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失语论文-叶家盛,彭智聪

运动性失语论文-叶家盛,彭智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性失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动性失语,脑卒中,头针,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性失语论文文献综述

叶家盛,彭智聪[1](2019)在《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ABC)中各语言功能项目得分及总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1期)

柳波,夏扬,黄嘉,杨玺,刘进[2](2019)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t DC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3周,采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SADQ-H)、失语患者抑郁量表(ADRS)进行评定,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试验结束或退出试验时填写安全性调查表。结果对照组3例、实验组2例退出。两组SADQ-H和ADRS评分均随时间而下降(F时间> 100.643, P <0.001),实验组SADQ-H评分低于对照组(F组别=6.891, P=0.011), ADRS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F组别=2.925, P=0.093),SADQ-H和ADRS评分交互效应显着(F交互> 13.642, P <0.001)。实验组治疗前后MBI差值显着高于对照组(t=7.016, P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t DCS对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赖靖慧,蔡扬帆,林凌,饶婷,林坤山[3](2019)在《不同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低频组与持续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cTBS)组。对照组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常规低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 TMS常规模式刺激。c TBS组则在对照组治疗上联合cTBS。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进行言语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叁组的WAB各项评分包括失语商(A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叁组WAB各项评分包括AQ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常规低频组、cTBS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常规低频组与cTBS组两组之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仅cTBS组中发生1例轻微头痛,并在休息后自行消失,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rTMS确实能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相较rTMS低频刺激(常规模式)而言,cTBS所需刺激时间明显缩短,操作效率高,但临床疗效尚无肯定的差距。(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李敦玲,王莉,李文[4](2019)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60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及干预前后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WAB评分及AQ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护理中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沈小舒,邵俊,李博[5](2019)在《针灸结合语言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2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语言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Schuell语言训练结合假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Schuell语言训练结合针灸治疗,针刺百会、脑户、风池(双侧)、脑空(双侧),同时风池穴予温针灸处理,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8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口语表述、听语理解、阅读能力)评分和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口语表述、听语理解、阅读能力评分及CFCP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语言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临床疗效显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语表述、听语理解、阅读能力,并可提高CFCP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乔玉,马继红,彭拥军,孙建华,朱冰梅[6](2019)在《电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形成治疗运动性失语规范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低频r TMS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总疗程共4周,4周后根据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测验》量表(AB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评分比较在自发谈话、复述、命名、理解方面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0%,对照组总有效率68. 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比较均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比较均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电针结合低频r TMS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等能力,改善患者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患者的抑郁情绪,对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凌泽莎,郭璐,刘建成,庞日朝,王文春[7](2019)在《歌唱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及情绪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歌唱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歌唱组,治疗8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除常规组听理解评分外,两组其它WAB评分均显着提高(P <0.05),且歌唱组均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显着降低,且歌唱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歌唱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主动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增添治疗的趣味性,有利于言语治疗的开展。歌唱训练操作安全、便捷、经济实用,可在临床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卢英,廖炼炼,梁辉[8](2019)在《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针灸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书写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听理解能力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S分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粘稠度,临床效果显着高于单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芳,顾纪芳[9](2019)在《多方位交流方式的构架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实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探讨建立多方位交流方式的构架对改善老年性失语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意愿,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通过交流方式构架的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自发语、理解、复述、命名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常规内科治疗和早期语言康复治疗均相同的情况下,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评分改善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入组后一个月末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后3个月末,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照组为(89.38±6.47),观察组为(95.48±4.5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301,P<0.01)。结论交流方式的构架应用于运动性失语的脑卒中患者中,能有效的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潘琳钐,马继红,彭拥军,孙建华,朱冰梅[10](2019)在《电针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5 Hz,30个序列,每个序列50次脉冲,序列间隔15 s,刺激强度为80%MT,一般为40%~80%。每日1次,每次约12 min,每周5次,共20次,总疗程共4周。分别于入组前、入组4周后进行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比较,以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自发谈话、复述、命名以及MBI、HAMD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高频rTMS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有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运动性失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t DC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3周,采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SADQ-H)、失语患者抑郁量表(ADRS)进行评定,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试验结束或退出试验时填写安全性调查表。结果对照组3例、实验组2例退出。两组SADQ-H和ADRS评分均随时间而下降(F时间> 100.643, P <0.001),实验组SADQ-H评分低于对照组(F组别=6.891, P=0.011), ADRS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F组别=2.925, P=0.093),SADQ-H和ADRS评分交互效应显着(F交互> 13.642, P <0.001)。实验组治疗前后MBI差值显着高于对照组(t=7.016, P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t DCS对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性失语论文参考文献

[1].叶家盛,彭智聪.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柳波,夏扬,黄嘉,杨玺,刘进.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3].赖靖慧,蔡扬帆,林凌,饶婷,林坤山.不同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李敦玲,王莉,李文.延续性语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人人健康.2019

[5].沈小舒,邵俊,李博.针灸结合语言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2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6].乔玉,马继红,彭拥军,孙建华,朱冰梅.电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

[7].凌泽莎,郭璐,刘建成,庞日朝,王文春.歌唱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及情绪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9

[8].卢英,廖炼炼,梁辉.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9].王芳,顾纪芳.多方位交流方式的构架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实效[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10].潘琳钐,马继红,彭拥军,孙建华,朱冰梅.电针结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J].中医学报.2019

标签:;  ;  ;  ;  

运动性失语论文-叶家盛,彭智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