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烷氧化反应论文-周旭升,郭凯

环己烷氧化反应论文-周旭升,郭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己烷氧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己烷氧化,环己基过氧化氢,温度,停留时间

环己烷氧化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周旭升,郭凯[1](2018)在《环己烷氧化反应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己烷氧化反应过程中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反应收率下降,为了保证氧化反应的高效进行,在进行氧化反应时要综合考虑影响氧化反应的多种因素,及时调整增大氧化收率。(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3期)

吕崔华[2](2018)在《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烷液相分子氧氧化是工业上重要的一类烃类氧化反应,其反应产物环己醇和环己酮(称KA油)有着重要的工业应用。目前研究的难点是环己烷中的C-H键不易活化,生成的产物KA油易发生过度氧化,导致主产物的选择性低。从工业应用以及实验研究中所用的催化剂可以看出,过渡金属Co对该反应有着较好的催化性能,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了钴基催化剂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分别探究了碳纳米管负载钴基催化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的衍生材料以及不同方法制备的Co3O4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本文以浸渍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不同金属(Fe、Co、Ni)的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环己烷氧化反应中,发现碳纳米管负载钴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分别以水和无水乙醇为溶剂,同样使用浸渍法将Co金属粒子负载在碳纳米管管内和管外,制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剂,并将其应用于环己烷氧化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Co粒子负载在碳纳米管管内时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并对钴的负载量、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在最优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达到8.40%,KA油选择性为 79.27%。本文采用室温搅拌法合成了具有菱形十二面体结构的ZIF-67材料,并在空气氛围中,不同温度下热解制备ZIF-67的衍生材料,表征结果显示ZIF-67材料成功合成,热解之后生成的材料仍然保持了 ZIF-67的多面体结构,热解产物主要成分为Co3O4,并探究其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原ZIF-67材料相比,热解之后形成的Co3O4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略有提高,环己烷转化率达10.72%,KA油的选择性达78.23%,表征结果与实验结果显示ZIF-67材料反应之后通常被破坏,催化剂无法回收,而ZIF-67的热解衍生材料在反应之后还能保持其原有的晶形结构,能够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在ZIF-67衍生材料的探究中发现,ZIF-67热解之后生成的Co3O4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因此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Co3O4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表征可以看出不同制备方法形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o3O4催化剂,将其用于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结果表明,催化剂Co3O4-NaOH具有最好好的催化性能,环己烷的转化率达9.61%。,KA油的选择性达83.05%,该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并且可回收利用。本文还利用Zn,Cu对Co3O4催化剂进行掺杂修饰,以改变Co的价态,考察了 Co的价态对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4)

曹丽琦[3](2018)在《环己烷无催化氧化反应过程流体动力学模拟与工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烷无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危险工艺,在工艺过程中尾氧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发爆炸。本文以某石化厂环己烷生产环己酮过程为研究主体,建立了一个基于实际工艺条件的流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将两相流动与反应耦合,能较好预测工业中环己烷无催化氧化过程的流体力学性能和组分浓度分布,并进行工况分析。与以往模型相比,本文不仅研究流体流动性能,还考虑了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使用流体软件准确地模拟了生产过程,从流体力学角度解释在不同工况下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会引发爆炸的两个操作参数限度。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其安全生产状况,为事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针对环己烷无催化氧化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建立了一个二维几何模型,两相流动耦合化学反应,并考虑了相间作用力影响。使用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得到的气含率和速度矢量等流体特性与文献中的研究相符。经计算,反应器氧化反应平衡时氧气摩尔浓度为0.0221,与工厂实际值相差4.4%,说明反应模型能较好反映实际环己烷无催化氧化反应的过程。本文考虑了叁种异常工况,分别为气体分布器堵塞,进气量变化,垂直液速变化。当气体分布器堵塞时,气含率和垂直液速会影响氧气浓度分布。在总进气量相同的情况下,一管进气时的氧气体积分数为0.0248,比正常进气时的氧气含量高12.22%;叁管进气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分布与正常工况相差不大,氧气体积分数为0.0229,比正常工况高3.16%。因此将进气管口堵塞纳入过程检测的故障原因分析中。同时可以得到,当进气量为6700Nm~3/h时,氧气体积分数为0.0301,超过氧气爆炸警戒线0.03。进气氧浓度上升为0.27时,尾氧体积分数为0.0296,接近爆炸警戒线0.03。生产过程中,不能使总进气量超过6700Nm~3/h,同时氧气体积分数应在0.27以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4)

余锡孟,沈忠权,杜锡勇,陈纪忠[4](2017)在《微通道反应器中环己烷液相氧化反应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氧为氧化剂、环己酮为引发剂和环烷酸钴(II)为催化剂,研究了内径为0.762 mm、长度为20 m的微通道反应器内环己烷液相氧化的反应行为,考察了表观气体流速、表观液体流速、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环己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在氧气和环己烷表观流速分别为1.80 m?s-1和0.004 m?s-1、温度165℃、压力1.4 MPa、环己酮加入量0.2%(wt)和催化剂钴(II)浓度为10 ppm时,环己烷的转化率为4.57%,环己醇、环己酮和环己基过氧化氢的选择性分别为61.72%、34.87%和1.12%,己二酸的选择性小于3.0%。结果表明,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环己烷液相催化氧化,能有效提高气液相界面积,加快环己烷氧化反应速率,降低副产物的生成。(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韩娟[5](2017)在《环己烷液相氧化反应的实验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环己烷液相氧化反应,从反应原理、反应过程控制、分析方法、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技术探讨,并提出实验过程的控制要点,为环己烷氧化研究提供技术指导。环己烷氧化反应实验技术要点主要有:反应前期准备、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含氧气体进气速度的准确控制;实验采样应具代表性,减少分析结果误差;规范结果评价方法等。该实验技术适用于环己烷空气氧化、富氧氧化、纯氧无催化剂或催化氧化实验。(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7年05期)

代睿涵[6](2017)在《基于锆铪氧簇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薄片的合成及其对环己烷氧化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类杂化材料。人们通过调节MOFs的金属节点及配体类型,可得到不同结构、具有独特功能的材料。其应用涵盖了气体吸附分离、催化、传感、非线性光学、纳米医药等领域。其中,纳米金属有机框架(nMOFs)在催化、传感、纳米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文献中报道了一类以锆氧簇和铪氧簇为节点,叁联苯、四联苯衍生物的直线型二羧酸化合物为连接配体的新型nMOFs,在纳米医药领域展现出优良的性质,但其晶体结构尚不明确。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此类nMOFs的合成方法,并利用旋转电子衍射技术(RED)确认其采用了以M12-Oxo(M=Zr,Hf)簇为节点的具有hcp拓扑的晶体结构(M12-nMOFs)。此外,我们还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氮气等温吸附曲线、受热失重曲线、电子显微镜图像等数据佐证了由RED技术得到的晶体结构模型,并推算了其经验分子式。最后我们利用动态光散射(DLS)以及接触角测试确定了 M12-nMOFs的表面主要是羧酸调控剂或羟基、水配位的金属氧簇封端。本文还利用联吡啶二羧酸(BPYDC)作为配体构造该系列nMOFs,并用联吡啶的配位能力固定过渡金属催化位点,催化双氧水氧化环己烷的反应。我们发现Cu负载的Zr12-BPYDC对反应具有较好催化活性,并考察了 Cu的不同价态及抗衡阴离子和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Zr12-BPYDC与目前被大量研究应用的UiOMOFs即Zr6-BPYDC以及BPYDC-MOF-253的对比,我们认识到M12-nMOFs独特的形貌及晶体结构,在反应产生自由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5-01)

周小文,邓琼,唐蜜,何忠生[7](2016)在《温度序列对环己烷无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 L磁力搅拌釜中,于152~168℃模拟氧化温度的升温、恒温和降温序列对环己烷空气氧化制环己酮的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对不同温度序列下尾氧的变化趋势、环己烷氧化的转化率以及选择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吸氧速度的变化按照升温、恒温和降温序列依次减慢;环己烷氧化选择性随转化率上升而下降,不同温度序列对选择性的影响不显着,降温序列有利于平稳操作,升温序列有利于提高选择性;当环己烷转化率为4.3%时,恒温序列和降温序列时选择性均为90.05%,升温序列时选择性为90.85%。(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6年06期)

罗忠瑞[8](2016)在《Ce-MIL-101(Cr、Fe)的制备及其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一种新颖的材料,具有很多结构及性质上的优点。在应用于非均相催化反应时它们往往能够提供独特的活性反应位点,该类位点是骨架结构中参与配位但价态不饱和的金属位点。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孔隙率以及可控的孔洞尺寸和可调的内表面性质,将活性金属物质通过某种途径掺杂进入MOFs结构或孔洞中,能够使其催化活性大大提高。环己酮和环己醇作为化工产业中常用的原料,同时也是频繁使用的有机中间体。因环己烷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碳氢键,其具有键能大和极性小这两种特质。截至目前,商业化催化氧化环己烷有很多劣势,其中包括转化效率低下、对酮醇的选择性低,环境污染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现今社会对环己烷的氧化产物及酮醇类的需求量的逐年增多,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希望寻找到一种在无溶剂条件下更好的非均相的催化环己烷进行氧化的路径。本文旨在开发出一种在液相条件下催化性能优良,且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反应进行的催化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负载铈的催化剂在相对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对KA油(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混合物)有很好的选择性,而MIL-101系的MOFs材料对环己烷的催化性能优良。因此,我们采用直接水热法合成负载铈的MIL-101系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氧化环己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1)采用XRD,XRF,FT-IR,N2吸附-脱附,SEM等分析手段对Ce/MIL-101进行各种表征,结果显示,铈被掺杂进入孔道后对MIL-101系材料的结构有影响,使其比表面积及孔容都有降低。(2)将制备出的Ce-MIL-101材料应用于催化氧化环己烷的反应,最适反应条件:1mL的环己烷在温度70°下反应12h;Ce/Cr-MIL-101为催化剂,铈的掺杂量为8%,催化剂用量为15mg,4mL的叔丁基过氧化氢,环己烷转化率为47.7%,环己醇、酮的选择性为55.7%。Ce/Fe-MIL-101为催化剂,铈的掺杂量为5%,催化剂用量为20mg,3mL的叔丁基过氧化氢,环己烷转化率为49.4%,环己醇、酮的选择性为100%。(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宋厚杰,齐骏鑫,郭舒隽,方嘉辉,陈晓晖[9](2016)在《钛硅分子筛的改性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不同改性液H_2SO_4-H_2O_2、(NH_4)_2CO_3-H_2O_2、(NH_4)HF_2-H_2O_2和(NH_4)_2CO_3+(NH_4)HF_2-H_2O_2混合溶液对中空钛硅分子筛进行改性。采用XRD、UV-Vis和拉曼光谱进行表征分析,考察改性前后钛硅分子筛在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过程没有破坏钛硅分子筛的MFI拓扑结构,但提高了钛硅分子筛相对结晶度,并脱除了部分锐钛矿相TiO_2;与未改性钛硅分子筛相比,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及H_2O_2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以改性液(NH_4)_2CO_3+(NH_4)HF_2-H_2O_2改性钛硅分子筛效果最佳,醇酮选择性提高12.78个百分点,H_2O_2有效利用率提高17.33个百分点;(NH_4)_2CO_3+(NH_4)HF_2-H_2O_2混合溶液改性钛硅分子筛显着降低H_2O_2用量,在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6年02期)

吴明周,詹望成,郭耘,王筠松,郭杨龙[10](2016)在《氧化锰催化剂在环己烷无溶剂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的活性:焙烧温度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醇和环己酮俗称KA油,是用于制备尼龙材料的己二酸和己内酰胺的重要中间体.工业上制取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方法主要为苯酚加氢法、环己烯水合法和环己烷氧化法,其中环己烷氧化法的应用最为普遍,包括硼酸氧化法、过氧化物氧化法和钻盐催化氧化法叁种路线.为获得适宜的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工业上环己烷氧化单程转化率通常控制在5.0%以下,从而使得产物选择性在80%以上.因此,现有环己烷氧化法生产KA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同时获得高环己烷转化率和高KA油选择性.迄今,己有多种催化剂被尝试用于环己烷氧化反应,包括金属卟啉、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碳纳米管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由于均相催化剂无法从环己烷氧化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导致催化剂不能重复利用,因此多相催化剂的研究更受青睐.另外,由于采用氧气为氧化剂时具有环境友好和更高的原子经济性,因此氧气选择性氧化环己烷反应己逐渐成为环己烷氧化法制KA油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目前,氧气为氧化剂时的环己烷转化率通常低于过氧化氢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等为氧化剂时的转化率,其关键在于适用于固(催化剂)液(环己烷)气(氧化剂)反应体系的高性能催化剂.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了系列金属掺杂分子筛(Ce/AlPO-5,Ce-MCM-41/48和Mg-Cu/SBA-15等)对氧气催化氧化环己烷的反应性能,发现无论是稀土还是过渡金属掺杂,通过影响环己烷氧化反应的自由基产生和反应历程,可显着提高环己烷转化率或者KA油的选择性.基于此,本文选择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和氧化能力强的氧化锰(MnO_x)作为具有强氧化能力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代表,深入研究了MnO_x的焙烧温度对其结构和选择性氧化环己烷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MnO_x-400)比350,450和5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在最佳反应条件(140℃,O_2起始压力0.5 MPa,反应4 h)下,使用20 mg MnO_x-400可使环己烷转化率达8.0%,KA油得率为5.0%.过高的反应温度、过长的反应时间和过高的反应压力都会导致产物被过度氧化,KA油选择性降低.另外,该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其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显示出了很好的稳定性.表征测试结果表明,MnO_x催化剂在不同温度焙烧后形成了不同的结晶形态:焙烧温度小于500℃时,催化剂主要组成为Mn_3O_4和Mn_5O_8,500℃时主要为Mn_3O_4,Mn_5O_8和Mn_2O_3.而且随着焙烧温度升高,MnO_x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逐渐降低.相比于3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MnO_x-400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结晶形态,这可能是造成其活性较好的原因.而相比于MnO_x-400,5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表面Mn~(4+)含量和表面吸附氧含量较低,使其吸附和活化氧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低于MnO_x-400;但是吸附和活化氧能力的降低有利于减缓反应产物的深度氧化,因而KA油的选择性增加.(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环己烷氧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己烷液相分子氧氧化是工业上重要的一类烃类氧化反应,其反应产物环己醇和环己酮(称KA油)有着重要的工业应用。目前研究的难点是环己烷中的C-H键不易活化,生成的产物KA油易发生过度氧化,导致主产物的选择性低。从工业应用以及实验研究中所用的催化剂可以看出,过渡金属Co对该反应有着较好的催化性能,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了钴基催化剂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分别探究了碳纳米管负载钴基催化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的衍生材料以及不同方法制备的Co3O4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本文以浸渍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不同金属(Fe、Co、Ni)的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环己烷氧化反应中,发现碳纳米管负载钴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分别以水和无水乙醇为溶剂,同样使用浸渍法将Co金属粒子负载在碳纳米管管内和管外,制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剂,并将其应用于环己烷氧化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Co粒子负载在碳纳米管管内时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并对钴的负载量、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在最优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达到8.40%,KA油选择性为 79.27%。本文采用室温搅拌法合成了具有菱形十二面体结构的ZIF-67材料,并在空气氛围中,不同温度下热解制备ZIF-67的衍生材料,表征结果显示ZIF-67材料成功合成,热解之后生成的材料仍然保持了 ZIF-67的多面体结构,热解产物主要成分为Co3O4,并探究其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原ZIF-67材料相比,热解之后形成的Co3O4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略有提高,环己烷转化率达10.72%,KA油的选择性达78.23%,表征结果与实验结果显示ZIF-67材料反应之后通常被破坏,催化剂无法回收,而ZIF-67的热解衍生材料在反应之后还能保持其原有的晶形结构,能够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在ZIF-67衍生材料的探究中发现,ZIF-67热解之后生成的Co3O4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因此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Co3O4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表征可以看出不同制备方法形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o3O4催化剂,将其用于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结果表明,催化剂Co3O4-NaOH具有最好好的催化性能,环己烷的转化率达9.61%。,KA油的选择性达83.05%,该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并且可回收利用。本文还利用Zn,Cu对Co3O4催化剂进行掺杂修饰,以改变Co的价态,考察了 Co的价态对反应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己烷氧化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周旭升,郭凯.环己烷氧化反应探究[J].科技风.2018

[2].吕崔华.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8

[3].曹丽琦.环己烷无催化氧化反应过程流体动力学模拟与工况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余锡孟,沈忠权,杜锡勇,陈纪忠.微通道反应器中环己烷液相氧化反应工艺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7

[5].韩娟.环己烷液相氧化反应的实验技术探讨[J].合成纤维工业.2017

[6].代睿涵.基于锆铪氧簇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薄片的合成及其对环己烷氧化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

[7].周小文,邓琼,唐蜜,何忠生.温度序列对环己烷无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2016

[8].罗忠瑞.Ce-MIL-101(Cr、Fe)的制备及其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6

[9].宋厚杰,齐骏鑫,郭舒隽,方嘉辉,陈晓晖.钛硅分子筛的改性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6

[10].吴明周,詹望成,郭耘,王筠松,郭杨龙.氧化锰催化剂在环己烷无溶剂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的活性:焙烧温度的影响(英文)[J].催化学报.2016

标签:;  ;  ;  ;  

环己烷氧化反应论文-周旭升,郭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