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规则之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规则,公域之治,法理,规范性
规则之治论文文献综述
潘怀平,石颖[1](2019)在《软规则——公域之治的法理指引与规范性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软规则",亦可称为"软法",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社会规范。软规则作为一种非典型意义的法,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自身应有的作用价值。软规则以和谐秩序、利益平衡、多元共治等为法理支撑。在国家治理范式从传统的"强制管理"模式转向"公共治理"的过程中,"软硬规则兼施"的包容性规范体系逐渐形成,软规则与硬规则将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并进,采用"多元共治"模式为实现良法善治赋予期待。以社会群体的舆论压力、个体道德自律与情感动机、动态博弈合作与利益驱动为基奠,构建软规则的规范性实现机制。整体视之,软规则的制度设计理念与作用实现机制能够有效分担政府的治理压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新渠道。(本文来源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宇浛[2](2019)在《执法守法应坚持规则之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要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发展目标还是其他方面的利益冲突,都不能冲破法律的底线,不能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而突破规则。近日,上海仁济医院一名医生因就诊时间问题,与患者家属发生肢体冲突。患者家属韩某受伤,遂报警。警方经初步调(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05-14)
朱珉迕[3](2019)在《用“规则之治”诠释“一诺千金”》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释放了诸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信号。在那些具体的措施之外,有一些表述,更显耐人寻味。“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习近平说,“我们高度重视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加(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04-30)
汪雄[4](2019)在《承认规则与良法之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哈特的理论,承认规则是判断法律是否有效的标准,所有经它识别出来的法律都具有约束力,应该被普遍遵守,这是良法之治的第一个前提。此外,基于相互回应的理论,只要承认规则回应了这个社会的正当需求,社会成员就应出于正当理由而回应承认规则,这个正当理由保证了承认规则所识别出来的法律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正当的、良善的,这是良法之治的第二个前提。所以,承认规则不仅保证了法律的有效性,而且也保证了良善性,这符合亚里士多德对良法之治的定义。(本文来源于《治理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刘景琦[5](2018)在《行政引导自治:民族地区村庄规则之治的现代转型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地区村庄治理有其自身特点,村庄规则之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在现代化和扶贫攻坚的背景下,村庄规则之治面临着现代转型压力与发展压力;国家资源的输入,也需要村庄规则的维持与革新。在黔东南B村调研时发现,通过"行政引导自治",国家力量开始介入村庄治理,改造了村庄治理体系,激活了村庄自治,利用村庄传统规则资源,塑造了新的村庄规则,不仅保证了新规则得到普遍有效地执行,而且顺利实现了村庄规则之治的现代转型。研究表明,只有将国家力量与村庄自身规则资源和村民参与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村庄规则之治的现代转型,达到村庄善治。(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魏晓敏,杨丽[6](2018)在《周佑勇:研“规则之治” 究“裁量正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学者简介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重点(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8-11-13)
田刚[7](2018)在《法治之规则之治 以党员干部为观察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的核心和基础是规则之治。规则之治是实现真正自由、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治理效益的保障。当前,在治理工作中还存在规则缺失、不懂规则、藐视规则的问题。实现规则之治必须从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叁个方面系统推进:制定规则,确保治有良规;学习规则,摒弃无知无畏;践行规则,共享制度红利。通过规则之治提升规则意识,从而增强法治思维,推进法治建设。(本文来源于《实事求是》期刊2018年06期)
王向阳,沈迁[8](2018)在《村庄乱象、制度创新与规则之治——基于“宁海36条”的田野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重心在基层,重点在农村。近年来,村庄乱象倒逼地方政府创新,进而形成富人治村规则,但在村庄利益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乡村治理需要在复杂制度成本和富人治村分利格局中寻找平衡。本文主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聚焦"法治中国建设的村级样本"浙江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通过对县乡村关系视野下宁海36条实践全过程的梳理,力图展现出东部沿海利益密集型村庄治理中制度创新的社会基础、实践逻辑及其与联村干部制度、涉农资金整合等制度关联的完整图景。研究表明,制度创新需要与之高度契合的社会基础,制度推广需要考虑其社会基础之上的制度成本,制度运行的实践逻辑是在县乡村关系的完整链条中展开,制度关联创新也需要服从于整个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治理现代化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马冉冉[9](2018)在《以规则之治构建互联网良性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依法治网的有力推进之下,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法治体系逐渐完善、路径日渐清晰、生态日趋良好。治网之道,以法为本。在今年4月20日~21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而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网则成为我(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8年16期)
席月民[10](2018)在《民商事案件二审改判的标准及其规则之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数量的逐年递升,改判率的稳中有升与上诉率的回落下降形成鲜明对比,民商事二审在与一审博弈中立场趋于强硬。在讨论二审改判的正当性标准时,除了应审查法官是否正当行使自身自由裁量权外,还应考虑改判是否能够经得起来自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批评和质疑。改判权是二审法院及其法官所享有的审判监督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案件质量评估制度改革中应取消改判率这一指标,强化法院之外的检察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二审改判需坚持慎重原则,通过进一步细化改判标准,增强改判论证的充分性,突出其纠纷解决和规则治理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规则之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要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发展目标还是其他方面的利益冲突,都不能冲破法律的底线,不能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而突破规则。近日,上海仁济医院一名医生因就诊时间问题,与患者家属发生肢体冲突。患者家属韩某受伤,遂报警。警方经初步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则之治论文参考文献
[1].潘怀平,石颖.软规则——公域之治的法理指引与规范性实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
[2].刘宇浛.执法守法应坚持规则之治[N].人民法院报.2019
[3].朱珉迕.用“规则之治”诠释“一诺千金”[N].解放日报.2019
[4].汪雄.承认规则与良法之治[J].治理研究.2019
[5].刘景琦.行政引导自治:民族地区村庄规则之治的现代转型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魏晓敏,杨丽.周佑勇:研“规则之治”究“裁量正义”[N].新华日报.2018
[7].田刚.法治之规则之治以党员干部为观察视角[J].实事求是.2018
[8].王向阳,沈迁.村庄乱象、制度创新与规则之治——基于“宁海36条”的田野调研[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
[9].马冉冉.以规则之治构建互联网良性生态[J].青年.2018
[10].席月民.民商事案件二审改判的标准及其规则之治[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