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论文和设计-杨明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其用于屋顶绿化,包括:支撑机构,其包括两个支撑架及连接架;集水机构,其包括多个集水管及多个集雨板,每个集水管两端密封且其上侧面开设有多个种植孔,集雨板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槽;集水槽,其设于支撑架底部;循环机构,其包括循环水泵及循环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呈阶梯状的集水管并在集水管上开设种植孔以便于种植水生植物,同时在相邻两个集水管之间设置集雨板,以便于接收雨水并将其容置的集水管内,而当集水管内满水后可依次向下流动并流至集水槽内,以便于通过循环机构抽入集水管内循环利用,其便于屋顶水生植物的种植,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其用于屋顶绿化,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其包括倾斜对称布置且上端连接的两个支撑架及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中部的连接架;集水机构,其包括沿所述支撑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多个集水管及连接相邻两个集水管的多个集雨板,其中,每个集水管两端密封且其上侧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种植孔,所述集雨板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相邻两个集水管上的种植孔的连接槽;集水槽,其设于所述支撑架底部;及循环机构,其包括循环水泵及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槽连接、出水端与循环水管连接,所述循环水管的出水端与位于支撑架顶端的集水管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其用于屋顶绿化,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其包括倾斜对称布置且上端连接的两个支撑架及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中部的连接架;

集水机构,其包括沿所述支撑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多个集水管及连接相邻两个集水管的多个集雨板,其中,每个集水管两端密封且其上侧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种植孔,所述集雨板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相邻两个集水管上的种植孔的连接槽;

集水槽,其设于所述支撑架底部;及

循环机构,其包括循环水泵及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槽连接、出水端与循环水管连接,所述循环水管的出水端与位于支撑架顶端的集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集雨板均倾斜布置,且其上下侧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集水管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排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板两端均垂直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相邻两个集水管连接的凸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多个支撑块,每个所述支撑块上侧壁为与所述集水管相契合的弧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筑面积的逐渐增大,城市可绿化地面面积逐渐缩小,而为了增大城市绿化面积,部分城市已开始在建筑物顶部种植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因其土壤需求量小(部分水生植物甚至不需要土壤)、容易护理、种植方便而广受欢迎,然而水生植物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导致实际应用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其用于屋顶绿化,包括:

支撑机构,其包括倾斜对称布置且上端连接的两个支撑架及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中部的连接架;

集水机构,其包括沿所述支撑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多个集水管及连接相邻两个集水管的多个集雨板,其中,每个集水管两端密封且其上侧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种植孔,所述集雨板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相邻两个集水管上的种植孔的连接槽;

集水槽,其设于所述支撑架底部;及

循环机构,其包括循环水泵及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槽连接、出水端与循环水管连接,所述循环水管的出水端与位于支撑架顶端的集水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呈阶梯状的集水管并在集水管上开设种植孔以便于种植水生植物,同时在相邻两个集水管之间设置集雨板,以便于接收雨水并将其容置的集水管内,而当集水管内满水后可依次向下流动并流至集水槽内,以便于通过循环机构抽入集水管内循环利用,其便于屋顶水生植物的种植,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给排水节能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其用于屋顶绿化,包括支撑机构10、集水机构20、集水槽30和循环机构40,支撑机构10可用于支撑集水机构20,而集水机构20则用于收集雨水并能够种植水生植物,例如种植水葫芦、野慈姑、大萍、过塘蛇,集水槽30可设置在支撑机构10底部,其一方面可收集集水机构20中溢出的雨水,另一方面位于集水机构20下方,其可降低蒸发,而当长期未下雨时,集水机构20中的水位降低至临界线时,可通过循环机构40可将集水槽30内收集的雨水循环抽入集水机构 20。

本实施例支撑机构10包括倾斜对称布置且上端连接的两个支撑架11及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11中部的连接架12,两个支撑架11均倾斜布置,且上端连接为一体以呈“人”字形,下端形成支撑脚以支撑于集水槽30的边沿,连接架12 两端连接两个支撑架11中以增加两个支撑架11支撑的稳定性;而且支撑机构 10可沿集水槽30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以便于将集水机构20支撑。

集水机构20包括沿所述支撑架11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多个集水管21及连接相邻两个集水管21的多个集雨板22,为了降低整体重量,集水管21和集雨板22均采用PVC材质,集水管21可采用内径为10~20cm的硬质PVC管,例如,目前建筑用的常规外置排水管,而集雨板22可采用硬质PVC板;为了便于种植,本实施例每个集水管21两端密封且其上侧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种植孔211,上述种植孔211内可用于种植水生植物,一般每个种植孔211可种植一株水生植物;种植孔211开设的间距以及相邻两个集水管2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种植的水生植物的种类进行适当调整,一般相邻两个集水管21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10~20cm,每个集水管21上相邻两个种植孔211的间距也为10~20cm;为了便于雨水在其中一个集水管21内满后能够顺利溢流至另一个集水管21,本实施例所述集雨板22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相邻两个集水管21 上的种植孔211的连接槽221,为了增加溢流的均衡性,本实施例每个集雨板 22上的连接槽221与每个集水管21上的种植孔211一一对应设置,其便于分流,降低溢流的雨水对种植孔211内种植的水生植物的冲击。

集水槽30位于支撑架11下方,其上方绝大部分被集水机构20所覆盖,故可降低夏天太阳对其的照射,且在种植的植物的隔绝下,降低集水槽30内的水蒸发速度,而且位于最下方的集水管21靠近集水槽30一侧壁所在的平面,从而便于最下方的集水管21溢流出来的雨水能够流至集水槽30内,保证在下雨天气下能够较好的收集雨水。

循环机构40包括循环水泵41及循环水管42,所述循环水泵41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槽30连接、出水端与循环水管42连接,所述循环水管42的出水端与位于支撑架11顶端的集水管21连通,当长期未下雨时,集水管21内的水在蒸发作用下会慢慢减少,当减少至临界水位时,可开启循环水泵41,其可将集水槽30内的水直接抽入最上方的集水管21内,当最上方的集水管21内水满后,会向下溢流,从而实现集水管21由上至下依次被抽满水。

为了避免集雨板22上积累水,本实施例每个所述集雨板22均倾斜布置,且其上下侧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集水管21外壁;而为了避免集雨板22上面承接的雨水流至集水管21外部,本实施例所述集雨板22两端均垂直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相邻两个集水管21连接的凸沿222,上述凸沿222可保证其承接的雨水由种植孔211流入集水管21内,其利于提高接雨效率。

为了增加集水管21固定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支撑机构10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架11上的多个支撑块13,每个所述支撑块13上侧壁为与所述集水管 21相契合的弧形,集水管21可固定于支撑块13上。

本实施例具体种植时,可根据种植的水生植物的种类选择是否在集水管21 内加入土壤、砂砾等,当下雨时,雨水落至集水管21和集雨板22上,集雨板 22上的雨水会流入其下侧的集水管21内,而集水管21内多余的雨水可由种植孔211溢出,并通过集雨板22流入其下方的集水管21内,依次类推,当位于最下方的集水管21内收集满雨水后,其溢出后流入集水槽30内,当集水槽30 内的收集满雨水后,其会溢流于屋顶,并通过屋顶的排水管道排出;当集水槽 30内收集的雨水使用完后,且集水管21内的水无法满足生物植物的生长时,可在屋顶设置一自来水管,并将其与最上方的集水管21连通即可,当出现上述缺水状况时,可打开自来水管的阀门。

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呈阶梯状的集水管并在集水管上开设种植孔以便于种植水生植物,同时在相邻两个集水管之间设置集雨板,以便于接收雨水并将其容置的集水管内,而当集水管内满水后可依次向下流动并流至集水槽内,以便于通过循环机构抽入集水管内循环利用,其便于屋顶水生植物的种植,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5069.4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2(甘肃)

授权编号:CN209585442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E04D 13/00

专利分类号:E04D13/00;E03B3/02;E03B7/04;E03F5/10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杨明江

第一申请人:杨明江

申请人地址: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郑家庄2号

发明人:杨明江;雒力斌;齐智强

第一发明人:杨明江

当前权利人:杨明江

代理人:王程远

代理机构:1149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给排水节能系统论文和设计-杨明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