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论文和设计-李庆英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连接管,所述第一箱体的顶端安装有进水口,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外端表面均连接有拉环,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第一箱体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内板,所述内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安装有隔板,且隔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卡合在第二箱体底端表面的挡板,且第二箱体的顶端安装有出水口。该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便于对残留在装置内部的污水进行清除,且在过滤污水时,不会出现杂质堵塞过滤网的现象,从而避免无法过滤污水的情况发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和连接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端安装有进水口(2),且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端表面分别贴合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且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端表面均开设有第二缺口(23),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的外端表面均连接有拉环(5),且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的内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板(6),并且插板(6)的内侧嵌入有过滤网(7),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8),且凹槽(8)的前侧设置有刮板(9),并且第一箱体(1)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10);所述连接管(11)连接在第一箱体(1)的右端表面,且连接管(11)的右端连接有第二箱体(12),所述第二箱体(12)的内部设置有内板(13),且内板(13)的表面开设有孔洞(14),并且孔洞(14)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内板(13)底部的第一缺口(15),所述内板(1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内腔(16),且内板(1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内腔(17),所述第二内腔(17)的内部安装有隔板(18),且隔板(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19),并且第一推杆(19)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推杆(20),所述第一内腔(16)的底部设置有卡合在第二箱体(12)底端表面的挡板(21),且第二箱体(12)的顶端安装有出水口(22)。

设计方案

1.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和连接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端安装有进水口(2),且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端表面分别贴合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且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端表面均开设有第二缺口(23),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的外端表面均连接有拉环(5),且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的内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板(6),并且插板(6)的内侧嵌入有过滤网(7),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8),且凹槽(8)的前侧设置有刮板(9),并且第一箱体(1)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10);

所述连接管(11)连接在第一箱体(1)的右端表面,且连接管(11)的右端连接有第二箱体(12),所述第二箱体(12)的内部设置有内板(13),且内板(13)的表面开设有孔洞(14),并且孔洞(14)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内板(13)底部的第一缺口(15),所述内板(1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内腔(16),且内板(1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内腔(17),所述第二内腔(17)的内部安装有隔板(18),且隔板(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19),并且第一推杆(19)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推杆(20),所述第一内腔(16)的底部设置有卡合在第二箱体(12)底端表面的挡板(21),且第二箱体(12)的顶端安装有出水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6)分别在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上均均匀分布,且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上的插板(6)相互之间错位设置,并且插板(6)和第一箱体(1)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9)和凹槽(8)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刮板(9)在凹槽(8)上为滑动结构,并且凹槽(8)的倾斜角度和第一箱体(1)底端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1)和第一箱体(1)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管(11)在第一箱体(1)上倾斜设置,并且连接管(11)和第二箱体(12)构成一体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8)在第二箱体(12)的内部为滑动结构,且隔板(18)的纵切面尺寸和第一缺口(15)的纵切面尺寸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杆(20)在第一推杆(19)上为转动结构,且第二推杆(20)与第一推杆(19)的长度尺寸之和等于第二箱体(12)长度尺寸的二分之一。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污染预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所以低下水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而即使发现了地下水污染,确定污染源也不是很容易,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所以需要前期进行污染预防,所以就会用到污水预防处理装置以对排放的水进行处理;

但是市面上现有的污水预防处理装置在使用时,虽然可以将污水中的杂质过滤掉,但是过滤留在装置内部的杂质难以进行清除,甚至会造成过滤网堵塞,无法再次对污水进行过滤,所以现开发出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污水预防处理装置在使用时,虽然可以将污水中的杂质过滤掉,但是过滤留在装置内部的杂质难以进行清除,甚至会造成过滤网堵塞,无法再次对污水进行过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连接管,所述第一箱体的顶端安装有进水口,且第一箱体的左右两端表面分别贴合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并且第一箱体的左右两端表面均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外端表面均连接有拉环,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内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板,并且插板的内侧嵌入有过滤网,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前侧设置有刮板,并且第一箱体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

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第一箱体的右端表面,且连接管的右端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内板,且内板的表面开设有孔洞,并且孔洞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内板底部的第一缺口,所述内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内腔,且内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安装有隔板,且隔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并且第一推杆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一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卡合在第二箱体底端表面的挡板,且第二箱体的顶端安装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插板分别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均匀分布,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插板相互之间错位设置,并且插板和第一箱体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刮板和凹槽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刮板在凹槽上为滑动结构,并且凹槽的倾斜角度和第一箱体底端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和第一箱体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管在第一箱体上倾斜设置,并且连接管和第二箱体构成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隔板在第二箱体的内部为滑动结构,且隔板的纵切面尺寸和第一缺口的纵切面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推杆在第一推杆上为转动结构,且第二推杆与第一推杆的长度尺寸之和等于第二箱体长度尺寸的二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便于对残留在装置内部的污水进行清除,且在过滤污水时,不会出现杂质堵塞过滤网的现象,从而避免无法过滤污水的情况发生;

1、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插板错位设置,且二者均未与第一箱体内壁贴合,这样在过滤网进行过滤时,一部分污水经过过滤网,而另一部分污水直接落入到下一个插板上,避免了过滤网一次性过滤太多污水,从而避免过滤网堵塞;

2、凹槽的倾斜角度和第一箱体底端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且刮板在凹槽上为滑动结构,通过刮板的滑动,就可以将残留在第一箱体底部的杂质刮掉,避免杂质残留;

3、污水流入到第二箱体之后,不会直接流入到第二内腔中,而是随着水位的上升才会透过孔洞流通,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污水中含有的杂质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沉积,经过沉积之后,杂质就会留在第一内腔底端,从而实现对污水的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箱体和内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箱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板和过滤网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箱体;2、进水口;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拉环;6、插板;7、过滤网;8、凹槽;9、刮板;10、基座;11、连接管;12、第二箱体;13、内板;14、孔洞;15、第一缺口;16、第一内腔;17、第二内腔;18、隔板;19、第一推杆;20、第二推杆;21、挡板;22、出水口;23、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进水口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拉环5、插板6、过滤网7、凹槽8、刮板9、基座10、连接管11、第二箱体12、内板13、孔洞14、第一缺口15、第一内腔16、第二内腔17、隔板18、第一推杆19、第二推杆20、挡板21、出水口22和第二缺口23,第一箱体1的顶端安装有进水口2,且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端表面分别贴合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且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端表面均开设有第二缺口23,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的外端表面均连接有拉环5,且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的内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板6,并且插板6的内侧嵌入有过滤网7,第一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8,且凹槽8的前侧设置有刮板9,并且第一箱体1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10;

连接管11连接在第一箱体1的右端表面,且连接管11的右端连接有第二箱体12,连接管11和第一箱体1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管11在第一箱体1上倾斜设置,并且连接管11和第二箱体12构成一体化结构,连接管11和第一箱体1构成拆卸结构,便于进行拆卸,第二箱体12的内部设置有内板13,且内板13的表面开设有孔洞14,并且孔洞14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内板13底部的第一缺口15,内板1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内腔16,且内板1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内腔17,第二内腔17的内部安装有隔板18,且隔板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19,并且第一推杆19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推杆20,隔板18在第二箱体12的内部为滑动结构,且隔板18的纵切面尺寸和第一缺口15的纵切面尺寸相同,通过隔板18,可以将第一内腔16的底部封住,以在抽水时隔绝杂质,第二推杆20在第一推杆19上为转动结构,且第二推杆20与第一推杆19的长度尺寸之和等于第二箱体12长度尺寸的二分之一,通过第一推杆19和第二推杆20,方便工作人员推动隔板18,第一内腔16的底部设置有卡合在第二箱体12底端表面的挡板21,且第二箱体12的顶端安装有出水口22。

如图1和图2中插板6分别在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上均均匀分布,且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上的插板6相互之间错位设置,并且插板6和第一箱体1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通过插板6的错位设置,使得污水在进入后会一部分不经过过滤网7的过滤,从而避免过滤网单体7一次性过滤过多杂质造成堵塞。

如图1中刮板9和凹槽8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刮板9在凹槽8上为滑动结构,并且凹槽8的倾斜角度和第一箱体1底端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通过刮板9的滑动,可以使得将残留在第一箱体1底部的杂质给刮掉,从而避免杂质残留在装置内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时,首先通过第二缺口23将插板6插入到第一箱体1中,然后将连接管11连接到第一箱体1的右端表面上,此时,就可以通过进水口2注入污水,如果需要取出插板6,通过拉环5抽动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即可;

污水注入到第一箱体1后,会经过插板6上的过滤网7过滤,经过过滤后最后落入到第一箱体1的底端,随后,污水将会通过连接管11流入到第二箱体12中的第一内腔16内部,随着第一内腔16内部水位的不停升高,杂质将会随着时间沉积在第一内腔16底部,当水位升高到孔洞14处时,污水就会透过内板13流入到第二内腔17中,此时,污水内部的杂质就被净化完毕,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出水口22将水抽出;

此时,还有一部分污水留在第一内腔16中,并处于孔洞14下方,工作人员转动第二推杆20使其和第一推杆19水平,然后推动二者使得隔板18穿过第一缺口15将第一内腔16的底部封住,随后再次通过出水口22抽水即可,最后,取下挡板21,沉积的杂质就可以清除出去;

如果需要对第一箱体1内部进行清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在凹槽8上滑动刮板9,使得刮板9将第一箱体1底部的杂质刮掉,这就是该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使用的整个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560.9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652006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C02F 9/02

专利分类号:C02F9/02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立德环保设备制造(广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立德环保设备制造(广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148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大坳村兴业路19号103

发明人:李庆英

第一发明人:李庆英

当前权利人:立德环保设备制造(广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于海

代理机构:37287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地下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论文和设计-李庆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