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论文_樊智涛,王亮,陶泽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差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差速器,壳体,轮齿,强度,传动比,有限元,转矩。

差速器论文文献综述

樊智涛,王亮,陶泽南[1](2019)在《高强度锥齿轮差速器轮齿强度校核及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差速器齿轮强度,提出设计一种高强度锥齿轮差速器,突破锥齿轮根切的最小齿数,将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齿数比设定为7∶10,为避免根切,对齿形进行分段设计并进行齿廓修形。基于该差速器的结构特点,借助ANSYS进行轮齿的强度校核和模态分析,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几何模型并将模型导入WorkBench中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证明,该型差速器齿轮副应力仿真结果最大值为624.14 MPa,力学性能能够达到相关需求,齿轮副之间工作频率远小于一阶固有频率,振动和噪声不会引起共振。(本文来源于《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孟彦京,李伟[2](2019)在《基于无刷直流电机的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轮毂电机转弯时差速运行,提出了一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介绍了这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差速系统以无刷直流电机为控制对象,分析了其数学模型与运行状态,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电动汽车在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下的转速、转矩波形分析,验证了这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陶泽南,贾巨民,徐柳,樊智涛,王亮[3](2019)在《差速器的性能要求与试验项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填补国内对差速器台架试验研究的空白,以差速器的性能要求为依据,对冲击试验、转矩比差试验、转速试验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试验可以检测差速器承受瞬时冲击的能力,转矩比差试验可以检测差速器的限滑能力,转速试验可以检测差速器承受高温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樊智涛,辛世成[4](2019)在《军用越野车辆限滑差速器轮齿强度校核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型军用越野车辆限滑差速器的螺旋齿轮副进行了接触强度的理论计算,并基于前期自锁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在Solid Works的实体建模,将实体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构建差速器螺旋齿轮副的有限元接触模型,对模型进行强度校核,得出差速器关键零件的应力云图,最后针对差速器关键零件力学性能薄弱的地方提出改进措施。从分析结果看,设计的螺旋齿轮副满足强度设计要求,设计余量较大。(本文来源于《起重运输机械》期刊2019年18期)

齐羿,杨建全[5](2019)在《循环等温退火线调质生产转向节及MC差速器盖热处理工艺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循环等温退火线经过改造,实现淬火功能,再利用循环等温退火线低温炉加热回火,并结合我公司生产发的调多质种工转艺向,相节对及原MC转差向速节器、M盖C材差料速特器性盖和调热质处生理产技热术处要理求线,开大幅提升产能并节能降耗;实现等温退火工艺和调质工艺随时切换,开发成本投入小,比购买新设备节约大量资金、场地、人员等各项费用。(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10期)

于瑞,王中磊[6](2019)在《铝合金汽车差速器外壳等温锻造成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汽车差速器外壳常规铸造成型及铸钢材料等生产现状,为了解决新型轻量化铝合金汽车差速器外壳外形复杂、锻压成型较难等问题,以某型7075铝合金汽车差速器外壳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仿真软件Deform对其等温锻造成型进行数值仿真,并运用试验的方法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数值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表明:差速器外壳等温锻造过程中,坯料在运动上模锻压的作用下,逐渐成型为固定下模形状的差速器壳体锻件;等效应力最大值主要出现在差速器外壳形状复杂及突变过渡部位;在不同位置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不同,但是变化幅度较小;随着等温锻造温度增加,差速器外壳锻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等温锻造为425℃。该研究为差速器外壳等温锻造模具优化设计及寿命改善,轻量化铝合金差速器外壳生产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5期)

王霞琴,王发生,张与珩[7](2019)在《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汽车差速器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RIZ理论对汽车差速器进行组件和矛盾分析,对差速器结构及传动系统进行了优化,节约了材料,简化传动链,使差速器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机械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吴迪,郭智春[8](2019)在《差速器壳体工艺及专用加工刀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差速器壳体零件的几何特征,研究了差速器壳体零件的加工制造工艺。针对差速器壳体零件的特点,给出采用专机加工差速器壳体内腔左右端面和球面的加工方法及叁轴联动的进刀方式。基于差速器壳体内腔的加工工艺,设计了其专用加工刀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实例验证了加工方法的实用性和所设计刀架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9年10期)

郭明亮,王兴华[9](2019)在《浅析差速器行星齿轮与轴磨损原因及改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差速器[1]是汽车变速器最重要的传动零部件之一,差速器经常在不断变化的转速和载荷下工作,所以对于差速器而言,如何才能满足其寿命的使用要求,是差速器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对各个子零部件的强度进行设计校核,同时也要考虑到零部件之间的磨损,特别是行星齿轮与轴的配合位置。本文通过对差速器磨损的失效进行分析对比,找到了磨损产生的原因及改善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7期)

樊智涛,贾巨民,王亮,陶泽南[10](2019)在《变传动比限滑差速器壳体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壳体作为差速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高低影响着车辆对差速器整体的性能评价。以某轻型军用越野车上装配的变传动比限滑差速器外部壳体为例,选取比较恶劣的差速限滑工况进行静态和模态分析,得到关于壳体的应力云图、变形云图和安全系数云图。仿真分析证明:在限滑工况下,该型差速器壳体的最大应力为174.86 MPa,最大变形量为0.022 3 mm,最小安全系数为1.429 7;该设计余量较大,在下一步研究中可通过拓扑优化来实现轻量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差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轮毂电机转弯时差速运行,提出了一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介绍了这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差速系统以无刷直流电机为控制对象,分析了其数学模型与运行状态,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电动汽车在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下的转速、转矩波形分析,验证了这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速器论文参考文献

[1].樊智涛,王亮,陶泽南.高强度锥齿轮差速器轮齿强度校核及模态分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9

[2].孟彦京,李伟.基于无刷直流电机的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陶泽南,贾巨民,徐柳,樊智涛,王亮.差速器的性能要求与试验项目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9

[4].樊智涛,辛世成.军用越野车辆限滑差速器轮齿强度校核及有限元分析[J].起重运输机械.2019

[5].齐羿,杨建全.循环等温退火线调质生产转向节及MC差速器盖热处理工艺开发[J].绿色环保建材.2019

[6].于瑞,王中磊.铝合金汽车差速器外壳等温锻造成型研究[J].机械强度.2019

[7].王霞琴,王发生,张与珩.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汽车差速器结构优化[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8].吴迪,郭智春.差速器壳体工艺及专用加工刀架研究[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9

[9].郭明亮,王兴华.浅析差速器行星齿轮与轴磨损原因及改善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9

[10].樊智涛,贾巨民,王亮,陶泽南.变传动比限滑差速器壳体的有限元分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天工PY200H平地机传动系统示意图3.12 AMT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简图电动轮结构轮毂电机总成二档啮合时的主要模态振型常规制动控制策略流程图

标签:;  ;  ;  ;  ;  ;  ;  

差速器论文_樊智涛,王亮,陶泽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