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塑形弹力夹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夹板,弹力,肱骨,塑形,约束力,地基,力学。
形塑形弹力夹板论文文献综述
孙绍卫,肖四旺[1](2007)在《手法整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0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手法整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手法整复、常规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方法优于传统的常规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07年01期)
李义刚,李晶,李建国,肖四旺[2](2005)在《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2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2例,并早期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疗效。认为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是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05年08期)
李义刚[3](2005)在《手法复位加塑形弹力夹板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比较手法复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手法复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60例病例,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分别对二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并随访6-16个月,对肘内翻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治疗组,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肘内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能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05-06-30)
肖四旺[4](2002)在《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45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防治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肱骨干骨折病例随机分为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和常规夹板外固定(对照组)各45例,对2组X线骨痂生长及综合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X线骨痴生长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方便,疗效可靠。(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02年04期)
孙绍丹[5](2001)在《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观察及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机理。 方法:将住院的肱骨干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L形塑性弹力夹板固定组(治疗组),和四合一小夹板固定组(对照组),通过肱骨干骨折的局部症状与体征和骨折的愈合标准,进行临床观察,按30、60、90天打分,了解两组骨折病人的骨折修复情况,同时,对L形塑形弹力夹板进行生物力学性能分析。 结果:1.骨折复位后,两组病人组间无显着差异,有可比性。在固定3O天、60天及90天后,分别按照观察指标进行打分,经统计,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 2.L形塑形弹力夹板生物力学性能分析结果:①与四合一夹板相比,使用L形夹板,可使肢体自重由夹板和肱骨共同承担,减少了由于重力产生的拉应力的目的。②使用L形夹板可消除前臂活动对肱骨断端的再移位趋势。③L形夹板在外固定时,其弹力带的合理调节,可使骨折断端处的应力水平达到最佳值,极大改善骨折愈合的力学条件。 结论:L形塑形弹力夹板,能牢固有效的固定肱骨干骨折,充分地发挥了治疗骨折“动静结合”的优势,疗效确切,是一种容易掌握制作及使用的外固定器械,是中医传统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新的应用途径。其主要作用机理是: 1.L形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充分对抗骨折后远 端肢体的悬垂重力,预防分离移位的发生。 2.L形塑形弹力夹板通过控制前臂的旋转活动,克服了前臂和肘部 活动对断端的影响,加强了固定效果;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L形塑形弹力夹板对肘关节的对应部位塑形,避免了四合一夹板 前侧夹板及前侧压垫对血管、神经组织的直接压迫。(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学院》期刊2001-04-01)
谭兴元,孙绍卫[6](1998)在《塑形弹力夹板治疗距骨脱位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塑形弹力夹板治疗距骨脱位的临床应用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10005)谭兴元孙绍卫我院骨伤科在传统手法整复治疗基础上,使用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新鲜踝部合并距骨脱位骨折,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与分组60例均系本院骨科住院病...(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师杂志》期刊1998年04期)
徐飞鸿,彭达仁[7](1997)在《塑形弹力夹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物力学角度通过实验探讨了塑形弹力夹板材料的力学性能,运用特制的力传感器和面力传感器测定了夹板所受布带捆绑的约束力并获得了肌肉“地基模量”值,实验结果可作为塑形弹力夹板的弹塑性理论计算的原始数据,并为简化理论计算、论证塑形弹力夹板疗法的科学性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沙交通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韦成龙,彭达仁[8](1996)在《Ⅲ°踝部骨折塑形弹力夹板的生物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Ⅲ°踝部骨折塑形弹力夹板的生物力学模型韦成龙彭达仁(长沙交通学院长沙410076)踝关节趾屈时,易因外转、内外翻或纵向等暴力的作用而发生损伤.Ⅱ°以上踝部骨折的治疗,骨外科一直未找到令人满意的方案.70年代起特别是1987年以后,湖南中医学院运用杉树...(本文来源于《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2期)
形塑形弹力夹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2例,并早期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疗效。认为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是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塑形弹力夹板论文参考文献
[1].孙绍卫,肖四旺.手法整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0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
[2].李义刚,李晶,李建国,肖四旺.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5
[3].李义刚.手法复位加塑形弹力夹板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4].肖四旺.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4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
[5].孙绍丹.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观察及生物力学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
[6].谭兴元,孙绍卫.塑形弹力夹板治疗距骨脱位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师杂志.1998
[7].徐飞鸿,彭达仁.塑形弹力夹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实验[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7
[8].韦成龙,彭达仁.Ⅲ°踝部骨折塑形弹力夹板的生物力学模型[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