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喷嘴及雾化装置,雾化喷嘴包括喷嘴本体,所述喷嘴本体包括进气通道、雾化通道以及进液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相互连通的喷气口,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相互连通的喷液口,所述雾化通道靠近所述喷液口处的内径大于所述喷气口的内径,以使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气流在此处形成负压区,便于气液混合形成喷雾,所述雾化通道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喷雾喷出的出雾口。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及雾化装置,可有效提高喷雾效率,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分体式雾化喷嘴存在体积过大以及喷雾效率不一致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本体,所述喷嘴本体包括进气通道、雾化通道以及进液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相互连通的喷气口,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相互连通的喷液口,所述雾化通道靠近所述喷液口处的内径大于所述喷气口的内径,以使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气流在此处形成负压区,便于气液混合形成喷雾,所述雾化通道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喷雾喷出的出雾口。
设计方案
1.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本体,所述喷嘴本体包括进气通道、雾化通道以及进液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相互连通的喷气口,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相互连通的喷液口,所述雾化通道靠近所述喷液口处的内径大于所述喷气口的内径,以使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气流在此处形成负压区,便于气液混合形成喷雾,所述雾化通道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喷雾喷出的出雾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与所述喷液口之间形成用于防止从所述喷气口喷出的气流直接冲击所述喷液口导致气体进入所述进液通道的台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径为D2,且所述雾化通道为等径通道,所述喷液口的内径为D3,所述台阶与所述喷气口接触的一端到所述喷液口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为L,则D2、D3以及L之间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D2≥D3,且1\/2D3≤L≤D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内径由所述进气口朝着所述喷气口的方向逐渐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的内径由所述进液口朝着所述喷液口的方向逐渐变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口呈喇叭状,所述出雾口的内径沿着远离所述雾化通道的方向逐渐变大。
7.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雾化喷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储液瓶以及气泵,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雾化腔室、与所述雾化腔室连通并用于供所述气泵产生的气体进入所述雾化喷嘴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喷嘴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所述雾化喷嘴的进液通道与所述储液瓶连通,所述雾化喷嘴的出雾口与所述雾化腔室连通,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储液瓶的一端开设有雾气出口,所述雾气出口与所述雾化腔室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气泵连通的第一导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气孔连通的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与所述第二导气孔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或者彼此错开,所述雾化喷嘴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气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嘴安装于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上方,且所述雾化喷嘴的出雾口位于所述瓶口上方并朝向所述瓶口;或者,
所述雾化喷嘴伸入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中,且所述雾化喷嘴的出雾口位于所述瓶口内,所述雾化腔室与所述瓶口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喷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雾化喷嘴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雾化喷嘴均为分体式,需要通过装配组装成一体,其体积较大,且装配精度低导致雾化喷嘴的喷雾效率不一致,且喷雾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喷嘴及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喷嘴存在的喷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喷嘴,包括喷嘴本体,所述喷嘴本体包括进气通道、雾化通道以及进液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相互连通的喷气口,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相互连通的喷液口,所述雾化通道靠近所述喷液口处的内径大于所述喷气口的内径,以使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气流在此处形成负压区,便于气液混合形成喷雾,所述雾化通道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喷雾喷出的出雾口。
进一步地,所述喷气口与所述喷液口之间形成用于防止从所述喷气口喷出的气流直接冲击所述喷液口导致气体进入所述进液通道的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径为D2,且所述雾化通道为等径通道,所述喷液口的内径为D3,所述台阶与所述喷气口接触的一端到所述喷液口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为L,则D2、D3以及L之间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D2≥D3,且1\/2D3≤L≤D2。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的内径由所述进气口朝着所述喷气口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通道的内径由所述进液口朝着所述喷液口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出雾口呈喇叭状,所述出雾口的内径沿着远离所述雾化通道的方向逐渐变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
进一步地,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储液瓶以及气泵,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雾化腔室、与所述雾化腔室连通并用于供所述气泵产生的气体进入所述雾化喷嘴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喷嘴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所述雾化喷嘴的进液通道与所述储液瓶连通,所述雾化喷嘴的出雾口与所述雾化腔室连通,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储液瓶的一端开设有雾气出口,所述雾气出口与所述雾化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气泵连通的第一导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导气孔连通的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与所述第二导气孔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或者彼此错开,所述雾化喷嘴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嘴安装于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上方,且所述雾化喷嘴的出雾口位于所述瓶口上方并朝向所述瓶口;或者,
所述雾化喷嘴伸入所述储液瓶的瓶口中,且所述雾化喷嘴的出雾口位于所述瓶口内,所述雾化腔室与所述瓶口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及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雾化喷嘴,包括喷嘴本体,喷嘴本体包括进气通道、雾化通道以及进液通道。进气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喷气口,喷气口与雾化通道相互连通,进液通道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进液通道的另一端端开设有喷液口,喷液口与雾化通道相互连通,气泵产生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再经喷气口从而喷出高速气体进入雾化通道中,且由于雾化通道靠近喷液口处的内径大于喷气口的内径,从而使得进气通道的进气气流在此处形成负压区,使得储液瓶的液体经进液口进入进液通道,并从喷液口喷出,从喷液口喷出的液体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形成细小的雾化液滴,并从出雾口喷出,其密封性能佳,利用到的气流效率较高,在低流速的情况下也能形成足够的负压使得液体吸入雾化通道,因此可有效提高喷雾效率,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分体式雾化喷嘴存在体积过大以及喷雾效率不一致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喷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喷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喷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5为图4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C-C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沿图13中D-D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嘴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沿图17中E-E线的剖视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内腔;120-雾气出口;130-上壳;140-下壳;300-安装架; 310-雾化腔室;10-储液瓶;11-瓶口;111-第三密封件;20-雾化喷嘴;201- 喷嘴本体
21-进气通道;211-进气口;212-喷气口;22-雾化通道;221-出雾口;23- 进液通道;231-进液口;232-喷液口;24-台阶;30-气泵;40-安装座;401- 第一通孔;402-容置腔;403-第二密封件;404-定位柱;41-第一卡固件;42- 第二卡固件;43-凸缘;44-容置仓;50-喷嘴支架;501-第二通孔;51-气道; 511-第一导气孔;512-第二导气孔;513-第一密封件;514-单向阀;52-出雾导向通道;53-吸液管;60-气泵支架;601-第三通孔;70-电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20进行说明。该雾化喷嘴20可应用于精油雾化或者加湿器等家用雾化装置中。雾化喷嘴20包括喷嘴本体201,喷嘴本体201包括进气通道21、雾化通道22以及进液通道23。进气通道21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211,进气通道21的另一端开设有喷气口212,喷气口212与雾化通道22相互连通,该进气口211用于与气泵连接,以将气泵产生的气体输入到雾化通道22中。进液通道23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231,进液通道23的另一端开设有喷液口232,喷液口232与雾化通道22相互连通,进液口231用于与储存有液体的储液瓶连接,例如储存精油等的储液瓶。雾化通道22靠近喷液口232处的内径大于喷气口212的内径,即当喷气口210的内径为D1,雾化通道22的内径为D2,则D2>D1。通过雾化通道22靠近喷液口232处的内径大于喷气口212的内径,从而使得进气通道21的进气气流在此处形成负压区,便于气液混合形成喷雾。雾化通道22开设出雾口221,出雾口 221用于供喷雾喷出。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雾化喷嘴20包括喷嘴本体201,喷嘴本体201包括进气通道21、雾化通道22以及进液通道23。进气通道21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211,进气通道21的另一端开设有喷气口212,喷气口212与雾化通道22相互连通,进液通道23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231,进液通道23的另一端开设有喷液口232,喷液口232与雾化通道22相互连通,气泵产生的气体从进气口211进入,再经喷气口212从而喷出高速气体进入雾化通道22中,且由于雾化通道22靠近喷液口232处的内径大于喷气口212的内径,从而使得进气通道21的进气气流在此处形成负压区(文丘里效应),使得储液瓶的液体经进液口231进入进液通道23,并从喷液口232喷出,从喷液口232喷出的液体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形成细小的雾化液滴(伯努利的流体力学),并从出雾口221喷出,其密封性能佳,利用到的气流效率较高,在低流速的情况下也能形成足够的负压使得液体吸入雾化通道22,因此可有效提高喷雾效率,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分体式雾化喷嘴20存在体积过大以及喷雾效率不一致的问题。
进一步地,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喷气口212与喷液口232之间形成如图5示意的台阶24。台阶24可以有效避免从喷气口212喷出的高速气流直接冲击到喷液口232导致气体回流到外部的储液瓶造成储液瓶鼓泡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2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雾化通道22的内径为D2,雾化通道22为等径通道,即该雾化通道 22的内径处处相等。喷液口232的内径为D3,台阶24与喷气口212接触的一端到喷液口232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为L,则D2、D3以及L之间需要满足以下关系:D2≥D3,且1\/2D3≤L≤D2。其中,D2≥D3,且1\/2D3≤L≤D2,从而可大大提高雾化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2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气通道21的内径由进气口211朝着喷气口212的方向逐渐变小,从而可使得进入进气口211内的气体增压,从而从喷气口212中高速喷出。
进一步地,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2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液通道23的内径由进液口232朝着喷液口232的方向逐渐变小,从而可提高液体吸取的压力,提高流速,进而提高雾化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2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出雾口221呈喇叭状,出雾口221的内径沿着远离雾化通道22的方向逐渐变大,从而提高雾化液滴的喷出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喷嘴2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气通道21与雾化通道22同轴设置,且进液通道21与喷液口232 接触的一端与雾化通道22垂直或者锐角设置。具体的,该雾化通道22设置于该进气通道21的底端(朝下设置),使得雾化通道22内的气流方向朝下,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喷嘴20的回流问题。
请参阅图6至图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可以为香薰机或者加湿器等。该雾化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20。进一步地,雾化装置包括壳体100、设置于壳体100内的安装架300,安装架300上设置有储液瓶 10以及气泵30,安装架300上设有雾化腔室310、与雾化腔室310连通并用于供气泵30产生的气体进入雾化喷嘴20的气流通道51,雾化喷嘴20安装于气流通道51中,且雾化喷嘴20的进液通道23与储液瓶10连通,雾化喷嘴20 的出雾口221与雾化腔室310连通,壳体10远离储液瓶10的一端开设有雾气出口120,雾气出口120与雾化腔室310连通。具体的,如图8所示,壳体100 具有内腔110,安装架300安装于内腔110中。
进一步地,参阅图7及图8,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出雾口221朝向瓶口11,并与所述雾气出口120相反,从而拉开了雾化喷嘴20与雾气出口120的距离,雾化喷嘴20产生的气压朝下使得较大的雾化液滴则经开放的瓶口11直接快速回流到储液瓶10中,较小的雾化液滴则会上升并从雾气出口120喷出,从而使得雾化湍流的长度更长,更容易形成二次雾化,从而提高雾化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8至图10,雾化喷嘴20安装于储液瓶10的瓶口上方,且雾化喷嘴20的出雾口221位于瓶口11上方并朝向瓶口11。雾化腔室内的气流方向朝下,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喷嘴60的回流问题。具体的,该雾化喷嘴20的进液口可通过吸液管53与储液瓶10连接。在本申请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雾化喷嘴20伸入储液瓶10的瓶口11中,且雾化喷嘴20的出雾口221 位于瓶口11内,雾化腔室310与瓶口11连通。其中,由于出雾口221位于瓶口11内,喷嘴20产生的气压使得较大的雾化液滴则经直接快速回流到储液瓶 10中,较小的雾化液滴则会上升并从开放的瓶口11逸出,再从雾气出口120 后喷出,使得雾化湍流的长度变长,更容易形成二次雾化,从而提高雾化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8至图10,安装架包括安装座40、与安装座40连接固定的喷嘴支架50、以及与喷嘴支架50连接固定的气泵支架60,安装座40与喷嘴支架50对接连接并形成雾化腔室310,储液瓶10安装于安装座40中,气流通道51设置于喷嘴支架50上,气泵30安装于气泵支架60上。通过将安装座 40、喷嘴支架50、气泵支架60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以简化安装流程,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8至图10,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雾化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安装座40、喷嘴支架50以及气泵支架60连接固定的紧固件(图中未示),该安装座4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01,该喷嘴支架5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01,该气泵支架60上设置有第三通孔601,该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501、第三通孔601后并与螺钉实现连接固定,进而实现安装座40、喷嘴支架50以及气泵支架60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15及图18,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气流通道51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气泵30连通的第一导气孔511以及与第一导气孔511连通的第二导气孔512,具体的,该气流通道5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气孔511,该气流通道5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导气孔512。第一导气孔511 与第二导气孔512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在本申请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导气孔511与第二导气孔512的中心轴线彼此错开,即该第一导气孔511的中心与第二导气孔512的中心不在同一轴线上,雾化喷嘴20安装于第二导气孔512,通过将第一导气孔511与第二导气孔512的中心彼此错开,可以防止气泵 30出来的气体直接对准雾化喷嘴20,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气泵30的噪音问题。
进一步地,参阅图8至图14,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气孔511中设置有第一密封件513,通过第一密封件513的设置,可防止气泵30的气体泄漏,提高气体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8及图10,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气道51中安装有单向阀514,该单向阀514的设置可以单向允许气泵30 出来的气体进入气道51中,且可以同时防止由于雾化喷嘴20中的液体倒流进入气泵30中造成气泵30被腐蚀,进而导致气泵30的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参阅图10、图15至图18,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喷嘴支架50上还设置有出雾导向通道52,该出雾导向通道 52的顶端与雾气出口120位置对应且连通,该出雾导向通道52的底端与雾化腔室310连通,用于将雾化腔室310内的较小雾滴引导至雾气出口120中喷出,实现出雾功能。
进一步地,参阅图8、图10及图1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安装座40上设置有容置腔402,储液瓶10可拆卸安装于容置腔 402内,且瓶口11设置于储液瓶10朝向雾化腔室310的一端。具体的,储液瓶10的瓶口11并未封闭,为开放状态。具体的,该储液瓶10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或过盈接触的方式可拆卸固定于容置腔402内,方便及时更换储液瓶10,安装十分简单方便。应当说明的是,该储液瓶10与安装座40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申请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储液瓶10与安装座 40还可以通过卡扣扣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固定。进一步地,该瓶口11与该容置腔40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如图10所示意的第三密封件111,第三密封件111的设置可以防止漏液。
进一步地,参阅图8及图10,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安装座40与喷嘴支架50对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件403,第二密封件403用于密封雾化腔室310,防止安装座40与喷嘴支架50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确保雾化腔室310的密封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密封件403上设置有定位孔,该安装座40上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404,通过定位柱404与定位孔的配合定位,可以使得第二密封件403准确地固定在安装座40上,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参阅图9,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00包括上壳130以及下壳140,上壳130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架的顶端,下壳140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架的底端,从而可实现上壳130与下壳140的快速拆装。
进一步地,参阅图8至图1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壳130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座40的顶端,下壳140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座 40的底端(即安装座40远离上壳130的一端),从而可实现上壳130与下壳 140的快速拆装。应当说明的是,该上壳130也可以可拆卸安装于喷嘴支架50 的顶端,下壳140可拆卸安装于喷嘴支架50的底端,或者上壳130还可以可拆卸安装于气泵支架60的顶端,下壳140可拆卸安装于气泵支架60的底端,其同样可以实现将上壳130与下壳140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参阅图8至图1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安装座4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如图11所示的第一卡固件41以及第二卡固件42,上壳130套设于安装座40的顶端,且上壳130的内侧壁与第一卡固件 41过盈配合,下壳140套设于安装座40的底端,且下壳140的内侧壁与第二卡固件42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了将上壳130可拆卸卡接于安装座40外,该下壳140可拆卸卡接于安装座40上。应当说明的是,该上壳130与下壳140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在安装座40上,同样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8至图1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安装座40的外周凸设有凸缘43,该第一卡固件41与第二卡固件42 的厚度朝着靠近该凸缘43的方向逐渐增大,当需要安装上壳130时,此时可将上壳130沿着靠近该凸缘43的方向套入,当上壳130安装于安装座40上时,此时该上壳130的底缘抵于该凸缘43的上缘,且该上壳130的内侧壁与该第一卡固件41过盈配合。当需要安装下壳140时,此时可将下壳140沿着靠近该凸缘43的方向套入,当下壳140安装于安装座40上时,此时该下壳140的顶缘抵于该凸缘43的下缘,且该下壳140的内侧壁与该第二卡固件42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参阅图8至图1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雾化装置还包括电路板(图中未示)以及电源装置70,该电源装置70 可以为内置电源,该安装座40上设置有容置仓44,内置电源可安装于容置仓 44内。应当说明的是,该电源装置70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申请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电源装置70还可以为外置电源,或在设置内置电源的同时也提供外接电源的接口,或者通过外接电源接口给充电电池充电。
本申请的雾化装置的组装过程如下所示:
首先,将储液瓶10安装于安装座40上,将雾化喷嘴20安装于喷嘴支架 50上,气泵30安装于气泵支架60上;
接着,将安装座40、喷嘴支架50、气泵支架60连接固定,且该气泵30 的喷头正对该雾化喷嘴20的进气口211,该出雾口位于储液瓶10瓶口11的上方;
最后,将上壳130卡接于安装座40上,该下壳140卡接于安装座40上即安装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327.9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HK(香港)
授权编号:CN209935004U
授权时间:20200114
主分类号:B05B7/04
专利分类号:B05B7/04;B05B7/26;B05B15/60;A61L9/14;F24F6/14
范畴分类:23B;
申请人:璞真生活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璞真生活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中国香港新界沙田安耀街3号汇达大厦11楼1112-1116室
发明人:李金泽
第一发明人:李金泽
当前权利人:璞真生活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艳丽
代理机构:4441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