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行车改良结构论文和设计-廖学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行车改良结构,其设有车架、立杆、把手、前轮、左、右载体杆和左、右后轮组;其中,该车架的内侧靠近该左、右载体杆处分别设有一容纳体,该容纳体内容置有一弹性复归组件,该车架与该左、右载体杆之间分别设有一片体,该片体具有至少一可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的延伸柱,另有一固定组件分别穿设于该左、右载体杆以及该片体,可将该弹性复归组件所提供的缓冲和复归力,利用该片体做为介质进行传递,以提供更为顺畅、自然和省力效果。

设计方案

1.一种滑行车改良结构,其设有车架、立杆、把手、前轮、左、右载体杆和左、右后轮组,其中,该立杆呈自由转动状枢设于该车架,其上、下端分别装设有把手和前轮;该左、右载体杆枢设在该车架;该左、右后轮组分别装设在该左、右载体杆后端;其特征在于:该车架的内侧靠近该左、右载体杆处分别设有一容纳体,该容纳体内容置有一弹性复归组件,该车架与该左、右载体杆之间分别设有一片体,该片体具有至少一可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的延伸柱,另有一固定组件分别穿设固定于该左、右载体杆以及该片体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设有调整件以及弹性组件,该调整件将该左、右载体杆固定于该车架上,该弹性组件则套于该调整件外,用以提供该调整件常态朝外移动的作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柱一体焊接于该片体,该固定组件设有一套体,该套体分别套设于该左、右载体杆,且该套体一端抵接于该延伸柱,该套体以及该延伸柱并设有相通的穿孔可供穿设该调整件以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右载体杆的杆身处设有定位孔可供固定该套体。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进一步设有一枢栓,该枢栓枢设于该车架、片体与该左、右载体杆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进一步设有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设置于该车架与该片体之间,该车架具有一沟槽可供该第一限位件穿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件一体焊接于该片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进一步设有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设置于该车架与该片体之间,该片体具有一沟槽可供该第一限位件穿设。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立杆枢设于该车架且远离该车架的前端位置处,而该车架前端与该立杆间形成一突出空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片体朝该左、右载体杆的底部分别设有一第二限位件,可供该该左、右载体杆抵接于该第二限位件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行车改良结构,主要应用于运动健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呈三角形配置并令把手可左右摇摆驱移车体的滑行车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400974号、第M407212号等,该结构如图1所示,大抵设有一前管10以及左、右载体杆20,在前管10枢设有自由转动的立杆11,在立杆11上端设有把手12,在立杆11下端透过前叉111装设有一前轮13;该左、右载体杆20后端分别设有一左、右后轮组17,及在左、右载体杆20位置配置有一载体21,该左、右载体杆20前端设有枢栓14以活枢于车架15;另有缓冲弹性体16可设置于该车架15内相对于该枢栓14处,或设置于该左、右载体杆20内相对于该枢栓14处,使车架15与左、右载体杆20可以枢栓14为转点互行相对摆动动作。使用者站立于载体21并将双手握持把手12后,乃可以左、右摇摆把手12的方式致前轮13左、右摇摆,并在偏摆中以S形路径向前滚转,使得整体滑行车达到向前滑行的运动健身目的。

然而,当把手12左、右摇摆致左、右载体杆20一并受力偏摆时,由于只是通过容纳在车架15内或左、右载体杆20内的缓冲弹性体16提供缓冲力,故在操作车体滑行运动的状态下,该缓冲弹性体16所提供缓冲力仅由该枢栓 14传送至车架15或左、右载体杆20提供缓冲力的实施方式,属于点对点的传递,必然易发生缓冲和复归力较差或不足情形,从而使的滑行车的操作会发生较僵硬、不自然和不顺畅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行车改良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简易、顺畅,让使用者达到更为顺畅、自然和省力骑乘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行车改良结构,其设有车架、立杆、把手、前轮、左、右载体杆和左、右后轮组,其中,该立杆呈自由转动状枢设于该车架,其上、下端分别装设有把手和前轮;该左、右载体杆枢设在该车架;该左、右后轮组分别装设在该左、右载体杆后端;该车架的内侧靠近该左、右载体杆处分别设有一容纳体,该容纳体内容置有一弹性复归组件,该车架与该左、右载体杆之间分别设有一片体,该片体具有至少一可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的延伸柱,另有一固定组件分别穿设固定于该左、右载体杆以及该片体间。

优选的,该固定组件设有调整件以及弹性组件,该调整件将该左、右载体杆固定于该车架上,该弹性组件则套于该调整件外,用以提供该调整件常态朝外移动的作用力。

优选的,该延伸柱一体焊接于该片体,该固定组件设有一套体,该套体分别套设于该左、右载体杆,且该套体一端抵接于该延伸柱,该套体以及该延伸柱并设有相通的穿孔可供穿设该调整件以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

优选的,该左、右载体杆的杆身处设有定位孔可供固定该套体。

优选的,该固定组件进一步设有一枢栓,该枢栓枢设于该车架、片体与该左、右载体杆之间。

优选的,该固定组件进一步设有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设置于该车架与该片体之间,该车架具有一沟槽可供该第一限位件穿设。

优选的,该第一限位件一体焊接于该片体。

优选的,该固定组件进一步设有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设置于该车架与该片体之间,该片体具有一沟槽可供该第一限位件穿设。

优选的,该立杆枢设于该车架且远离该车架的前端位置处,而该车架前端与该立杆间形成一突出空间。

优选的,该片体朝该左、右载体杆的底部分别设有一第二限位件,可供该该左、右载体杆抵接于该第二限位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利用上述结构特征,用户双脚站于左、右载体杆上后,将可以扭动身体、臀部或双脚交互施力或配合左、右摇摆把手方式驱动车体滑行,当使用者左、右摇动把手致使左、右载体杆受压偏摆时,该偏摆的左、右载体杆可得到弹性复归组件的缓冲和复归力,而该缓冲和复归力可利用该片体进行传递,让缓冲和复归力可平均分散,将提供更为顺畅、省力和自然的骑乘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滑行车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创作中滑行车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创作中滑行车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创作中片体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本创作中滑行车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创作中部分车架与片体的结构立体图。

图7是本创作中弹性复归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8是本创作中滑行车准备收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创作中滑行车进行收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创作中滑行车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创作的滑行车改良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滑行车设有车架15、立杆11、把手12、前轮13、左、右载体杆20和左、右后轮组17,其中,该立杆11系呈自由转动状枢设于该车架15,其上、下端分别装设有把手12和前轮13;该左、右载体杆20枢设在该车架15;该左、右后轮组17分别装设在该左、右载体杆20后端,且在左、右载体杆20位置配置有一载体21,可供使用者踩踏骑乘。

本创作重点在于:该车架15的内侧靠近该左、右载体杆20处分别设有一容纳体31,该容纳体31内容置有一弹性复归组件32,该车架15与该左、右载体杆20之间分别设有一片体40,请同时参阅如图4所示,该片体40具有至少一可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32的延伸柱41,该延伸柱41一体焊接于该片体40,另有一固定组件50分别穿设于该左、右载体杆20以及该片体 40。

请同时参阅如图5所示,固定组件50至少包含有:调整件51、弹性组件52以及枢栓53,该调整件51将该左、右载体杆20固定于该车架15上,该弹性组件52则套于该调整件51以及左、右载体杆20内,用以提供该调整件51常态朝外移动的作用力,该枢栓53枢设于该车架15、片体40与该左、右载体杆20之间,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枢栓53较该调整件51更为靠近该车架15的前端位置,亦即该枢栓53位于该调整件51的前方位置;当然,该枢栓53亦可位于该调整件51的后方位置。

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0进一步设有套体54,该套体54分别套设于该左、右载体杆20,该套体54一端抵接于该延伸柱41,该延伸柱41 则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32的定位孔321,该套体54以及延伸柱41并设有相通的穿孔55可供穿设该调整件51以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32。

再如图4至图6所示,固定组件50另设有一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42设置于该车架15与该片体40之间,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件42一体焊接于该片体40,而该车架15具有一沟槽151可供该第一限位件42穿设,利用第一限位件42限制在该沟槽151内的动作行程,以限制左、右载体杆20的摆动落差;当然,该第一限位件设配置于该车架处,而由该片体具有一沟槽可供该第一限位件穿设,同样可以达到限制摆动落差的作用;再者,如图3和图4所示,该第二限位片43则位于该片体40且朝该左、右载体杆20的底部分别延伸而成,可供该左、右载体杆20抵接于该第二限位件43上。

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弹性复归组件32可以为布满于容纳体31内,其材质可以为橡胶、玻璃纤维、软金属或聚亚氨酯或其他挠性的材质;亦或者,如图7所示之实施例中,该弹性复归组件32具有至少一孔洞322,以提供较佳的弹性缓冲力。

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双脚站立于该载体21上,且双手扶握把手12以操作滑行车,请配合如图2和图5所示,当左、右摇动把手12致立杆11与该车架15一并摆动时,除了着地的前轮13会产生偏压并以S形路径向前滚转趋移车体前进外,该左、右载体杆20会因前端被枢栓53枢设于车架15、及该调整件51的作用而连带受压偏摆;尤其,当该车架15偏摆时,会利用调整件51施压于对应的弹性复归组件32,受压的弹性复归组件32则提供对应的载体杆20一缓冲和复归作用力。再者,因为片体40设置于该车架15与该左、右载体杆20之间,且透过延伸柱41以伸入于该弹性复归组件32内,故当调整件51以及延伸柱41施压于对应的弹性复归组件32,弹性复归组件 32的缓冲和复归作用力,会经由该片体40作为介质且将上述作用力平均分散并传递至对应的左、右载体杆20,使把手12左右摇动的操作和左、右载体杆20回复的动作,可使该滑行车滑行前进,且可以达到更为顺畅、省力和自然的骑乘效果。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亦可利用固定组件50将滑行车收折;进行收折时,利用该调整件51脱离该车架15,此时利用该弹性组件52的作用力,使该调整件15朝外移动,此时各左、右载杆20与车架15间仅以该枢栓53 相连接,故可轻易扳动该左、右载体杆20,请同时参阅图9所示,朝该立杆 11的平行方向移动,而可大幅缩小该滑行车的体积,达到方便收折且便于收纳的效果。而当欲使用滑行车时,同样利用该固定组件50将滑行车的左、右载体杆20回复至使用位置,如图2所示,且扳动该左、右载体杆20往下移动时,可让该左、右载体杆20抵接于该第二限位件43,除了可保护该左、右载体杆20不会直接碰撞于地面,亦可达到快速定位的作用。

再者,如图2所示,该立杆11枢设于该车架15且远离该车架15的前端位置处,而该车架前端15与该立杆11间形成一突出空间18,该突出空间 18可供固定不同样式的饰板19,如图10所示,以达到装饰美化效果。

设计图

滑行车改良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331.4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889024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B62K5/02

专利分类号:B62K5/02

范畴分类:32C;

申请人: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办碧头第三工业区

发明人:廖学金

第一发明人:廖学金

当前权利人: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滑行车改良结构论文和设计-廖学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