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小说论文_郭名华,王名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革命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说,英雄主义,密林,革命战争,林海雪原,红岩,精神。

革命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郭名华,王名辉[1](2019)在《革命书写的小说立场与叙事艺术——以格非长篇小说《人面桃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革命题材的写作进入新历史主义小说时代,小说家有了更大的叙事自由,不再匍匐在政治意识形态的视角讲述革命,而是立足于小说自身的审美立场,探入到革命的深处,发掘出人性和革命之间的隐秘关系,揭示出革命中的人性的因素,表达了对以往革命史叙述的质疑,较好地突出了小说审美立场中创作者的主体性。由于革命书写思想观念的变革,有关革命书写的叙事艺术臻于绚烂。革命书写叙事艺术融汇了前一阶段先锋小说在中国的实验成果,叙事技法日益成熟,手法摇曳多姿,妙笔生花,引人入胜。当代的革命书写叙事,已经由革命加爱情的刻板叙述手法,进入了一个能够体现文学审美、开掘人性隐秘、表达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深沉思考的阶段。当代革命书写的叙事艺术已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中国当代小说叙事的重要成果。(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路杨[2](2019)在《“非典型”的革命主体——战时工业视域下的路翎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战时期大规模的工业内迁以及西南内地战时工业建设的语境中,观察与书写西南矿区工人的生活与命运,成为了路翎四十年代重要的小说创作领域。与叁十年代书写城市工人革命的左翼文学模式相比,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有所争议的劳动者形象不仅包孕着一种非典型的革命主体诞生的可能,揭示出"工人阶级"这一政治主体想象内在的复杂性与现实性,更显示出四十年代的战争经验尤其是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对于工农群体的内部构成、经验方式及主体意识的重构。(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1期)

黄秀生[3](2019)在《寓革命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评赵先平长篇小说《穿过密林》》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先平的《穿过密林》用真实生动的笔触绘就了左江地区革命斗争的壮丽历史画卷,深刻地表现了有志之士革命化的心灵历程,赞颂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小说在生动再现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的同时,以深切的故土之恋描写了边地的美丽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作品对本土革命题材创作的新开拓,具有独特的创作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潘文峰[4](2019)在《广西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一些思考——兼谈赵先平的《穿过密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代广西作家站在社会现代化的角度来回望、省察广西各地在现代革命时期涌现的革命运动与活动,从而创作出一系列颇具影响的作品。2018年《穿过密林》的出版,进一步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创作,其成功与不足对后来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臧晓彤[5](2019)在《边地革命历史的想象与建构——以赵先平长篇小说《穿过密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穿过密林》作为一部描写边地革命历史的小说,在遵循革命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基础上,弱化了革命残酷的战斗场景的描写,以现代意识关照历史生活,通过对左江地区风貌的描绘、独特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绵延的左江革命精神的叙述,突出了边地小说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彰显了边地革命历史试图融入主流革命历史谱系的一种可能。(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臧永清[6](2019)在《“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一文中研究指出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形成敌我对峙的局面。解放军为了巩固根据地,集中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战争,开始实行土地改革。但一小撮被击溃了的国民党匪军,逃进深山密林,与当地的惯匪及地主恶霸相勾结,组成土匪武装,破坏土地改革。于是,上级研究决定组织小分队进山,(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09-26)

王谦[7](2019)在《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艺术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开始。此后很长一段时期,文学创作都集中于对“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出现了《保卫延安》《红旗谱》《红日》《红岩》等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23)

周军[8](2019)在《现代乡土小说的潜隐革命叙事——评吴仕民长篇小说《铁网铜钩》》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铁网铜钩》以民国时期鄱阳湖畔朱、赵两个村落的历史恩怨为叙事支点,以恢宏磅礴的丰赡之笔立体呈现了民国时期底层人民在宗法礼制与黑暗政府统治双重钳制下的种种苦痛。历史文化的闲笔式风景嵌入与复杂小人物谱系式刻画共同构建了现代乡土小说的潜隐革命叙事。小说写实风范的中国经验叙事为当代乡土小说创作提供了新鲜样本。(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朱厚刚[9](2019)在《八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回潮——《瀑布》《大地》合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革命历史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遭到读者一定程度的冷遇,但陆地与秦兆阳依然坚持书写。他们提供的作品较好地揭示了现实主义在当时的历史命运,但更重要的是创作于作家个体的意义,才是他们坚持的理由。这种回潮现象,是一代作家的精神资源回溯过程。(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彤[10](2019)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十七年革命战争小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小说史上,十七年革命战争小说是非常重要的题材和类型,在历史题材小说中创作数量最多,并且其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许多研究过分关注其意识形态,对其所蕴含的历史性构成却忽略了,笼统地称之为"革命历史小说"。它所呈现的特点也非常鲜明,基本上有叁个主题:回忆、斗争、歌颂——回忆苦难岁月;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斗争;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社会主义。(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9年16期)

革命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抗战时期大规模的工业内迁以及西南内地战时工业建设的语境中,观察与书写西南矿区工人的生活与命运,成为了路翎四十年代重要的小说创作领域。与叁十年代书写城市工人革命的左翼文学模式相比,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有所争议的劳动者形象不仅包孕着一种非典型的革命主体诞生的可能,揭示出"工人阶级"这一政治主体想象内在的复杂性与现实性,更显示出四十年代的战争经验尤其是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对于工农群体的内部构成、经验方式及主体意识的重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革命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郭名华,王名辉.革命书写的小说立场与叙事艺术——以格非长篇小说《人面桃花》为例[J].名作欣赏.2019

[2].路杨.“非典型”的革命主体——战时工业视域下的路翎小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3].黄秀生.寓革命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评赵先平长篇小说《穿过密林》[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潘文峰.广西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一些思考——兼谈赵先平的《穿过密林》[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5].臧晓彤.边地革命历史的想象与建构——以赵先平长篇小说《穿过密林》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6].臧永清.“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7].王谦.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艺术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8].周军.现代乡土小说的潜隐革命叙事——评吴仕民长篇小说《铁网铜钩》[J].武陵学刊.2019

[9].朱厚刚.八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回潮——《瀑布》《大地》合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孙彤.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十七年革命战争小说的影响[J].人文天下.2019

论文知识图

电影《母亲》(1956)沈王荣丝弦宣卷·41南阳师范学院论文(29)南阳师范学院论文(30)南阳师范学院论文(1)南阳师范学院论文(8)

标签:;  ;  ;  ;  ;  ;  ;  

革命小说论文_郭名华,王名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