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菌性穿孔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性,桃园,噻唑,春雷,斑点,褐色,水渍。
细菌性穿孔病论文文献综述
季卿,赵杰[1](2019)在《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抑菌圈法进行了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38%中生·叶枯唑水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60%中生·新植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噻唑锌·中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33.8%辛·氯溴·春雷水剂1 000倍液9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有显着的抑菌效果,其中以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纪兆林,张权,赵文静,严纯,董京萍[2](2019)在《桃细菌性穿孔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我国桃细菌性穿孔病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菌株间的分子水平差异,以来自我国桃主产区的51株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rep-PCR和ISSR-PCR方法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使用REP和ERIC引物能够得到较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均拥有9个指纹位点,且分别有17和26种指纹谱型,当遗传相似水平为0.55和0.80时可将所有菌株分别划分为6和10簇组群。聚类分析表明我国桃细菌性穿孔病菌菌株间的同源性较高,但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这与菌株来自不同地理产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研究为不同地区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监测与病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何敬[3](2019)在《秦安县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该病害在甘肃秦安县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艳[4](2019)在《梅雨期注意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平6月25日发微信:请问桃树得了什么病?从图片看,桃树叶片发黄,叶脉两侧有许多孔洞和紫褐色斑点,桃树应是得了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在桃树新梢和果实上也能发病。气温19~28℃、相对湿度70%~90%有利于发(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6-29)
张文利[5](2019)在《桃树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病特征1.叶片发病时初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成为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约2毫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一圈裂纹,容易脱落形成穿孔,或仅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2.果实发病初期,果(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报》期刊2019-06-10)
张文利[6](2019)在《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咋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病特征 1.叶片发病时初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成为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约2毫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一圈裂纹,容易脱落形成穿孔,或仅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2.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上发生(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6-03)
[7](2019)在《樱桃细菌性穿孔病咋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生规律 叶片一般于5月中、下旬发病,夏季如干旱,病势进展缓慢,到8~9月秋雨季节又发生后期侵染,常造成落叶。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降低果园湿度,使通风透光良好。2.秋后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5-29)
高月飞[8](2019)在《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危害及症状做出介绍,并根据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病规律及其发病特征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运用药物与物理治疗措施对病源进行隔离和根除,以达到预防细菌性穿孔病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01期)
李正[9](2018)在《几种药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效果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控制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危害,于2017年进行了3种药剂(40%噻唑锌SC、4%春雷霉素WP、3 000亿个/克荧光假单胞杆菌WP)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药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且均对桃树生长和周围环境安全,可以在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时轮换使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杨永利,陈庆东,陈倩颖,陈松,李超[10](2018)在《四川樱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樱桃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该病引起早期落叶,树势衰弱,影响花芽分化和翌年产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川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细菌性穿孔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我国桃细菌性穿孔病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菌株间的分子水平差异,以来自我国桃主产区的51株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rep-PCR和ISSR-PCR方法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使用REP和ERIC引物能够得到较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均拥有9个指纹位点,且分别有17和26种指纹谱型,当遗传相似水平为0.55和0.80时可将所有菌株分别划分为6和10簇组群。聚类分析表明我国桃细菌性穿孔病菌菌株间的同源性较高,但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这与菌株来自不同地理产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研究为不同地区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监测与病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菌性穿孔病论文参考文献
[1].季卿,赵杰.15种杀菌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的抑菌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9
[2].纪兆林,张权,赵文静,严纯,董京萍.桃细菌性穿孔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3].何敬.秦安县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及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19
[4].王艳.梅雨期注意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5].张文利.桃树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技术措施[N].山东科技报.2019
[6].张文利.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咋防治[N].农业科技报.2019
[7]..樱桃细菌性穿孔病咋防治[N].农业科技报.2019
[8].高月飞.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9].李正.几种药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效果试验报告[J].上海农业科技.2018
[10].杨永利,陈庆东,陈倩颖,陈松,李超.四川樱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控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