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理论论文_李翀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租,马克思,理论,级差,方法论,价值,平均利润。

地租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翀[1](201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叁卷中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为前提分析了绝对地租的形成。按照马克思的看法,绝对地租是对最劣土地支付的地租,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生产部门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部分。但是在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高于工业。尽管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依然有效。从静态来看,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非农业的条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业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的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非农业的条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业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的超额利润。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中,绝对地租仍然来源于农业和非农业的剩余价值,但是从非农业部门转移来的剩余价值逐渐增加,农业部门从本部门支付的剩余价值逐渐减少。(本文来源于《政治经济学季刊》期刊2019年03期)

钱泓澎[2](2019)在《义乌宅基地“叁权分置”改革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义乌通过宅基地"叁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但在改革中,地方政府角色转变较为复杂,可以变为一个政策制定者、市场建设者、市场监督者和利益共享者等,而中央政府的角色较为固定,始终扮演着一个政策框架制定者与监督者角色。为了保证改革中利益分配的公平,各级政府应该端正自身角色,防止越权;同时,改革应该通过立法加以完善。(本文来源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海涛,韦烨剑,郝晓婧,宋翔[3](2019)在《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我国土地出让金——兼论房地产税背景下土地出让金的存废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实现形式,土地出让金制度自创立以来,无论是对国有土地的资源配置,还是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贡献了巨大力量。本文从土地出让金的本质属性出发,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在论证社会主义地租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地租形式——土地出让金,并认为当前其一次性征收的模式损失了绝大部分级差地租。进一步,结合房地产税即将开征的背景,本文对土地出让金面临的两个争议进行了回答,认为房地产税与土地出让金并不存在重复征税(费),相反,土地出让金可以借房地产税开征的契机,对其损失的级差地租进行补充;地价过高的主要原因也不在于土地出让金,关键是要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加以限制,并清理整合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税费。(本文来源于《税务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夏渝[4](2019)在《城市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对地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地租体系,随着社会发展,对于城市地租的学习和研究越发重要。文章首先从城市绝对地租、城市极差地租和垄断地租方面阐述了城市地租理论,然后对比农业地租总结了城市地租的特点,最后指出城市地租是调节城市土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经济杠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4期)

钟思婷[5](2019)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失地农民土地补偿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失地农民数量大幅上升,引发一系列土地纠纷问题,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源头追溯马克思地租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理论基础,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内涵,并考察落实于实践中的可行性。在失地农民权益保护上,切实关注的是土地补偿问题。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包含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不同的地租类型对于解决失地农民土地补偿问题具有不同的启示。级差地租有利于提高失地农民土地补偿策略的科学性,绝对地租能够帮助确定失地农民土地补偿中的最低值,垄断地租理论有利于帮助进一步认识失地农民土地补偿中存在的特殊性。这些相关的地租理论能够帮助从根源上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提供理论借鉴,推进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平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3期)

刘章仪[6](2019)在《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下保障农民利益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出发,对我国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进行审视和思考,认为当前应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构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农民科学化生产、为失地农民提供可持续发展机会等措施入手,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4期)

周玮[7](2019)在《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威廉.配第、詹姆斯·安德森、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地租研究的成果后,以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创立的科学理论。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发展脉络,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科学内涵,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探讨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五章。本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第叁章、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发端,探讨了马克思从事地租问题研究的缘由,分析了“巴黎时期”马克思对于地租的最初思考。第叁章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发展,从《1861-1863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分析与批判入手,剖析了马克思“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的核心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第四章归纳了《资本论》第叁卷中马克思关于地租的完整表述,论述了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创立对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意义,梳理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发展脉络。最后一章,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探讨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借鉴意义。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一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适用,如何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当前出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丹[8](2019)在《马克思对斯密和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批判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继承、批判斯密和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地租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地租理论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并梳理了地租理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综合运用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叁种研究方法,阐述了马克思是如何批判、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地租理论。第2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斯密地租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他对地租和地租性质的界定,对地租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地租和商品价格关系的论述。然后阐述了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李嘉图地租理论的进步性在于彻底坚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尺度,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定义了级差地租。他的地租理论的局限性也是由此产生的,李嘉图混淆了劳动力价值与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否认地租来自对工人的剥削,否认绝对地租,并且因此错误地分析了地租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第3章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对斯密和李嘉图地租理论的继承。马克思主要继承了斯密“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和“地租来自于农业工人创造价值的扣除”这两个观点。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继承,包括级差地租的定义和影响地租额的因素。本章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对二者地租理论的批判。马克思批判斯密忽略地租是对农业工人的剥削。然后指出相较于斯密的地租理论,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在地租性质和地租与商品价格方面是退步的。马克思还论述了李嘉图只有优等地产生地租的观点也是错误的。第4章阐述了马克思对斯密和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并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进行了客观的评析,是本文的核心篇章。首先,马克思完善了地租的定义,认为真正的地租是土地使用权的报酬,土地改良资本的利息和所有权垄断造成的租金只是地租的一个可能组成部分。然后马克思提出地租是对农业工人的剥削,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分配不公平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论述了地租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会造成土地垄断并限制资本自由进入农业,所以要使用土地就必须支付一定报酬。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马克思将地租划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种形式。最后马克思论证了土地价格、地租、利率叁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他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不同社会关系下地租的来源、形式以及演变过程。这种分析自始至终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的。第5章结论部分总结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斯密和李嘉图所处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够充分,且受古典经济学理论及阶级局限性的限制,导致其地租理论的先天不足,马克思历史地批判了这些不足。在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也继承了二者地租理论的科学内核。马克思还通过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性,提出了更高级的经济形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冯金华[9](2019)在《地租的一般理论——从绝对地租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农业绝对地租理论有叁个基本假定,即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业剩余价值率与工业相同以及农业不参与利润平均化,从而农产品按价值而非生产价格出售。根据更加一般化的情况,即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可以低于也可以高于工业,农业剩余价值率可以等于也可以不等于工业,特别是,农业和工业一样参与利润平均化,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按生产价格出售,可以得到关于农业地租的一般理论,即农业地租随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工业预付资本的增加而增加,随工业品生产价格和农业预付资本的增加而减少;农业地租存在的条件是农业生产价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必须大于工业。(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金栋昌,陈怀平[10](2019)在《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文本意蕴及其现实适用性——基于《资本论》文本内容的系统考察与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级差地租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核心内容,级差地租的生成属性、普遍存在性与发展性、具体形式及辩证运动关系、量的计算逻辑、占有与分配关系等理论,对于认识和治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科学区分级差地租与社会主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不难发现,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现实应用价值主要集中在明确社会主义条件下土地级差收入存在的客观性、土地级差收入对于我国土地利用的经济调节作用、土地级差收入占有和分配的公共性叁个方面。这既反映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客观需要,也是进行具体构建和政策创新的积极尝试。(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9年04期)

地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义乌通过宅基地"叁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但在改革中,地方政府角色转变较为复杂,可以变为一个政策制定者、市场建设者、市场监督者和利益共享者等,而中央政府的角色较为固定,始终扮演着一个政策框架制定者与监督者角色。为了保证改革中利益分配的公平,各级政府应该端正自身角色,防止越权;同时,改革应该通过立法加以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租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翀.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研究[J].政治经济学季刊.2019

[2].钱泓澎.义乌宅基地“叁权分置”改革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马海涛,韦烨剑,郝晓婧,宋翔.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我国土地出让金——兼论房地产税背景下土地出让金的存废之争[J].税务研究.2019

[4].夏渝.城市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住宅与房地产.2019

[5].钟思婷.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失地农民土地补偿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9

[6].刘章仪.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下保障农民利益的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19

[7].周玮.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19

[8].李丹.马克思对斯密和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批判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9

[9].冯金华.地租的一般理论——从绝对地租谈起[J].学习与探索.2019

[10].金栋昌,陈怀平.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文本意蕴及其现实适用性——基于《资本论》文本内容的系统考察与应用分析[J].经济学家.2019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TM4、TM3、TM2假彩色合成影像(...地租理论形成与发展体系关系地租理论影响下的旧城改建模式...一1城市土地收益分配架构体系Fig.3一1S...地租理论影响下的旧城改建模式...根据级差地租理论,房地产商在土地成...

标签:;  ;  ;  ;  ;  ;  ;  

地租理论论文_李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