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环境是影响人才引进和发挥才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基于2018年全国的统计年鉴数据,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特征,采用经济、科技、生活、教育4个方面的20个统计指标,对河南省的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发现:河南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总体上还较为落后,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其中的教育和科技环境虽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经济和生活环境则处于落后水平。因此,优化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高层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政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领域急缺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推动实施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一系列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发工程。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凝聚人才的关键因素。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为保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急需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担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本文在对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进行横向评价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河南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一、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力量,他们通常富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有较深造诣或者掌握核心技术,并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较大作用[1]。
1995年,为了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河南设立了“河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河南设立了“河南杰出人才创新基金”。2005年,河南下发实施了《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方案》,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河南出台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整合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并命名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和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基金。2010年,河南将其修订为《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2011—2020)实施方案》。这些措施加大了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且成效显著。但在总体上,目前的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拥有的两院院士、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原学者等高端人才尚不到百名;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91人,仅占全国同类人才数的1.6%;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05人,仅占全国同类人才数的1.47%;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61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8.3万人,仅占全国同类人才数总数的7.8%;拥有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仅3600余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
二是农田灌溉工程规模化管理填补了管理人缺位。对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传统的管理路径就是依赖村集体,而村集体社会和经济职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村集体的经济管理职能正在退化甚至消失,而其社会服务职能也正在被政府逐渐推行的社区制度所替代,所以村集体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缺位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必然,规模化管理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与管理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管理人,使工程管理运行维护有了组织和人员保障。
二、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
(一)指标确定
发展环境是与人才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系统。刘丽和杨河清认为,人才发展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法制政策、服务和文化环境等六个方面的内容[2]。李鹏林从人才的生理、心理、发展和社会价值实现需求角度,归纳提炼出了包括区位、市场、人文、社会、生活、经济和科技创新等7个方面的人才发展环境要素,并提出了24个评价指标[3]。梁文群等则把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分为经济、科技、社会、生活、自然和人才市场环境等6个子系统,并筛选出了33个统计指标,构建了一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1]。
第一,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总体得分在全国排名第19位(33.71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表明:河南的高层人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还相对落后。
第五,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中的教育环境得分全国排名第8位(11.20分)。河南当前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2117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数134所,这两项指标虽然都处在全国前列,但优质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且每万人的图书馆藏书数在全国是最少的。这充分表明:河南省的教育环境基础相对薄弱。
(二)数据来源与评价过程
第一,数据提取。为真实客观地评价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4],对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进行全方位横向比较。
第二,计算得分。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统计指标最优值按照100分处理,并对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计算各省(市、自治区)在每项指标上的得分。
取灰渣粒径以 60~100 目,投放量 2.5g·L-1,温度20℃,染液的pH值为7.0,按1.3试验方法对染液进行处理。改变灰渣粒度,测定脱色率见图2。
第三,得分汇总。X14作为房价高低的指标,在标准化处理时反向计分(房价的高低对人才的吸引是反向的);X13(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采用反向积分(通常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低代表生活水平越高)。
(三)综合得分及排序
第二,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得分在全国排名第29位(11.52分),说明河南省虽然GDP总量位居前列,但经济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评价结果及分析
4.1 温度:许多人在蔬菜育苗时,往往只注重空气温度,而忽略了土壤温度,然而在早春蔬菜育苗时的土壤温度偏低却是普遍存在的。如何解决地温偏低的问题呢?首先可利用周年生产的温室或酿热物温床、电热温床等来进行育苗;也可在早春的棚室内用架床或离地床育苗;也可利用育苗箱、盘在火炉、烟道等热源附近育苗;也可在棚室或露地挖床坑,在床坑下铺30厘米厚的防寒草,如稻毛、稻壳、树叶、豆皮、杂草、粉碎的秸杆等。
经过上述评价,最终得到了31个省(市、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得分情况及其排序(如表2所示)。
第三,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中的科技环境得分在全国排名第11位(5.57分),处于中游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也非常明显。因此,河南的科技环境还有待改善。
表1 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指标评价
一级指标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二级指标及权重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三级指标及权重人均GDP(5%)GDP 增长率(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外商直接投资总额(5%)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率(5%)第三产业占GDP 比率(5%)R&D 人员全时当量(5%)R&D 投入占GDP 比重(5%)R&D 活动的企业数(5%)高新技术企业数(5%)专利申请授权数(5%)R&D 经费支出(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5%)省会城市住宅商品房平均价格(5%)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5%)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指数(CPK)(5%)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5%)普通高等学校数(5%)政府支出中教育所占比重(5%)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5%)指标代码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 X17 X18 X19 X20
第一,利用好区位优势,持续优化经济环境。河南省经济底子薄,但区位和人口优势明显,可依托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可借助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支撑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层次科技人才通常具有专业性、稀缺性、需要的高层次性和增值性等特点[1]。这决定了高层次科技人才需求的独特性:一是强烈的个人成长和成就需求。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工作中力争做得更好,希望能完成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二是对宽松的工作环境需求。高层次科技人才对工作环境的需求不仅体现在硬件环境上,而且还体现在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知识共享等文化氛围方面。三是对独立自主的工作需求。高层次科技人才更倾向于自由度高的工作环境,以便灵活地制订和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综合以上研究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这些特点,本文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分为经济、科技、生活和教育环境4个方面,共20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优化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第四,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中的生活环境得分全国排名第28位(5.42分)。当然因该环境仅包含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省会城市住宅商品房平均价格、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指数(CPK)等指标,无法全面反映生活环境状况,但也大致能够说明河南的生活环境亟须改善。
第二,搭建完善的科研平台,持续改善科技环境。河南省可整合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和开发园区的技术、市场和资金等要素和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服务等平台,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还可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为契机,发挥现代农业、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
第三,健全政策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生活环境。人才能否引进来、留得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环境。河南省在大的生活环境方面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可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和保障制度,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生活环境支持。
第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持续改善教育环境。河南省应抓住“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良机,鼓励高校加快人才引进和开发步伐,发挥人才聚集效应,并引导高校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根据市场需求转变办学方式,充分发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的功能。
在房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至关重要,希望在今后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能够发挥出更重要的价值,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总有效率比较中,对照组56例患者对比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对较低,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如表1所示:
表2 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得分及排序
省(市、自治区)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浙江重庆经济环境 科技环境 生活环境 教育环境 综合得分得分13.37 24.35 14.85 9.15 22.73 12.13 12.51 13.64 11.97 11.52 12.50 14.53 14.96 10.64 19.48 13.89 13.41 12.40 11.62 12.23 14.21 12.27 13.73 24.44 12.61 17.11 15.67 11.87 13.05 19.40 17.38排名17 2 10 31 3 25 20 15 26 29 21 11 9 30 4 13 16 22 28 24 12 23 14 1 19排名排名得分6.37 15.73 5.81 1.68 27.31 1.78 1.48 0.67 4.32 5.57 2.05 6.21 5.20 1.77 21.73 3.41 4.23 1.51 1.28 0.74 11.50 1.99 4.86 10.12 6.01 5.47 0.23 0.94 2.05 14.32 4.12 7 3 1 0排名27 24 1 22 26 30 15 11 19 8 13 23 2 18 16 25 27 29 5 21 14 8 6 2 2 2 7 3得分5.58 7.61 8.55 6.07 5.73 9.00 9.55 6.63 11.33 5.42 5.69 6.25 7.24 7.29 4.35 7.27 6.85 6.96 7.00 7.05 6.08 6.50 7.34 4.98 8.37 0.85 11.14 5.83 10.93 5.60 7.41 24 5 4 1 1 1 2 2 8 1 2 8排名16 2 13 24 5 18 19 28 10 8 22 7 14 21 1 11 12 26 27 30 4 29 9 3 1 7 7 8 2 7 6 9 1 2 18 5 6 31 28 20 4 17 25 20 13 11 30 12 17 16 15 14 21 19 10 29 7 31 2 23 3 26 9得分10.40 13.26 10.66 8.65 12.26 9.94 9.47 7.30 11.05 11.20 8.70 11.58 10.60 9.24 14.09 10.85 10.85 7.63 7.50 5.90 12.57 6.81 11.09 13.19 10.10 10.55 5.85 7.93 8.69 12.18 9.31 15 31 25 23 6 20得分35.72 60.95 39.87 25.55 68.03 32.85 33.01 28.24 38.67 33.71 28.94 38.57 38.00 28.94 59.65 35.42 35.34 28.50 27.40 25.92 44.36 27.57 37.02 52.73 37.09 33.98 32.89 26.57 34.72 51.50 38.22 20 26 8 19 23 9 11 24 3 15 16 25 28 30 6 27 13 4 12 18 21 29 17 5 10
参考文献
[1] 梁文群,郝时尧,牛冲槐.我国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与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9):147- 151.
[2] 刘丽,杨河清.首都地区人才发展环境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12):17- 20.
[3] 李朋林.人才环境及基于神经网络的陕西经济发展预测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8(5):733- 736,750.
[4] 国家统计局.2018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68- 788.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017(2019)09- 0044- 04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72400410245);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2017- cxrc- 026)
作者简介:井辉(1975— ),男,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才资源开发、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责任编辑 刘 钊
标签:科技人才论文; 高层次论文; 环境论文; 河南省论文; 人才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行政科学论坛》2019年第9期论文;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72400410245)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2017-cxrc-026)论文; 郑州大学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