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生物合成论文_李昆仑,孔治有,沙云,唐永生,程顺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生物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氮素,禾本科,籽粒,生物,基因,组分。

淀粉生物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李昆仑,孔治有,沙云,唐永生,程顺和[1](2017)在《氮素和Wx基因缺失对小麦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不同氮素施用水平,明确氮肥水平及灌浆时期对小麦Wx近等基因系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4为背景的8个小麦Wx近等基因系为材料,不施底肥、在叁叶期追施0、150、300、450、600kg/hm~2的尿素作为氮素梯度,测定灌浆7、14、21、28、35 d的小麦籽粒直链、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结果】Wx基因型、灌浆时间对小麦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产生显着影响,而氮素水平未引起淀粉含量及成分产生显着变化;淀粉合成在花后10 d以后极大加快、而到灌浆结束又明显趋缓。【结论】3个Wx基因直链淀粉的合成能力Wx-B1>Wx-D1>Wx-A1,其中Wx-D1和Wx-A1基因的综合作用与Wx-B1基本相当。(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张润琪[2](2017)在《不同磷素水平对小麦淀粉生物合成及淀粉粒结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受到淀粉的影响。磷是作物必须的叁大营养元素之一,对淀粉的合成与积累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施磷量水平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及淀粉特性变化的机理。本研究采用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在返青期施用叁种水平的磷肥(重过磷酸钙,P0:P2O5 0 kg/hm2;LP:P2O5 105 kg/hm2;HP:P2O5 210 kg/hm2),于灌浆期分期取样研究了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淀粉含量、粒度分布、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籽粒全磷含量、淀粉合成与降解酶活性、淀粉合成与降解酶基因表达量以及关键降解酶基因表达部位,同时观察了成熟期淀粉粒的微观结构,测定了成熟期淀粉粒的酶解特性和热特性。相关结果如下:1.施磷条件下,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淀粉(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B链段比例以及胚乳中α-和β-淀粉酶的活性都有提高,直支链淀粉含量之比和支链淀粉A链段比例则有所下降,但籽粒全磷含量变化不大。磷处理下新冬20号胚乳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酶活高峰期的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显着增强,新冬20号胚乳中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峰值的出现时间也早于对照,同时新冬20号成熟期的B型淀粉粒比例显着增加。各处理下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在灌浆早期都很低,之后随籽粒的发育逐步提高,两个冬小麦品种成熟期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均以LP处理下最高。胚乳中α-淀粉酶的活性在各时期变化不大且远低于β-淀粉酶,而β-淀粉酶活性则在灌浆早期较低,之后随籽粒的发育逐步提高。两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全磷含量在花后各时期变化不大,且成熟期各处理下无显着差异。2、籽粒发育过程中12个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agp1,agp2,gbss1,gbss2,ss1,ss2,ss3,ss4,sbe1,sbe2a,sbe2b,iso1)和11个淀粉降解酶基因(amy1,amy2,amy3,amy4,bam1,bam2,bam3,bam4,bam5,bam6,bam7)在小麦胚乳中均有表达,相比对照和HP处理,LP处理显着提高了淀粉合成与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且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峰值主要出现在灌浆前期和中期,而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峰值则主要出现在籽粒灌浆的中后期。3.制作了不同灌浆时期小麦籽粒的石蜡切片,设计了amy4,bam1和bam5基因的R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这叁个基因在胚乳中的表达部位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花后7d时amy4,bam1和bam5基因在果种皮和早期胚乳中都有表达,随着籽粒的发育,对照条件下的整个胚乳在各时期都可以检测到这叁个基因的表达,而在LP和HP处理下,花后28d和35d时这叁个基因的表达部位主要是胚乳的边缘,且这一现象在LP处理下更加显着。4.成熟期淀粉粒的研究结果如下: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同磷水平下淀粉粒的基本形状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施磷条件下的淀粉粒表面更容易观察到微孔;对淀粉粒进行蛋白酶处理及汞溴红和CBQCA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施磷条件下的淀粉粒经汞溴红和CBQCA染色后出现了更多的荧光,说明淀粉粒的微通道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淀粉粒的酶解试验表明,施磷条件下的淀粉粒经α-淀粉酶和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后还原糖浓度显着升高,可能与磷处理下淀粉粒微观结构和组织化学特性的变化有关。另外,磷处理提高了新冬23号淀粉粒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止糊化温度和热焓值。本研究认为,适量施磷条件下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提高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促进了造粉体中微管结构的增加,从而促进了淀粉粒的形成与积累,同时残留的造粉体微管则使淀粉粒中形成了更多的微通道结构;另一方面,胚乳外缘淀粉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可能造成了α-和β-淀粉酶活性的增强,最终对于淀粉粒表面微孔以及内部微通道结构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昆仑[3](2017)在《氮素和Wx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及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粉品质受其籽粒淀粉含量和组成的影响,而小麦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受Wx基因控制。为明确氮素水平及Wx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及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宁麦14为背景的8个小麦Wx近等基因系为材料,以叁叶期追施不同量的尿素作为氮素处理梯度,并测定其生育期、农艺性状、相关淀粉合成酶活性、可溶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1氮素、Wx基因对生育期的影响基因型对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的影响达到极显着差异,氮素水平未引起小麦生育期显着变化,基因型和氮素水平综合作用对生育期的影响作用不显着。2氮素、Wx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基因型引起千粒重、单株分蘖数、单株穗数、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同时引起株高差异显着。氮素水平引起单株穗数、产量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同时引起单株分蘖数差异显着。3氮素、Wx基因对淀粉合成的影响基因型、灌浆时间均引起小麦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达到极显着差异;基因型和氮素水平综合作用仅引起总淀粉含量达到极显着差异,使支链淀粉含量达到显着差异。3个Wx基因淀粉合成能力不一致,其中Wx-B1对直链淀粉合成的影响作用最大,对小麦籽粒品质具有重要作用。4氮素、Wx基因对相关淀粉合成酶的影响Wx基因型对相关淀粉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大。氮素水平对UGP、SBE、SSS、GBSS活性的影响作用不显着,对AGPase活性的影响作用较大。5氮素、Wx基因对旗叶叶绿素和蔗糖合成酶的影响基因型引起旗叶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达到极显着差异;氮素水平引起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达到显着差异。同时基因型引起蔗糖合成酶(SS)活性达到极显着差异。本研究探讨了氮素对不同Wx基因型小麦的影响,了解施氮量与优质糯性小麦基因型的互作效应,为Wx基因的利用和提高氮素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杨胜男[4](2016)在《有机肥对烟草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及NtGBSSI基因的过表达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的含量和组分是影响烟叶质量和特色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索烟叶成熟过程中淀粉组分的变化和积累,探讨直链淀粉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比较不同有机肥处理对烟叶淀粉合成代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克隆烟草NtGBSS1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并分析了NtGBSS1基因过表达对植株形态、淀粉合成酶、淀粉含量和淀粉组分的影响,为研究烟草淀粉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有机肥有利于叶片细胞中淀粉粒的积累,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数目随之增多、体积明显变大;定量检测发现: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相应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反而减少,淀粉组分显着改变;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一致,ADPG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的表达量变化并不明显,但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1)的表达量随有机肥的施用量增加而减弱,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1)的表达量随有机肥的施用量增加而增强。2 NtGBSS1基因在烟草中过表达:克隆烟草NtGBSS1基因插入载体,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5.1-35S-NtGBSS1-GUS;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普通烟草K326,在添加潮霉素筛选压的MS+6-BAl.5+NAA0.15分化培养基上获得幼芽,在添加同样筛选压的生根培养基MS+NAA0.1上进行培养,两周后形成幼苗。RT-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得到12株阳性植株。3转基因植株的比较分析:将NtGBSS1组成型过表达的阳性株系进行大田种植,观察其形态变化,对淀粉合成酶活性、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烟草中过表达NtGBSS1基因并未影响植株表型;NtGBSS1转基因株系的淀粉总含量不变,但淀粉组分发生改变,直链淀粉含量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杨胜男,张洪映,连文力,牛德新,崔红[5](2016)在《复合有机肥对烤烟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复合有机肥(生物炭占30%,草炭占70%)对烤烟烟叶淀粉合成代谢途径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比较不同施用量下烤烟云烟87叶片超微结构差异、淀粉积累规律以及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复合有机肥有利于叶片细胞中淀粉粒的积累,随着施用量的增加,淀粉粒数目增多、体积变大;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相应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反而减少,淀粉组分显着改变;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一致,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1)的表达随复合有机肥的施用量增加而减弱,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1)的表达随复合有机肥的施用量增加而增强。由此可见复合有机肥可增加淀粉的积累并改变淀粉组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覃鹏,孔治有,段修安[6](2015)在《Wx基因对小麦淀粉生物合成和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Wx基因的缺失对小麦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本研究以8个Wx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在灌浆期的10、20、30和40 d取籽粒测定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的含量及合成速度。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及积累速率在花后逐渐增加,以花后10~20 d最大,此后逐渐降低。3个Wx基因对直链淀粉的含量及积累速率的影响依次为Wx-B1>Wx-A1>Wx-D1;小麦Wx基因型对直链淀粉的合成及积累速率影响较大,而对支链淀粉的影响较小,其对总淀粉含量及其积累的影响主要通过直链淀粉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郑科[7](2014)在《小麦及其近缘属种籽粒淀粉特性、燕麦籽粒淀粉生物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是禾谷类作物种子的主要成分,为人类、动物和工业生产提供营养和原材料。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品质的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燕麦作为世界六大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本文通过对小麦及其近缘属种的不同类型的淀粉粒的形态、组成和理化性质的研究,分析各基因组间不同类型淀粉粒特性。对燕麦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发育和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分析燕麦淀粉粒的特性以及淀粉合成途径。一、小麦及其近缘属种淀粉粒形态学、组成和理化特性研究1、分析了六份二倍体小麦、两份四倍体小麦和叁份六倍体小麦的A型淀粉粒和B型淀粉粒形态、大小和分布及百分含量。A型和B型淀粉粒平均直径在各基因组间差异不大,百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两份材料A型淀粉粒含量高达44.2%和45.1%。2、分析了不同倍性小麦材料A型和B型淀粉粒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结果显示,相比于四倍体和六倍体材料,二倍体材料总淀粉含量较低;在乌拉尔图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硬粒小麦和六倍体小麦中,A型淀粉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于B型淀粉粒;相对于B型淀粉粒,A型淀粉粒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含有较多的B2和B3链(DP≥25),而含有较少A链(DP<12)。A型和B型淀粉粒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在不同基因组间不一致。3、分析了不同倍性小麦材料A型和B型淀粉粒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不同倍性小麦材料B型淀粉粒淀粉糊化温度范围相比于A型淀粉粒更广;拟斯卑尔脱山羊草TA1790、节节麦TA2402、斯卑尔脱小麦和中国春糊化温度(Tp)在A型和B型淀粉粒间没有显着差异,其余供试材料B型淀粉粒Tp高于A型淀粉粒;乌拉尔图小麦和普通小麦B型淀粉粒淀粉具有更高的糊化焓(△Hgel).各倍性小麦材料中A型淀粉粒淀粉的老化率高于B型淀粉粒。二、燕麦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发育和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3个燕麦品种在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的淀粉粒形态变化。在燕麦种子发育早期(6天之前),淀粉主要出现在种皮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A型和B型淀粉粒。胚乳中没发现A型淀粉粒,说明燕麦种皮和胚乳中淀粉合成途径不同。开花后10d复合淀粉粒出现,而开花后12d后,复合淀粉体逐渐变大并很容易破裂成不规则或者多边形的淀粉粒。燕麦种子萌发后8天可以观察复合淀粉粒内部有生长环,说明多边形淀粉粒内部结构类似于小麦等麦类作物的A型淀粉粒。2、分析了3个燕麦品种在种子发育中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和热力学性质。随着种子的发育,直链淀粉含量、B2链的百分含量,糊化温度和老化率随着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然而短链A链百分含量逐渐减少。由于遗传背景和来源不同,叁个燕麦品种在淀粉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存在差异。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3个燕麦品种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检测的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根据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可以分为叁组。第一组包括AGP-L、AGP-S、GBSS Ⅰ、SSⅠ、SSⅡ、SSⅢ、SBEⅡb和ISA等8个基因。这些基因在淀粉发育早期具有较高的基因表达量,在开花后15天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种子发育基因表达下降。第二组包括SBEⅠ、和PUL,这些基因在种子发育早期(开花后9天)基因表达量最低,开花后15d基因表达迅速增加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种子发育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到种子成熟时基因表达量达到最低值。第叁组包括SSⅣ和SBEⅡa,这叁个基因在整个种子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量都较低。在种子发育早期第一组所有基因相对于其他两组表达量增加趋势更明显,其他各组基因在整个生育期表达量降低。因此,第一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是淀粉早期合成的关键基因。(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朱晔荣,刘苗苗,李亚辉,宋姗姗,白艳玲[8](2013)在《植物淀粉生物合成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形成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对于新型清洁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概述了植物淀粉的合成途径及其合成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银永安,李卫华,齐军仓,曹连莆,陈林[9](2012)在《禾本科作物籽粒淀粉化学组分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禾本科作物籽粒淀粉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籽粒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合成主要受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直链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去分支酶(DBE)共同作用,而支链淀粉除受以上酶的催化外还受淀粉分支酶(SBE)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农作物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2-10-20)

银永安,李卫华,齐军仓,曹连莆,陈林[10](2012)在《禾本科作物籽粒淀粉化学组分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禾本科作物籽粒淀粉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籽粒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合成主要受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直链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去分支酶(DBE)共同作用,而支链淀粉除受以上酶的催化外还受淀粉分支酶(SBE)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淀粉生物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受到淀粉的影响。磷是作物必须的叁大营养元素之一,对淀粉的合成与积累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施磷量水平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及淀粉特性变化的机理。本研究采用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在返青期施用叁种水平的磷肥(重过磷酸钙,P0:P2O5 0 kg/hm2;LP:P2O5 105 kg/hm2;HP:P2O5 210 kg/hm2),于灌浆期分期取样研究了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淀粉含量、粒度分布、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籽粒全磷含量、淀粉合成与降解酶活性、淀粉合成与降解酶基因表达量以及关键降解酶基因表达部位,同时观察了成熟期淀粉粒的微观结构,测定了成熟期淀粉粒的酶解特性和热特性。相关结果如下:1.施磷条件下,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淀粉(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B链段比例以及胚乳中α-和β-淀粉酶的活性都有提高,直支链淀粉含量之比和支链淀粉A链段比例则有所下降,但籽粒全磷含量变化不大。磷处理下新冬20号胚乳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酶活高峰期的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显着增强,新冬20号胚乳中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峰值的出现时间也早于对照,同时新冬20号成熟期的B型淀粉粒比例显着增加。各处理下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在灌浆早期都很低,之后随籽粒的发育逐步提高,两个冬小麦品种成熟期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均以LP处理下最高。胚乳中α-淀粉酶的活性在各时期变化不大且远低于β-淀粉酶,而β-淀粉酶活性则在灌浆早期较低,之后随籽粒的发育逐步提高。两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全磷含量在花后各时期变化不大,且成熟期各处理下无显着差异。2、籽粒发育过程中12个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agp1,agp2,gbss1,gbss2,ss1,ss2,ss3,ss4,sbe1,sbe2a,sbe2b,iso1)和11个淀粉降解酶基因(amy1,amy2,amy3,amy4,bam1,bam2,bam3,bam4,bam5,bam6,bam7)在小麦胚乳中均有表达,相比对照和HP处理,LP处理显着提高了淀粉合成与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且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峰值主要出现在灌浆前期和中期,而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峰值则主要出现在籽粒灌浆的中后期。3.制作了不同灌浆时期小麦籽粒的石蜡切片,设计了amy4,bam1和bam5基因的R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这叁个基因在胚乳中的表达部位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花后7d时amy4,bam1和bam5基因在果种皮和早期胚乳中都有表达,随着籽粒的发育,对照条件下的整个胚乳在各时期都可以检测到这叁个基因的表达,而在LP和HP处理下,花后28d和35d时这叁个基因的表达部位主要是胚乳的边缘,且这一现象在LP处理下更加显着。4.成熟期淀粉粒的研究结果如下: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同磷水平下淀粉粒的基本形状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施磷条件下的淀粉粒表面更容易观察到微孔;对淀粉粒进行蛋白酶处理及汞溴红和CBQCA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施磷条件下的淀粉粒经汞溴红和CBQCA染色后出现了更多的荧光,说明淀粉粒的微通道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淀粉粒的酶解试验表明,施磷条件下的淀粉粒经α-淀粉酶和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后还原糖浓度显着升高,可能与磷处理下淀粉粒微观结构和组织化学特性的变化有关。另外,磷处理提高了新冬23号淀粉粒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止糊化温度和热焓值。本研究认为,适量施磷条件下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提高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促进了造粉体中微管结构的增加,从而促进了淀粉粒的形成与积累,同时残留的造粉体微管则使淀粉粒中形成了更多的微通道结构;另一方面,胚乳外缘淀粉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可能造成了α-和β-淀粉酶活性的增强,最终对于淀粉粒表面微孔以及内部微通道结构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生物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昆仑,孔治有,沙云,唐永生,程顺和.氮素和Wx基因缺失对小麦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2].张润琪.不同磷素水平对小麦淀粉生物合成及淀粉粒结构特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7

[3].李昆仑.氮素和Wx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及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7

[4].杨胜男.有机肥对烟草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及NtGBSSI基因的过表达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

[5].杨胜男,张洪映,连文力,牛德新,崔红.复合有机肥对烤烟淀粉生物合成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6

[6].覃鹏,孔治有,段修安.Wx基因对小麦淀粉生物合成和积累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5

[7].郑科.小麦及其近缘属种籽粒淀粉特性、燕麦籽粒淀粉生物合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

[8].朱晔荣,刘苗苗,李亚辉,宋姗姗,白艳玲.植物淀粉生物合成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3

[9].银永安,李卫华,齐军仓,曹连莆,陈林.禾本科作物籽粒淀粉化学组分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C].2012年全国农作物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12

[10].银永安,李卫华,齐军仓,曹连莆,陈林.禾本科作物籽粒淀粉化学组分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2

论文知识图

淀粉生物合成过程示意图非光合细胞中淀粉的生物合成途径(Van...玉米胚乳淀粉生物合成途径Fig....1-1淀粉生物合成途径附-马铃薯块茎淀粉的生物合成图解淀粉生物合成途径和相关光合、...

标签:;  ;  ;  ;  ;  ;  ;  

淀粉生物合成论文_李昆仑,孔治有,沙云,唐永生,程顺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