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治理论文-陈锁

管制治理论文-陈锁

导读:本文包含了管制治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府管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

管制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锁[1](2019)在《公众参与、政府管制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矫正标准误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政府管制、公众参与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政府管制和公众参与对环境治理有积极影响,交互效应在滞后一期才能改善环境质量。从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联合作用机制并不能改善环境治理;而西部地区在治理污染过程中,公众与政府能够就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空间效应回归检验中发现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策略性博弈行为;另外,"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得到验证,"污染避难所假说"并未出现。最后,建议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中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联合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刘勇[2](2019)在《环境管制、经济激励、促进绿色购买与环境质量动态响应——基于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实施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为载体,采用无约束变量自回归等模型,分析环境管制、经济激励、促进绿色购买与环境质量的动态响应机理。分析显示,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经历了两个阶段,2013年之前是环境管制机制建设阶段,环境管制起到主导整治的作用;2013年之后是经济激励机制建设阶段,经济激励逐渐成为了主导因素,并同环境管制稳定地、按一定比例融合加强。促进绿色购买在环境质量提升中所起的作用较弱,并且还有衰退趋势。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机制和方式所面临的问题是经济激励的作用没有达到最优,表现为加大经济激励力度、促进绿色购买还可提升环境质量,但这恰恰是当前政府单中心管控模式下的环境管制和经济激励所难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唐坚[3](2019)在《从管制到服务:试论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对政府有着更高的期盼与要求,这就需要政府持续转变职能,深化服务,以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府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维持和调节功能。从系统化理论化的层面分析,政府若想在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9年07期)

王珑珑[4](2019)在《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会计管制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阶段,受财务问题影响,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所以会计管制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伴随现代公司治理工作的贯彻与落实,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在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会计管制也被广泛应用于公司运行中。基于此,文章将公司治理视角作为研究出发点,重点阐述会计管制的有效性内容,希望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01期)

王雨磊,梁雪韵[5](2018)在《从管制走向服务——司法社会治理中的法务分歧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司法社会治理是国家基层治理的新议题。司法实务界已经认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司法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具体的司法社会工作实践中,司法工作与社会工作分歧较大。以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社区矫正为例,司法工作者较为强调管制原则,而社会工作者则更强调服务原则,这两方在工作理念、工作角色和工作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为此,需要整合司法社会工作的法务逻辑,重构社区矫正的工作目标及理念,平衡社区矫正的管制与教育原则,同时建立一种具有司法特质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从而实现司法社会治理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黄烨炜[6](2018)在《基于生态经济的政府管制、公司治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环境会计主要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忽视了企业生态化经营能够与环境实现互利共赢的可能。本文通过政府管制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关系,提出基于生态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为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应完善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政府管制,应明确以生态经济效益会计为基础的会计信息量化与会计披露模式选择。(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期刊2018年12期)

姚荣[7](2018)在《从程序性管制走向监管型治理:法德两国公立高校与政府关系变革的法律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上,法国与德国公立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分别被置于公务分权与间接行政的理论框架之下。鉴于学术自由基本权保障的逻辑起点,政府对高校的监督,往往以法律监督为主,以专业监督为辅。然而,在"巨细靡遗"的高等教育法律规定的影响下,公立高校自治权也面临着被"掏空"的风险。同时,法律一致性原则也使得高等教育变革变得异常困难。国家对公立高校进行"程序性管制"的局限,开始受到广泛的责难与抨击。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传统的行政法治主义原理逐渐被新行政法的纲领与教义所取代。通过框架性立法、国家与大学的合同关系以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变革举措,法德两国公立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开始从程序性管制向监管型治理转变。然而,这种转变也蕴含着一系列治理风险。一方面,新型规制空间与控制权的创设,使法律监督与专业监督的界限模糊,学术自由的基本权保障面临危机。另一方面,大学内部管理自治权的强化,可能对学术自治构成威胁。对于法德两国而言,如何在强调绩效责任与公共利益的同时,保障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不受侵害,显得尤为紧迫。(本文来源于《复旦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谷慧萱[8](2018)在《政府管制波动与环境治理绩效:作用方向、地域甄别与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状况却不断恶化,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环境管制作为一种社会性管制,是我国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环境管制存在动态治理的波动性特征,环境管制波动造成我国环境治理的低效率,地方政府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严重。因此,研究环境管制波动对我国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方向和作用机制,找寻我国环境管制波动的最优区间,对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现实矛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环境治理方面的相关概念和假说,根据概念和假说对可能影响环境治理绩效的因素进行机制分析,为设置实证模型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绩效和环境管制波动的现状进行逐一分析和综合分析,总结我国目前面临的相关问题,得出环境管制波动可能导致环境治理绩效下降的现实特征。随后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相关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之后通过Hausman检验出该动态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模型效应进行分析;再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此后再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边远地区并进行地域甄别;最后对已得出的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综合本文的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最终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给出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境管制波动对我国环境治理绩效存在负面影响,即环境管制波动不利于环境污染状况的缓解。此外,我国环境管制波动与环境污染之间呈“正U型”曲线关系,即环境管制存在一个“最优区间”,只要环境管制强度在“最优区间”内,就能使我国环境污染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若环境管制波动幅度超出“最优区间”的范围,则不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针对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工业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将是造成我国未来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优化投资效率和投资结构是我国未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从地域视角来看,我国不同地区其各自存在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和环境的治理重点各不相同:东部沿海地区因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而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中部内陆地区因对外贸易而出现“污染天堂”现象使环境恶化更为明显;西部边远地区受限于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比较粗犷进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针对上述主要结论的叁个方面,本文分别从管制强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经济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能性以及制定环境保护区域政策的必要性叁个方面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区别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以下叁个方面:其一是将环境管制波动纳入考察范围并进行实证分析;其二选取2007-2016十年间的数据构造面板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其叁是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面板数据的地域异质性,对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保证文章结论的全面性和政策建议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1-01)

赵云[9](2018)在《医疗管制模式与医疗治理模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管制模式和医疗治理模式是解决医疗服务市场失灵的两大医疗体制机制。从假设、功能、机制叁个方面比较医疗管制模式和医疗治理模式,得出医疗治理模式优于医疗管制模式的结论,并提出改革医疗管制模式和构建医疗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卫生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刘小龙[10](2018)在《从管制到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治理的内涵、目标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民粹主义治理不同于网络规制,是一个多元主体之间博弈、协商和互动的动态过程。它着眼于网络空间,但在宏观层面则属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范围,其核心在于处理好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博弈、互动关系。网络民粹主义治理具有公共性意蕴,公共性为网络民粹主义治理提供了合法性论证,并在实践过程中导出安全、责任与自由等叁个价值目标。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为基础、制度整合为关键和网络治理为切入口,是构建网络民粹主义治理机制的基本方向。(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管制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实施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为载体,采用无约束变量自回归等模型,分析环境管制、经济激励、促进绿色购买与环境质量的动态响应机理。分析显示,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经历了两个阶段,2013年之前是环境管制机制建设阶段,环境管制起到主导整治的作用;2013年之后是经济激励机制建设阶段,经济激励逐渐成为了主导因素,并同环境管制稳定地、按一定比例融合加强。促进绿色购买在环境质量提升中所起的作用较弱,并且还有衰退趋势。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机制和方式所面临的问题是经济激励的作用没有达到最优,表现为加大经济激励力度、促进绿色购买还可提升环境质量,但这恰恰是当前政府单中心管控模式下的环境管制和经济激励所难以实现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制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锁.公众参与、政府管制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新疆农垦经济.2019

[2].刘勇.环境管制、经济激励、促进绿色购买与环境质量动态响应——基于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唐坚.从管制到服务:试论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J].决策探索(下).2019

[4].王珑珑.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会计管制有效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9

[5].王雨磊,梁雪韵.从管制走向服务——司法社会治理中的法务分歧与重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

[6].黄烨炜.基于生态经济的政府管制、公司治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

[7].姚荣.从程序性管制走向监管型治理:法德两国公立高校与政府关系变革的法律透视[J].复旦教育论坛.2018

[8].谷慧萱.政府管制波动与环境治理绩效:作用方向、地域甄别与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8

[9].赵云.医疗管制模式与医疗治理模式比较[J].卫生经济研究.2018

[10].刘小龙.从管制到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治理的内涵、目标与机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管制治理论文-陈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