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酸酯论文-杨宁宁,梁青芳,高煜,耿雅妮

酞酸酯论文-杨宁宁,梁青芳,高煜,耿雅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酞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污染,土壤酶,重金属,塑化剂

酞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杨宁宁,梁青芳,高煜,耿雅妮[1](2019)在《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重金属与酞酸酯复合污染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利用土壤酶活性评价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可行性提供科学支撑,以土壤环境中的2类典型污染物:重金属(Cd、Zn、Pb)和酞酸酯(DMP、DnBP、DEHP)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试验设计,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观察6种不同性质的无机与有机污染(Cd、Pb、Zn、DEHP、DMP、DnBP)复合污染。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DnBP×DMP>Pb×DMP>DMP×Zn>DnBP>Zn;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Pb>DMP×Zn>DnBP×Pb>DMP>Zn。复合投加2类污染物能使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与污染物的浓度密切相关,但脲酶活性较过氧化氢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燕婕[2](2019)在《荆江航道整治河段饮用水源水酞酸酯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河段范围5处取水口为采样目标,沿相应工程干流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和美国环保局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法(HRA),分析了5处取水口水中3种酞酸酯(PAEs)的含量及健康风险性。结果表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5处取水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可检出,且丰水期仅DEHP含量显着高于枯水期,但含量均未超过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水中DEHP、DBP、DEP经饮水途径非致癌风险小于1,DEHP致癌风险小于10~(-6),均满足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健康风险值小于10~(-6)),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 0×10~(-5)a~(-1))。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饮用水源水中DEHP、DBP、DEP污染风险较小。由于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水体普遍可检出,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险性,在航道整治过程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中需加强监测和防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5期)

林宇龙[3](2019)在《酞酸酯DBP在小白菜根际界面的环境行为及微生物响应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一类广泛用为工业增塑剂的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由于其在化合物之间采用物理连接,极易迁移到土壤中对生态安全构成重大风险。DBP不易降解,土壤中残留的DBP可以被作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探索DBP在植物根际多介质界面中的迁移、归趋等关键科学问题,对于植物-污染物互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现实问题,本试验以DBP为目标污染物,小白菜为供试植物,考察DBP在小白菜根际界面的吸附行为,通过构建多层根箱模型深入研究了DBP在根际界面的时空变异特征,阐明根系分泌物与DBP的互作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小白菜根际微生物对DBP污染的响应。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小白菜对20 mg·kg~(-1)浓度DBP的耐受能力。小白菜对浓度为20mg·kg~(-1)DBP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小白菜株高和根长在试验的前28天略有抑制,随后抑制现象逐渐减弱。对小白菜根系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DBP胁迫使根系部分表皮细胞脱落,减少细根部分根毛数量。观察不同处理土壤微观形态,结果表明DBP和根系分泌物增加了土壤团聚体数量。通过根袋试验,探讨了DBP在小白菜根际土壤的吸附行为,土壤对50 mg·L~-11 DBP的吸附在12 h内达到平衡,根际土对DBP的吸附量高于非根际土,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3.46mg kg~(-1)和281.95 mg kg~(-1)。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多层非均相的化学吸附。小白菜的种植可改变黑土对DBP的吸附能力,根际黑土对DBP的吸附力远大于非根际黑土,含有根系分泌物的根际土K_F为6.6264,是非根际土壤的2倍。通过荧光结合试验,揭示了小白菜根系分泌物促进土壤对DBP吸附的原因。利用GC-MS分析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探讨DBP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碳氢化合物,硫化合物和酸。根系分泌物中的大分子多糖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进而增加速效磷、有机质及溶解的有机物(DOM)的含量并促进DBP在土壤上的吸附。通过叁维激发发射矩阵(3D-EEM),同步荧光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根分泌物与DBP,DOM和DBP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显示,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为类蛋白质物质,DOM的主要成分为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物质。根系分泌物、DOM和DBP发生络合反应,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根分泌物中的-COO和DOM中的-CH_2官能团在与DBP的结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通过构建多层根箱模型,揭示了DBP在小白菜根际微域内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DBP在根际微域内的消减率整体呈现根室>近根际区>非根际的趋势,距离根系3 mm处DBP消减率最高,第45天的消减率可达到91%。通过3D-EEM、同步荧光光谱、二维相关光谱(2D-COS)以及2D-FTIR-COS揭示了DOM与DBP在根际微域内结合的生物化学机制。结果显示DBP中的烷基酯首先发生响应并且结合强度最高,其次是DOM类腐殖质物质中的芳香族,羟基,羧酸和酚基,最后为DOM类蛋白质物质中的酰胺官能团。通过高通量测序考察了小白菜根际微生物对DBP的响应(取样时间为7,14,21,28,45天)。DBP胁迫下增加了土壤中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鞘氨醇菌属(Pseudarthrobacter)的数量,但根际微生物的α多样性指数chao1、shannon、PD whole tree和observed species均有所降低,表明DBP扰乱了黑土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功能多样性。根系分泌物的存在增加了土壤微生物丰度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缓解了DBP对根际微生物的胁迫,提高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增加了根际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的数量。距离根系较远的非根际土壤在第14天之后的α多样性指数高于DBP处理(即含DBP而无小白菜种植的处理),但仍低于根际土壤,表明根际分泌物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根际土逐渐扩散进而促进附近土壤中微生物的增长。根系分泌物的存在,也可以聚集诸如Alsobacter,Lacibacter,Myceligenerans,Schrenkiella parvula和Undibacterium等独特的菌属降解DBP。(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昌盛,樊月婷,付青,韩向云,赵少延[4](2019)在《北江清远段地表水及沉积物中酞酸酯的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江作为清远市居民的主要生活饮用水水源,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问题备受重视,但目前对于北江清远段水体中酞酸酯的研究较少。了解PAEs的分布、来源、健康及生态风险,对于保障北江清远段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北江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于2016年7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在北江清远段流域采集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北江清远段水和沉积物中酞酸酯含量,分析其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开展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北江清远段地表水中丰水期和枯水期PAEs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nd-7.71μg?L~(-1)和0.55-7.92μg?L~(-1)之间,沉积物PAEs质量分数范围分别在0.346-3.31μg?g~(-1)和0.66-91.35μg?g~(-1)之间,与长江武汉段、第二松花江、珠江、法国塞纳河等国内外河流湖泊相比,北江清远段水中PAEs污染处于中等偏低的污染水平,而沉积物处于中等污染水平。丰水期水中PAEs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和当地居民生活垃圾,枯水期水中PAEs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垃圾;丰枯两季沉积物中PAEs主要来源家庭塑料垃圾的排放。枯水期邻近坑口咀的采样点(BJ-3)∑PAEs和DEHP存在致癌风险,而其他采样点存在潜在非致癌风险;而沉积物中PAEs对水藻类和鱼类的毒害效应高于甲壳类。(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任幸,于洋,郑玉婷,李仓敏,朱晓晶[5](2019)在《基于风险的Football组合法在筛选农用地优先控制酞酸酯类污染物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建立农用地优先管控酞酸酯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筛选方法,基于Football组合法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等5种酞酸酯类内源污染物潜在风险较高,将筛选结果与国内外管控化学物质名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Football组合法可用于筛选农用地优先控制酞酸酯类有毒有害物质。(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余涵,张清明,戴华鑫,徐辰生,过伟民[6](2019)在《土壤酞酸酯污染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通过对土壤酞酸酯(PAEs)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土壤中PAEs的危害以及PAEs积累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阐述,为PAEs类污染物的输入控制、危害消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PAEs分布广泛,且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农膜残留是土壤中PAEs污染的主要原因。土壤中PAEs不仅会影响作物正常生理过程以及最后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对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和酶产生影响。土壤本身性质复杂而且处于各圈层交界处,这也使得土壤中PAEs含量相对较高。文章提出,未来还应明确PAEs管理的相关规定细则,增加PAEs研究种类,扩大调查区域,并着重筛选复合型降解微生物。(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董明潭,罗泽娇,叶志航,孙越[7](2019)在《废塑料再生企业排污河道沉积物酞酸酯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酞酸酯(PAEs)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风险,特选择有近30年废塑料处理历史的莱州市沙河镇珍珠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个0~10 cm表层沉积物样品与8个10~30 cm底层沉积物样品,采用GC-MS测试了被USEPA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的6种PAEs含量,分析其污染水平、空间分布、表层与底层沉积物中PAEs含量差异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酞酸酯总含量(∑_6PAEs)范围为nd~39.36 mg·kg~(-1),平均含量为10.42 mg·kg~(-1);DEHP含量范围为nd~35.90 mg·kg~(-1),平均含量为9.46 mg·kg~(-1),占∑_6PAEs的90.8%.底层沉积物中酞酸酯总含量(∑_6PAEs)范围为nd~97.11 mg·kg~(-1),平均含量为21.64 mg·kg~(-1);DEHP含量范围为nd~93.9 mg·kg~(-1),平均含量为20.4 mg·kg~(-1),占∑_6PAEs的94.1%.底层沉积物中DEHP与DnOP的贡献率较表层高,但表层沉积物中各类PAEs及∑_6PAEs含量高于底层沉积物.在空间特征上,PAEs与废塑料处理产业集中区域密切相关,同时显示出与河道动力学相关的不均衡性.生态风险评价显示,该地PAEs污染具有较大的不可接受的生态风险.(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静宁,林秀春,许茂松[8](2018)在《几种酞酸酯对海洋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96h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叁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小球藻(Chlorella spp.),扁藻(Platymonas spp.)和叉鞭金藻(Dicrateria sp.)四种海洋微藻的致毒效应,探讨了四种海洋微藻对DMP、DEP、DBP、DOP的耐受性及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DMP、DEP、DBP、DOP在10~200mg/L的有机物浓度梯度下对四种微藻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特别是在高浓度组下的抑制特别明显。四种微藻的耐受程度有所差别,其中叁角褐指藻最为敏感,叉鞭金藻耐受性最强。(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3期)

余涵,陈江华,杨欣,孟祥宇,王颖[9](2018)在《我国烟田土壤酞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和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烟田土壤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质量分数和分布特征,分析了东南、西南及黄淮烟区180个烟田土壤样品6种PAEs质量分数及其与土壤pH、有机质质量分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烟田土壤PAEs总量(ΣPAEs)在0.000 8~8.593 9 mg/kg范围内,平均值为0.407 5 mg/kg,检出率是100%。(2)所测的土壤样品中,除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未检出外,其他均有检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是土壤中最主要的PAEs,两者之和约占ΣPAEs的90%,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17 5、0.179 7 mg/kg。(3)在东南和西南烟区均检出5种PAEs,在黄淮烟区检出3种PAEs;西南烟区土壤ΣPAEs及DEHP的质量分数显着高于其他烟区;黄淮烟区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所占百分比较高,而DnBP所占百分比较低,其他几种PAEs所占百分比在烟区间没有差异。(4)烟田土壤中PAEs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pH的相关性在烟区间存在差异,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方益,何鹏飞,严忠雍,李佩佩[10](2018)在《酞酸酯类增塑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酞酸酯类增塑剂被广泛用于各种工商业产品中,可影响生物体的内分泌、致突变、致畸和癌细胞增殖。本文综述了酞酸酯类增塑剂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提取法、固相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快速溶剂萃取法等,并对常用仪器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22期)

酞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河段范围5处取水口为采样目标,沿相应工程干流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和美国环保局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法(HRA),分析了5处取水口水中3种酞酸酯(PAEs)的含量及健康风险性。结果表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5处取水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可检出,且丰水期仅DEHP含量显着高于枯水期,但含量均未超过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水中DEHP、DBP、DEP经饮水途径非致癌风险小于1,DEHP致癌风险小于10~(-6),均满足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健康风险值小于10~(-6)),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 0×10~(-5)a~(-1))。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饮用水源水中DEHP、DBP、DEP污染风险较小。由于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水体普遍可检出,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险性,在航道整治过程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中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酞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宁宁,梁青芳,高煜,耿雅妮.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9

[2].刘燕婕.荆江航道整治河段饮用水源水酞酸酯健康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19

[3].林宇龙.酞酸酯DBP在小白菜根际界面的环境行为及微生物响应的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4].昌盛,樊月婷,付青,韩向云,赵少延.北江清远段地表水及沉积物中酞酸酯的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J].生态环境学报.2019

[5].任幸,于洋,郑玉婷,李仓敏,朱晓晶.基于风险的Football组合法在筛选农用地优先控制酞酸酯类污染物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9

[6].余涵,张清明,戴华鑫,徐辰生,过伟民.土壤酞酸酯污染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7].董明潭,罗泽娇,叶志航,孙越.废塑料再生企业排污河道沉积物酞酸酯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9

[8].陈静宁,林秀春,许茂松.几种酞酸酯对海洋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J].广东化工.2018

[9].余涵,陈江华,杨欣,孟祥宇,王颖.我国烟田土壤酞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和分布特征[J].烟草科技.2018

[10].方益,何鹏飞,严忠雍,李佩佩.酞酸酯类增塑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8

标签:;  ;  ;  ;  

酞酸酯论文-杨宁宁,梁青芳,高煜,耿雅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