张,第一液压缸83和第四液压缸94收缩时,增大V型板结构的宽度;
三、如附图5所示,可形成较宽的侧铲式铲雪板结构:同上述描述,所述的第一液压缸83和第四液压缸94收缩至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水平时为最大铲雪宽度,此时铲雪会有较大的阻力,第一铲雪板6和第二铲雪板7处于一前一后水平放置,此时固定第一液压缸83和第四液压缸94、第二液压缸84和第三液压缸93,然后通过左液压缸41和右液压缸42即可调节整个铲雪板的角度从而形成侧翼式铲雪板结构,用以减小积雪阻力和增大宽度。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4203.2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429029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E01H 5/08
专利分类号:E01H5/08
范畴分类:36A;36P;
申请人:山东欧亚专用车辆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欧亚专用车辆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经济开发区嘉诚路路东
发明人:陈兵;杨健荣;崔彦军
第一发明人:陈兵
当前权利人:山东欧亚专用车辆有限公司
代理人:孙宪维
代理机构:37270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