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正式构词论文-蔺伟

偏正式构词论文-蔺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正式构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正式复合词,隐喻,转喻,认知

偏正式构词论文文献综述

蔺伟[1](2018)在《汉语偏正式构词的强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和转喻对汉语偏正式构词具有较大的强化作用,但二者强化方式不同:隐喻构词以跨域参照为认知基础,主要通过主体自洽来实现概念整合;转喻构词以完形凸显为认知基础,主要通过框架压制来实现概念整合。这两种机制可以有效消解偏正式构词的语义障碍,使其构词能力得到更大发挥。(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殷晓莹[2](2018)在《一种特殊的偏正式构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把词语结构分为联合、偏正、主谓、述宾、述补五种。然而如"冰棒、豆花、枣泥、烛泪、声浪、药丸"等词语,将其归为偏正结构常引发人们的质疑。这类词语的特殊主要表现在表修饰的提示性的事物特征放在词语的后面。究竟此类词语是不是偏正结构?究竟两个词根哪一个词根是中心词?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这种语言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笔者系统地梳理了前人的看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此类词语的特点、结构理据及语用价值进行探讨,旨在较为准确地掌握此类特殊词语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19期)

殷晓莹[3](2018)在《一种特殊的偏正式构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把词语结构分为联合、偏正、主谓、述宾、述补五种。然而如"冰棒、豆花、枣泥、烛泪、声浪、药丸"等词语,将其归为偏正结构常引发人们的质疑。这类词语的特殊主要表现在表修饰的提示性的事物特征放在词语的后面。究竟此类词语是不是偏正结构?究竟两个词根哪一个词根是中心词?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这种语言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笔者系统地梳理了前人的看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此类词语的特点、结构理据及语用价值进行探讨,旨在较为准确地掌握此类特殊词语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09期)

蔺伟[4](2017)在《汉语偏正式构词的认知语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着力探索汉语偏正式构词的认知理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在对汉语构词法近叁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的同时,重点对偏正式构词法的相关研究做细致分析,追踪研究进展并指出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奠基性的描写部分,主要在对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偏正式复合词的基本语义范畴,将偏正式复合词置于名词、动词、形容词这叁大词类范围之下进行分析,描写偏正式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类型。第叁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从认知层面对偏正式构词法的能产性理据进行揭示。通过对汉语偏正式复合词进行定量考察,我们发现,范畴化是汉语偏正式构词最根本的认知动因,以基本层次范畴为认知基点对客体进行多角度的归类是偏正式构词的主要目的;而除了范畴化,特征凸显也是偏正式构词较为重要的一个认知动因,将一个概念内含的重要特征外化为中心词素或修饰词素的形式以达到凸显目的是汉语复音化背景下某些偏正式复合词的现实成因。此外,偏正式构词法的能产性还可以通过某些认知机制得到强化,人们为了间接达到范畴化目的,常借助隐喻和转喻消解偏正式构词过程中的语义冲突、增强概念整合能力,使偏正式构词法的构词能力得到最大发挥。第四章是对第叁章的补充与延伸,立足于当下新词语的特点,讨论新时代环境下新词语的主要语义模式和构词机制,侧面说明偏正结构在新词语生成上的巨大作用,进一步体现了偏正式构词法对于人们认知新事物、新现象的重要意义。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前文观点、得出研究结论,同时也指明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研究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6-06)

商怡[5](2014)在《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界定及影响构词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学界所争论的偏正式双音复合词进行了界定,并采用定量统计法、描写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受到语音、语义、语法叁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语义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语音,再次为语法。(本文来源于《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商怡[6](2014)在《现代汉语偏正式双音复合词构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定量统计法、描写法、实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形式结构和意义结构两部分对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进行探析。从形式结构看,常见的构词类型有"名素+x""动素+x""形素+x"叁类,且构词类型相同的词所属词性不一定相同;从意义结构看,语素义与结构义存在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赖绍梅[7](2009)在《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山是唐代一位富有神话色彩的诗人,与王梵志、王绩一同被誉为唐代叁位白话大诗人。寒山曾一度被世人冷落,但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推重,寒山研究更是呈现出雨后春笋的态势。寒山诗歌数量据他自称有600首,今存300余首。从内容上寒山诗大致可以分为世俗诗与宗教诗两大类。在表现方法上,寒山诗歌以教诫说理为主,除间有出以庄语、工语者外,多用村言口语,语气诙谐,机趣横溢。寒山诗十分接近口语,堪称唐代白话诗的典范,在白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寒山诗歌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对于了解唐代口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对于研究中古和近代汉语,对于研究汉语发展史,都是异常珍贵的资料。因此,本文以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构词的角度出发,用分类描写的方法揭示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和组合形式,从而归纳出其规律性和特点。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意义、研究现状、选用的版本及语料的取舍。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研究采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第叁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对穷尽性筛选出来的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进行述谓分析及语义结构分类,详尽描写偏正式复合词中两个语素之间的内部语义关系,其中大类下面又分小类,并试图对每一种语义关系归纳出一个组合模式,并从描写中发现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内部存在着的纷繁复杂的语义关系。第四部分对寒山诗歌里的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特点进行归纳。本部分在第二部分描写分析的基础上,用图表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以对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进行探讨。第五部分为结语,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同时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上述研究,使我们对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情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5)

杨博[8](2008)在《偏正式:汉语新词的主要构词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汉语新词构词流行偏正式的历史原因和内部原因,从而揭示出汉语复合词在构词方式上固有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08年04期)

李仕春,艾红娟[9](2006)在《偏正式构词法并非一直最能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学者认为,从先秦到现代始终以偏正式构词法最能产;而文章认为,已有专书复音词研究得出的大量数据证明联合式构词法在中古时期是最能产的。影响联合式构词法能产的原因既有语言内在的因素,也有语言外在的因素,而文体因素则是造成中古时期联合式构词法最能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6年01期)

刘光明[10](2005)在《《颜氏家训》偏正式复音词构词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颜氏家训》中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和词性的构成状况进行详细考察可以发现,其偏正复音词在语义和词性构成上,较先秦时期有明显的发展。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魏晋南北朝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来源于《巢湖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偏正式构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把词语结构分为联合、偏正、主谓、述宾、述补五种。然而如"冰棒、豆花、枣泥、烛泪、声浪、药丸"等词语,将其归为偏正结构常引发人们的质疑。这类词语的特殊主要表现在表修饰的提示性的事物特征放在词语的后面。究竟此类词语是不是偏正结构?究竟两个词根哪一个词根是中心词?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这种语言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笔者系统地梳理了前人的看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此类词语的特点、结构理据及语用价值进行探讨,旨在较为准确地掌握此类特殊词语的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正式构词论文参考文献

[1].蔺伟.汉语偏正式构词的强化机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殷晓莹.一种特殊的偏正式构词现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3].殷晓莹.一种特殊的偏正式构词现象[J].汉字文化.2018

[4].蔺伟.汉语偏正式构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宁波大学.2017

[5].商怡.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界定及影响构词的因素[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6].商怡.现代汉语偏正式双音复合词构词探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4

[7].赖绍梅.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8].杨博.偏正式:汉语新词的主要构词方式[J].海外华文教育.2008

[9].李仕春,艾红娟.偏正式构词法并非一直最能产[J].学术论坛.2006

[10].刘光明.《颜氏家训》偏正式复音词构词法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5

标签:;  ;  ;  ;  

偏正式构词论文-蔺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