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文化时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觉,文化,图像,时代,中国,符号,科幻电影。
视觉文化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全可可[1](2019)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川剧的发展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川剧的"保护"与"传承"是其续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人们对视觉冲击感要求越来越高,川剧该如何创新但又不失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困境。本文旨在从川剧的历史价值和当前困境出发,结合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背景,探索川剧在传承与保护、艺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4期)
黄博韬,李琦[2](2019)在《基于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图像化的传播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视觉文化传播现已成为当今传播媒介发展最具活力的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基于图像时代、视觉符号的文化传播理论与方法,对当下图像时代中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传媒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蔡小葵[3](2019)在《视觉文化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文化具有德育功能,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文化的属性,因此,利用视觉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良好机遇,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路径,可提高教育效果。当然,视觉文化也存在局限性,所以要处理好视觉文化教育传播与传统解读之间的关系、感性学习与理性学习的关系等。(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立慧[4](2019)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叙述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其实人类早在原始部落时期就已经开始有图腾崇拜,长期以来,图像符号就以其高清晰度的特点向人类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图像叙述是人类叙述行为的产物,更是视觉文化时代的产物。图像是一种叙述,任何叙述都总是无法回避地包含着某种意识形态。詹姆逊将叙述看成对社会现实矛盾的想象性投射,这种投射赋予了叙述的意识形态属性。图像叙述与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图像被建构出来的意义,背后存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内容。(本文来源于《符号与传媒》期刊2019年02期)
李泉[5](2019)在《视觉文化时代外语作为图像符号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中,外语认知从传统的印刷文化语言符号文本认知转变成为更复杂的、多媒体语境中的图像符号认知。外语作为图像符号,其传达与认知过程是一种被再度符号化、建构更大的多媒体语义场的过程。在跨文化与跨媒体的语境中,实现外语图像符号意义的完整生成与确切传达,需要从本体认知层面深度把握符号传播中的片面化与认知差机制。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外语学科的话语创新要参与世界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必须从本体层面自主增强包涵"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的跨文化双语意识,进而基于文化异质性与文化多元性来扩大跨文化认知域,建构独立的文化话语言说体系。(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5期)
沈揆一[6](2019)在《现代都市的视觉文化建构:1930年代的上海画报《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1930年代的上海画报《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当时中国整个知识界和国民政府试图建立新型现代民族国家的共同努力,并且以自己对现代都市的视觉文化建构切实地参与其中。《时代》通过视觉图像展现了现代都市中美和新的现象,通过现代化的版面设计和印刷技术展示了中国当时的现代文化建设成就,把最有视觉力量的一面介绍给读者大众。(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王凤洲[7](2019)在《消费社会的形象霸权——视觉文化时代中的偶像养成类节目》一文中研究指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作为一种纯视觉消费的大众文化产品,使得参与其中的众多选手难免沦为视觉消费的对象。在当下这样一个发达的消费社会中,"形象即商品"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因此,为了能最大程度吸引观众,培养"粉丝",从而获得经济方面的利益,所有养成类节目的制作方都不约而同将重点放在了对选手外形的包装设计上。通过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分析,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消费社会中的"形象"是如何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行为的。(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9期)
张璐璐[8](2019)在《浅析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已经到来,在图像时代视觉文化成为了核心要素,视觉文化和视觉传播无疑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基于图像时代的背景下,从符号学的角度入手,尝试对图像的视觉传播以及社会意义进行解读,试图分析图像时代下视觉文化传播的本质内容。(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7期)
杨琪琪[9](2019)在《以中国美学,演绎中国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技术与美学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8月26日,一场以“全新的视觉文化时代——电影美术设计者的思考”为主题的影视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红树林度假世界华丽启幕。论坛现场,来自《长安十二时辰》《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的幕后设计团队以及影视设计行业的大咖(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9-08-27)
王星懿,刘敏[10](2019)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趋向与价值引领》一文中研究指出何为视觉文化?它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如今,信息的生产、传播、接受以审美为依托,生活审美化及审美生活化势头并行,我们正步入视觉文化时代。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在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迫切寻求审美表达,以此作为自我意识和身份确认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纷繁的审美标准中,因整(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34期)
视觉文化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图像化的传播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视觉文化传播现已成为当今传播媒介发展最具活力的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基于图像时代、视觉符号的文化传播理论与方法,对当下图像时代中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文化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1].全可可.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川剧的发展路径探究[J].戏剧之家.2019
[2].黄博韬,李琦.基于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9
[3].蔡小葵.视觉文化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路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
[4].王立慧.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叙述中的意识形态研究[J].符号与传媒.2019
[5].李泉.视觉文化时代外语作为图像符号的认知研究[J].思想战线.2019
[6].沈揆一.现代都市的视觉文化建构:1930年代的上海画报《时代》[J].艺术探索.2019
[7].王凤洲.消费社会的形象霸权——视觉文化时代中的偶像养成类节目[J].戏剧之家.2019
[8].张璐璐.浅析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J].科技传播.2019
[9].杨琪琪.以中国美学,演绎中国故事[N].青岛日报.2019
[10].王星懿,刘敏.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趋向与价值引领[J].福建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