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长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长,算法,光纤,变量,密级,波束,特征。
波长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花晨芝,赵凌,宋建军[1](2019)在《遗传算法选择特征波长在紫外光谱检测COD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简化紫外光谱测化学需氧量检测模型,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将偏最小二乘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优化对紫外光谱特征波长的选择.通过建模和实验分析表明:使用该方法对特征波长进行选取,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均方误差意义下达到最优,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而且预测精度明显优于未经遗传算法选取波长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涛,阳春华,朱红求,李勇刚,陈俊名[2](2019)在《一种基于变量稳定性和可信度的紫外-可见特征波长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组分金属离子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重迭严重、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性和可信度偏最小二乘法(SCPLS)的特征波长选择方法。在SCPLS中,引入指数衰减函数(EDF)以迭代的方式对波长变量进行选择。在每次迭代中对蒙特卡罗采样所得到的数据集建模,计算各波长变量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指标,并通过EDF选择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可信度的变量,选择的变量作为新的变量集进入下一次变量选择迭代。迭代全部完成后,计算每一次迭代所选的变量集建模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选择RMSECV最小的变量集作为波长变量选择的结果。利用Zn(Ⅱ),Cu(Ⅱ)和Co(Ⅱ)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集和Zn(Ⅱ)和Co(Ⅱ)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集对所提方法性能进行了验证,并与全波段偏最小二乘、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PLS)、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方法 (MC-UVE)、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和稳定性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SCAR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降低波长选择的复杂度,还能在保证波长选择过程稳定的情况下,选出对模型重要的波长变量,较之其他方法所提出的方法选取的变量建立的模型RMSECV最小,对于Zn(Ⅱ), Cu(Ⅱ)和Co(Ⅱ)数据集,使用SCPLS方法得到的Zn(Ⅱ), Cu(Ⅱ)和Co(Ⅱ)的RMSECV值分别比全光谱PLS下降60.5%, 40.2%和31.8%,与SCARS相比分别下降29.8%, 26.1%和0.8%, Zn(Ⅱ), Cu(Ⅱ)和Co(Ⅱ)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14%, 1.25%和0.74%,其中Zn(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67%, Cu(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99%, Co(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12%;对于Zn(Ⅱ)和Co(Ⅱ)数据集,使用SCPLS方法得到的Zn(Ⅱ)和Co(Ⅱ)的RMSECV值分别比全光谱PLS下降39.4%和24.9%,与SCARS相比分别下降35.3%和13.3%, Zn(Ⅱ)和Co(Ⅱ)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3%, 1.10%,其中Zn(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45%, Co(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57%,有效提高光谱建模精度。(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张小鸣,冒智康,李绍稳,金秀,朱正伟[3](2019)在《蚁群算法在土壤速效磷近红外光谱波长选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谱变量多、光谱信息易重迭、数据存在冗余且存在大量噪声,导致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的时间长、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强、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量有效性精英蚁群系统(EAS)的波长选择算法,通过蚁群搜索选出特征波长。将变量有效性作为蚁群的初始信息素,在信息素更新过程中引入变量重要性投影方法,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选取193个沙姜黑土土壤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有效性精英蚁群算法选择特征波长,构建土壤速效磷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对全谱偏最小二乘模型、蚁群算法偏最小二乘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量有效性精英蚁群算法选出的特征波长建立的回归模型精度比普通蚁群算法选出的特征波长和全光谱高,建立回归模型更加简单。(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陈尔东,靳学明,胡元奎,贺文干[4](2019)在《一种基于光波长路由选择的光学同时多波束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采用光波长路由选择方式实现时延扫描的光学波束形成网络,波束形成网络具有处理带宽大、电磁兼容性好、传输损耗小、同时多波束能力强等诸多优势。根据介绍的光学同时多波束网络原理框图,搭建了原理样机,进行了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波束形成网络可同时形成多个波束,并具备很好的宽带性能。(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毕晓雪,陈赟昌[5](2019)在《基于图着色及小区选择思想的波长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传送网络(OTN)中路由及波长分配(RWA)问题中的波长分配子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图着色与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台寻找服务小区策略相结合的启发式算法,给出了算法实现的流程图以及相应的伪代码,并对波长分配子问题中所涉及的关键性指标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链路使用中继数量最少和波长一致的条件下,使网络进行波长分配时的失败率最高可下降4%,且全网使用的波长和中继盘的增加量在0.5%以内,满足了工程实践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陈伟峰,韩哲[6](2019)在《一种光波长选择及监测设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一种光波长选择及监测设备,该设备应用于密级波分复用领域,可完成对输入光信号的光性能监控,包含通道波长、通道光功率及信噪比,并完成波长选择输出功能。(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叁届中国(天津)2019’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8-01)
李霞,江晓清,王肖飞[7](2019)在《一种基于串联双环谐振器的4×4无阻塞波长选择路由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串联双环谐振器的4×4无阻塞波长选择路由器。构成该路由器的串联双环谐振器具有良好的箱型滤波曲线,SOI脊波导截面尺寸为波导宽度450 nm,高度220 nm,脊高60 nm,微环半径为10μm,实验可得其3 dB带宽为0.3 nm,消光比为35 dB,带内功率起伏只有0.1 dB,为实现该路由器的功能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该波长选择路由器有九种非阻塞线路,能够实现四种广播模式路由,其可作为基本光学交换单元,级联多个路由器来构建更强大的片上光网络。(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9年07期)
王月,安西涛,任伟,黄宇欣,彭亚茹[8](2019)在《纳米金膜及金壳表面局域等离激元对上转换荧光波长的选择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贵金属表面局域等离子体共振(LSPR)调控上转换荧光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纳米颗粒或纳米棒,即使同一复合结构对上转换荧光(UCL)也有或增强或猝灭的截然相反的报道,而对于进一步提高上转换荧光材料的效率和强度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则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构筑两种纳米金/上转换纳米晶复合结构,系统研究了各自的表面局域等离激元对上转换荧光的增强和猝灭效应,基于微结构表征及对稳态、瞬态荧光光谱的分析,阐述了波长依赖的上转换荧光增强和猝灭机理。结果显示超薄纳米金壳结构对Ho~(3+)、Fe~(3+)共掺杂纳米晶的绿光发射选择性地增强了25倍,源于激发光能量与LSPR能量匹配的激发增强机制,而在覆盖有超薄纳米金膜的上转换纳米晶复合结构中却观察到了金膜引起的Er上转换荧光猝灭,同时红绿比随金膜厚度增加而增大,来自于金膜对激发光的散射、金膜的LSPR吸收带与绿光发射能级耦合引起无辐射跃迁几率增加,绿光上转换荧光强度下降相对显着,UCL寿命变短。(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明明[9](2019)在《新型双波长布里渊与掺铒光纤激光器及其纵模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波长单纵模光纤激光器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较低相位噪声、超窄的线宽等特性,以及其在波分复用(WDM)、光纤传感、光信号处理、微波信号产生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被广泛研究。本文对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实现双波长激光输出以及利用受激瑞利散射超窄带宽特性实现纵模数量抑制,对基于重迭光纤光栅(SI-FBG)实现双波长输出以及利用新型复合腔结构实现每个波长下单纵模选择,展开了相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对SBS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随着泵浦光在长单模光纤中的泵浦功率加大出现频移现象,结合优越的波长可调谐激光器(TLS)作为SBS泵浦源,设计简单结构实现残余泵浦光与一阶斯托克斯光同时输出的双波长可调谐光纤激光器。基于泵浦光的波长可调谐特性,SBS激光波长相应的改变且波长调谐范围可达130nm,双波长输出信噪比高达80dB,双波长均衡功率输出时峰值变化小于2dB,双波长拍频信号从10.187GHz到11.081GHz,具有0.894GHz的调谐范围,1h测量时间内的拍频信号波动小于6MHz,2h测量时间内的功率波动小于0.03dB。2.证明了一种基于拉锥光纤的可显着抑制长腔SBS光纤激光器中振荡纵模数量的方法。两个相邻光纤锥之间的距离约5米,在100米拉锥光纤中可以产生足够的受激瑞利散射光,用于显着抑制纵模数量。泵浦激光波长1547.968nm时得到均衡双波长输出,其波长间距为0.81nm,激光信噪比大于55dB。3.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SI-FBG的单纵模双波长光纤激光器。设计新型复合腔结构,从理论上对其选模特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SI-FBG的滤波特性。实验得到单纵模双波长光纤激光输出,波长分别为1543.910nm与1544.000nm,信噪比高达70dB,双波长的拍频信号为10.696GHz,可用于优质微波信号生成。使用保偏光纤光栅(PMFBG)作为波长滤波器件实现双波长激光稳定输出。(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倩[10](2019)在《波长选择开关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波长选择开关(WSS—Wavelength Selected Switch)作为目前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中的核心光学部件,是近年来光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硅基液晶(LCoS)在全光信号处理方面的显着优势,基于LCoS的波长选择开关逐渐成为WSS技术发展的主流,在智能化弹性光网络、超快光学、光信号的多维复用/解复用技术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而重要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利用植物叶结构表面对于不同波长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情况不同,波长选择开关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不同植物的精确识别,在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等领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实际研究价值。然而,目前的波长选择开关技术受LCoS芯片信息处理能力和WSS光学系统复杂性的限制,其端口数和波长分辨率尚不能满足WSS在光通信和生态技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需求,迫切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ZEMAX光学仿真设计软件,在建立了基于2f光学系统的波长选择开关总体光学系统ZEMAX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光学系统内部的傅里叶透镜成像系统和柱面镜成像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整个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得到了较为显着的改善,并根据仿真优化结果开展了对波长选择开关的相关实验研究。论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波长选择开关在光通信、植物识别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提出一种将波长选择开关应用于植物识别的可能技术方案,并对波长选择开关的主要核心光学部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论述。(2)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对波长选择开关的整体光学系统进行了仿真和优化。在优化后的傅里叶光学系统后放置相位衍射光栅、柱面镜、用反光镜模拟硅基液晶,得到整个波长选择开关光学系统。经过对评价函数的多次优化改进后,在硅基液晶上得到较为精细的单波长光斑。通过在反光镜上设置多重组态的方法对硅基液晶单元像素的偏转角度进行模拟,使得光束经过硅基液晶的反射原路返回,耦合到多端口光纤耦合微透镜阵列中,从而实现了对WSS整体光学系统的ZEMAX仿真。(3)在对波长选择开关及其核心光学部件仿真优化工作的基础上,实验搭建了基于硅基液晶的波长选择开关实验系统,实现具有65个端口数的波长选择开关。针对进一步提升该波长选择开关光谱分辨率的问题,通过优化柱面透镜使硅基液晶上的光斑压窄到了32μm的范围内,使得整个C波段的最小滤波带宽可以达到8GHz。论文的上述研究结果对于推动光网络的智能化以及其在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波长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多组分金属离子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重迭严重、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性和可信度偏最小二乘法(SCPLS)的特征波长选择方法。在SCPLS中,引入指数衰减函数(EDF)以迭代的方式对波长变量进行选择。在每次迭代中对蒙特卡罗采样所得到的数据集建模,计算各波长变量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指标,并通过EDF选择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可信度的变量,选择的变量作为新的变量集进入下一次变量选择迭代。迭代全部完成后,计算每一次迭代所选的变量集建模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选择RMSECV最小的变量集作为波长变量选择的结果。利用Zn(Ⅱ),Cu(Ⅱ)和Co(Ⅱ)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集和Zn(Ⅱ)和Co(Ⅱ)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集对所提方法性能进行了验证,并与全波段偏最小二乘、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PLS)、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方法 (MC-UVE)、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和稳定性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SCAR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降低波长选择的复杂度,还能在保证波长选择过程稳定的情况下,选出对模型重要的波长变量,较之其他方法所提出的方法选取的变量建立的模型RMSECV最小,对于Zn(Ⅱ), Cu(Ⅱ)和Co(Ⅱ)数据集,使用SCPLS方法得到的Zn(Ⅱ), Cu(Ⅱ)和Co(Ⅱ)的RMSECV值分别比全光谱PLS下降60.5%, 40.2%和31.8%,与SCARS相比分别下降29.8%, 26.1%和0.8%, Zn(Ⅱ), Cu(Ⅱ)和Co(Ⅱ)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14%, 1.25%和0.74%,其中Zn(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67%, Cu(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99%, Co(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12%;对于Zn(Ⅱ)和Co(Ⅱ)数据集,使用SCPLS方法得到的Zn(Ⅱ)和Co(Ⅱ)的RMSECV值分别比全光谱PLS下降39.4%和24.9%,与SCARS相比分别下降35.3%和13.3%, Zn(Ⅱ)和Co(Ⅱ)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3%, 1.10%,其中Zn(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45%, Co(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57%,有效提高光谱建模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长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花晨芝,赵凌,宋建军.遗传算法选择特征波长在紫外光谱检测COD中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孙涛,阳春华,朱红求,李勇刚,陈俊名.一种基于变量稳定性和可信度的紫外-可见特征波长选择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张小鸣,冒智康,李绍稳,金秀,朱正伟.蚁群算法在土壤速效磷近红外光谱波长选择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陈尔东,靳学明,胡元奎,贺文干.一种基于光波长路由选择的光学同时多波束网络[J].光电技术应用.2019
[5].毕晓雪,陈赟昌.基于图着色及小区选择思想的波长分配算法[J].光通信研究.2019
[6].陈伟峰,韩哲.一种光波长选择及监测设备[C].第叁十叁届中国(天津)2019’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7].李霞,江晓清,王肖飞.一种基于串联双环谐振器的4×4无阻塞波长选择路由器[J].光电子·激光.2019
[8].王月,安西涛,任伟,黄宇欣,彭亚茹.纳米金膜及金壳表面局域等离激元对上转换荧光波长的选择调控[J].发光学报.2019
[9].王明明.新型双波长布里渊与掺铒光纤激光器及其纵模选择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0].张倩.波长选择开关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D].中央民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