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截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位,表面,滤膜,性能,红树,相容性,电解质。
表面截留论文文献综述
谭华东[1](2017)在《原位定量和可视化研究红树植物根表面典型多环芳烃的截留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是PAHs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PAHs环境归趋的重要因素。红树植物(Mangrove)是热带、亚热带河口优势物种,其在维护海岸-河口的生态平衡及其海域的有机污染物净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拥有特殊的气生根和支柱根结构,使得根部吸收PAHs不可忽视。目前,科研工作者围绕植物根部吸收PAHs过程、机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然而随着显微技术发展,研究揭示PAHs的环境行为较宏观表面连续萃取方法有所不同,需从微尺度加以研究。本文在综述红树林沉积物中PAHs污染及植被生态系统中PAHs原位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PAHs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代表,利用实验室自行搭建具备原位微区定量和可视化PAHs环境行为潜力的显微荧光光谱分析(MFSA)技术,建立了红树植物典型PAHs原位微区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苯并[a]芘(B[a]P)、芘(Pyr)和蒽(Ant)在秋茄(K.obovata)侧根和主根表面的截留行为;其后,进一步探讨了新型碳质纳米材料(CNMs)氧化石墨烯(GO)对代表性红树植物K.obovata侧根和主根吸收过程中B[a]P、Pyr和Ant截留行为的影响。与此同时,在GO与典型PAH共存时,初步探讨了盐度对K.obovata根表面B[a]P、Pyr和Ant截留行为的影响。这从微区尺度为探讨植物根部吸收PAHs行为及研究提供了原位定量、可视化方法。(1)利用典型PAH Ant作为模式化合物,以新鲜的红树植物K.obavat 和白骨壤(A.marinca)的根为基质,利用MFSA系统建立了直接吸附于K.obavata和A.marina根表面Ant的微区测定和可视化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吸附于2种红树根表面微区中Ant的量与其表面微区相对荧光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所建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5.3-63.2和10.5-52.6 pg/μm2,检出限分别为1.1和5.5 pg/μm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2.5%(n=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1-117.0%和81.2-110.9%。揭示搭建的MFSA系统具备原位获取植物根表面微区Ant荧光光谱定量信息和荧光图像信息的能力。(2)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利用MFSA系统建立了红树植物K.obovata侧根和主根表面微区中B[a]P、Pyr和Ant原位测定和可视化分布方法,并利用所建方法探讨了K.obovata侧根和主根表面B[a]P、Pyr和Ant截留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a)K.obovata侧根和主根表面微区中B[a]P、Pyr和Ant的截留量与微区相对荧光强度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所建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44.2,59.7和36.3 ng/g(侧根),主根分别为42.8,62.4和39.1 ng/g;(b)K.obovata侧根和主根表面的截留的B[a]P、Pyr和Ant均呈非均匀分布,且侧根与主根截留量差异显着(侧根>主根,p<0.05),揭示这与K.obovat 的被动和主动吸收PAH及根表面的极性指数相关。(3)在模拟生态条件下,初步探讨了典型CNMs GO对K.obovaata根表面微区中B[a]P、Pyr和Ant截留行为的影响;其后,进一步探讨盐度对GO与PAH共存时,K.obovata侧根和主根表面微区中B[a]P、Pyr和Ant截留行为的影响。结果揭示,GO提高B[a]P、Pyr和Ant在K.obovata侧根和主根表面微区中截留量,均呈现Ant<Pyr<B[a]P;GO也可提高B[a]P、Pyr和Ant在根中的输入水平,揭示这与PAHs-GO相互作用和GO-PAHs共同暴露改变根表面膜渗透性有关。盐度升高K.obovcata侧根和主根表面微区中B[a]P、Pyr和Ant截留量减少,其有利于PAHs进入根的内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7-01)
王月,李小杰,施冬健,东为富,陈明清[2](2016)在《表面截留共聚物P(PEGMA-co-DEAEMA-co-MMA)的响应性聚丙烯微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P(PEGMA-co-DEAEMA-co-MMA)p H响应性叁元无规共聚物,并采用表面截留法对聚丙烯微滤膜进行修饰。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用共聚物修饰前后聚丙烯微滤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后的聚丙烯微滤膜具有pH响应性;改变共聚物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浸泡时间,可以调控微滤膜表面的浸润性及表面形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响应性聚丙烯微滤膜的油水分离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6年06期)
李国东,王薇[3](2010)在《荷电膜表面电性能对截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流动电位和Zeta电位与无机盐溶液的浓度及测试压力的关系,以及随操作压力、无机盐溶液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变化荷电膜对无机盐溶液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荷电膜由于离子吸附而带有负电荷,在低浓度溶液中荷电膜的表面电学性能对膜的截留性能有重要影响,而在高浓度溶液中荷电膜电性能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0年24期)
李锦卫,廖桂平,金晶,虞晓娟[4](2010)在《基于灰度截留分割与十色模型的马铃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马铃薯表面缺陷检测新方法,该研究提出能将马铃薯表面疑似缺陷一次性分离出来的快速灰度截留分割方法和用于缺陷识别的十色模型。选择面积比率和十色比率作为缺陷判别特征,对分割出来的深色部位采用阈值法进行缺陷识别。采用基于快速G与亮度截留分割的2种方法对发芽进行识别。通过对326个马铃薯样本的652幅正反面图像进行试验,基于十色模型的缺陷识别方法对分割出来的深色区域的正确识别率为93.6%,基于快速G与亮度截留分割2种方法结合对有芽体图像的正确识别率为97.5%,马铃薯表面缺陷正确检测率为95.7%。结果表明,该套方法能快速、有效、方便地检测出黄色薯皮马铃薯的表面缺陷。(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赵秀娟,罗丙红,焦延鹏,周长忍[5](2010)在《表面截留聚乳酸的壳聚糖纤维的制备及其与聚乳酸的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壳聚糖纤维和聚乳酸的相容性,采用表面截留法用消旋聚乳酸(PDLLA)对壳聚糖(CS)纤维表面进行修饰。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修饰前后的CS纤维与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并对CS纤维和基体PLLA之间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S纤维表面成功截留了PDLLA分子,截留法修饰的CS纤维表面形态保持较为完好。与基体PLLA的界面黏结性和相容性得到了提高,修饰后的CS纤维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傅燕,王薇,芮玉青[6](2010)在《复合膜表面电性能对截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复合膜的流动电位(ΔE)和Zeta电位(ζ)与无机盐水溶液的浓度及测试压差的关系;并对复合膜的截留性能随操作压力、无机盐溶液浓度和种类等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是负电性的,在低浓度溶液中膜的电荷效应对截留性能有重要影响,而在高浓度溶液中膜的电性能影响不显着;复合膜的透过通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截留率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并趋向于定值;复合膜对无机盐溶液的截留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并逐渐趋向于定值;复合膜对二价盐的截留率明显高于一价盐.(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刘达,方建慧,曹志源,沈霞,施利毅[7](2008)在《PES基膜表面PSS/PDADMAC多层膜的构筑及其离子截留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孔PES基膜上制备了PSS/PDADMAC聚电解质多层膜,并研究其离子截留性能.使用ATR-IR研究聚电解质多层膜在PES基膜上的生长规律,并利用SEM研究聚电解质多层膜的表面形貌.研究表明,所制聚电解质多层膜性能稳定性较好,对不同的盐溶液均具有离子截留性能,但差异显着.如所制[PSS/PDADMAC]5PSS膜对1000 mg/L的MgSO4溶液的截留率为91%,对1000 mg/L的NaCl溶液的截留率为13%,故可应用于水溶液中一、二价离子的分离.(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杨镭[8](1994)在《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应用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的概念,认为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截留沉速不相同。分析目前我国平流沉淀池具有挖潜增产的能力。导出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之间的计算式,提出斜管沉淀池的截留沉速为0.13~(mm)/s~0.23~(mm)/s。(本文来源于《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表面截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P(PEGMA-co-DEAEMA-co-MMA)p H响应性叁元无规共聚物,并采用表面截留法对聚丙烯微滤膜进行修饰。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用共聚物修饰前后聚丙烯微滤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后的聚丙烯微滤膜具有pH响应性;改变共聚物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浸泡时间,可以调控微滤膜表面的浸润性及表面形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响应性聚丙烯微滤膜的油水分离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截留论文参考文献
[1].谭华东.原位定量和可视化研究红树植物根表面典型多环芳烃的截留行为[D].厦门大学.2017
[2].王月,李小杰,施冬健,东为富,陈明清.表面截留共聚物P(PEGMA-co-DEAEMA-co-MMA)的响应性聚丙烯微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6
[3].李国东,王薇.荷电膜表面电性能对截留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0
[4].李锦卫,廖桂平,金晶,虞晓娟.基于灰度截留分割与十色模型的马铃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0
[5].赵秀娟,罗丙红,焦延鹏,周长忍.表面截留聚乳酸的壳聚糖纤维的制备及其与聚乳酸的相容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
[6].傅燕,王薇,芮玉青.复合膜表面电性能对截留性能的影响[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
[7].刘达,方建慧,曹志源,沈霞,施利毅.PES基膜表面PSS/PDADMAC多层膜的构筑及其离子截留性能[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杨镭.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应用讨论[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