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压器实际运行经济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李颖旭,王斐[1](2021)在《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变压器节能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变压器节能是电气节能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结合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的特点,介绍变压器产生的损耗及计算方法,计算SCB11、SCB12、SCB13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和有功电能损耗,并以SCB11为基准,计算选择SCB12、SCB13变压器多付出的投资的资金回收周期,以及以SCB9为例,计算将高能耗变压器置换为SCB11、SCB12、SCB13所节省的电能。计算结果表明,在高电价区域,新建工程项目应当选择最新型的节能变压器;在低电价区域,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最新型的节能变压器;高能耗变压器置换可以节约大量电能,且变压器容量越大,节省的电量就越多。建议企业结合发展规划,借助技术改造升级或厂址搬迁的机会将高能耗变压器更换为最新型的节能变压器。
徐玥[2](2020)在《地区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及成本分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能替代旨在通过能源终端用户改用清洁高效的电能,从而缓解城市污染以及消纳富余电力问题,对提高云南省电气化水平和推动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和云南地区终端能源消费特征,提出相应的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及成本分摊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地区电能替代项目为背景,介绍了地区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及成本分摊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电能替代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分析电能替代的内涵及电能替代主要技术措施,基于终端用户进行电能替代的角度,在考虑初始投资的情况下,构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指标,从“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三种替代途径出发,建立了用户侧电能替代综合效益模型。(3)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和“以电代气”的具体实施措施中,选取典型的电烤烟房替代燃煤烤烟房、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以及电锅炉替代燃气锅炉的替代途径,利用TOPSIS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横向比较分析其综合效益,以云南省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较为适合开展“以电代油”项目。(4)基于在电能替代中成本分摊问题,根据用户群梯级替代的机制,建立政府、用户群和电力企业的博弈决策量,提出博弈合作的成本分摊模型,在参与电能替代项目的政府、用户群和电力企业三方间进行成本分摊博弈,采用综合了多种支配关系优势的ar-MOEA法,在Pareto面上进行Nash均衡分析,选取云南省三个地区用电能替代燃煤烤烟的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经算例分析,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各参与方成本分配问题。
梅德尔[3](2020)在《提高工业企业电网的节能效率》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电力设备运行所必需的无功功率转移是供电网络系统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减少无功消耗成是电能传输中重要的研究内容。电能消耗主要由变压器与电网线路的损失、以及用户的无功负荷这两部分组成。可见通过提高无功功率补偿来实现能耗的减少,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运行的可靠性是确保降低功率损耗的重要条件。本论文课题针对0.4-35千伏配电网络的电力损耗问题,通过研究电力设备与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策略,建立无功补偿的模型结构,以提高企业电网的节能效率。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方案是:1、分析供电网络由于无功功率的传输而对总系统的电能造成损失;2、基于系统各环节的结构论证在自动电容单元采用余弦电容补偿的可能性,以及其切换方法对补偿网络中电能质量的影响;3、研究自动容性装置无功调节器其输入参数检测原理,并给出设计更新(与典型构架相比)以扩展调节器的功能;4、考虑运行模式和负荷无功功率,证实用户网络6千伏/10千伏和0.4k V网络使用容性装置调节的有效性范围;4、开发并实例验证在农业企业的电网中应用可调节容性装置的技术和经济评估方法及其有效性。基于上述方案,本文研究的目标是无功补偿装置模型,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理论基础,系统研究无功补偿装置参数的优化方法以及其在技术与经济的计算评估方法,以确保减少农业企业配电网络中的电能损耗。
常占宁[4](2019)在《铁路牵引供电经济运行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电气化铁路以电力牵引牵引功率大、能效高及节能环保的突出优势,成为了我国高速铁路及重载铁路的首选发展方向,在电气化铁路运输成本中,牵引电费占了相当的比重,如何改进供电技术装备质量,充分利用国家电价优惠政策,优化牵引供电经营管理方式,研究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管理方法,达到减少电费支出,实现牵引供电系统经济运行,为提高电气化铁路的经济运行水平提供决策支持,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LZ铁路局为例,通过对运行数据的分析,明确了牵引供电经营管理的现状,对牵引电费的构成和国家关于牵引供电经营管理的有关政策进行研究,找出了影响牵引供电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电气化铁路在投运初期,牵引变压器都有一定程度的容量预留,在实际运能未达到设计能力之前,如何适度、合理的选择牵引变电器容量裕度及投运时机,需要进行技术经济计算;国家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电价优惠政策,铁路企业要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对牵引供电系统运行现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适时采取技术或管理措施实现降本增效。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根据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对牵引供电电费构成与电价政策的分析,明确了电气化铁路功率因数运行水平及牵引供电经营管理的现状,找出了影响牵引供电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第三章论述了提高牵引供电经济运行效果的方法,其中包括牵引供电功率因数的调整、列车再生电能的利用、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的优化、基本电费结算方式的动态管理以及直购电的基本概念;第四章对LZ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牵引供电经济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牵引供电功率因数的调整效果、电力机车再生电能的利用效果、牵引变压器减容节能的效果以及需量法结算电费的效果。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展望。
张漫[5](2019)在《高中压配电网协调规划和组网形态研究》文中提出基于规划区域的负荷密度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装备水平,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高中压配电网结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问题,其中的高中压配电网协调规划和组网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基于可靠性协调评估理论,探索了高中压配电网上下级网架之间的协调;建立了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高中压配电网协调优选模型,相应的优化结果可作为构建高中压网架组网形态的约束;提出了网状型和环状型组网形态的优化构建方法,并对网状型和环状型组网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于高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协调评估,考虑到高压配网一般存在多个有限切负荷率的实际情况,以及高压配网不同切负荷率与中压转供率相互结合对可靠性评估的不同影响,本文提出了等值4N+2M参数法:首先阐述了等值参数法的思路;其次在等值2参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等值4N+2M参数法,重点研究了其参数和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然后对两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将两种方法应用到典型算例中,结果表明,虽然等值4N+2M参数法较2参数法计算工作量略微增加,但计算精确度却大大提高。基于先进电网调研明确了不同组网形态的分类和特点;分别定义了电网及其高中压配电网“强、简、弱”;建立了一套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估的高中压协调方案优选模型:采用等值4N+2M参数法进行可靠性指标的估算,再将其折算为经济指标,并以总费用最小进行方案优选。典型高中压协调方案可靠性经济性计算分析表明:若要实现高可靠性供电首先必须做强中压配电网;一般情况下,高压配电网不必做到“强”,“简”的高压配电网可以减轻城区通道和站址的压力(如双辐射),同时也能保证农村辐射型配电网合理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针对中压组网形态(或供电分区)的构建,提出了一套新的中压供电分区全局优化模型及其启发式求解方法:首先,明确规划区域候选主干通道布局;其次,基于负荷主干转供线路综合造价的最小化,在全局范围内优先形成可实现站间负荷转供的站间供电分区;然后,采用子供区并行排列的聚类方式细化负荷过大的供电分区;最后,分别在各供电分区内采用穷举法进行其子供区的优化匹配,形成大小适中的站间供电分区、自环供电分区和辐射供电分区。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有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基于柔性规划理念,提出了一套配电网网架柔性规划的思路、模型和方法,比较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两种中压组网形态(即网状型和环状型组网形态)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阐述了环状型组网形态在柔性规划中的优势,提出了网状型和环状型组网形态的优选模型和启发式求解方法,重点阐述了环状型组网形态的构建方法。算例分析表明了所提的柔性规划方法的有效和实用。
杜璞良[6](2017)在《基于多目标算法的企业负荷优化及变压器最优控制》文中提出钢铁企业作为电力行业中最为典型的用电大户,其电能的消耗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随着经济下滑,钢铁企业负荷量严重缩水,因此导致企业配电变压器运行损耗剧增。本课题针对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中变压器普遍处于非经济运行状态的问题,通过结合该企业实际负荷情况构建负荷预测模型,并对长钢站下属钢南、钢西、钢北三站的负荷进行重新分配,之后根据负荷波动的情况提出变压器经济运行控制策略,用以实现变压器最优运行并达到降低该企业变压器运行损耗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总结和分析现有负荷预测方法,比较传统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与神经网络在负荷预测应用中的优劣,重点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负荷预测的不足以及现有最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特点,提出将对于二维空间寻优具有较高精度的全局人工鱼群算法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结合,构建新的负荷预测模型,并结合该企业长钢站的负荷验证其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长钢站未来五年负荷进行预测,该预测值同时为后续负荷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2)本文考察了当前首钢长治钢铁企业负荷现状,对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以及经济运行区间进行分析。考虑到由于负荷的地理因素在分配过程中将产生新架设线路的情况,这里通过考察各线路负荷情况,依据最新山西国家电网架空线以及杆塔选择条件对每条线路的架空线类型以及杆塔数量进行选择,并将其费用计入负荷分配优化过程中。为了同时满足变压器经济运行和负荷分配费用最低这两个分配因素,提出采用多目标NASG-II算法对钢南、钢北、钢西站负荷进行分配,得到Parteo前沿最优解集并对该解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负荷分配后该站变压器的运行损耗明显减少。最后依据该站后五年负荷预测结果,为该企业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负荷分配方案。(3)当前钢铁企业为了保证自身运行的可靠性,企业中变电站长期保持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状态。然而钢铁企业负荷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其运行过程中难免出现非经济运行的状态。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得出变压器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节电效益,基于全局人工鱼群算法确定变压器最优投切策略。考虑传统全局人工鱼群算法在寻优过程中可行域是连续的,然而实际上本文所研究问题的可行域是离散的,提出改进的全局人工鱼群算法用以实现在离散空间中确定变压器最优投切策略的目的。最后将该方法用于钢东站变压器运行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刘林萍[7](2017)在《浙南山区35kV电压等级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丽水市是典型的浙南山区地区,配电网负荷、电源、电网、运行环境具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对浙南(丽水)35kV电压等级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研究35kV电压等级的发展历程和面对的需求,分析丽水35kV电压等级和10kV电网特点。然后,根据丽水山区典型电网型式,建立了一个18节点、含小水电的10kV典型供电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各节点电压偏差,分析计算结果,推荐小水电密集、用电负荷密度典型特征值下的10kV线路合理供电半径。按照该供电半径值和充足供电能力作为约束条件,以全寿命周期成本为目标函数,构建一个110kV供电与35kV供电的经济性比较模型,以最小年费用为目标函数,比较不同负荷密度下各个规划方案的经济性。最后,依据技术经济分析结果,按不同负荷密度供电区域差异化发展思路,提出浙南35kV优化发展策略,并据此做规划研究。
朱兆伟,许跃进[8](2015)在《农村不同区域电网升级改造优化决策研究》文中提出在负荷动态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逐年随负荷增长而新投建设备的动态设备增长模型,并计及原有电网设备负载率的影响,计算电网建设费用、运行损耗费用、维护费用、检修费用、设备残值额,从而构建出合理的农网改造经济计算模型,为解决实际中面对两个(或多个)都达到改造年限要求的供电区域优先改造哪一个的优化决策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计算模型,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杨昊,王丹,刘涤尘[9](2015)在《特高压交流输电模型的建立与经济性优选分析》文中认为交流1 000 k V和500 k V具有不同的适用输电容量与距离范围。针对电源点送出的不同情况,应合理选择电压等级,并匹配相应的线路回数、串补度、开关站等。以往多采用BPA仿真软件通过连续潮流算法得到,但该方法计算调整复杂且费时,需对多种送电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时计算量尤为庞大。提出一种基于交流线路输电能力的算法,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交流输电模型建模及经济性优选方法。该方法可以在考虑电网强度等因素情况下,采用热限制、电压降落限制、稳定限制等约束条件,得到交流线路输电能力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超、特高压交流输电模型,结合单位容量年费用比较法进行经济性优选,最终得到满足电源点送电任意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需求下的经济性最优交流输电电压等级及其输电模型配置,对于我国输电线路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白雪梅[10](2013)在《小型变电站经济运行系统的功能设计》文中认为本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其中C/S部分包括基础数据维护功能、系统参数维护功能、通用查询打印功能、经济性计算功能等;B/S部分包括用户登录功能、查询功能。
二、变压器实际运行经济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实际运行经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变压器节能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变压器应用现状 |
2 变压器的节能计算 |
2.1 变压器损耗 |
2.1.1 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 |
2.1.2 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 |
2.1.3 变压器的有功电能损耗 |
2.2 SCB11、SCB12、SCB13干式变压器节能计算 |
3 变压器选型的经济计算 |
3.1 新建项目变压器选择的经济计算 |
3.2 变压器置换的经济计算 |
4 结论 |
(2)地区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及成本分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终端能源电能替代形式研究现状 |
1.2.2 电能替代综合效益研究现状 |
1.2.3 电力领域成本分摊研究现状 |
1.2.4 能源管理研究现状 |
1.3 我国能源现状及趋势 |
1.3.1 能源生产结构特点 |
1.3.2 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能替代相关理论及用户侧电能替代综合效益模型 |
2.1 电能替代内涵 |
2.2 用户侧电能替代主要技术措施分析 |
2.2.1 以电代煤技术措施 |
2.2.2 以电代油技术措施 |
2.2.3 以电代气技术措施 |
2.3 电能替代一次能源综合效益指标 |
2.3.1 经济效益 |
2.3.2 环境效益 |
2.4 用户侧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模型 |
2.4.1 以电代煤 |
2.4.2 以电代油 |
2.4.3 以电代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用户侧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 |
3.1 TOPSIS法 |
3.2 地区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实例分析 |
3.2.1 电烤烟房以电代煤综合效益分析算例分析 |
3.2.2 电动汽车以电代油综合效益分析算例分析 |
3.2.3 电锅炉以电代气综合效益分析算例分析 |
3.2.4 用户侧电能替代综合效益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博弈合作的电能替代成本分摊 |
4.1 博弈论 |
4.2 构建电能替代成本博弈模型 |
4.2.1 电能替代机制 |
4.2.2 建立博弈决策量 |
4.2.3 建立电能替代成本博弈模型 |
4.3 基于ar-MOEA的成本分摊方法 |
4.4 算例分析 |
4.4.1 算例数据 |
4.4.2 烤烟房分布密度分析 |
4.4.3 电能替代前五年的三方博弈结果 |
4.4.4 三方演化博弈Nash收敛条件 |
4.4.5 三个地区政府的Pareto解集 |
4.4.6 用户群在演化博弈中的模拟决策 |
4.4.7 三个地区电网企业的Pareto解集 |
4.5 基于地区新常态下电能替代推行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3)提高工业企业电网的节能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 |
1.3 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效率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无功功率补偿 |
2.2 无功补偿是提高能效的途径之一 |
2.3 补偿的无功功率在电力网络的消费者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功补偿电容器厂的现代组件 |
3.1 电容器 |
3.2 电容器模块无功功率调节器 |
3.3 在不对称情况下自动无功补偿单元的运行压力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使用电容性无功补偿在电网中的评价 |
4.1 生产消费网络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估计 |
4.2 在消费者的电力网络中使用KU-6(10)kV的效率评价 |
4.3 选择电容器设备的功率和控制级数 |
4.4 优化企业网络中冷凝器单元的安置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铁路牵引供电经济运行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研究背景 |
1.2 选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影响牵引供电经营管理的因素 |
2.1 牵引供电电费构成及牵引电量构成 |
2.1.1 牵引供电电费构成 |
2.1.2 牵引电量构成 |
2.2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 |
2.3 电气化铁路功率因数 |
2.4 电价政策对牵引供电经济运行的影响 |
3 提高牵引供电经济运行效果的方法 |
3.1 牵引供电功率因数的调整 |
3.2 列车再生电能的利用 |
3.2.1 电力机车再生制动原理 |
3.2.2 再生能利用相关的用电政策 |
3.2.3 再生电能利用技术方案 |
3.3 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的优化 |
3.3.1 牵引变压器的容量选择 |
3.3.2 牵引变压器容量与供电经营的关系 |
3.4 基本电费结算方式的动态管理 |
3.4.1 计费方法与平衡点的选择 |
3.4.2 需量法结算基本电费 |
3.5 直购电 |
3.5.1 大用户直购电 |
3.5.2 电气化铁路直购电 |
4 LZ铁路局牵引供电经济运行效果分析 |
4.1 牵引供电功率因数的调整效果 |
4.2 电力机车再生电能的利用效果 |
4.2.1 电气化铁路再生电能统计 |
4.2.2 再生电能经济效益 |
4.3 牵引变压器减容节能的效果 |
4.4 需量法结算电费的效果 |
4.4.1 需量法结算实例 |
4.4.2 响应国家电价政策变化 |
4.5 直购电的效益 |
4.6 其他节能降耗措施 |
4.6.1 越区供电 |
4.6.2 分时电价 |
4.6.3 变电所暂停用电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高中压配电网协调规划和组网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中压可靠性评估 |
1.2.2 高中压配电网的协调规划 |
1.2.3 中压配电网供电分区的划分 |
1.2.4 网架柔性规划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基于4N+2M参数的高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协调评估 |
2.1 引言 |
2.2 等值电源4N+2M参数法 |
2.2.1 假设条件和相关定义 |
2.2.2 协调评估基本思路和方法 |
2.2.3 基于2参数等值电源的协调计算 |
2.2.4 基于4N+2M参数等值电源的协调计算 |
2.2.5 两种等值电源的比较分析 |
2.2.6 算例分析 |
2.3 高压常用接线的可靠性指标计算 |
2.3.1 故障分类 |
2.3.2 二阶故障计算 |
2.3.3 高压常用接线可靠性指标简化公式汇总 |
2.3.4 高压常用接线可靠性指标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网架结构的高中压配电网协调优选模型 |
3.1 引言 |
3.2 先进电网结构调研 |
3.2.1 法国巴黎电网 |
3.2.2 新加坡电网 |
3.2.3 调研启示 |
3.3 网架结构 |
3.3.1 接线模式 |
3.3.2 组网形态 |
3.4 高中压配电网协调优选模型 |
3.4.1 网架结构“强、简、弱”的分类 |
3.4.2 协调优选模型 |
3.4.3 费用估算 |
3.5 典型网架协调方案的可靠性经济计算分析 |
3.5.1 具体协调方案 |
3.5.2 基础数据 |
3.5.3 可靠性计算分析 |
3.5.4 经济性计算分析 |
3.5.5 综合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中压配电网供电分区的划分 |
4.1 引言 |
4.2 供电分区的分类和优化模型 |
4.2.1 供电单元及其子供区 |
4.2.2 供电网格及其子供区 |
4.2.3 供电分区优化模型 |
4.2.4 模型求解思路 |
4.3 网格划分模型和方法 |
4.3.1 网格划分模型 |
4.3.2 网格划分方法 |
4.4 网格子供区细分模型和方法 |
4.4.1 子供区细分模型 |
4.4.2 子供区细分典型方式 |
4.4.3 子供区细分方式选择 |
4.4.4 基于单元子供区并行排列的负荷聚类方法 |
4.5 供电单元划分模型和方法 |
4.5.1 站间供电单元 |
4.5.2 自环供电单元 |
4.5.3 辐射供电单元 |
4.6 应用算例 |
4.6.1 负荷分布和变电站布点规划 |
4.6.2 主干通道布局 |
4.6.3 供电网格和供电单元划分方案 |
4.6.4 常规供电分区方法与本文方法的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5 不确性条件下中压组网形态优选模型和方法 |
5.1 引言 |
5.2 组网形态优选模型 |
5.2.1 优选模型 |
5.2.2 费用估算 |
5.3 模型求解方法 |
5.4 应用案例 |
5.4.1 负荷预测和变电站规划 |
5.4.2 通道规划 |
5.4.3 组网形态选择 |
5.4.4 组网形态方案比选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基于多目标算法的企业负荷优化及变压器最优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负荷预测研究现状 |
1.2.2 负荷优化分配研究现状 |
1.2.3 变压器经济运行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钢铁企业负荷预测 |
2.1 钢铁企业生产特点及负荷特性 |
2.2 钢铁企业电力负荷预测理论基础 |
2.2.1 负荷预测特点 |
2.2.2 负荷预测基本原理 |
2.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
2.3.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优势 |
2.3.2 LSSVM算法理论 |
2.4 基于全局人工鱼群算法的LVSSM参数优化 |
2.4.1 人工鱼群算法 |
2.4.2 全局人工鱼群算法 |
2.4.3 基于GAFSA的LSSVM参数优化模型 |
2.5 GAFSA-LSSVM钢铁企业负荷预测模型误差分析 |
2.6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长治钢铁企业负荷分配 |
3.1 长治钢铁企业负荷现状 |
3.2 长治钢铁企业负荷再分配因素 |
3.2.1 变压器最佳经济运行区间及经济负载系数分析 |
3.2.2 企业负荷分配费用分析 |
3.3 多目标遗传算法 |
3.3.1 多目标优化基本概念 |
3.3.2 非劣解排序遗传算法(NASG-Ⅱ)基本机理 |
3.4 基于NASG-Ⅱ的钢铁企业负荷分配模型 |
3.5 长治钢铁企业长钢站负荷分配 |
3.5.1 长钢站负荷分配方法验证 |
3.5.2 长钢站未来五年负荷分配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铁企业变压器运行控制策略 |
4.1 变压器经济运行 |
4.1.1 变压器运行损耗分析 |
4.1.2 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 |
4.2 变压器不同运行方式下节电效益分析 |
4.3 负荷曲线拟合 |
4.4 全局人工鱼群算法(GAFSA) |
4.4.1 人工鱼个体生成 |
4.4.2 个体可行域及其适应度 |
4.4.3 全局人工鱼群算法寻优变化 |
4.4.4 全局人工鱼群算法应用流程 |
4.5 基于GAFSA的长钢钢东站变压器经济运行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浙南山区35kV电压等级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电压优化研究现状 |
1.2.2 浙南 35k V电压等级研究现状 |
1.2.3 110k V和 35k V电压等级经济性比较现状 |
1.2.4 10k V供电半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丽水配电网电网现状研究 |
2.1 丽水自然地理条件及资源概况 |
2.2 丽水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概述 |
2.3 丽水市经济转型和改革发展前瞻 |
2.4 丽水电网电力系统现状 |
2.4.1 电源 |
2.4.2 电网 |
2.4.3 配电网存在的问题 |
2.5 丽水市供电区域划分 |
2.6 各供电区域电源与用电基本情况 |
第3章 浙南(丽水)35KV电压等级特点 |
3.1 全省范围的比较 |
3.2 丽水市 35k V变电站供电和水电送出情况 |
3.2.1 城市、乡镇供电电源情况 |
3.2.2 35k V变电站配变装接容量情况 |
3.2.3 浙南山区电网其他情况 |
3.3 丽水市 35k V电网运行情况分析 |
3.4 山区 10k V配电网特点 |
3.4.1 供电电压质量情况 |
3.4.2 供电可靠性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含小水电的 10k V合理供电半径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理论建模 |
4.3 计算参数 |
4.3.1 等值电路图 |
4.3.2 潮流计算研究思路 |
4.3.3 程序编写 |
4.3.4 理论分析各因素影响结果 |
4.4 计算结果 |
4.5 结果分析 |
4.5.1 供电半径对电压偏差的影响 |
4.5.2 负载率对电压偏差的影响 |
4.5.3 导线截面对电压偏差的影响 |
4.5.4 小水电容量对电压偏差的影响 |
4.5.6 计算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110k V和 35k V电压等级经济性比较研究 |
5.1 研究思路 |
5.2 边界条件设置 |
5.3 经济性计算方法 |
5.3.1 变电站经济计算比较方法 |
5.3.2 线路经济计算比较方法 |
5.3.3 目标函数 |
5.3.4 约束条件 |
5.4 供电模型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优化 35k V电网发展策略研究 |
6.1 丽水 35k V电压等级发展策略的意义 |
6.1.1 35k V电网在丽水电网的重要作用 |
6.1.2 提高电压质量 |
6.1.3 在负荷密度小地区发展 35k V电压等级经济性优于 110k V |
6.2 各电压等级在浙南山区的特点和适应性 |
6.2.1 电网建设与评估的主要指标 |
6.2.2 供电能力指标 |
6.2.3 供电可靠性指标 |
6.2.4 供电经济性指标 |
6.2.5 供电质量指标 |
6.2.6 浙南(丽水)山区配电网主要的主要特点 |
6.2.7 各电压等级配电网丽水山区配电网适应性 |
6.3 35k V电压等级发展总体策略 |
6.3.1 丽水 35k V电压等级分区域优化发展策略 |
6.3.2 新增变电站布点原则 |
6.3.3 D类供区新建 35k V电压等级策略的技术原则 |
6.4 丽水市 35k V电网优化发展规划方案 |
6.4.1 B、C供电区域具备条件 35k V变电站可退运 |
6.4.2 35k V线路退运或梳理 |
6.4.3 35k V配套工程和新建输变电工程 |
6.4.4 投资估算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农村不同区域电网升级改造优化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经济比较基本思想和模型 |
1.1 农网结构模型 |
1.2 农网建设投资的计算方法 |
1.3 经济计算模型 |
2 农网设备规模的计算 |
2.1 变电站的平均容量 |
2.2 变电站个数 |
2.3 主干线路长度的计算 |
3 电网改造费用的计算 |
3.1 变电站、线路建设投资费用 |
3.2 检修维护费用 |
3.3 运行损耗费用 |
3.4 改造设备残值 |
4 结论 |
四、变压器实际运行经济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变压器节能的研究分析[J]. 李颖旭,王斐. 有色冶金节能, 2021(04)
- [2]地区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及成本分摊研究[D]. 徐玥.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3]提高工业企业电网的节能效率[D]. 梅德尔. 长安大学, 2020(06)
- [4]铁路牵引供电经济运行方法的研究[D]. 常占宁.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5]高中压配电网协调规划和组网形态研究[D]. 张漫. 重庆大学, 2019(01)
- [6]基于多目标算法的企业负荷优化及变压器最优控制[D]. 杜璞良.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1)
- [7]浙南山区35kV电压等级发展策略研究[D]. 刘林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8]农村不同区域电网升级改造优化决策研究[J]. 朱兆伟,许跃进. 智能电网, 2015(04)
- [9]特高压交流输电模型的建立与经济性优选分析[J]. 杨昊,王丹,刘涤尘.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03)
- [10]小型变电站经济运行系统的功能设计[J]. 白雪梅. 科技信息,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