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极夹论文和设计-刘新祖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电极夹,其包括硅胶夹和神经电极,所述神经电极固定在所述硅胶夹内,所述神经电极前端裸露在所述硅胶夹外,所述硅胶夹设置为直接开口钳式结构;还包括线芯和设备连接头,所述线芯一端与所述神经电极连接,所述线芯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连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神经电极夹采用直接开口钳式结构,可以使用镊子把神经电极夹完全打开,直接夹住喉返神经并实现神经监测和保护,因避免了旋转定位动作而降低了手术中对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并优化了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神经电极夹,包括硅胶夹和神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电极固定在所述硅胶夹内,所述神经电极前端裸露在所述硅胶夹外,所述硅胶夹设置为直接开口钳式结构;还包括线芯和设备连接头,所述线芯一端与所述神经电极连接,所述线芯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连接头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神经电极夹,包括硅胶夹和神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电极固定在所述硅胶夹内,所述神经电极前端裸露在所述硅胶夹外,所述硅胶夹设置为直接开口钳式结构;还包括线芯和设备连接头,所述线芯一端与所述神经电极连接,所述线芯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连接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开口钳式结构包括呈V字形的上夹片和下夹片、以及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呈开口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电极固定在所述下夹片的受力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靠近所述设备连接头一端包裹有绝缘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VC。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神经电极夹。

背景技术

神经电极用于NIM-Neuro3.0神经监护仪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神经进行监护,通过使用肌电图描记(EMG)信号及对神经的电刺激,可帮助医生找出运动神经位置所在。

目前,在对人体的电信号进行测量时,如进行甲状腺喉部手术采集喉返神经信号时,需要将导联线通过夹子与人体相应部位联接。现有技术中的神经电极夹大都是采用螺旋夹式结构,在外科医生进行甲状腺喉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用镊子打开神经电极夹,并通过旋转角度的方式来夹住喉返神经,实现手术过程中的神经监测和保护。现有的神经电极夹由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旋转方向,因此对患者喉返神经可能造成严重的损伤,使外科医生的操作更为困难。

因此,研究一种可避免旋转定位动作而直接夹住喉返神经的神经电极夹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神经电极夹,其可直接夹住喉返神经并实现神经监测和保护,降低了手术中对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并且优化了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神经电极夹,其包括硅胶夹和神经电极,当所述硅胶夹成型后,装入已压接的电极,即所述神经电极固定在所述硅胶夹内,并且所述神经电极前端裸露在所述硅胶夹外,所述硅胶夹设置为直接开口钳式结构。所述神经电极夹还包括线芯和设备连接头,所述线芯一端与所述神经电极连接,所述线芯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连接头连接。所述神经电极用于记录神经信号和电刺激,所述设备连接头用于连接监测设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直接开口钳式结构包括呈V字形的上夹片和下夹片、以及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呈开口状。当用镊子捏住上下夹片的尾端时,夹持部进一步张开;当松开夹片的尾端时,夹持部便可直接夹持住喉返神经,实现手术过程中的神经监测和保护。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神经电极固定在所述下夹片的受力部。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线芯靠近所述设备连接头一端包裹有绝缘材料。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材料为常用的电线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VC)等,其电阻率通常在1010<\/sup>~1022<\/sup>Ω·m的范围内。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神经电极夹采用直接开口钳式结构,可以使用镊子把神经电极夹完全打开,直接夹住喉返神经并实现神经监测和保护,因避免了旋转定位动作而降低了手术中对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并优化了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神经电极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神经电极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硅胶夹;2、神经电极;3、线芯;4、绝缘材料;11、上夹片;12、下夹片;13、夹持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神经电极夹采用螺旋夹式结构。不使用时,夹持部呈闭合状;当使用时,需要用镊子夹住夹片,夹持部打开分为螺旋形的两部分,调整角度使一边夹持部从神经下方包裹住神经,然后再转动角度,使另一部分的夹持部从上方将神经包裹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神经电极夹包括硅胶夹1和神经电极2,神经电极2固定在硅胶夹1内,并且神经电极2的前端裸露在硅胶夹1 外,硅胶夹1设置为直接开口钳式结构。所述神经电极夹还包括线芯3和设备连接头(图中未标出)。线芯3的一端与神经电极2连接,线芯3的另一端与设备连接头连接。神经电极2用于记录神经信号和电刺激,所述设备连接头用于连接监测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直接开口钳式结构包括:呈V字形的上夹片11和下夹片 12、以及夹持部13,夹持部13呈开口状。当用镊子捏住上夹片11和下夹片 12的尾端时,夹持部13进一步张开;当松开上下夹片的尾端时,夹持部13 便可直接夹持住喉返神经,实现手术过程中的神经监测和保护。

进一步地,神经电极2固定在下夹片12的受力部。

进一步地,线芯3靠近所述设备连接头一端包裹有绝缘材料4。所述绝缘材料为常用的电线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VC)等,其电阻率通常在1010<\/sup>~ 10 22<\/sup>Ω·m的范围内。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神经电极夹采用直接开口钳式结构,可以使用镊子把神经电极夹完全打开,直接夹住喉返神经并实现神经监测和保护,因避免了旋转定位动作而降低了手术中对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并优化了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神经电极夹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826.X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89843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A61B5/04

专利分类号:A61B5/04

范畴分类:申请人:深圳市元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元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章阁社区中港星工业园F栋

发明人:刘新祖;刘锦霞;黄佳安;罗春媚

第一发明人:刘新祖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元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谭雪婷;彭西洋

代理机构:4438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神经电极夹论文和设计-刘新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