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结合论文_张晋藩

导读:本文包含了礼法结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礼法,法治,唐律,模式,关系,法律,两晋。

礼法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晋藩[1](2019)在《引礼入法 礼法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律疏议·名例》中所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律是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典范。礼是古老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礼不仅起源早,而且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有关礼的观念与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12-02)

付颖琦[2](2019)在《从《春秋决事比》典型案例看礼法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礼与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构成了中华法系最本质的特征,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以《春秋决事比》的案例以及一些古代法律制度来分析我国自西汉至唐朝的礼法结合特点、过程。(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0期)

杨鹏程[3](2019)在《礼法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基本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礼的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通过教化使人们自觉地不去犯罪;而法则是对犯罪的事后追责,依靠刑罚的威慑力量强制人们去遵守。儒家在主导中国古代的官方思想之后,一直致力于将礼义道德融入到法律中去,并最终在唐代完成了这一事业,《唐律疏议》成为"一准乎礼"的代表。而礼法结合的思想,不但深深烙印于中国古代法律文明之中,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当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东泽[4](2018)在《汉代礼法结合统治模式的确立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历史上礼与法相结合的统治模式正式形成于汉代。从起初对法家思想的排斥,到儒与法思想上的合流,再到引礼入法的具体实践,最终形成了外儒内法、德主刑辅的综合治理模式。然而,随着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日益受到尊崇,法的精神却逐渐沦为了礼的附庸,表现在具体的政治生态中,就是汉代循吏政治的盛行。在崇儒抑法的政治思想的影响下,本应该执两用中,平衡于礼法之间的循吏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吏道以法令为师"彻底让位于"以礼让化之","陈寔遗盗"式的故事受到了极大推崇,并由此对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模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勉[5](2018)在《论礼法结合对现代依法治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礼法结合的治国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其中"恤刑"、"亲亲首匿"等古代的礼法结合的立法实例,给当今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即是礼法结合在我国现代背景下新的尝试,是我党几十年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长期探索的结果。从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中获得的启示将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14期)

房丽[6](2017)在《论“礼法之治”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礼法之治是中国封建正统治国方略,强调礼与法结合治理国家,其中礼占主导地位,法作为必要的补充二者结合达到治理的目的。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一治国理念是新时期吸取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特色提出的,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略。深入挖掘礼法之治的内涵并把握其实质,可以使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战略内容更加完善与充实。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念,既符合现代法治社会建设的需求又可获得人民大众的接受,既凝聚了历史的智慧又凸显了新时代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大庆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郭茜倩,刘国新[7](2016)在《少数民族村庄“礼法结合”治理模式及其启示——以贵州毕节大方县兴隆苗族乡菱角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村庄治理以传统的"礼治"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礼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法治"观念在少数民族地区尚未普及,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完全套用现代社会的"法治"模式,也不能完全因袭传统的"礼治",而应走一条"礼法结合"的治理新模式。贵州毕节大方县兴隆苗族乡菱角村在"礼法结合"治村的道路上已经颇具经验,是新时代环境下少数民族村庄治理成功的典范,对我国少数民族村庄治理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乔亨[8](2016)在《论叁国两晋南北朝礼法结合及其当代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和德治是治理国家社会的重要手段,我国叁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引礼入律,礼法结合,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时期。本文着重从诉讼法律、刑事法律、民事法律等方面依据史实列举了叁国两晋南北朝礼法相渘并济具体表现,最后提出了历史上礼法结合对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6年36期)

易其洋[9](2016)在《礼法结合,促“文明出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天,2016年宁波市“文明出行”系列活动启动,围绕“礼让斑马线”和“文明过马路”两大重点,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委等十家单位将开展“文明出行”系列活动,倡导“人人讲文明、方便人人行”理念,引导市民形成“文明出行”习惯(见昨日本报3版报道)(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6-05-12)

张震[10](2015)在《未成年人保护应倡导礼法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一直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定。比如在1991年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但实践中,(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5-06-01)

礼法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礼与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构成了中华法系最本质的特征,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以《春秋决事比》的案例以及一些古代法律制度来分析我国自西汉至唐朝的礼法结合特点、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礼法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晋藩.引礼入法礼法结合[N].北京日报.2019

[2].付颖琦.从《春秋决事比》典型案例看礼法结合[J].法制博览.2019

[3].杨鹏程.礼法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基本线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李东泽.汉代礼法结合统治模式的确立与演变[J].绥化学院学报.2018

[5].王勉.论礼法结合对现代依法治国的启示[J].法制博览.2018

[6].房丽.论“礼法之治”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J].大庆社会科学.2017

[7].郭茜倩,刘国新.少数民族村庄“礼法结合”治理模式及其启示——以贵州毕节大方县兴隆苗族乡菱角村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

[8].乔亨.论叁国两晋南北朝礼法结合及其当代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6

[9].易其洋.礼法结合,促“文明出行”[N].宁波日报.2016

[10].张震.未成年人保护应倡导礼法结合[N].检察日报.2015

论文知识图

4.12呈坎罗东舒祠的入口转折(来源:...3国家法、民?3国家法、民?4.12呈坎罗东舒祠的入口转折(来源:...5.3巧-钢巧炸巧接-化削复合板5.4巧-钢爆炸达接-化利复合板我面...

标签:;  ;  ;  ;  ;  ;  ;  

礼法结合论文_张晋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