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是否匹配在城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构建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匹配模型,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08—2017年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8—2017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各地级市当前处于中度或低度匹配水平。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人口;匹配度
0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也需要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与之配套。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新增人口不断增多,人口密度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人口是否相匹配已经成为焦点问题。因此,定量分析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的匹配程度,对提高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放管服”改革标准化。推动行政权力清单标准化,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等。
国内学者对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相关研究。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例如,陈刚强等[1]认为我国城市人口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研究方面,程敏等[2]基于驱动力模型建立了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指标,利用组合评价法对我国各省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方政等[3]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六大系统构建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对我国中部6个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协调发展方面,李世蓉等[4]建立了相应的矩阵模型,利用全国10余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和城市人口数据测算了未来的基础设施需求。邹永红[5]构建了人口与基础设施匹配度评价模型,指出蓉、渝、穗三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时人口与基础设施匹配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以下,并在完全匹配条件下测算了成都市未来人口发展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向鹏成等[6]也建立了相应的匹配度评价模型,并测算了重庆近10余年来的匹配程度,发现两者之间的匹配度逐年上升。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多数研究均是定性分析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之间的关系;其次,多数研究选取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较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城市基础与城市人口匹配度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进行全年动态定量分析评价。
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的学习生活愈来愈离不开新媒体工具,手机、笔记本电脑几乎是每个学生的标配,学生的通讯方式已逐渐由面对面交流转为线上交流。高校图书馆在资源配置上也紧跟潮流,购买数字资源,打造数字图书馆,但是,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借助新媒体平台,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方式仍采用传统模式,造成其活动反响反应平平。另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往往局限在校内,范围狭窄,缺少在社会上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经验。
1构建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评价模型
为了合理准确地选出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评价指标,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选取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知网,分别搜索“基础设施”“人口”“匹配度”3个关键词,查找收集相关文献,在符合要求的文献中筛选相关度较高的核心期刊文献。通过文献中指标出现的频次进行指标选取,将出现频次较高的指标筛选出来,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1选取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评价指标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上的城市基础设施,即工程性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能源、给排水、生态环境、邮电通信、安全防灾6个系统。现有的统计资料中关于安全防灾系统指标的数据较少,各城市之间关于安全防灾系统的差别也较大,故本文的研究未包括城市安全防灾系统。
1.2确定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匹配度评价指标权重
本文选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即用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值除以该指标确定的标准值消除量纲差异,具体公式为
1.3确定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匹配度评价指标标准值
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匹配度评价指标标准值是指当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处于完全匹配状态时各评价指标应该达到的理论水平。因此,当某项评价指标的数值等于或大于该指标标准值时,可认为该评价指标建设水平已经满足了要求,该项指标建设水平与人口是相匹配的。反之,可认为该评价指标建设水平没有达到要求,该项指标建设水平与人口是相对不匹配的,还有待提高。本文主要通过查找国家中心城市相应评价指标数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值。在标准值确定过程中,对当前国家中心城市因为人口密度较大造成部分指标标准值偏低的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正,最终确定的各评价指标标准值见表1。
1.4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匹配度评价模型
1.4.1消除量纲影响
经史部依时代顺序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明清六大章节;艺文部则依门类不同分为人文化成、开物成务、体国经野、衡天立人四大章节。全博览馆陈展以版面文字、插图为主,计16.8万字及109帧图片。展板配有电子显示屏十组,滚动播放附有文字说明的历代著名文物图像230余幅。在展板间还设有展柜六组,陈列青铜器、书画复制品数十件,作为历史留存的参照物,让参观者能够直观理解历史时代的审美标准和工艺技术水平。参观浏览完博览馆的全部内容,无疑又重温绚丽多彩的历史课程,重走传统文化的长征之路,重新在先贤导师的引导下洗涤心灵,领受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走向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评价指标权重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借助在线调查平台向高校、设计院、市政单位等进行问卷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62 份。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步骤确定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各评价指标权重,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见表1。
式中,Aij表示某城市第i年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值;Cj表示第j个指标的标准值;Bij表示某城市第i年第j个指标标准化之后的数值。
总之,生活是学习初中物理的源泉,教师在课堂讲授以及在课下辅导中都要注意将初中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真正把这门学科学扎实,学透彻,让他们可以借助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很多问题,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门学科。
1.4.2建立匹配度模型
式中,Yi表示某城市第i年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Wj表示第j个指标的权重;Bij表示某城市第i年第j个指标标准化之后的数值。本文设定m为10,n为12。
表1 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值
系统权重评价指标单位类内权重最终权重标准值能源系统0.17燃气普及率%0.460.078100人均全社会用电量kW·h/(人·年)0.540.0920.5给排水系统0.24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km/km20.390.09415万人拥有公厕水平座/万人0.220.0534用水普及率%0.390.094100交通运输系统0.26城市人均道路面积m2/人0.50.1316万人拥有各种公共交通车辆辆/万人0.50.1325邮电通信系统0.15国际互联网用户普及率%0.480.072100移动电话普及率%0.520.078100生态环境系统0.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270.049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0.350.063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380.06855
评价模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测算结果。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构建匹配度评价模型,即各评价指标权重与其指标标准化后数值乘积的累计求和,用以衡量某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水平和状态。具体公式为
1.4.3匹配度模型分类
不过,仅仅把礼看作是对社会生产和分配进行组织的原则和制度的看法,肯定是不完善的。《左传》昭二十五年材料提出“六志生于六气”“审则宜类,以制六志”,表明礼的活动不仅要面对人的食色之欲,而且必须处理“欲”所必然引发的“情”的活动;“情”能否得到恰当的处理是“礼”能否发挥良好作用的关键所在。如《礼论》云:
耦合是指由于相互作用使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彼此之间联合起来产生了某种良性互动联系[7]。协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彼此促进,互为依托。耦合协调度可以反映两个系统之间彼此作用的匹配程度。由此,本文将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视为两个系统,将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之间的匹配发展视为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与城市人口系统的耦合协调。依据耦合协调等级划分标准[8],判断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等级,见表2。
表2 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等级划分标准
匹配度匹配等级0~0.09极度不匹配0.1~0.19高度不匹配0.2~0.29中度不匹配0.3~0.39低度不匹配0.4~0.49濒临不匹配0.5~0.59勉强匹配0.6~0.69低度匹配0.7~0.79中度匹配0.8~0.89高度匹配0.9~1优质匹配
2实证研究
2.1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
本文主要以河南省17个地级市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查找《河南统计年鉴》获取2008—2017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各评价指标数据,根据上文建立的评价模型及匹配等级划分标准,测算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08—2017年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具体结果见表3,其匹配等级走势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河南省各地级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走势图
图2 河南省各地级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走势图
表3 河南省各地级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
城市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郑州0.5330.5950.6270.6560.6750.6980.7270.7340.7780.798开封0.4080.4400.4870.5390.5640.6100.6290.6380.6690.718洛阳0.4980.5400.6000.6280.6490.6800.7050.7170.7530.783平顶山0.4710.4930.4960.5080.5810.6030.6180.6450.6670.691安阳0.5050.5590.6050.6450.6650.6930.7140.7220.7670.775鹤壁0.4800.5340.5800.6100.6280.6570.6800.6990.7180.745新乡0.5190.5470.5850.6070.6410.6720.6800.6900.7190.746焦作0.5670.5770.6120.6440.6680.6860.7110.7160.7380.780濮阳0.4780.4970.5190.5700.5990.6370.6440.6720.7080.741许昌0.4640.4990.5320.5340.5780.6020.6170.6180.6440.733漯河0.5370.5670.5720.5840.6070.6260.6360.6420.6610.737
(续)
城市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三门峡0.5120.5170.5580.6330.6410.6650.6720.6500.6750.726南阳0.3830.4190.4410.4990.5140.5340.5610.5770.5840.621商丘0.3300.3570.3880.4120.4640.4940.5270.5420.5670.641信阳0.4690.5130.5450.5560.5690.5910.5990.6030.6200.635周口0.4520.4760.5100.5210.5460.5730.5840.6030.6280.637驻马店0.4220.4440.4820.5120.5370.5610.5890.6050.6410.676
2.2结果分析
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结果显示,2008—2017年间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人口匹配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存在较大波动,基本从勉强匹配上升到中度匹配,其中商丘、开封、洛阳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水平波动较大,变化分别为幅度为31.1%、31%和28.5%。此外,由匹配度结果还发现,目前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大部分处于中度匹配水平,郑州、洛阳、焦作、安阳2017年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分别达到0.798、0.783、0.780、0.775,即将迈入高等匹配水平;新乡、鹤壁、濮阳、漯河、许昌、三门峡、开封还处于中度匹配水平,表明当前这些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已达合格及合格水平;其余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则处于低度匹配水平,表明当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刚刚能够满足人口的需要。
对比2008—2017年间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可以看出,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总体上呈现出“豫北高于豫南”的分布特征。事实上,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也基本呈现相同分布格局,说明城市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供给与人口匹配水平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或者增长越快,其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也相对较高;反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低或者增长越慢,其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也相对较低。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全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方针,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3结语
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是否匹配直接影响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正确理解和准确测度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狭义上的城市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熵值法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评价模型,测算了河南省17市2008—2017年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研究发现,目前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匹配度大部分处于中度或低度水平,且与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定量评价了河南省各地级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人口匹配度实际情况,可以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刚强,李郇,许学强.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2008(10):1045-1054.
[2]程敏,陈辉.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组合评价[J].城市问题,2012(2):15-21.
[3]方政,龙若霖,贺文慧.我国中部六省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实证研究——基于2006年~2015年面板数据 [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4):20-26.
[4]李世蓉,蒋时节,户邑.城市化进程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量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4):29-32.
[5]邹永红.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下人口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匹配——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调研世界, 2018(1):43-46.
[6]向鹏成,曹园园.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城市人口匹配度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6, 22(2):33-38.
[7]单莹洁,苏传华.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1,31(22):66-68.
[8]刘玲,智慧.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9(14):137-141.PMT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2400410426)。
收稿日期:2019-08-08
作者简介:
宋贤萍(1989—),女,研究方向:城市建设与管理。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论文; 人口论文; 河南省论文; 水平论文; 评价指标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口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项目管理技术》2019年第10期论文;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2400410426)论文;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