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论文_罗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洲四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洲,台湾省,密集,经济,产业政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亚洲四小论文文献综述

罗向阳[1](2010)在《亚洲“四小”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的这种观点,在二战后的二十多年里逐渐占了上风。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现代管理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趋势:从硬管理到软管理、从"手段人"到"目的人"、从集权到分权、从强调理性到重视直觉、从外延式管理到内涵式管理及从强调个人间的竞争到重视组织成员间的协作等。但是无论这些管理理论与实践怎么变化、发展都离不开一个中心的话题——人力资源管理。人(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0年24期)

张学刚[2](2009)在《分裂的泰国:亲农民还是亲精英?》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7日,泰国中部度假胜地、以奢靡夜生活闻名的帕塔亚城,位于曼谷东南约150公里。泰国总理阿披实刚刚召开完内阁会议走出当地一家酒店,大约50名抗议者追上他的车队,用塑料瓶击打车身,当警察试图把阿披实转移到另外一辆车上时,抗议者拉开那辆车的门,开始殴打司机(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09-04-13)

高伟生,叶民强[3](2008)在《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基于亚洲“四小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突破传统宏观经济学把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分开研究的两分法,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亚洲"四小虎"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实证的结论支持了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负相关关系,否定了Black假说。同时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临界点,发现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负相关关系在各个区间上具有稳健性,这是各国采取违背本国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的后果。因此各国应从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出发,增加经济结构的内在稳定性,防止经济波动。(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08年12期)

陈烨阳[4](2007)在《亚洲四小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少数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开始兴起,任何国家都必须面对国际竞争的现实,“亚洲四小”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中的代表,经历过经济起飞和相对衰弱的发展阶段,对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于中国这个处于同一个地区内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仅需要正视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状况、水平,还要结合世界上其他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国际竞争力下降的经验和教训,以此来更好地做出正确有效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本文将通过运用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亚洲四小”自经济腾飞以来,金融危机前后的国际竞争力差异比较分析得出四小各自特别是在政府效率和企业效率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和弱势,以此得出该地区后发工业化国家拥有的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及弱势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找出其中对中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益经验和教训。(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7-05-01)

沈红芳[5](2001)在《亚洲“四小”工业化发展进程与政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四小”通过促进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率先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与多元化。但是,它们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并不是按照固定的一种顺序发展的,而是具有多样性、超越性和交融性的特点。工业发展政策是根据各经济体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因政府干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亚洲“四小”工业化进程与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群体战后经济发展多样化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01年04期)

廖笑非[6](2001)在《亚洲“四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及其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知识经济的兴起,探求适合于本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亚洲“四小”有着相似的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但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一直是我们比较、借鉴的对象。本文将两者相结合,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学科理论,旨在探讨亚洲“四小”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技术进步逐渐由一个外生变量演变为内生变量,并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为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亚洲“四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体现了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又受当时国际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作为“赶超型”国家(地区),亚洲“四小”在追求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产业化顺序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建立国家(地区)创新体系、设立科学园区、实施高科技人才政策和培育风险投资机制等措施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制度、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大大推动了“四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亚洲“四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模式选择又是建立在各自的制度结构、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之上,因此“四小”在高科技产业范围选择、政府行为方式和主导企业类型等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的基础。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亚洲“四小”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模式各有其特点,这些模式的实际作用不仅取决于如何发挥该种模式的优势,还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来弥补这种模式的不足。 研究和比较的目的在于借鉴。本文的终结部分以亚洲“四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参照,从产业范围选择、政府作用方式和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1-06-30)

阎杰[7](2000)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四小”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的四十年时间里实现经济腾飞 ,它们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暴露出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 ,回顾和总结了亚洲“四小”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并由此对我国目前正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5期)

童书兴[8](2000)在《亚洲四小技术创新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进步是当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而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基本形式。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 ,特别是前叁者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前面。本文主要是考察亚洲四小作为技术后来者怎样进行技术创新的 :1 通过技术学习、吸收和获取工业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成果作为创新的基础 ;2 把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技术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3 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和提高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4 沿着逆国际产品生命周期轨迹进行创新等等。亚洲四小技术创新的经验对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00年01期)

[9](1998)在《1997年美、日、德及亚洲“四小”机电产品进出口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美、日、德及亚洲“四小”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国家和地区进口出口进口额比上年增减占全商品的比例出口额比上年增减占全商品的比例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香港韩国台湾省中国4382.01 102.51783.81240 .0 942 .7 6(本文来源于《世界机电经贸信息》期刊1998年13期)

杨言顺,闫杰[10](1998)在《亚洲“四小”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四小”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杨言顺闫杰台湾省、香港、韩国和新加坡(简称亚洲“四小”)在战后短短的四十年时间里实现了经济腾飞,人均GNP韩国由1965年的105美元增至1995年的10076美元,新加坡同期由481美元增至19310美元,...(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1998年03期)

亚洲四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4月7日,泰国中部度假胜地、以奢靡夜生活闻名的帕塔亚城,位于曼谷东南约150公里。泰国总理阿披实刚刚召开完内阁会议走出当地一家酒店,大约50名抗议者追上他的车队,用塑料瓶击打车身,当警察试图把阿披实转移到另外一辆车上时,抗议者拉开那辆车的门,开始殴打司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洲四小论文参考文献

[1].罗向阳.亚洲“四小”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0

[2].张学刚.分裂的泰国:亲农民还是亲精英?[N].中国经营报.2009

[3].高伟生,叶民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基于亚洲“四小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

[4].陈烨阳.亚洲四小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

[5].沈红芳.亚洲“四小”工业化发展进程与政策比较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01

[6].廖笑非.亚洲“四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及其借鉴[D].厦门大学.2001

[7].阎杰.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2000

[8].童书兴.亚洲四小技术创新及其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

[9]..1997年美、日、德及亚洲“四小”机电产品进出口统计[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1998

[10].杨言顺,闫杰.亚洲“四小”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J].社科纵横.1998

论文知识图

沿海省份人均GDP与亚洲四小虎比较显示,1992年,中国和亚洲四小虎...中国和第二层次在美国市场上按贸易分类...显示,中国与越南在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结构相似度分析图1: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美国...

标签:;  ;  ;  ;  ;  ;  ;  

亚洲四小论文_罗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