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布拉格光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光纤布拉格光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纤布拉格光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波长,光学,衬底。

光纤布拉格光栅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学强,孙博,贾静[1](2019)在《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增敏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铜、铝、有机玻璃、聚四氟乙烯为实验衬底材料,对采用片式粘敷封装技术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增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对两侧尾纤有涂覆层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进行封装时,其温度灵敏系数分别是裸纤情况下的2.3倍、2.9倍、5.2倍、11.7倍。然而,粘敷材料在较高温度时显着的热膨胀会引起光纤包层与涂覆层发生一定的脱离,导致此时其实验结果重复性不甚理想。为了克服这种不利情况,对尾纤无涂覆层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进行了封装测试。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其反射波长随温度的变化始终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温度灵敏系数分别提高到了3倍、3.4倍、9.2倍、12.6倍,测量结果重复性良好。研究结果为将来片式封装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温度增敏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有益的数据支持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冯艳,王飞文,张华,肖佳明,胡瑢华[2](2019)在《光纤布拉格光栅滑觉感知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悬臂梁为核心结构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滑觉感知单元.利用3支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中心波长差值的方差,以及波长偏移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滑动判知,以实现滑动过程接触力变化、滑动速率与方向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0.2~1N的接触力范围内,该滑觉感知单元对微小的滑动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最小灵敏度可达3.8pm/mm;滑动灵敏度、速率比例系数以及接触力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14%和6.6%.(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洪海,彭思敏,桂鑫,王昌佳,李政颖[3](2019)在《基于单模-多模-单模拉锥结构的高灵敏度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模-多模-单模拉锥结构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该传感器能有效提高应变的检测灵敏度。多模光纤具有孔径大、易耦合、写制光栅较容易、可承受应变较大等优点,使光栅区域位于拉锥多模光纤处,则该多模拉锥光纤的光栅可使传感器获得更高的应变探测精度和灵敏度。通过控制多模光纤的拉伸长度,制作了多个不同锥度的传感器。先将一段长度为1.7cm的多模光纤对芯熔接在两段单模光纤中间,然后对多模光纤段分别进行长度为0.8,0.9,1.0cm的拉锥,在多模光纤锥区一侧写入长度为7mm的FBG。通过分析反射谱中谐振波长的变化来监测温度、应变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应变检测范围为0~960με,应变灵敏度最高可达15.5pm/με,而温度灵敏度为10.5pm/℃,锥区半径越细则应变灵敏度提升越明显。由于应变灵敏度相对传统FBG有大幅提高,而温度传感特性保持不变,在没有温度补偿的情况下,温度引起的应变误差仅为0.677με/℃,降低了应变和温度之间的交叉敏感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13期)

江灏,周清旭,陈静,缪希仁[4](2019)在《畸变光谱下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网络波长检测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网络畸变光谱难以解调的问题,在超高斯光谱函数的基础上构造畸变光谱的理论函数,将畸变FBG传感网络光谱的解调问题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布式估计算法的波长解调技术,并对已发生畸变的FBG传感网络进行解调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式估计算法解调算法不仅能够在光谱畸变情况下保持较高的解调精度,其平均误差控制在1 pm以内,而且能够对光谱畸变的程度作出定量估计。与传统峰值检测解调技术相比,该方法解决了FBG传感网络畸变光谱波长难以解调的问题,为延长FBG传感网络使用寿命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提升FBG传感网络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何为,张翠,童杏林,邓承伟,刘访[5](2019)在《用于轴瓦温度监测的无线耦合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字头轴瓦的磨损是压缩机无法正常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时检测轴瓦处的温度进而来判断轴瓦的磨损情况是确保压缩机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检测手段。针对石化行业复杂的工况环境,提出并设计制备了一种无线耦合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并用其进行光信号的空间传输以实现轴瓦处温度信号的提取。针对动态测量过程中产生的U型中心波长信号引起的解调温度差值过大的问题,利用插入损耗阈值,将一次动态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改变量从4℃控制到0.1℃以内,提高了温度解调的准确度,实现了温度的无线监测。(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玉晶,莫建麟[6](2019)在《神经网络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表面压力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压力传感器表面容易受到压力温度交叉影响导致表面压力数值整体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表面压力识别技术。为了满足光栅传感器对表面压力识别的传感器灵敏度精度和压力精度要求,以膜片式结构,重新改造压力传感器设计结构,便于表面压力识别;通过引入BP神经网络,对传感器输入和输出参数重新进行系统建模,并对传感器温度和压力进行分别解耦操作,以适应所需压力量,解决传感器表面压力温度交叉敏感问题;最后通过对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表面压力传感部件的有限元分析,保证上述以神经网络基础对传感器温度压力分别解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传感器表面压力的高精度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管线布拉格传感器反射中心波长与压力线拟合性系数提高12. 57%,温度拟合性系数为0. 994 784符合标准,有效提高了传感器表面压力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吕宇翔[7](2019)在《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柔性体形变感知网络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柔性体即软体机器人凭借其柔性和安全性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刚性机器人的缺陷,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新兴热点。当前有关软体机器人的研究多是关于运动控制方式方法的设计研究,主要采用开环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开展对于软体机器人柔体变形过程的实时监控检测,实现运动信息反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将柔性软体机器人与光纤传感检测技术相结合,通过实时感知反馈智能柔性体的运动位置、形状参数等信息,完成对于机器人本体的形状检测,实现具有反馈环节的柔性体闭环精准控制,以应对复杂环境中的多重考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定应用广泛、研究成熟的软体抓取机器人作为本文研究原型,这类智能柔性体具有较大的长径比,运动变形方式包括弯曲、伸缩、扭转变形,其中弯曲为主要形变手段,其形状可以通过中心线的连续轨迹或离散点表示。根据分段常曲率方法,建立柔性体运动模型,将柔性体切分为若干常曲率分段,之后连接组合各个分段,形成完整变形形状曲线。并由有限的测量信息插值获得更多参数信息,提高形变曲线重构精度。结合柔性体运动模型的形状重构理论推导过程,编写LabVIEW的动态数据处理程序,并根据不同情景仿真柔性体变形形状曲线,验证了重构算法的可行性。(2)针对石英光纤光栅量程无法满足柔性体变形过程大应变测量需求的问题,将光纤光栅螺旋倾斜布置,降低光纤光栅实际测量应变,提高柔性体轴向应变测量量程。合理规划周向布置传感测点的布局,设计柔性体形变感知网络,实现对柔性体大变形的弯曲、伸缩、扭转状态参数的集成检测。根据光纤光栅测量的形状参数应变方程,编写LabVIEW的测量结果处理程序模块,与之前动态数据处理程序结合,构建柔性体形变曲线可视化平台。(3)搭建柔性体形变实验平台,实验验证了光纤光栅测量拉压应变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测量重复性。通过柔性体变形实验与理论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柔性体形变感知网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表明了柔性体形变感知网络的设计是可靠的,具有实用价值。分析了实验误差,提出减小误差、提高重构精度的措施。(4)建立表面粘贴式FBG传感器应变传递模型,理论推导了应变传递机理,得到了沿传感器标距各点的应变传递率和平均应变传递率。根据理论公式,分析胶结层实际粘接的物理参数对应变传递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仿真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魏莉,余玲玲,姜达州,刘壮,李恒春[8](2019)在《基于膜片与菱形结构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加速度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膜片与菱形结构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加速度传感器,理论分析了传感器的加速度检波机理,推导了其灵敏度和谐振频率表达式。利用ANSYS和MATLAB软件对传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尺寸更小但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FBG加速度传感器,构建了有限元模型并仿真了传感系统的振动特性。制备了传感器实物并进行了动静态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20~90℃温度条件下,FBG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温度自补偿效果,有效减小FBG中温度对加速度测量的影响;该传感器1阶固有频率约为681.4 Hz,在频率为0~500 Hz范围内,传感器灵敏度与振动信号频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膜片与菱形结构的组合应用增强了传感器横向抗干扰能力,并使得横向干扰度小于5%。(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9期)

陆智勇,王大鹏[9](2019)在《结合光纤布拉格光栅与主成分分析的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发展长标距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传感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剔除长标距FBG应变传感器动态响应数据中的冗余部分,获取重要数据特征,实现对结构损伤的识别。试验过程中,在钢梁表面上粘贴分布式长标距FBG传感器,在翼缘处采用分次切割的方式模拟不同位置和程度的损伤,使用激振设备通过扫频方式使梁振动,测得健康状态和不同损伤状态下FBG应变动态响应数据。使用PCA方法,分析健康状态和损伤状态下T2和Q统计量数据特征的变化,可以较为清楚地识别出结构的损伤情况。将2种统计量分析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识别。(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陶辉,莫金海,赵克,徐学武,潘海波[10](2019)在《基于FPGA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基于FPGA数据采集模块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系统以提高其高速实时性。系统采用VB编程PC控制,首先调控扫描可调谐激光光源,使之在可调谐波长范围内实现快速波长调谐、高精度任意波长点锁定、高稳定度功率输出;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解调解读并实现解调过程的可视化显示。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高速实时性,能够实现传统的基于时域解调的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较好地解决FBG传感器空间定位等问题,可为光纤光栅解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9年04期)

光纤布拉格光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悬臂梁为核心结构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滑觉感知单元.利用3支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中心波长差值的方差,以及波长偏移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滑动判知,以实现滑动过程接触力变化、滑动速率与方向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0.2~1N的接触力范围内,该滑觉感知单元对微小的滑动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最小灵敏度可达3.8pm/mm;滑动灵敏度、速率比例系数以及接触力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14%和6.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纤布拉格光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强,孙博,贾静.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增敏特性的实验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冯艳,王飞文,张华,肖佳明,胡瑢华.光纤布拉格光栅滑觉感知单元[J].光子学报.2019

[3].王洪海,彭思敏,桂鑫,王昌佳,李政颖.基于单模-多模-单模拉锥结构的高灵敏度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4].江灏,周清旭,陈静,缪希仁.畸变光谱下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网络波长检测优化方法[J].光学学报.2019

[5].何为,张翠,童杏林,邓承伟,刘访.用于轴瓦温度监测的无线耦合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J].光学学报.2019

[6].王玉晶,莫建麟.神经网络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表面压力识别[J].激光杂志.2019

[7].吕宇翔.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柔性体形变感知网络设计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魏莉,余玲玲,姜达州,刘壮,李恒春.基于膜片与菱形结构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加速度传感器[J].中国激光.2019

[9].陆智勇,王大鹏.结合光纤布拉格光栅与主成分分析的损伤识别[J].江苏建筑.2019

[10].陶辉,莫金海,赵克,徐学武,潘海波.基于FPGA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

标签:;  ;  ;  ;  ;  ;  ;  

光纤布拉格光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