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暗示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论暗示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5级小学教育理科1班,410205)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建构时期及心理脆弱期,也是人生最大的可塑性时期。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探索和尝试使用积极的心理线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暗示教学,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提升,极大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暗示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暗示;小学数学;应用

心理暗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通过外在因素或其他人的希望和情感的心理特征来干扰学生的内心情感。通过这一积极的举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教学效果更好。以这种方式接受教育的学生可以避免学生的反叛心理。否则的话,即使你对学生施加命令,教师也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心理暗示,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学内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能巧妙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充分使用心理暗示的艺术和策略。虽然这样做可能不会立即收到效果,但其微妙的影响和表现最终会让老师的教学活动卓有成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用暗示教学?具体描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环境中,声音和图片都可以刺激人的大脑皮层。这些刺激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变自己。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身心上放松,他们还可以在玩乐中释放压力,释放学生的不良情绪,以更充分的热情和心理状态继续学习。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认识”的教学时,首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摩天轮、呼啦圈、车轮等动画,生动形象、直观新颖的图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体会到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是“圆”.紧接着展示章头图,章头图上有古代马车的车轮。教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好奇心一下子被激起,纷纷议论:不能,它们不能滚动.有学生答道:如果这样,车轮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追问:为什么圆形车轮就不会忽高忽低呢?从而就唤起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好学、探索、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动漫人物声像同现,神气活现,充满趣味性,对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二、语言暗示,启迪学生勤奋好学

语言暗示是指教师用间接的隐晦语言表达他们的意图。语言暗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语言客观地反思和评价自己,得出对他们有益的结论,然后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努力勤奋学习。例如,若某学生一直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新学期开始,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采取让他在黑板上做习题的方式作为突破口。他做对了,教师就及时表扬他;若做错了,也鼓励他。以后在老师的督促下,他做作业时一定会很认真。同时,只要哪一次他的作业做得较好,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他的作业本拿给全班同学看,并欣喜地说:“看这作业写得多好啊!有人说这位同学不用心学习数学,我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呢!课堂上他板演习题正确,说明他能够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仅做得对,字也写得工整,说明他的学习态度很端正。我相信经过他的刻苦努力,他的数学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在老师多次表扬鼓励下,这位学生学习会变得刻苦勤奋,数学成绩会飞速进步,在以后的考试中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说话的声调、语气乃至面部表情,都是发自肺腑的赞许,那么往往就会得到学生的理解,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显然,积极的语言暗示,能唤醒学生奋发向上的意识,鼓起前进的勇气,启迪学生勤奋好学,让学生树立“自我成功”的信心,并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湛蓝的天空。

三、体态暗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应时常以信任、期待和鼓励的眼光去关爱学生。若学生发言时很胆怯,声音很小,而教师若能笑眯眯地看着他,他会读懂老师的鼓励与期待,变得自信,尤其是小学生;如果学生上课时在搞小动作,教师若用严肃的眼神看过去,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会立刻坐端正。老师的眼神就是老师的助手,帮助传递表扬、鼓励、制止、期待等信号。数学课上,学生答得妙、做得好的时候,竖起大拇指称好。一个手势关键处可以暗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温柔的抚摸可以传递教师的温情,一个微笑可以透露出教师对他的欣赏与赞叹。学生犯困了,运用一些如拍拍学生肩膀等行为来传递鼓励或提醒的信息;学生开小差时,与其点名批评,不如不动声色地边讲解边走到他的身边,用手轻轻敲敲桌子,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会不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会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心理暗示的手段

暗示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暗示教育的好处是教师不用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是用隐含的语言或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让他们通过思考和理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当学困生上课不专心,或在课堂上睡觉时,教师先通过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体态语和言语给予该生一定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喜爱、信任和期待,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从而使他们自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例如一位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数学成绩较差,学习也不是很刻苦。教师找他谈话,他或许会说“我像妈妈,是文科脑袋,缺乏数学细胞。”访问家长,事实也是如此。于是,教师可以“煞有介事”地对这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测验后“权威性”地告诉家长和学生“该生智力较好,数学潜能还没有发挥出来”,打破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定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经常利用这位学生语文成绩好的优势,让他分析应用题,甚至让他自编应用题,事后及时予以表扬,强化他“有数学潜能”的意识,并把该学生的点滴进步告诉家长,对他家长进行暗示,形成“这位学生数学潜能一旦发挥出来,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同时,还可以耐心地给他适当课外辅导,增强他“我有数学潜能”的自我暗示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可能会明显转变,潜能得到开发,学习成绩也会迅速提高,成为文理俱佳的好学生。

五、考试后的积极心理暗示

学生在面临考试时都会不同程度的紧张,而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其他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考试的成绩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进一步提高;而一旦考试成绩下降,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小学生尤其如此。所以教师的积极心理暗示,通过用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可以消除考试不利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爱因斯坦与小板凳的事例来证明,一次的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以后该怎么做。是一蹶不振,还是再次扬帆起航,不懈努力。让学生有勇于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知道一次考试没考好还可以通过努力在下次的考试中再找回来。但一旦放弃,就不会再有成绩的提高的可能性。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考试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暗示应用得当,可以充分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能让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轻松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的积极暗示和正确引导不仅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积极的运用心理暗示,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剑铃.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8).

标签:;  ;  ;  

浅论暗示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