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谐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界面脱黏,损伤识别,多尺度法,亚谐波
亚谐波共振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毅,肖黎,屈文忠[1](2019)在《黏接界面脱黏的亚谐波共振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黏接技术广泛运用于现代工业中,黏接界面的脱黏会导致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对黏接界面的有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亚谐波共振分析的黏接界面脱黏的识别方法,将黏接界面简化为单自由度模型,采用多尺度方法分析了亚谐波共振现象,定性分析了黏接界面脱黏亚谐波共振的激励条件。以铝板黏接结构为实验对象,利用粘贴在铝梁表面的压电作动单元/传感单元,采用不同频率和电压的激励信号作用在作动片上,传感片接收响应信号,对其进行频谱分析,通过提取响应频谱中的亚谐波成分进行黏接界面脱黏识别。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亚谐波产生需要特定的激励条件,使用亚谐波检测方法能有效识别黏接界面脱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胡宇达,张晓宇,郝颖[2](2019)在《线载荷作用下面内运动正交各向异性板的亚谐波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面内运动正交各向异性薄板在线载荷作用下的亚谐波共振问题。给出面内运动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的动能和势能表达式,并推得几何非线性下正交各向异性条形板的非线性振动方程。针对简支边界约束情况,考虑叁阶模态并运用伽辽金积分法,推得关于时间变量的无量纲化达芬型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应用多尺度法对非线性系统的亚谐波共振问题进行求解,得到了稳态运动下关于不同阶模态的共振幅值响应方程。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解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了稳态解的稳定性判别式。通过数值算例,得到了振幅特性变化曲线图,分析了速度、线载荷、材料属性等参量对系统共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呈现较为明显的非线性共振特征。(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5期)
张梦阳[3](2017)在《接触声学非线性的亚谐波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役部件/结构的状态监测和剩余寿命的评估成为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于声波反射、折射、衍射和衰减等系数测量的传统的超声检测方法对结构中微小或闭合的疲劳裂纹检测效果不明显,而非线性超声的检测方法被研究证明能有效识别这类损伤。由于在实际实验中损伤信号比较微弱,容易受到测试环节、边界条件等产生的谐波成分干扰,甚至导致损伤误报。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基于亚谐波共振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由于亚谐波这种非线性成分只存在于固体界面动态接触过程中,不受测试环节影响,而且亚谐波共振在非线性超声检测过程中表现出了阈值特性,可以利阈值条件对疲劳损伤和边界非线性进行区分。为研究疲劳裂纹等接触声学非线性等问题的亚谐波共振,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了接触声学非线性的物理机制,明确地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二章,建立了螺栓松动损伤的双自由度模型,用多尺度法求得模型一阶近似解,分析了系统亚谐波共振所需的阈值条件,实验和数值模拟证实了理论部分分析。第叁章,介绍了一维粗糙界面模型,在Hertz接触的基础上建立了单自由度界面刚度模型,理论求解得到系统亚谐波共振的频响方程,详细地分析了系统动力响应中从平凡解到非平凡解的转换过程。第四章,用第叁章的单自由度界面刚度模型模拟夹持边界,对模型在非线性超声过程中表现出的调制现象和亚谐波共振现象做出了相关分析,得出了夹持力对响应信号中非线性程度的影响。以夹持边界的疲劳裂纹铝梁为实验对象,对裂纹损伤和边界非线性的亚谐波阈值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区分了两者非线性成分的影响。第五章,对本文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4-01)
吕建根,邱剑辉[4](2014)在《地震作用下桩基的1/3次亚谐波共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均匀地基下桩基础的非线性运动方程。运用Galerkin方法对运动方程进行一阶模态截断,得到离散的非线性振动方程。利用多尺度法求得该系统1/3次亚谐波共振的一阶近似解。分析了频率比、剪切波速度及土层厚度等参数对地震惯性力和亚谐波共振幅频响应的影响,并通过与非共振硬激励情况对比分析1/3次亚谐波共振对系统实际动力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弱土层中,剪切波速度及土层厚度对地震惯性力影响显着;1/3次亚谐波共振区域对外激励幅值敏感;阻尼大于一定值后,系统将不出现1/3次亚谐波共振响应;1/3次亚谐波共振显着增大系统稳态动力响应位移。(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刘小蛮,杜国君,田冀锋[5](2010)在《具有初挠度夹层圆板的亚谐波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alerkin法和L-P摄动法得出了具有初挠度夹层圆板的叁阶亚谐解,用多尺度法讨论了解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大挠度软夹心夹层圆板会产生与材料非线性圆板类似的非线性亚谐振动现象,只有当激振力频率的1/3与圆板系统的固有频率之差即微小参量εδ增大到一定值时才会激发亚谐波共振,当夹层板系统的刚度减小,初挠度增大时,更容易激发其叁阶亚谐波共振,出现多值与跳跃现象。稳定状态与初始条件和外激励有关。(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胡宇达,赵将,杜国君[6](2009)在《横向磁场中导电壳体的亚谐波共振与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磁场环境中受机械载荷作用圆柱壳体的叁阶亚谐波共振问题。在给出横向磁场和机械动载共同作用下导电圆柱薄壳的振动方程基础上,应用伽辽金积分法,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导出了相应的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应用多尺度法对叁阶亚谐波共振问题进行求解,得到了稳态运动下的幅频响应方程及共振解的存在域和稳定性条件。通过算例,给出了共振非平凡解的存在域以及反映振幅与各参数关系的曲线图,讨论了电磁与机械参量对壳体振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郭树起[7](2009)在《一类非对称刚度系统的亚谐波共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分析了一类单自由度非对称刚度系统,在一定的谐波激励下,系统发生亚谐波共振。分析表明,其亚谐共振频率有无穷多个。亚谐共振频率越大,位移幅值增加的速度越慢。(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5-15)
范佳,杨志安,孟宪举[8](2005)在《Winkler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薄板的1/3次亚谐波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Galerkin方法,将W inkler地基上四边自由受横向简谐激励矩形薄板的控制微分方程转化为非线性振动方程。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求得了系统满足1/3次严谐波共振情况时的一次近似解以及对应的定常运动,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激振力、调谐值、阻尼系数、非线性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揭示了一些新的动力学现象。(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亚谐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面内运动正交各向异性薄板在线载荷作用下的亚谐波共振问题。给出面内运动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的动能和势能表达式,并推得几何非线性下正交各向异性条形板的非线性振动方程。针对简支边界约束情况,考虑叁阶模态并运用伽辽金积分法,推得关于时间变量的无量纲化达芬型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应用多尺度法对非线性系统的亚谐波共振问题进行求解,得到了稳态运动下关于不同阶模态的共振幅值响应方程。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解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了稳态解的稳定性判别式。通过数值算例,得到了振幅特性变化曲线图,分析了速度、线载荷、材料属性等参量对系统共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呈现较为明显的非线性共振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谐波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刘俊毅,肖黎,屈文忠.黏接界面脱黏的亚谐波共振识别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9
[2].胡宇达,张晓宇,郝颖.线载荷作用下面内运动正交各向异性板的亚谐波共振[J].振动与冲击.2019
[3].张梦阳.接触声学非线性的亚谐波共振研究[D].武汉大学.2017
[4].吕建根,邱剑辉.地震作用下桩基的1/3次亚谐波共振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5].刘小蛮,杜国君,田冀锋.具有初挠度夹层圆板的亚谐波共振[J].钢铁研究.2010
[6].胡宇达,赵将,杜国君.横向磁场中导电壳体的亚谐波共振与稳定性[J].应用力学学报.2009
[7].郭树起.一类非对称刚度系统的亚谐波共振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8].范佳,杨志安,孟宪举.Winkler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薄板的1/3次亚谐波共振[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