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河南三门峡472000;2.三门峡市黄河公园管理处河南三门峡472000
一、综述
三门峡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临洛阳,南接南阳,北靠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西望西安与陕西省紧紧相连。总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200多万。全市境内大小河流3000多条,兼有山、岭、塬、川等多种地貌形态。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黄河湿地范围,核心景区主要由苍龙湖、青龙湖、周公岛、召公岛、沿黄生态林带等组成。结合黄河水利上的要求,先后修建了青龙坝和苍龙坝,通过大坝的调节,青龙湖、苍龙湖、人工湖每年常水位有八个月稳定在318米的高程上,水域面积的增加,使得三门峡的小气候大大改善,水鸟的品种及活动区域也大大增加,同时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护。
二、自然环境现状
(一)地层。地层属于华北稳定地台一级单元内的华北坳陷二级单元,本区被新生界地层大面积覆盖,由于受各期地壳运动的影响和周围构造的控制,下降为总的趋势和发展。本区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等多种地层。
(二)岩石。区内岩石除广泛发育的沉积岩外,尚有侵入岩、喷出岩、区域变质岩及混合岩岩石。侵入岩规模较小,主要呈岩床或岩肪、岩样产出。主要有太古界的含磷灰石正长岩、辉石岩,元古界的突变中基性岩、细粒变质中基性岩、伟晶岩。区内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轻微变质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石英石及浅粒岩类、变粒岩类、角门岩类、大理岩类、磁赤铁石英岩类。
(三)地质构造。在地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期地壳运动性质不同,造成地壳上的构造形态各不相同。根据地壳活动性和稳定性的程度差异,可划分为稳定的地台区和活动的低槽区。在综合分析、比较本区各地沉积相与建造组合、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构造形象、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以及古地理变迁状况等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地球资源卫星相片的判释,可将本区归为华北地台大地构造单元。
(四)地貌。属黄河两岸地区,由于处于秦岭边缘,构造体系较为复杂,平均海拔在350m以下,黄土地貌与风沙地貌也相当典型。
(五)水文。本区属黄河流域,河网密集。径流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黄河左岸是断续的黄河底崖,高出水面10-40m,河道内黄河滩地面积广阔,当黄河发生较大洪水时,河谷储蓄,具有显著的削减洪峰的作用。由于河宽流散,河道处于强烈的堆积状态。
(六)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0℃¬-14.8℃¬之间,一月份平均气温-2.0℃¬-0.5℃¬,七月份平均气温26.0℃¬-27.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8.9-2529.7小时,日照率在51%-57%之间,年均降雨量为550-650mm,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68%,降雨量年际变幅为400-900mm,初霜期10月下旬,终霜期3月下旬,无霜期213-235天,年蒸发量为1449-2361.3mm。冬季寒冷,多偏北风,夏季炎热,多偏南风。
(七)土壤。本区内土壤土类主要有褐土、潮土,褐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潮土主要分布在滩地。
三、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一)兽类。初步查明,本区的兽类仅有22种,分别隶属5目8科。啮齿动物占13种,隶属2目4科。兽类属古北界种12种。
(二)两栖爬行类。据调查,本区内现有两栖动物2目5科10种。在本区分布数量较高,最普遍的是大蟾蜍、泽蛙、黑斑蛙。其它种类则数量较少。在本区已记录到的爬行动物有3目7科17种,在17种爬行动物中广布种6种,占35.3%,古北种4种,占23.5%,东洋种7种,占41.2%,就区系成分看,本区仍有古北界向东洋界过度的特征。
(三)昆虫。昆虫437种,隶属13目108科。集中在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蜻蜓目。占昆虫总数的75.33%。
(四)鱼类。根据前人的有关资料和我们的野外调查,目前湿地范围内的鱼类共63种,隶属8目14科,鱼类中以鲤科为主,有42种,占66.7%。国内著名的是黄河鲤鱼。
四、植物资源现状
(一)草本植物。本区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结合部,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据调查,本区有维管束植物80科285属598种,其中木本植物有38种,草本植物560种。
(二)水生植物。湿地是水生植物赖以生长的优良场所,区内水生植物种类有18科41种,水域分布植物主要为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浮萍科等;滩涂地分布植物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为多。组成水生植被的优势种主要为世界广布种,如芦苇、水烛、狐尾藻、金鱼藻、苦草和浮萍等;其次,为亚热带至温带分布的眼子菜、茨藻等;热带到温带分布的有莲、线叶眼子菜、黑藻等;温带分布的仅有狸藻属为优势种。
(三)陆生植物。陆生植物有62科557种,优势科为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藜科和蔷薇科,主要属于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的科。各类区系成分的植物在本自然保护区均有,表现出本区植物地理成分的多样性。本区内还有一些特有植物,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本区内有兰考桐、荷花柳等,属我国黄河流域的特有种。
(四)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本区内至少有藻类8门37科71属124种。由于浮游植物的种类分布受气候、温度等诸多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估计本区内藻类种数会远远超过此数。本区藻类以绿藻和硅藻占绝对优势,其种类数量分别占其总数的35.9%和33%,群落结构类型为硅藻与绿藻型。
五、资源保护对策
(一)保护目标。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一些珍稀、濒危的水禽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富集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本着保护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指导思想。遵循“大力保护、持续增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拯救和发展湿地景观和珍稀物种,特别是珍稀水禽,探索合理利用湿地水禽资源途径和自然演替规律,发展生物资源。
(二)保护内容。自然保护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本湿地而言,既要保护湿地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又要保护其它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等。
(三)保护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区内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历史遗迹保护。保存、拯救和发展水禽及其它珍稀生物种群,划定具体范围,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合理利用湿地的途径,把湿地建设成为生物物种储存、科研、科学普及和资源监测基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湿地内科研教学实习,旅游以及湿地周围居民生产活动和其他经济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
(四)保护措施。建设个不同方位的观鸟屋,观景平台,配备了望远镜、橡皮艇、救生衣、皮水裤等多套观测工具,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进行观察、保护、救助及食物投放工作。每年三次对所有越冬水禽进行调查及数量统计,观测调查时间分别为秋末(9月—10月),深冬(12月—1月)和春末(3—4月),以便对鸟类的数量、种类及生活规律充分掌握。对白天鹅、灰雁、豆雁等重点保护物种做到每天两次进行数量统计,并定时向湖面及河岸禽类集聚地投放玉米、大豆等食物,及时救助受伤水禽,并及时送至市动物园救助中心进行有效救助。派专人外出学习野生水禽的生活习性、繁殖、觅食,救治方法等,对以后的野生动物保护及驯化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