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接成本分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本,作业,分配,科研,高校,商誉,激励机制。
间接成本分摊论文文献综述
贾现召,孟一雯,马冀恒[1](2018)在《基于LUBA模型与合作博弈论的间接成本分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机械制造企业借助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成本动因较难确定的现象,研究了无动因间接成本的分摊问题。考虑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运用作业成本法将工艺程序划分为作业及作业中心,再结合LUBA理论构建间接成本分摊模型。同时引入合作博弈论,利用Shapley值公式将无动因成本费用分摊到成本对象中。结果表明,分摊后的成本费用符合个体合理性及Pareto最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作业成本法分摊间接成本的不足,为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8年23期)
杨守义[2](2016)在《非临床科室间接成本分摊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简单介绍非临床科室间接成本的同时,分析对比各间接成本的分摊方法,深入探讨通过科学合理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的综合应用,降低成本支出,同时营造公平公正的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环境,促进激励机制的建立,提高医院综合效益。(本文来源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期刊2016年16期)
李军山,刘秋旭,李永强[3](2016)在《医院间接成本分摊方法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服务成本的测算有利于医院的成本管理,成本测算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间接成本的分摊。本文对当前常用的医院间接成本分摊方法进行了概括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结合实际,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间接成本分摊办法。(本文来源于《卫生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周跃进[4](2015)在《间接成本率在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分摊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按成本分摊的一般规则,应根据受益对象进行分摊,则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都应纳入其中,那么如何确定两者负担的比例就成为合理分摊科研间接成本的第一步。采用间接成本率的方法对间接成本进行分摊,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所应分担的间接成本仅为包含非人工费的总费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学术部门直接成本分摊基础,得出不同学术部门的间接成本率,进而设计科研活动的直接成本分摊基础。基于此,未来应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设置科学的核算方法规范经费的投入、使用,并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本文来源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赵宁,赵琨,郭武栋,申俊龙,齐雪然[5](2013)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差异:基于血液透析间接成本分摊的核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对血液透析成本的核算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并核算7所叁级甲等医院2010年血液透析成本,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两种方法核算的血液透析均次成本差值区间为(0.07,1.05)元,最高成本差异仅占所在核算对象平均间接成本总额的0.39%,且没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对血液透析成本的核算不存在差异,均可用于血液透析成本的核算。(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3年06期)
欧阳花[6](2009)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分摊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间接成本是其教学、科研活动共享的成本,主要包括房屋、设备占用和综合管理成本。这些间接成本必须分摊到受益项目并从受益项目获得完全补偿,才能保证大学教学、科研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科研间接成本分摊是研究如何将间接成本按照受益大小分摊到科研活动的方法。美国、英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均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其中,作业成本法已成为国外高校分摊科研间接成本采用的主要方法。从文献检索情况看,我国对于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的研究均刚刚起步,且主要基于传统成本法。本文采用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科研间接成本计算模型,研究成果将为科学计算科研项目完全成本、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科研项目资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证我国高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教学科研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加强高校内部成本管理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规范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比较国内外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遵循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我国高校的科研间接成本分摊计算模型。模型中作业和作业中心的设计、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选择,均充分考虑了我国高校现行的会计核算系统、高校组织结构及管理现状等。实地研究的案例证明,本文设计的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论文首次将作业成本法原理引入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分摊模型的计算,比较精确地反映了科研活动对于大学资源的实际占用情况;论文针对模型设计和案例验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对于大学会计核算系统的改革以及成本管理模式的科学化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11-01)
汪前[7](2009)在《浅析产品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产品组合销售中,如果采用常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会导致产品组中部分品种,尤其是辅助及配套产品巨额亏损的情况,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利润状况,并影响管理层决策。文章提出了产品组的概念以及在产品组中用售价金额法分摊间接成本的方法,以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提供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成本信息,供管理层决策。(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09年05期)
间接成本分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简单介绍非临床科室间接成本的同时,分析对比各间接成本的分摊方法,深入探讨通过科学合理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的综合应用,降低成本支出,同时营造公平公正的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环境,促进激励机制的建立,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接成本分摊论文参考文献
[1].贾现召,孟一雯,马冀恒.基于LUBA模型与合作博弈论的间接成本分摊研究[J].会计之友.2018
[2].杨守义.非临床科室间接成本分摊方法的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3].李军山,刘秋旭,李永强.医院间接成本分摊方法比较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6
[4].周跃进.间接成本率在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分摊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
[5].赵宁,赵琨,郭武栋,申俊龙,齐雪然.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差异:基于血液透析间接成本分摊的核算[J].中国卫生经济.2013
[6].欧阳花.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分摊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
[7].汪前.浅析产品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