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催化裂化柴油论文-赵书娟

重催化裂化柴油论文-赵书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催化裂化柴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加工,分子水平,催化裂化,加氢脱芳

重催化裂化柴油论文文献综述

赵书娟[1](2019)在《催化裂化柴油加工转化过程的经济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柴油组分的分子结构,通过分析各类柴油原料和其加氢产品的组成关系,研究柴油组分加氢精制过程中的芳烃饱和反应规律,以及不同加氢深度对催化裂化柴油(简称LCO)回炼时裂化转化结果的影响,从经济性角度探讨LCO的不同加工路线。结果表明:LCO加氢精制生产国Ⅵ标准柴油的过程中,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的耗氢量占反应总耗氢量的50%左右;LCO因其密度大、多环芳烃含量高,作为国Ⅵ车用柴油调合组分时需要深度加氢饱和芳烃,因而耗氢成本巨大,经济性极差;采用LCO选择性加氢-催化裂化组合(LTAG)工艺时,LCO的加氢反应深度降低,耗氢成本大幅降低;可利用加氢转化制汽油、加氢转化制芳烃、加氢裂化混合掺炼、渣油加氢和催化裂化组合回炼等技术,实现富含芳烃的LCO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周建华[2](2019)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回炼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加氢柴油和加氢蜡油的混合物为原料,进行了小型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回炼试验,考察MIP-LTG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加氢蜡油和加氢柴油各自单独反应迭加相比,采用混合原料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时,干气、油浆、焦炭等低价值产物产率降低,总液体收率增加0.97百分点。该技术在A企业催化裂化装置上的运行数据表明,混合原料中加氢柴油比例提高7百分点后,反应的总液体收率增加1.55百分点,干气产率降低0.31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提高0.6个单位;在B企业催化裂化装置上的运行数据表明,在原料性质变差的情况下,加氢柴油比例提高11百分点后,反应的总液体收率增加0.2百分点,干气产率降低0.69百分点,汽油RON提高1.1个单位。工业应用结果表明,MIP-LTG技术路线简单,对加氢柴油的转化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孙士可,黄新露,彭冲[3](2019)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馏分利用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了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新工艺技术(FD2G技术)。针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的产品,通过分析其组分的烃类组成,分别加工利用,对于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有益。研究结果表明:加工高芳烃催化裂化柴油时,汽油产品芳烃含量高,辛烷值高,其中C_6~C_8芳烃富集的窄馏分可以作为芳烃抽提装置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加工低芳烃含量的催化裂化柴油时,汽油产品中芳烃含量低,辛烷值偏低,可将富集大量环烷烃的窄馏分作为重整装置原料,富含芳烃的窄馏分作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杨艺强,董昌宏[4](2019)在《加氢裂化掺炼催化裂化柴油运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运行情况,运行分析显示,加氢裂化装置掺炼一定比例的催化裂化柴油是可行的。在控制相同尾油量的操作方案下,航煤收率小幅增加,柴油收率略有降低,其余馏分收率变化不大,劣质的催化裂化柴油转化成附加值较高的航空煤油、车用柴油和石脑油组分。掺炼对反应部分的操作影响较大,精制反应器总温升增加7℃以上,裂化反应器总温升增加2.7℃以上,总氢耗增加30Nm3.t-1左右,对产品的质量也带来一定变化和影响,综合能耗增加。(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孙士可,曾榕辉,吴子明[5](2019)在《FD2G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工业应用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FD2G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已成功工业应用,在削减催化裂化柴油的同时,提高了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率。开工初期,催化剂初期活性稳定后汽油产品的研究法辛烷值可以达到90.0,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汽油产品的研究法辛烷值继续升高。通过工业应用结果分析了FD2G装置掺炼直馏柴油、重整重芳烃等原料的可行性,以及掺炼不同原料对汽油产品性质的影响。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在运行中末期逐渐提高反应压力可以有效延缓催化剂失活速率,精制反应器最高点温度提温速率为0.004 0~0.008 5℃/d,转化反应器最高点温度提温速率为0.003 2~0.004 4℃/d,实现了工业装置的长周期运行,运行周期不低于36个月。(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韩志波,马宝利,宁梓伊,刘茉[6](2019)在《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工艺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氧化铝与分子筛复合载体负载硝酸镍和偏钨酸铵得到催化裂化柴油超低硫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XRD,BET,XRF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表面具有L酸和B酸,孔径主要为4~10 nm,活性组分为W-Ni,助剂SiO_2,TiO_2,P_2O_5等促进了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并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性能。在200 mL加氢装置上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进行选择加氢脱硫和多环芳烃饱和反应时,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态空速1.0 h~(-1),氢油体积比500∶1、氢分压8.0 MPa、反应温度不低于350℃。经2 000 h活性稳定性实验后,生成油的硫含量始终小于10μg/g,多环芳烃含量始终小于11%(φ),加氢脱硫、多环芳烃饱和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孙磊,朱长健,程周全[7](2019)在《催化裂化柴油加工路线的选择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品油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企业采取措施降低柴汽比,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增产汽油、压减柴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催化裂化柴油(催化柴油)出路,通过提高催化柴油加氢精制深度、催化柴油与蜡油加氢混炼、催化柴油与重油加氢混炼、LTAG工艺及RLG工艺等技术路线比较,优化选择催化柴油加工路线。结果表明,采用RLG技术可大幅降低柴油产量,提高轻质油收率,RLG装置与催化裂化装置联合的LTAG技术使企业柴汽比进一步降低,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梁文萍,解磊,姜尝锋[8](2019)在《催化裂化柴油深度加氢装置改造后的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2号汽柴油加氢装置于2017年进行质量升级改造,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SSHT技术,新增1台加氢反应器。装置加工以催化裂化柴油和焦化汽油为主的汽柴油原料,经深度加氢脱硫后生产硫质量分数小于10g/μg的柴油和石脑油。装置改造后出现一些运行问题,主要包括反应系统温升偏高、冷油中断、反应器径向温差偏大、高压分离器液位波动、柴油产品色度不合格等。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的解决措施,保证了装置生产稳定和产品质量合格,为同类装置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经验数据。(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宋廷鹏,黄云龙,李伟彬,哈利努尔,刘开胜[9](2019)在《催化裂化装置掺炼常叁线重柴油的工业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催化裂化(FCC)装置满负荷运行条件下,掺炼10%(质量分数)常叁线油进行二次加工,对比了掺炼前后FCC原料性质、工艺参数、产品收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产品质量,并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结果表明:掺入常叁线油后,FCC原料密度下降8.9 kg/m~3,初馏点升高15.5℃,30%馏出温度下降51℃,含氮总量下降116.1μg/g;FCC装置加工量由约106 t/h降至约102 t/h,反应温度略有下降,床温下降明显,油浆外甩量变化不大,回炼油回炼量上升2 t/h,分馏塔底温度上升明显;汽油、油浆收率各升高0.92个百分点,柴油、液态烃收率分别下降0.87,1.04个百分点,干气、轻油收率变化不大;稳定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史得军,陈菲,梁迎春,修远,喻昊[10](2018)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催化裂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分离富集催化裂化柴油中的中性和碱性含氮化合物,优化了洗脱溶剂的种类及用量,并考察了分离方法的回收率和重复性。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和丙酮-二氯甲烷可以有效分离富集柴油中的中性和碱性含氮化合物;固相萃取法的回收率高达99. 5%,3次分离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分离后的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数据表明,催化裂化柴油中的中性含氮化合物主要为C0~C3-吲哚及C0~C5-咔唑,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为C1~C4-苯胺及C0~C2-喹啉。采用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对含氮化合物进行定量,发现中性含氮化合物占已定性含氮化合物总量的96. 6%;咔唑类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已定性含氮化合物总量的64. 3%;从化合物结构上看,化合物含量随着甲基取代基数目的增多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该方法可用于催化裂化柴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类型分布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重催化裂化柴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加氢柴油和加氢蜡油的混合物为原料,进行了小型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回炼试验,考察MIP-LTG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加氢蜡油和加氢柴油各自单独反应迭加相比,采用混合原料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时,干气、油浆、焦炭等低价值产物产率降低,总液体收率增加0.97百分点。该技术在A企业催化裂化装置上的运行数据表明,混合原料中加氢柴油比例提高7百分点后,反应的总液体收率增加1.55百分点,干气产率降低0.31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提高0.6个单位;在B企业催化裂化装置上的运行数据表明,在原料性质变差的情况下,加氢柴油比例提高11百分点后,反应的总液体收率增加0.2百分点,干气产率降低0.69百分点,汽油RON提高1.1个单位。工业应用结果表明,MIP-LTG技术路线简单,对加氢柴油的转化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催化裂化柴油论文参考文献

[1].赵书娟.催化裂化柴油加工转化过程的经济性分析[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2].周建华.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回炼技术探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3].孙士可,黄新露,彭冲.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馏分利用方案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4].杨艺强,董昌宏.加氢裂化掺炼催化裂化柴油运行总结[J].石化技术.2019

[5].孙士可,曾榕辉,吴子明.FD2G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工业应用总结[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9

[6].韩志波,马宝利,宁梓伊,刘茉.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工艺条件[J].石油化工.2019

[7].孙磊,朱长健,程周全.催化裂化柴油加工路线的选择与优化[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8].梁文萍,解磊,姜尝锋.催化裂化柴油深度加氢装置改造后的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9].宋廷鹏,黄云龙,李伟彬,哈利努尔,刘开胜.催化裂化装置掺炼常叁线重柴油的工业生产[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10].史得军,陈菲,梁迎春,修远,喻昊.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催化裂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J].分析测试学报.2018

标签:;  ;  ;  ;  

重催化裂化柴油论文-赵书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