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钟论文-黄乃江

台湾诗钟论文-黄乃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台湾诗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865—2012,诗钟,台湾古典诗社,叁次高潮

台湾诗钟论文文献综述

黄乃江[1](2013)在《诗钟与台湾古典诗社的叁次发展高潮》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同治年间,诗钟传入台湾,各地社团纷起,形成了台湾古典诗社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日据中期,诗钟在台湾重新兴起,它与击钵吟一起,相互促进,互为推助,形成了台湾古典诗社的第二次发展高潮;1949年前后,一大批大陆诗人特别是闽地钟手相继渡台,又为台湾古典诗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对台湾古典诗社叁次发展高潮的考察中可以看到,诗钟作为一种文体在台湾文学中的独特存在与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3年01期)

黄乃江[2](2008)在《诗钟与科举之关系及其对清代台湾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诗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诗钟活动中的诸多环节就是参照封建科举取士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式建立起来的;它反过来又影响科举,助长了人们梦幻科场、热衷科名的社会心理与社会风气。二者相互推助,共同促进,最终影响到清代文学特别是清代台湾文学的整体风貌。清末,诗钟一经传入台湾,便得到台湾文士的热情欢迎,迅速传布全岛,占据台湾诗坛的主流地位,使得台湾诗风为之一变,从而进入了一个"击钵联吟"的创作时代,并为日据后台湾诗坛的复苏提供了契机。(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7期)

黄乃江[3](2008)在《诗钟与科举及其对清代台湾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诗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诗钟活动中的诸多环节都是参照封建科举取士的一系列程式建立起来的;它反过来又影响科举,助长了人们梦幻科场、热衷科名的社会心理与社会风气。二者相互推助,共同促进,最终影响到清代文学特别是清代台湾文学的整体风貌。清代末年,诗钟一经传入台湾,便得到台湾文士的热情欢迎,迅速传布全岛,占据台湾诗坛的主流地位,使得台湾诗风为之一变,从而进入了一个"击钵联吟"的创作时代,并为日据后台湾诗坛的复苏提供了契机。(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黄乃江[4](2007)在《诗钟的艺术魅力及在台湾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诗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大规模的集体创作,在台湾社会历史与文化生活中产生过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日据时期,台湾钟手以诗钟为载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广泛开展社际联吟、区域联吟与全岛联吟,从而使台湾诗钟汇聚成声势浩大的诗海钟涛,掀起一股股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保存和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浪潮。然而,现有台湾文学史特别是台湾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大都把诗钟弃置在台湾文学的边缘,有必要加强对它的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黄乃江[5](2006)在《台湾诗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台湾诗钟为研究对象,通过钩沉辑佚,发掘出有关台湾诗钟的大量史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台湾诗钟社团、集着、刊物、理论体系、流派分野、代表作家等的考察与分析,再现了台湾诗钟接受、发生、发展、演化及与大陆诗钟交流的历史,展现了台湾诗钟的美学特征与艺术魅力,和不同于大陆诗钟的发展轨迹及区别于台湾击钵吟的文体个性,并重新建构了诗钟的格目体系与结构层次。本论文认为,诗钟在台湾社会文化生活中曾经产生过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清代末年,诗钟一经传入台湾,便迅速在台湾兴起,占据台湾诗坛的主流地位,并使台湾诗风为之一变。日据时期,台湾钟手以诗钟为载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广泛开展社际联吟、区域联吟与全岛联吟,由此,台湾诗钟汇聚成声势浩大的诗海钟涛,掀起一股股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保存和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浪潮。光复之初,台湾钟手纷纷释放出长期被压抑的诗思与热情,台湾诗钟迎来了盛大的狂欢。1949年前后,随着一大批大陆钟手特别是闽地钟手的纷至沓来,台湾钟坛形成了大陆钟手与台湾钟手合流的局面,从而把狂欢中的台湾诗钟推到了顶点与极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钟又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现有台湾文学史特别是台湾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大都把诗钟弃置在台湾文学的边缘,对诗钟文体的关注和重视还很不够,没有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台湾文学的发展生态。诗钟在台湾文学史上应有更高的地位。(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6-07-10)

陈子波[6](2001)在《纪台湾诗钟源流(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余自来台,时与钟会,兹将历年拙作各体钟句各列一首于下。古梅(蝉联格):“柏树虽苍还近古,梅花元瘦不关寒。”高雄(魁斗格):“高蹈心原轻一世,冷观眼已薄群雄。”石榴(红汤网格):“石室琴弹秋月白,榴房珠孽晚霞红。”浪淘沙(鼎峙格):“淘残泪竹湘江浪,咽痛怀(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01年02期)

陈子波[7](2001)在《纪台湾诗钟源流(中)》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十二年,板桥林叔庄之公子景仁返台,于闲日聚吟侣作诗钟之会,得钟百数十题,辑为《东海钟声》;前年余友张君作梅汇刻《诗钟集粹》,曾录其稿,虽寥数页,各体俱备。 光复后台湾电力公司闽籍同仁于叁十七年倡设寄社,专作诗钟。后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同人亦成立心社,名诗(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01年02期)

陈子波[8](2001)在《纪台湾诗钟源流(上)》一文中研究指出诗钟闽人谓之改诗,即改七律一联而为两句也。改诗之戏,盛于闽而莫考其始,拈题刻烛,各运巧思,非万卷罗胸,往往为之搁笔。考诗钟之义,于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尽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亦击钵之遗意也。 台湾诗钟,创自唐景崧观察,有《斐亭诗(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01年02期)

台湾诗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诗钟活动中的诸多环节就是参照封建科举取士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式建立起来的;它反过来又影响科举,助长了人们梦幻科场、热衷科名的社会心理与社会风气。二者相互推助,共同促进,最终影响到清代文学特别是清代台湾文学的整体风貌。清末,诗钟一经传入台湾,便得到台湾文士的热情欢迎,迅速传布全岛,占据台湾诗坛的主流地位,使得台湾诗风为之一变,从而进入了一个"击钵联吟"的创作时代,并为日据后台湾诗坛的复苏提供了契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湾诗钟论文参考文献

[1].黄乃江.诗钟与台湾古典诗社的叁次发展高潮[J].台湾研究集刊.2013

[2].黄乃江.诗钟与科举之关系及其对清代台湾文学的影响[J].社会科学.2008

[3].黄乃江.诗钟与科举及其对清代台湾文学的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08

[4].黄乃江.诗钟的艺术魅力及在台湾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5].黄乃江.台湾诗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6].陈子波.纪台湾诗钟源流(下)[J].中国韵文学刊.2001

[7].陈子波.纪台湾诗钟源流(中)[J].中国韵文学刊.2001

[8].陈子波.纪台湾诗钟源流(上)[J].中国韵文学刊.2001

标签:;  ;  ;  ;  

台湾诗钟论文-黄乃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