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蚀性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砾石,公式,模型,论文,EPIC,可蚀性。
可蚀性值论文文献综述
汪邦稳[1](2019)在《皖西皖南土壤可蚀性值及估算方法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可蚀性指标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精度。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研究了皖西、皖南主要土壤可蚀性值,并对EPIC模型和诺谟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皖西、皖南不同土壤可蚀性实测值差异较大,其值范围为0.013~0.043 t·hm~2·h/(MJ·mm·hm~2),黄棕壤最小,红壤最大,红壤可蚀性值是黄棕壤的3.3倍;同一种土壤不同方法估算的土壤可蚀性值差异较大,在没有实测资料验证的情况下,难以选择适宜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研究结果为皖西、皖南水土流失预测提供了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9期)
师长兴[2](2009)在《砾石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及土壤可蚀性值估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土壤相对侵蚀量与土壤砾石含量关系,并利用中国土壤类型数据库计算了我国58个土类的土壤可蚀性值。结果显示土壤中所含砾石对土壤可蚀性影响较大,按土壤类型数据库中土壤样品,同一土类因为砾石含量的变化,土壤可蚀性最大与最小值可以相差几百倍。分析发现计算土壤可蚀性值与已有实测资料比较接近。(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09年06期)
张科利,彭文英,杨红丽[3](2007)在《中国土壤可蚀性值及其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可蚀性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参数。本文运用野外观测资料,研究了我国不同水土流失区的土壤可蚀性值问题。根据实测资料,计算给出了一组土壤可蚀性实测值。并利用这组实测值,对我国土壤可蚀性估算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国外现有的可蚀性估算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土壤的可蚀性计算,估算值明显大于实测值。但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线形关系。最后提出了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资料占有情况下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我国土壤侵蚀预报中土壤可蚀性计算。(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可蚀性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建立土壤相对侵蚀量与土壤砾石含量关系,并利用中国土壤类型数据库计算了我国58个土类的土壤可蚀性值。结果显示土壤中所含砾石对土壤可蚀性影响较大,按土壤类型数据库中土壤样品,同一土类因为砾石含量的变化,土壤可蚀性最大与最小值可以相差几百倍。分析发现计算土壤可蚀性值与已有实测资料比较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蚀性值论文参考文献
[1].汪邦稳.皖西皖南土壤可蚀性值及估算方法验证[J].人民长江.2019
[2].师长兴.砾石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及土壤可蚀性值估算方法[J].土壤通报.2009
[3].张科利,彭文英,杨红丽.中国土壤可蚀性值及其估算[J].土壤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